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利用取自南海神狐海域钻井岩芯进行了核磁共振测量,研究了岩石中所含水合物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该岩芯样品为一"孔隙充填型"水合物样品。核磁共振测量结果表明岩石中所含水合物对地层渗透率影响很大,随着含水合物饱和的增加,地层渗透率迅速降低。通过对测量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孔隙充填型"水合物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水合物对地层孔隙、孔隙迂曲度的影响以及对水合物对孔隙喉道的堵塞等。最后本文利用Masuda下降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南海神狐海域的相对渗透率与含水合物饱和的经验公式,下降指数N=7.9718。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渗透率 核磁共振实验 南海神狐海域
  • 简介:由于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孔隙结构和强非均质性,岩石导电效率与含水孔隙之间理想的线性关系相对复杂或并不存在,故前人基于岩石导电效率理论建立含水饱和的计算公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基于岩石导电效率理论,推导了岩石导电效率的计算公式,阐明了岩石导电效率与含水孔隙之间线性关系相对复杂或并不存在的根本原因,发现了岩石导电效率与电阻率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分析了所建立含水饱和计算公式误差的主控因素,得出了岩石导电效率的计算精度是该方法是否能推广应用的关键。与Archie公式相比,基于岩石导电效率理论建立的含水饱和计算公式能更准确地计算研究靶区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含水饱和。在伊拉克某油田和印尼某气田3口井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表明当计算岩石导电效率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1时,所计算储层含水饱和的绝对误差不大于0.1,基本满足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精细评价的需求。

  • 标签: 岩石导电效率 碳酸盐岩 饱和度 函数关系 误差分析
  • 简介:本文以中观孔隙结构的White模型为基础,构建了部分饱和孔隙介质模型,利用Biot方程的建立思路和Johnson推导的体变模量,推导了部分饱和孔隙介质中的纵波方程,并以平面波为例,求取了方程的衰减系数,分析了地震勘探频带范围内地震波的衰减特性。结果表明:在部分饱和孔隙介质中,地震波在低频段也会发生明显的衰减和频散现象,频率越大,衰减越大;且第二纵波的衰减比第一纵波更为明显;这一结论弥补了Biot理论在描述地震勘探频带范围内波的衰减现象的不足。文中还研究了孔隙饱和和模型内径尺寸对第纵波衰减特性的影响机理,主要表现在在地震勘探频带范围内,波的衰减随孔隙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油气饱和的增大而减小,当孔隙内径尺寸小于二分之一外径尺寸时,波的衰减随内径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当内径尺寸大于二分之一外径尺寸时,波的衰减随内径尺寸增大而减小。

  • 标签: 部分饱和孔隙介质 地震波方程 衰减 White模型 Johnson参数
  • 简介:基于斑块饱和模型计算渗透率变化的地震反射特征,为流体流动性的地震描述提供依据。基于传播矩阵理论设计反射系数与合成记录算法,实现了频率域岩石物理模型与地震响应计算的无缝连接。斑块饱和储层地震响应包含如下动力学信息:分界面处波阻抗差异、储层内部波的频散与衰减,以及顶底界面波的调谐与干涉。模拟结果表明,渗透率的增加显著降低纵波速度,使其在高、低频弹性极限之间发生频散。储层速度频散与层状构造共同导致反射系数的频变现象。在储层与围岩波阻抗接近的情况下,地震响应对渗透率变化具有敏感性,对于不同储层厚度,当围岩为高速页岩时,反射波叠加振幅随渗透率增加而增加;当围岩为低速页岩时,叠加振幅随渗透率增加而降低。

  • 标签: 斑块饱和模型 频散与衰减 渗透率 传播矩阵 AVO
  • 简介:在实验室对5块储层砂岩进行了模拟地层压力条件下的超声波速度测试。砂岩样品采自WXS凹陷的W地层,覆盖了从低到高的孔隙和渗透率范围。实验选用了卤水和4种不同密度作为孔隙流体,结合温度变化,实现了对流体粘度引致的速度频散研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1)对于高孔隙和渗透率的样品,无论是哪种流体饱和,观察到的超声波速度测试值和零频率Gassmann预测值的差异较小(约2-3%),基本上可以用Biot模型解释;对于中等孔隙和渗透率的样品,低粘度流体(〈约3mP·S)的频散效应也可以用Biot模型得到合理解释;(2)对于低、中孔隙和渗透率样品,当流体粘度增加时,喷射流机制起主导作用,导致严重的速度频散(可达8%)。对储层砂岩的微裂隙纵横比进行了估计并用于喷射流特征频率的计算,当高于该特征频率时,Gassmann理论的假设条件受到破坏,实验室测得的高频速度不能直接用于地震低频条件下的W地层砂岩的Gassmann流体替换研究。

  • 标签: 超声波 速度频散 流体粘度 储层砂岩 地层条件
  • 简介:针对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泥页岩进行岩石物理建模,在Backus平均理论中引入粘土矿物压实指数,考虑粘土定向排列引起的各向异性,由Chapman多尺度理论考虑裂缝系统引起的各向异性。根据储层物性特征,以水平缝为主控因素开发基于模型的反演算法,计算裂缝密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结果表明,反演的水平裂缝密度与岩心实测的水平渗透率有很好的正相关性,说明裂缝密度可作为渗透率的有效指示参数,同时也表明研究层段泥页岩的裂缝密度与粘土和石英等陆源碎屑含量呈负相关,而与碳酸盐岩含量呈正相关。同时,裂缝的存在使得纵波各向异性大于横波各向异性,裂缝密度与纵波各向异性参数呈明显正相关,而粘土含量与横波各向异性具有明显正相关性。这充分证明了岩石物理建模方法与裂缝反演技术的有效性。更多还原

  • 标签: 页岩 岩石物理 粘土矿物 裂缝 各向异性
  • 简介:通过引入岩石骨架参数表达式到Gassmann近似流体方程中,实现了基于该方程的地震孔隙反演。但是岩石骨架参数表达式有很多种,使得地震孔隙反演公式也各不相同,实际应用不方便,反演结果也难以评价。作者在研究现有常用岩石骨架参数表达式如Esheby-Walsh,Pride,Geertsma,Nur,Keys-Xu以及Krief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含有调节参数的岩石骨架模型统一表示式,发展了基于Gassmann方程的地震孔隙反演方法。该方法应用范围宽,参数调节方便、灵活。为验证所提公式和方法的实用性,作者们结合ZJ地区钻井岩心的岩石物理样品测试数据和测井数据,进行了地震孔隙反演。由于该地区油气储层的存在与中等程度孔隙的分布有关,因此地震孔隙反演对预测和识别油气层、干层和含水层有重要作用。反演结果与工区内孔隙测井瞌线吻合度高,说明本文所提公式与方法是有效的,可靠的。

  • 标签: 岩石物理 岩石骨架模型 调节参数 震孔隙度反演 GASSMANN方程
  • 简介:具有较高自然频率的高灵敏检波器在采集数据时可以通过压制低频信号来相对提高高频能量,但这也造成了其低频响应差的问题,如果将高灵敏度数据与常规数据进行优势组合,就可以达到拓宽频带的目的。为此,本文提出分频段匹配滤波的方法,即在保持常规数据低频优势的前提下,对其高频端进行匹配滤波,实现不同频带范围内的优势互补,从而改善地震记录。通过引入不同主频的雷克子波模拟得到具有常规数据和高灵敏度数据特点的理论模型,论证了分频匹配滤波方法的可行性。在对野外单炮地震记录处理中发现,分频匹配滤波方法拓宽了地震记录的有效频带宽度,提高了地震记录的分辨率。

  • 标签: 高灵敏度 有效带宽 分频匹配 分辨率
  • 简介:有限频走时层析成像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新方法的一个主要过程是走时灵敏算核的计算。求解灵敏算核要多次用到同一散射点的走时,多次地求解同一走时是相当耗时的任务,如果介质为均匀或速度线性变化等简单模型,散射点的走时可以用解析公式快速地求出,从而灵敏算核的计算耗时相对较少。然而各种地球模型中,介质速度大多为分层模型,从解析公式中得到走时信息就比较繁锁。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本文采用查表算法研究地球分层速度模型中的P震相有限频走时灵敏算核的计算,选用的速度模型是地球AKl35模型,用查表算法求解走时,节省了约50%的计算时间。在相同的速度模型下,与已有结果的对比,本文所用的查表算法,能在兼顾精度的前提下,以较小的存储要求换取较高的计算效率,这对提高有限频走时层析成像算法的速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AK135 有限频 灵敏度算核 P震相
  • 简介:传统的f-x域经验模态分解法(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EMD)能够有效地对主要由水平同相轴构成的地震记录进行随机噪声衰减。然而,当同相轴倾斜时,f-x域经验模态分解法在衰减随机噪声的同时去除大部分有效信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x域经验模态分解法的改进算法。我们通过局部相似对所去除的噪声信号中的有效信号进行提取。局部相似可以用来检测噪声信号中的有效信号点并用来构造一权重算子进行信号提取。新方法与f-x域经验模态分解法、f-x域预测滤波法以及f-x域经验模态分解预测滤波法相比能够在衰减随机噪声的同时保留更多的有用信号。数值模拟实验以及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更为有效地去噪。

  • 标签: 随机噪声衰减 f-x域经验模态分解 局部相似度权重算子 倾斜同相轴
  • 简介:通过最新的全球地磁模型——CALS10K.1b,结合CALS3K.4与IGRF11模型,计算并分析了10000BC~1990AD期间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非偶极子(ND)磁场Z分量的时空变化。为了深入了解ND场的变化,从场源的角度,对2n(n=2-10)极子ND场及其对应的能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ND场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在10000BC-2500BC期间,ND场以正值为主并持续了近7500a,在2500BC-1500AD期间强度转弱为以负值为主并持续至1500AD,自此快速增强为以正值为主。东亚地区ND场异常基本在截断阶数(n)为3时即形成,且该异常区已在大陆地区内形成了封闭的圆形区域,这意味着前3阶的ND场占据了总ND场强度的大部分。ND场在核幔边界(CMB)处衰减较快,在地表处则趋于稳定。

  • 标签: 地磁场 非偶极子 CALS10K.1b IGRF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