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普兰廷加的《浪漫音乐》是一部19世纪西方音乐断代史力作,文章从音乐历史哲学的角度对此书的脉络构架、视角方法、著述风格进行评述。作者认为,此书总体显示出三方面的良好平衡:聚焦与发散的平衡(以形式风格主线牵引历史全景扫描)、客观与主观的平衡(以中立性口吻承载个性化判断)、历史与审美的平衡(以语境脉络勾勒艺术洞见)。并由此证明风格史与叙事史这两种传统的治史思路和撰史方式在当今的学术生态中依然拥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 标签: 《浪漫音乐》 断代史 风格史 叙事史
  • 简介:2005年6月黄河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军旅音乐家陈志先生的《抗战音乐史》,这是迄今见到的抗战音乐史研究的集大成者,陈老以古稀之龄写出这样一部积多年之功而成就的大作,

  • 标签: 音乐史研究 抗战 陈志 出版发行 集大成者 音乐家
  • 简介:美国钢琴大师莱·弗莱舍(LeonFleisher)近日获得象征美国对文艺界人士最高嘉奖的2007年度肯尼迪勋章。2007年的五位获奖者除了弗莱舍以外还有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喜剧演员史蒂夫·马丁、爵士歌后戴安娜·罗斯和曲作者布莱恩·威尔逊。12月1日他们出席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的颁奖晚会。为他们颁奖的是具有深厚古典音乐造诣、同时本身就是钢琴家的美国国务卿赖斯。之前他们在白宫得到了美国总统布什以及第一夫人劳拉·布什的接见。

  • 标签: 肯尼迪 弗莱 美国总统 颁奖晚会 钢琴大师 喜剧演员
  • 简介:拉赫玛尼诺夫自幼年开始,就经常与祖父一起弹奏许多作曲家四手联弹的钢琴音乐.他的祖父阿卡克立·拉赫玛尼诺夫(ArkaclyRachmaninov),曾经跟随由爱尔兰移居俄罗斯的著名钢琴家约翰·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学习.菲尔德是克门蒂(Clementi,1752-1832)的高徒,在传播及推广"克莱门蒂钢琴演奏体系"方面是极有功绩的.拉氏的祖父虽然不是专业钢琴演奏者,但所受的是欧洲传统音乐教育,这对拉氏的初期音乐训练,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音乐 作曲家 钢琴家 弹奏 祖父
  • 简介:<正>“多层结构”是近现代和声技法中最富于变化的一种。这里的“层”可以由一个声部(包括八度重复或装饰性重复),也可以由节奏相同或近似的几个声部组成。由几个声部组成的层,通常它们的音高比较接近,除八度重复外,一般常密集在一个八度之内。纵向各层次之间如构成统一的和弦(指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下同)及和声进行,那么,它不属于“多层结构”;只有当纵向各层次之间存在着“冲突”,有时不能构成统一的和弦及和声进行时,才属于“多

  • 标签: 多层结构 声部 模进 七和弦 自然音 持续音
  • 简介:(2)无D组和弦的功能性进行。这是指由ST或变ST组成和弦组的模进。由于这种进行对调性的明确远不如含D组的DT、SD,所以,相对地更富于色彩性一些。例12包含几个不同和弦组的模进(以向上小三或增二度为主),先是K→b3DD-7(前面几个小节的原型未列出),然后是DD-7→K及含D组的#ii-7→K→V9,以后和弦组变得比较自由而接近于“线性思维”;最后回到主调E大调的功能性进行,构成长大的、低音半音上行的离调变音体系(这段变音体系共16小节,因篇幅关系这里只摘录了开始的5小节)。(3)一般色彩性进行及简单的色彩序列。在拉氏作品中,有时以一般色彩性进行及简单的色彩序列作为模进的和弦组,其中主要是色彩性交替、大小七或大三类和弦的连续进行以及少数双插入。例13(1)是以加装饰的大小七和弦连续进行为和弦组(两小节为一组),连续向上大二度模进(第5—6小节是变化模进),构成低音半音上行、高音隐伏平滑下行的变音体系。这里色彩对比较强的是在和弦组内部,根音成半音及大三度关系的大小七和弦之间,而组与

  • 标签: 变音体系 拉赫玛尼诺夫 色彩性 曲式结构 变和弦 功能性替代
  • 简介:<正>格里高利圣咏《末日经》中“愤怒的日子”Diesirae(或“上帝的审判日”)的音调始终萦绕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中,这一被语义化的象征着“死亡”的主题,出现在其早期作品《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期作品交响诗《死亡岛》、《第三钢琴协奏曲》、《钟声合唱》,晚期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三交响曲》及绝笔之作《交响舞曲》中。当评论家们为这苍凉的“死亡”主题而凄然、战栗时,人们便不由自主地认定拉赫玛尼诺夫是“恐惧和悲惨的歌唱者”①,“悲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音乐学院 死亡 钢琴协奏曲 主题 交响曲
  • 简介:席曼诺夫斯基的三首钢琴奏鸣曲分别是其前三个创作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在音乐风格上各不相同。本文以这三首钢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首钢琴奏鸣曲中和声技法的逐一分析,并比较三首钢琴奏鸣曲在和声语言上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探寻其和声语言及调性思维变化的内在联系。

  • 标签: 席曼诺夫斯基 钢琴奏鸣曲 调性思维 和声语言
  • 简介:听说乌克兰有一句谚语:"乌克兰离上帝太远,离俄罗斯却太近!"纵观乌克兰的千年历史,差不多(或者说主要)就是一部与俄罗斯之间错综复杂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史和恩怨史。自十九世纪以来,由于乌克兰在政治和经济上一直处于从属于俄罗斯的"弱势"地位,

  • 标签: 乌克兰人 维茨 拉赫玛尼诺夫 民间歌曲 谢尔盖 普罗科菲耶夫
  • 简介:令瓦格纳和马勒迷普遍关心的是,除了他们之外,还能再听什么、是理查·施特劳斯?还是里格尔或普菲茨纳?这个问题如果从音乐史的角度去考虑,答案是再简单不过的。但是对于爱乐者来说,各种所谓的“名曲解说”或“唱片经典”却很少提及这样一部作品:它创作于瓦格纳去世后十几年——此时马勒正在写他的第四交响曲,理查·施特劳

  • 标签: 马勒 瓦格纳 勋伯格 第四交响曲 理查·施特劳斯 唱片
  • 简介:<正>拉赫玛尼诺夫曾写过四部钢琴协奏曲,其中以第二部(C小调)最为著名。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确立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而且也标志着他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学生时代的拉赫玛尼诺夫是以优秀的钢琴演奏而闻名的,获得过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金质奖章。那时,他也创作过一些乐曲,例如《第一钢琴协奏曲》等,毕业作品独幕歌剧《阿科》(Aleko)也曾公开演出过,但他的作曲才华却未能象他的钢琴演奏那样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第一钢琴协奏曲 钢琴演奏 作曲家 音乐学院 莫斯科
  • 简介:论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殷遐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音乐界的杰出代表,是一位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三职于一身的优秀人物。众所周知,他的演奏家生涯给他的创作以极大影响,使他的钢琴作品在体裁形式、总体数量和创作水准上都十分可观,...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协奏曲 作品 主题旋律 狂想曲 曲家
  • 简介:拉赫玛尼诺夫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于一身,他的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巨大艺术意义的现象,走进俄罗斯音乐的历史。他的名字至今仍与俄罗斯艺术及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创作成熟期的两册《音画练习曲》(0P33和OP39)展示了其以丰富的生活联想、辉煌的技巧与高超的表现力相结合,这些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极高的美学价值,形成自己的风格,至今仍以优美和真诚感动着人们。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Serge RACHMANINOFF 1873—1943) 俄罗斯音乐历史 《音画练习曲》(OP33 OP
  • 简介:<正>舒:您在早年有过哪些重要的音乐经历?瓦:当我十一岁时,我根据儒尔·凡尔纳的《马尔丁·帕茨》写了一部歌剧,剧中我已在专心一意地搞音响问题和一些不常见的音。我讨厌钢琴和所有的传统乐器,当我最初学习音阶时,我的唯一反应是:“嗯,它们听上去都很象。”直到那时,我完全是自学的。我的父亲反对我学音乐,而希望我到苏黎世的工业大学去学数学和物理,他甚至把家里的钢琴锁起来,使我不能碰它。但是

  • 标签: 音乐学院 作曲家 德彪西 电子音乐 施特劳斯 建筑学
  • 简介:威尔第写《茶花女》的冲动来自1852年的巴黎之行。但要把流行于巴黎舞台的“问题剧”搬上并不熟悉巴黎社交界背景的意大利观众所热衷的歌剧舞台,无论如何是一种冒险。威尔第的信心源于他日益成熟的作曲手法一一调动各种手段将音符触及到角色被重重矛盾所羁绊的灵魂,同时又删繁就简,用俭省之极的笔墨勾勒出一颗原本拒绝爱情的心灵在爱的泥淖里越陷越深,以致一步步靠近死灭的轨迹。

  • 标签: 威尔第 作曲手法 笔墨 歌剧 《茶花女》 观众
  • 简介:军旅傩祭,源远流长。考察山陕北部的赛戏、同蒲二州间的调(跳)戏、桂林静江军傩队舞、江西宁州修水戏、贵州安顺地傩戏与云南澄江关索戏,无不同此相关联。究竟它们原属同源异流,还是各成种族?显然是共同注目的研究课题。若是各成种族,

  • 标签: 武舞 陕北 杂戏 关索 发展变化 黄帝
  • 简介:用纪录片的方式挖掘人性,首先要使影片具有真实性,并且在故事大胆、极端的前提下,强调事性偏离,体现超现实的美好。在用舞蹈影像呈现方式中,通过动作来表达情感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艺术追求。在人性挖掘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可能性、主观视角、个体挑战等方式的运用,都是影像的法宝利器。

  • 标签: 镜头 舞蹈 人性
  • 简介:拉赫玛尼诺夫是二十世纪伟大的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很多的作品,《升g小调前奏曲》是其成名之作。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征、曲式结构等角度出发,结合自身演奏经历,细致地对演奏难点进行诠释,为更完美地演奏与教授这首钢琴作品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前奏曲 创作背景 音乐特征 音乐分析 演奏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