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利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焦化废水中的氨氮,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校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010mg/L,标准样品测定6次均在浓度范围内,加标回收率为96.4%~ 103%,精密度为0.29%~0.57%,均满足方法要求,检测三种不同浓度的水样,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作比较,结果一致。

  • 标签: 氨氮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 焦化废水
  • 简介:摘要:氨氮是土壤中较为重要的一种营养素,测定土壤中的氨氮含量,对相关特性进行研究与分析是对土壤进行研究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提升测定土壤中氨氮含量的准确率,研究人员开始试着使用气相分析吸收光谱法来对土壤中的氨氮含量进行测定,相比较其它的测定方法而言,这类测定方法显得更加科学,也更加精确。故而本文将对氯化钾提取-气相分析吸收光谱法对土壤中氨氮含量的测定进行简单的研究与分析。

  • 标签: 氯化钾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土壤 氨氮含量
  • 简介:摘要: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吸收光谱(TDLAS)是光谱测量法中的重要手段,其测量精度取决于选择的谱线线型和谱线物理常数(如碰撞展宽等)的精度。谱线物理常数可查询HITRAN数据库获得,但这些数据大多基于Voigt线型和理论计算得来,不适用于所有工况,尤其是低压下未考虑Dicke收敛的影响时误差较大。本文采用基于同步拟合的直接吸收法,在室温和低压环境下,对CO2分子1 578 nm处多条近红外弱吸收谱线进行了测量。直接吸收法是TDLAS中的常用手段,它操作简单,可直接获得谱线的吸收率函数。同时不同于传统的分步拟合法,同步拟合可将基线和吸收率函数结合起来,直接对透射光强信号进行处理,简化了拟合过程并大大提高了拟合精度。接着本文根据测得的吸收率函数选取Voigt和Rautian线型对谱线的自身Dicke收敛系数和自身碰撞系数进行了标定,拟合残差低至5×10-5。最后将测量的自身碰撞系数与HITRAN数据库进行对比,数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小于5%,表明该方法的确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具备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TDLAS 同步拟合 吸收率函数 自身Dicke收敛系数 自身碰撞系数
  • 简介:摘要:传统行标分析方法为差减法,不能直接测定硝酸盐氮含量,操作复杂,重现性低,且还原柱不易保存;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浸提液,可直接测定硝酸盐氮含量,不受样品色度浊度影响,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高。

  • 标签: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土壤 硝酸盐氮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工作场所的辐射监测工作和核安全辐射防护的管理工作。在监测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施中,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详细的勘查、制定操作安排和计划、利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详细部署监测的有关程序,并安排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工作场所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出现的问题。

  • 标签: 工作场所 辐射监测 核安全辐射 防护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炼化公司磺酸盐装置酸吸收效果的提升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分析了影响酸吸收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操作条件、设备结构和原料特性等。随后,提出了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案,旨在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改进设备设计、优化操作流程等手段,实现酸吸收效果的有效提升。文章最后对实施改进方案后的预期效果进行了评估,为炼化公司磺酸盐装置的生产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磺酸盐装置 酸吸收 效果提升 工艺优化
  • 简介:摘要:科学的进步使得辐射检测工作的难度加大,对辐射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辐射防护领域的进步有了重要性突破,在辐射检测过程中,面临的辐射问题也是最大的,而对辐射的防控是重中之重,减少在辐射环境下的活动,辐射监测人员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避免被辐射源照射,进而引起更加严重的身体疾病。本文陈述了辐射的概念以及防辐射的相关要求和安全措施。

  • 标签: 辐射检测 防护 安全
  • 简介:摘要:硫磺回收装置吸收塔运行状况会直接影响到硫磺回收装置加氢还原尾气的吸收效果,进而影响硫磺收率,硫含量转化率降低一方面会导致产品收率降低,另外还会导致尾气中硫化物超标。含硫气体不仅污染环境,并且会直接导致国控源波动,甚至超标,而且腐蚀设备,使正常生产无法进行,缩短设备的正常寿命,造成经济损失。吸收塔的吸收效果对硫磺回收装置硫收率及国控源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保证吸收塔的吸收效果,是我们探讨的方向。因此,提高硫磺回收装置吸收塔的吸收效果,不仅可以提高硫磺装置产品的收率,而且可以防止设备腐蚀,保障国控源不超标,对硫磺回收装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胺液 尾气回收系统 吸收塔 环境
  • 简介:【摘要】辐射已成为当前国内社会和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电磁辐射器的应用,虽然解决了相关领域的需要,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需要对辐射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强化安全措施,降低辐射的影响。文章仅就有关环境保护及有关放射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作一简单的分析和讨论,以期为今后的放射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确保广州市辐射环境安全,在2019~2020年区间内,对某医院CT室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辐射环境检测,具体的检测对象选取了防护门、操控室门、操作位置。并对辐射环境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经过对取得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目标区域的辐射环境质量整体处于良好水平,预计在接下来几年时间内辐射环境质量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基本处于稳定良好态势。

  • 标签: 辐射环境检测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医用X线诊断反射
  • 简介:  [摘 要]电磁吸波隐身涂料是现阶段隐身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提高无人机等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雷达波吸波涂料的作用机理,并对碳系吸波涂料、铁系吸波涂料、导电高聚物及手性吸波材料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吸波材料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隐身技术 吸波材料 纳米材料 导电高聚物
  • 简介:摘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充分发挥辐射环境监测站的作用,获取更多辐射力量研究所需的数据,才能更加准确的分析相应区域的辐射环境质量水平。本人对辐射环境监测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辐射环境监测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辐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辐射环境监测作为辐射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所采集的数据对于环境安全评估和辐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监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异常、数据偏差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对辐射环境评估和辐射风险评估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于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探讨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合理性问题的成因,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旨在保障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辐射环境监测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做出贡献。

  • 标签: 辐射环境监测 辐射环境 影响评价 应用
  • 简介:摘要: 本文利用喀什国家基准站2001年-2019年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析近 19a来喀什地区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年际、季节等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近19a来喀什地区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直接辐射年均值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是公司放射性废物的暂存库房的辐射防护系统的设计。主要内容是放射性气溶胶监测系统及取样器的设计,该套气溶胶监测系统可对经过空气净化装置的前后气体进行采样,以便分析放射性气溶胶中的铀、氟含量。该系统装置简单,投资小,取样快捷、可实现在同一装置中对铀、氟的同时取样。

  • 标签: 放射性 气溶胶监测系统 采样
  • 简介:摘要:聚氯乙烯( PVC)是常见的通用塑料之一,广泛用于制造一次性医疗用品、电线、电缆等。聚氯乙烯辐射稳定性差,在较低剂量辐照后颜色变黄。这限制了聚氯乙烯在一次性医疗用品方面的应用。本文针对聚氯乙烯辐照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在聚氯乙烯中加入 CaSt/ZnSt热稳定剂,环氧大豆油、 MgO、 ZnO稳定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提高聚氯乙烯的抗辐照性。结果表明:单独添加 CaSt/ZnSt热稳定剂,不能有效抑制 PVC的辐照变色。环氧大豆油和 MgO能改善 PVC辐照致色, ZnO加重 PVC辐射致色。

  • 标签: PVC 耐辐射 热稳定剂 电子加速器
  • 简介:摘 要:电子装联技术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微带板作为电子装联领域的典型产品,其加工制造过程是一个工作量大、技术难点高、各环节衔接紧密的系统性工程。本文重点围绕辐射微带板的组装过程,开展工艺技术研究,并针对不同组装技术难点,开展专项技术攻关。 关键词:微带板;连接器;焊剂残留;拉尖 1引言 作为主天线的重要组成单元,辐射微带板具有数量大、材质脆弱、返修报废率高等特点,其组装精度对天馈系统性能指标稳定性的影响尤为重要。辐射微带板包含21种微带板,微带板具有正反两面,涉及4种连接器,连接器长短不一。微带板和连接器通过波峰焊进行锡焊连接,但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存在焊剂残留和焊点拉尖问题。 图1 辐射微带板实物图 2技术难点分析 2.1焊剂残留问题分析 辐射微带板在波峰焊焊接后,存在助焊剂残留现象。针对焊剂残留问题,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工作。(1)针对焊剂成份进行分析,通过调研走访,选用新型焊剂,并对其成份进行分析,对其工作特性进行识别,并开展试验,对新型焊剂在波峰焊过程中、过程后是否存在焊剂残留进行试验验证;(2)针对焊接设备参数进行分析,对照焊剂的工作条件及使用环境,通过参数摸索,确定最佳焊接时间、焊接温度,以及其它可能影响焊剂可靠性的因素,进行试验验证,确保焊剂残留问题不再发生。 2.2焊点拉尖问题分析 辐射微带板在选择性波峰焊后,存在焊点拉尖现象,结合实际波峰焊焊接过程的氮气纯度、焊接温度、焊料厚度,以及其它可能存在影响因素进行技术分析。(1)在选择性波峰焊焊接时,氮气可以对焊接进行隔离保护,防止氧化,产生锡渣,导致拉尖.因此,氮气的纯度高低直接影响到焊点的焊接质量好坏;(2)针对焊接温度因素应统筹考虑连接器的最高、最低焊接温度,辐射微带板的耐温情况,通过试验论证,寻求最佳焊接温度;(3)针对焊料厚度因素,应结合焊膏印刷模板的结构尺寸,对比辐射微带板的焊盘大小,确定最佳的焊膏量;(4)针对其它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如“辐射微带板的镀层问题”、“连接器可焊性问题”、“焊接设备的可靠性问题”等,开展针对性的试验,各个击破,杜绝拉尖问题再次发生。 3技术难题攻关 3.1焊剂残留问题攻关 针对选择性波峰焊后辐射微带板上存在助焊剂残留问题,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工作。 3.1.1新型焊剂选型 针对助焊剂成份进行分析,通过技术调研,选用新型焊剂,对新型焊剂成份进行分析,对其工作特性进行识别,并开展试验,对新型助焊剂在波峰焊过程中、过程后是否存在助焊剂残留进行试验验证和数据统计。综合考虑助焊剂的化学活性、使用环境以及价格等方面的因素,结合辐射微带板的焊接特点,选取了零卤素、低固态含量、免清洗的助焊剂。密度为0.793cm3/g,固态含量3.9%,残留物无腐蚀性,不导电,不发粘,在预热温度超过130℃的情况下,能够提供良好的通孔填充能力。 3.1.2焊接设备参数优化 针对选择性波峰焊设备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对照助焊剂的工作条件及使用环境,通过参数摸索,确定最佳焊接时间、焊接温度,以及其它可能影响助焊剂可靠性的因素,进行试验验证,确保助焊剂残留问题不再发生。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正交试验法对波峰焊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等参数进行验证,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最佳的设备加工参数,将焊接温度由270℃调整为275℃,焊接时间调整为接地点7秒,信号点2秒。 图1 助焊剂残留 图2 无助焊剂残留 通过新型焊剂选型验证和焊接设备参数验证,项目对试验前后的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可知,助焊剂残留问题得以明显改善,效果良好。 3.2焊点拉尖问题攻关 辐射微带板在选择性波峰焊过程,部分焊点存在拉尖现象,通过分析,造成焊点拉尖的原因主要有:氮气纯度不足,导致焊料在加热过程中,未能受到氮气全面保护,部分存在焊锡氧化,导致锡渣产生,从而引起焊点拉尖;此外,助焊剂预热温度过低、助焊剂喷量不足或者不均匀、焊接时间过短,以及微带板的固定工装孔位不合适等因素都会对焊点的质量产生影响。针对上述因素,分别开展对策实施工作。 3.2.1氮气纯度 氮气在波峰焊焊接过程的保护作用至关重要。针对氮气发生器的性能进行检查,测试后发现,氮气发生器容器使用时间过长,制氮纯度不足,导致选择性波峰焊在焊接时,焊点周围氮气纯度过低,焊点受热氧化,无法保证微带板在焊接时的焊接质量。因此,针对该问题,更换原有的氮气气源管道,通过并入专用氮气气源,提升氮气纯度,避免微带板在焊接过程氮气保护不充分的问题。通过检测,氮气纯度由原来的99.85%提升到99.99%,焊点拉尖问题得以解决,焊点质量改善明显。 3.2.2助焊剂预热温度 焊剂预热温度过低,溶剂无法充分发挥,致使焊剂的活性降低,从而使得锡波温度偏低,直接影响到焊点的焊接质量。针对这一因素,结合焊剂活化特性,对波峰焊焊剂的预热温度进行调整,确保助焊剂活性,提高焊点的焊接质量。 图4 选择性波峰焊助焊剂预热参数图 3.2.3助焊剂喷量 助焊剂喷量不足或者喷雾不均匀,会导致锡焊质量无法保证,通常表现为拉尖现象。针对该种现象,对选择性波峰焊过程中的助焊剂喷量进行调整,喷量由原先的10%提升至20%,并对调整后的焊接质量进行试验验证,杜绝拉尖现象发生。 图5 助焊剂喷量图 3.2.4微带板固定工装 在波峰焊过程中,辐射微带板需要固定在夹具上,固定夹具的外形尺寸和辐射微带板的尺寸相当。在前期焊接过程中,由于固定夹具的开孔尺寸较小,焊接时,焊接点周边金属面积过大,易导致焊点位置温度散热过快,极易导致焊点拉尖。因此,针对固定夹具的每个孔位进行了扩孔优化,每个辐射微带板连接器焊接孔向四周各扩展3㎜,既保证微带板固定,又能避免焊接温度散热过快。 图6 实施后固定工装图 图7 实施后焊点图 通过助焊剂预热温度、助焊剂喷量和微带板固定工装三项因素试验验证,辐射微带板在进行波峰焊后,焊点光滑、圆润,无拉尖现象发生,效果良好。 5结语 辐射微带板的组装过程主要涉及波峰焊焊接,针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焊剂残留和焊点拉尖问题,本文主要基于产品的实际组装特性,从焊接参数、消耗材料、辅助工装等维度进行系统分析,并开展试验验证。此外,针对可能存在的其他影响因素,进行了注意确认,对类似产品的组装技术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