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剖宫产纵切口和横切口两种缝合方法临床应用效果。通过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实施纵切口缝合方法,n=30)和观察组(实施横切口缝合方法,n=30),对两组不同缝合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施横切口缝合方法相较于纵切口缝合方法具有更低的术后疼痛程度(NRS)(P<0.05),同时横切口缝合方法的愈合情况相对纵切口缝合方法更好(P<0.05)。结论:横切口缝合方法对比纵切口缝合方法有着显著的提升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应用采纳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缝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患者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养阴,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抽取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56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具体的影响因素,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造成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有肥胖、术后剧烈咳嗽、营养不良、合并基础疾病、缝合不当、年龄高等。规范手术操作,加强术后护理干预,给予营养支持、抗生素治疗等有助于切口愈合。结论:导致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需重视围术期的护理干预,规范手术操作,积极进行术后抗感染、营养支持与基础性护理,从而促进切口的早期愈合。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挑选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接收女性乳腺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手术,对比了解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1%)比对照组(22.86%)更低(P

  • 标签: 乳晕 切口 乳腺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甲状腺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25)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n=25)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液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瘤患者通过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手术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疝气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气手术治疗疝气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和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更好(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可降低手术创口与术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综合治疗效果。

  • 标签: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 疝气
  • 简介:【摘要】:目的: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人员中给予低位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该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观察。方法:研究展开区间、病例数分别设定为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60例患有甲状腺良性结节人员,给予随机分组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在治疗中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则应用低位小切口展开甲状腺手术,对两组人员的手术效果进行全面观察。结果:从各组人员术后指标水平、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来看,观察组数据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面对甲状腺良性结节人员时,手术中给予低位小切口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效果,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所具临床价值较为显著。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结节 低位小切口 临床效果
  • 作者: 李青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5
  • 出处:
  • 机构:博兴县人民医院  山东  滨州   25650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胸外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胸外科患者共53例,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单孔胸腔镜微创小切口手术和全胸腔镜手术,统计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和持续性漏气、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没有出现切口感染、胸廓畸形、脓胸、血胸等并发症。两组患者都发生术后漏气,单孔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出现1例,全胸腔镜手术出现3例,注射胸腔粘连剂之后出院,比较两组术后漏气情况,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VAS评分和术中出血量,单孔胸腔镜微创小切口手术患者情况优于全胸腔镜手术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治疗胸外科疾病,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恢复,手术出血量较少,在临床中需要根据疾病种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微创小切口手术 治疗 胸外科疾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法,讨论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跟骨骨折患者70例,采用微创跗骨窦切口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率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治疗时,采用微创跗骨窦切口手术,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尽早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跗骨窦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阑尾炎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以盲分法平均分成两组,参照组为常规手术方案(n=30),观察组为小切口手术方案(n=30),对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围术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参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用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结论:基层医院治疗阑尾炎时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 标签: 基层医院 阑尾炎 小切口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包皮环切术后切口,采用黄连油纱方法,分析和研究使用的恢复效果。方法:在2021.10-2022.10时间段中,我院共收治了包皮环切术后患者60例,并决定将这60例包皮环切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这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别,一个组是对照组,另一个组是观察组,每组中各有患者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油纱包扎切口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黄连油纱包扎切口方法,分析和研究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切口水肿程度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油纱有助于包皮环切术后切口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黄连油纱 包皮环切 术后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微小切口剥离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84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研究组与常规组,予以研究组患者微小切口剥离手术治疗,予以常规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均施以抗生素和抗凝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微小切口剥离手术 大隐静脉曲张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产科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率。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例产科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有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伴结节或肿块;根据病史、症状,可术前获得正确诊断;只用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在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部分术后辅以药物治疗,无一例复发。结论 产科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手术为主要的有效治疗方式,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也可以通过预防降低发病的概率。

  • 标签: [] 会阴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子宫切口妊娠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健康状态、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要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促进子宫切口妊娠患者良好心理状态的建立,并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子宫切口妊娠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剖腹产术后切口妊娠中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诊治的50例剖腹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检查的准确率要高于单独腹部超声检查,且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剖腹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采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方式进行诊断,可提高准确率,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剖腹产术后切口妊娠 腹部超声 阴道超声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目胃肠肿瘤为临床上多见的恶性肿瘤,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相关研究指出,该病多在50到80岁群体中产生,5年内的生存率仅在20%,胃肠肿瘤多为腺癌,同时能够分为肠型胃肠肿瘤以及弥漫型胃肠肿瘤。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产生改变,使得国内胃肠肿瘤发生率呈现为逐年增加趋势。胃肠肿瘤患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伴随其病情的发展,可产生消化不良等症状。在患者明确病情时多处于晚期,症状可见疼痛、呕吐、呕血以及黑便等症状,该病可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当前胃肠肿瘤多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可对患者的预后形成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在患者的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期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而需要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胃肠肿瘤围手术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 标签: 综合护理 胃肠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21年9月份到2022年9月份所纳入的80例胃肠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针对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进行对比能够得知,观察组的护理依从性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两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得知,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具有积极影响。结论:通过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预防切口感染,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康复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故此种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 肠胃手术 术后切口感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