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因诊断1例β基因大片段纯合缺失病例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毛细管电泳和常规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广东惠州地区71 001份外周血样本,针对可疑β基因大片段缺失样本加用裂缝聚合酶链反应(Gap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Gap-PCR)技术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分析其基因型,用统计学R软件比较分析血液学特征。结果检出89例β基因中国型Gγ(Aγδβ)0缺失基因型(检出率为0.13%),其中中国型Gγ(Aγδβ)0缺失杂合子70例,中国型Gγ(Aγδβ)0杂合缺失复合α地中海贫血18例,Gγ(Aγδβ)0缺失纯合子1例。建立13 683例正常对照组,与杂合子携带者的6组血液学参数相比较,箱线图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出的1例Gγ(Aγδβ)0缺失纯合子临床表型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电泳结果显示HbF值100%。结论惠州地区人群β基因大片段缺失基因型的携带率高,血液学HbF值明显升高,应重视筛查,选择性行罕见型检测,防止漏诊或误诊,指导临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 标签: β基因簇 胎儿血红蛋白 中国型Gγ(Aγδβ)0缺失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活性氧(ROS)响应型纳米药物对活体小鼠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影响。方法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含有缩硫酮键的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小干扰RNA(siVEGF)的ROS响应型纳米药物(ROS-TK-5/siVEGF)。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纳米药物在高ROS环境中的siVEGF累计释放量。选取39只6~8周龄VEGFR2-luc-KI转基因荧光标记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3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PBS对照组、ROS-TK-5/NC组、ROS-TK-5/siVEGF组和雷珠单抗组,每组6只,采用NaOH滤纸贴附角膜中央的方法构建小鼠右眼CNV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另外9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建模后7 d组和建模后14 d组,每组3只小鼠,采用二氢乙啶(DHE)染色法测定小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组织内ROS含量。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照相与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观察小鼠角膜碱烧伤后7、14、21 d应用纳米药物对CNV形成的影响。结果在无ROS环境中,仅5%~10%的siVEGF从纳米复合物中释放出。与10 mmol/L H2O2共孵育10 h后,约70%的siVEGF从纳米药物中释放。建模后7 d和14 d,角膜基质层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5.403±0.306和2.930±0.255,较正常对照组的1.003±0.015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建模后不同时间CNV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9.855,P<0.01;F时间=65.556,P<0.01),其中建模后7 d和14 d,ROS-TK-5/siVEGF组和雷珠单抗组的CNV面积较PBS对照组和ROS-TK-5/NC组明显减小,ROS-TK-5/siVEGF组CNV面积较雷珠单抗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建模后21 d,ROS-TK-5/siVEGF组和雷珠单抗组的CNV面积较PBS对照组及ROS-TK-5/NC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小鼠建模后不同时间小鼠角膜的荧光信号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7.193,P=0.003;F时间=51.062,P<0.01),其中建模后7 d和14 d,ROS-TK-5/siVEGF组和雷珠单抗组的角膜荧光信号强度较PBS对照组及ROS-TK-5/NC组明显减弱,ROS-TK-5/siVEGF组角膜荧光信号强度较雷珠单抗组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建模后21 d,ROS-TK-5/siVEGF组和雷珠单抗组的角膜荧光信号较PBS对照组及ROS-TK-5/NC组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S-TK-5/siVEGF可以有效抑制小鼠碱烧伤后CNV生成,且早期治疗效果优于雷珠单抗。

  • 标签: 活体成像系统 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活性氧簇 纳米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疾病进程特点,探索新型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型标准,为制定更为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纳入两所三甲医院确诊ACLF患者388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检查信息、诊疗经过等信息,收集自诊断ACLF起第1、3、7、14、21、28 d和第12周或好转出院前、肝移植或病死前24 h的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趋势,将其在4周内以及12周内的变化情况分为:升高至> 40%,升高但仍≤ 40%,进行性下降或持续不升;而总胆红素(TBil)变化趋势分为:下降程度≥50%,下降程度< 50%,进行性升高或者持续不降;筛选符合动态型要求的患者,综合每个患者在第4、12周PTA、TBil变化趋势以及其预后情况,制定转归动态型,采用χ2检验分析各分型ACLF患者临床特点。结果经过筛选,共262例患者入组,在病程第4周,有45%的患者PTA升高至> 40%,40.8%的患者TBil下降50%,病程进展至12周时,累计有65.3%患者PTA升高至> 40%,63.4%患者TBil下降50%;结合患者在第4、12周的预后情况,将患者病情演变过程分成5种类型:A型:快速进展型60例(22.9%);B型:快速恢复型82例(31.3%);C型:缓慢进展型48例(18.3%);D型:缓慢恢复型43例(16.4%);E型:缓慢持续型29例(11.1%)。快速进展型患者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急性肾损伤的比例分别为16.7%、33.3%、33.3%;而上述并发症在快速恢复型中仅占3.7%、7.3%、12.2%,χ2值分别为14.411、20.060、12.140,P值均<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真菌感染率在病死或肝移植患者(即快速进展型与缓慢进展型患者)中分别为21.7%、10.4%,在快速恢复型、缓慢恢复型和缓慢持续型患者中分别为1.2%、14%、6.9%,快速进展型与快速恢复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925,P < 0.05。结论ACLF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可分为快速进展型、快速恢复型、缓慢进展型、缓慢恢复型、缓慢持续型,肝病基础、伴有真菌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急性肾损伤均可影响ACLF病情发展。

  • 标签: 肝衰竭,慢加急性 临床特点 转归动态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速康复理念在严重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应用加速康复方法治疗37例Neer型属于3部或4部骨折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9例(内固定组)、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8例(关节置换组)。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难度、术后患者骨愈合情况以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手术治疗疗效并总结手术治疗体会及加速康复经验。结果内固定组和关节置换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引流管放置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速康复理念始终贯穿于术前病情评估、术中细节处理、术后功能锻炼等整个治疗过程中。术后随访,内固定组有27例术后3个月时达到骨愈合,1例因术后2个月时外伤再发骨折行翻修手术,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予患肢悬吊,术后5个月时达到骨愈合。关节置换组8例患者均在术后3 ~ 4个月达到术后骨性愈合,术后无肩峰骨折及肩胛骨骨折病例。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无显著差异,内固定组患肢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明显优于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严重的肱骨近端骨折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案。加速康复治疗理念自始至终贯穿于肱骨近端骨折的诊治过程中,对术后疗效影响显著。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头置换术 加速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髋臼是典型的杵臼关节,其生理作用为连接躯干和下肢。髋臼是人体力学传导、维持正常活动的重要结构,其位置较深、周围结构复杂。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造成,发生骨折后对其做出迅速明确的型诊断及相应处理成为许多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髋臼骨折型方法复杂多样,许多传统分型方法存在难以理解、不能直观反映骨折形态、学习曲线较长和不能决定治疗、指示预后等不足。笔者重点对传统髋臼骨折型方法进行梳理,对近二十年新提出的型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参阅相关文献客观阐述其优缺点,以期能加深创伤骨科医师对髋臼骨折的认识。

  • 标签: 髋臼 骨折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12~30岁学生MSM HIV-1亚型及传播的特征。方法以2013-2015年浙江省新确诊290例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学生HIV感染者(学生MSM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开展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收集流行病学相关信息,从采集的血浆中提取RNA,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的pol区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和分子传播分析。结果290例学生MSM感染者中,杭州市确诊的占50.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1.0%。成功获取178例序列,有10种亚型,以CRF01_AE (49.4%,88/178)和CRF07_BC (39.3%,70/178)亚型为主。共形成18个分子传播大小:2~4例/),成比例为23.6%(42/178),内学生MSM感染者所在学校为同一县(区、市)的占61.9%(26/42),其性伴类型为学生和非学生并存。中学生MSM感染者的成比例为38.2%(13/34),高于大学生MSM感染者的成比例20.1%(29/144)( χ2=4.996,P<0.05)。结论2013-2015年浙江省学生MSM感染者的HIV-1亚型多样,提示HIV-1感染来源的多样化,HIV-1子传播内的毒株呈现地理的相对聚集性,应加强性伴追踪和针对性干预,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 标签: 艾滋病病毒1型 男男性行为人群 学生 分子传播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甘肃省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规律成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位点多态性及地区分布。方法选取1962-2014年离的203株鼠疫菌,培养并提取DNA。采用3对CRISP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测序。根据菌株CRISPR位点的间区序列种类和排列情况,确定菌株的基因型(类群),采用BioNumerics 5.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3株鼠疫菌发现有16种间区序列,包括YPa位点9种、YPb位点4种、YPc位点3种,发现新的间区序列a1′。共发现5个CRISPR基因,分别为Cb2、Ca7、Ca7′、CaΔ5′、Ca35′。不同的基因呈现区域性特征:Cb2主要分布在会宁县、平川区,Ca7主要分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Ca7′主要分布在夏河县;Ca35′主要分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玉门市;CaΔ5′主要集中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结论CRISPR分子型方法能够较好地区分甘肃省不同疫源地的菌株,且各基因呈现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对研究甘肃省鼠疫菌进化规律和人间疫情分子生物学溯源有一定意义。

  • 标签: 鼠疫耶尔森菌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基因型
  • 简介:摘要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极易突变和重组,型别众多。研究早期采用VP1区氨基酸序列对诺如病毒进行型及鉴定。由于处在或接近聚合酶和衣壳区的重叠区为重组发生的热点区域,因此国际上提出使用聚合酶和衣壳区的双区域型系统。目前基于2 s标准的双区域型方法,聚合酶区可分为10个基因组及76种基因型,包括2个暂定基因组及16种暂定基因型,VP1可分为12个基因组及53种基因型,包括2个暂定基因组及5种暂定基因型。暂定基因组和基因型有待进一步型别鉴定和基因组划分。本文对诺如病毒分子特征、不同分型方法的原理、序列扩增方法、在线型工具及最新的基因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诺如病毒 基因分型 聚合酶区 衣壳区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行外科手术的13例小胰癌(≤2 cm)患者,EUS型中肿瘤狭窄型(A3型)占大多数,而单纯扩张型(B型)及间质肿瘤型(C型)较少。EUS对小胰癌的型可为未来胰腺癌的处理提供一定诊治思路。

  • 标签: 小胰癌 超声内镜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囊型脑膜瘤的MRI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微囊型脑膜瘤的影像学资料,20例均行MRI平扫,MRI增强扫描16例。结果20例中1型9例(40.9%),2型5例(22.7%),3例6例(27.2%);9例1型均为实性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均匀强化;5例2型均似囊性肿块,T1WI呈显著低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呈网格、片絮、辐射状轻度强化,其中2例肿瘤边缘可见囊状无强化区;6例3型均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轻度强化。结论微囊型脑膜瘤MRI型均有其各自特点,其中以2型MRI表现最具特征。

  • 标签: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其型诊断的金标准是肾上腺静脉采血,但技术要求和费用消耗均较高,尚未能普及。因此,在尚不具备肾上腺静脉采血的医学中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有较大困难。近年来研究提出了多种非侵入性型诊断方法,包括11C-MTO PET/CT、CT的拓展应用、确诊试验在型诊断的新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以及临床预测模型等,为型诊断提供了帮助。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分型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别决定相关基因9(SOX9)对胰腺癌干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与吉西他滨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分选PANC-1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以CD24+CD44+ESA+为标志物的细胞亚群,并通过小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移植成瘤实验验证胰腺癌干细胞的特性。分选的胰腺癌干细胞分为对照组、shNC组和shSOX9组。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OX9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CCK-8检测各组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细胞流式术检测各组细胞经吉西他滨处理后的凋亡。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PANC-1细胞中分选出CD24+CD44+ESA+细胞(占0.8%),其在小鼠皮下移植后的移植瘤体积[(567.35±23.21) mm3]大于接种PANC-1细胞小鼠的皮下移植瘤体积[(106.83±12.43) mm3,t=18.040,P<0.01]。SOX9 mRNA在shSOX9组中的相对表达量(0.42±0.05)低于对照组(1.00±0.03)和shNC组(1.01±0.03,F=77.470,P<0.01);SOX9蛋白表达量在shSOX9组(0.12±0.04)中低于对照组(0.64±0.12)和shNC组(0.62±0.07,F=85.230,P<0.01)。shSOX9组细胞的吸光度值(0.74±0.13)低于对照组(1.38±0.21)和shNC组(1.37±0.23,F=78.320,P<0.01)。shSOX9组侵袭细胞数目[(162.20±16.34)个]低于对照组[(250.50±24.21)个]和shNC组[(253.13±21.78)个,F=21.040,P<0.01]。shSOX9组吉西他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2.78±0.08) mg/L,低于对照组[(5.12±0.13) mg/L]和shNC组[(5.08±0.11) mg/L,F=23.450,P<0.01]。shSOX9组细胞的凋亡率为[(35.93±3.25)%],高于对照组[(20.08±3.14)%]和shNC组[(19.76±2.67)%,χ2=50.130,P<0.01]。结论沉默SOX9可抑制胰腺癌干细胞增殖与侵袭,提高胰腺癌干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 标签: 胰腺癌 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9 胰腺癌干细胞 吉西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大体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并行手术达到R0切除的125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58例,年龄26.0~82.0(63.5±9.5)岁。根据手术切除大体标本分为肿块型、管周浸润型和混合型,比较不同大体型ICC患者术后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时间,并分析影响ICC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的125例患者中排除16例资料缺失及其他死亡病例,且鉴于混合型例数少,进行对照研究误差大,暂不纳入对照研究。最终纳入肿块组62例,管周浸润组42例。肿块组患者男32例,女30例,年龄(63.1±9.1)岁;管周浸润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64.1±10.2)岁。肿块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33.2%、18.9%,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管周浸润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8.3%、6.1%,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组和管周浸润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HR=2.966,95% CI:1.549~5.679)和管周浸润型(HR=2.403,95% CI:1.236~4.670)是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Ⅲ~Ⅳ期(HR=2.466,95% CI:1.325~4.589)、肿瘤低分化(HR=0.528,95% CI:0.299~0.934)、管周浸润型(HR=2.432,95% CI:1.295~4.565)是影响IC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大体型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于肿块型,管周浸润型预后更差。

  • 标签: 胆管肿瘤 大体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眼周动静脉畸形(arteriouvenous malformation, AVM)新的临床型和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中心就诊,并完成治疗的32例眼周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4例,年龄10~55岁,平均30.4岁。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及眼动脉供血病灶特点将AVM分为3型:1型为单侧眼动脉供血,视网膜中央动脉未累及;2型为双侧眼动脉供血,视网膜中央动脉未累及;3型为单侧或双侧眼动脉供血且视网膜中央动脉累及,3型根据患眼视力情况可分为3a及3b亚型,3a型为视力存在,3b型为视力消失。1型患者采用超选择Onyx胶栓塞眼动脉远端病灶供血动脉后再行无水乙醇栓塞治疗;2型患者通过双侧超选择Onyx胶栓塞眼动脉远端病灶供血动脉后再行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加手术治疗;3a型患者采用无水乙醇介入联合手术治疗,3b型患者采用眼球剜除术及眼眶重建。结果本组32例,1型6例,治疗疗程为1~5次,平均2.1次;治愈5例,好转1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1例自行愈合。2型8例,4例介入治疗的患者,疗程为1~7次,平均2.5次,治愈3例,好转5例,其中1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 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3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1例局部皮瓣修复,总体疗效治愈1例,好转3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a型13例,治愈3例,好转10例,其中2例患者出现介入相关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后自行愈合;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皮瓣部分坏死,坏死区域较小予换药处理后瘢痕愈合。3b型5例,治愈2例,好转3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皮瓣部分坏死,坏死部分通过植皮修复缺损。结论眼周动静脉畸形的型对于治疗策略的选择有指导意义,联合采用无水乙醇介入、神经介入技术和整形外科修复技术治疗眼周AVM,可在并发症最少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眼周 分型 无水乙醇 介入栓塞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的型与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9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43岁,年龄范围为10~78岁。Ⅰ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选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合并胰周假性囊肿行假性囊肿外引流术。Ⅱ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选择行胰体尾+脾切除术、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Ⅲ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选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合并胰周假性囊肿行假性囊肿外引流术。Ⅳ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疼痛复发或再发胰腺炎、血糖情况、新发糖尿病及腹泻。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48例Ⅰ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1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6.8±1.9)h,术中出血量为(398±110)mL;8例因胰管不扩张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7±0.8)h,术中出血量为(137±62)mL;25例胰管扩张均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9±1.5)h,术中出血量为(123±58)mL。8例Ⅱ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2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1 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0 mL;6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时间为(2.7±0.8)h,术中出血量为(145±39)mL。49例Ⅲ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7.2±1.4)h,术中出血量为(415±98)mL;45例因胰管扩张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3±1.1)h,术中出血量为(135±47)mL。16例Ⅳ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均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手术时间为(3.3±1.3)h,术中出血量为(150±27)mL。(2)术后情况:48例Ⅰ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1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1.1)d、(3.5±1.1)d、(14.8±2.7)d;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胃镜下止血后痊愈,1例经介入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无胆瘘发生。8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0.5)d、(2.5±0.4)d、(9.5±2.5)d;术后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胰瘘愈合。25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0.8)d、(2.5±1.3)d、(9.8±3.1)d;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经介入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8例Ⅱ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2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平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0 d、3.5 d、14.0 d;围术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6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0.5)d、(2.5±0.7)d、(8.5±1.5)d;术后2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胰瘘愈合。49例Ⅲ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0.8)d、(4.1±1.2)d、(15.3±2.4)d;术后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无出血、胆瘘发生。45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5±1.6)d、(2.8±0.9)d、(10.1±2.8)d;术后1例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再次手术后愈合,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1例发生B级胰瘘,予以穿刺置管、反复冲洗后愈合。16例Ⅳ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0.7)d、(3.3±0.5)d、(10.4±3.0)d;术后1例发生腹腔内少量出血,表现为桥襻引流管引流少量暗红色液体,予以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冲洗后愈合。(3)随访情况:121例患者中,113例(Ⅰ型44例、Ⅱ型7例、Ⅲ型46例、Ⅳ型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5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4个月。随访期间13例(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6例、Ⅳ型1例)术后疼痛复发或再发胰腺炎,55例(Ⅰ型15例、Ⅲ型40例)腹痛明显改善,45例(Ⅰ型24例、Ⅱ型6例、Ⅳ型15例)未诉腹痛。37例(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17例、Ⅳ型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20例(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12例)血糖恢复正常,17例(Ⅰ型7例、Ⅲ型5例、Ⅳ型5例)血糖需要药物控制;术后新增5例(Ⅰ型4例、Ⅲ型1例)糖尿病患者。3例(Ⅱ型1例、Ⅲ型2例)患者术后发生腹泻。2例Ⅲ型患者死亡,其中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8个月因胰腺癌死亡,1例行保留胰十二指肠勺式切除术后5个月因再发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结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为良性病变,治疗应尽量保留胰腺功能组织;不同类型的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胰管结石 分型 外科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传统的主动脉夹层型对主动脉弓段夹层和单纯腹主动脉夹层命名不明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缺乏指导作用,因此阜外医院提出针对主动脉解剖受累情况划分。分析按阜外型的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明确对于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1 570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阜外型四种类型(A/B/C/D)以及弓部三种亚型(Cp/Ct/Cd)夹层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资料以及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阜外A型78例(4.96%),阜外B型421例(26.82%),阜外C型1 063例(67.71%),阜外D型8例(0.51%)。全组手术死亡85例(5.41%)。阜外A型主动脉窦直径最大,为(45.92±12.88)mm。阜外C型的术前肾功能不全比例最高(14.96%)。阜外D型患者年龄最大[(58.02±11.93)岁]。阜外C型的手术死亡比例最高,为7.71%。阜外C型患者中,Cp型、Ct型、Cd型比例为5.08%、78.27%、16.65%。Ct型与Cd型的手术死亡比例存在明显差异(9.38%对1.69%,P<0.01),Ct型与Cp型的手术死亡比例无明显差异(9.38%对1.85%,P=0.06),Cp型与Cd型的手术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5%对1.69%,P=0.94)。阜外A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占64.10%,阜外B型单纯TEVAR占81.53%,阜外Cp型部分弓替换术占62.96%,阜外Ct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占98.56%,阜外Cd型去分支+TEVAR或TEVAR占70.62%,阜外D型8例均行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结论阜外型是对传统分型方法的总结和补充,系统、简洁地阐明夹层累及的范围,有利于主动脉夹层研究和治疗的统一。阜外型中不同分型的夹层发病特点和预后不同。阜外型对于主动脉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阜外分型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拟建立基于CT图像的胫骨平台骨折四柱九区型体系,总结各区块损伤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8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98例(704膝)成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77例,女321例;平均年龄51.6岁。左膝371例(53.2%),右膝321例(46.0%),双侧6例(0.9%)。新型将胫腓骨近端划分为四个柱和九个区块,定义各柱和区的损伤类型细则,并设立胫骨平台损伤指数(TPII)。使用新的型体系回顾性分析所有骨折的CT图像,统计各区块的损伤发生率并总结分布规律。结果一柱损伤、两柱损伤、三柱损伤和四柱损伤的比例分别为30.5%(215/704)、31.5%(222/704)、28.0%(197/704)和9.9%(70/704)。所有受累的膝平均(2.2±1.0)柱损伤、(3.6±2.1)区块损伤。TPII平均为(5.7±3.0)。轻、中、重度粉碎的比例分别为50.0%(352/704)、37.5%(264/704)和12.5%(88/704)。外侧柱损伤(572,81.3%)和中间柱损伤(524,74.4%)发生率较高,内侧柱损伤(219,31.1%)和腓骨柱损伤(218,31.0%)发生率较低。最多被累及的为依次为后外侧区块(465,66.1%)、前外侧区块(453,64.3%)和后正中区块(379,53.8%),最少累及的为胫骨结节区块(85,12.1%)。结论全新的胫骨平台骨折四柱九区型体系将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统计分析和预后评估。

  • 标签: 膝关节 诊断改善 计算机体层摄影 胫骨平台骨折 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