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尽管需求疲软,但美国8月的废铝出口量仍略有上升,其中对国际市场影响日益增大的中国起了很大作用。在美国前8个月的废铝出口中,中国(包括香港)占了其总出口量108.1万吨的70.4%,比去年同期的164.7吨增加了47.5%。今年8月,美国废铝总出口为16.36吨,

  • 标签: 出口量 废铝 美国 上升 市场影响 中国
  • 简介:根据《铟、钼出口许可证申领补充标准和申报程序》,商务部2007年12月19日公布了符合铟、钼出口许可证申领补充标;隹的出口企业名单:株洲科能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铟),成都目缘科技有限公司(钼),哈尔滨松江铜业(集团)有限公司(钼)。目前已经公布的符合铟出口许可证申领标准的企业共19家,符合钼出口许可证申领标准的企业共32家。

  • 标签: 出口许可证 企业名单 补充标准 商务部
  • 简介:5月1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2011年1~3月美国未加工精炼铅出口总计3844吨,其中3月未加工精炼铅出口总计为848吨,环比下降70%,同比下降87.9%。另外,美国1~3月铅进口总计36876吨,其中3月铅进口13624吨,环比增加15.9%,同比下降10.0%。

  • 标签: 进出口 炼铅 美国 出炉 商务部
  • 简介: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了2009年我国进出口情况。2009年,全国进出口总值22073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实现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4.2%。

  • 标签: 出口情况 运行监测 美元 信息化 进出口
  • 简介:对中国在全球铝业市场的重要地位,再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作为全球最大的铝消费国和最大的生产国,中国的铝需求增长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快,去年的需求量在全球总需求中至少占了四分之一。

  • 标签: 铝业 出口退税 中国 调整 需求增长 生产国
  • 简介:一.2015年10月我国覆铜板进、出口量(额)齐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2015年1~10月我国大陆覆铜板进出口数据整理如表1,按此数据绘制的趋势如图1。表1和图1显示,2015年1~10月我国大陆覆铜板进出口有如下一些特点:1.出口量各月增长情况:从环比看,2月较1月大幅下降,3月有较大上升,4月又小

  • 标签: 覆铜板 相关商品 数据整理 出口价格 统计数据 进口价格
  • 简介:本文以有限差分法为基础建立了连续切削和铣削的数值模型,该数值模型用于预报切削过程中刀具和切屑的温度场.连续或稳态切削(如正交切削),可用刀具-前刀面接触区刀具切屑导热(热传导)模型加以研究.该模型考虑了第一变形区的剪切能、前刀面-切屑接触区的摩擦能、运动刀屑和固定刀具之间的热平衡.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温度分布,可将该模型延用到断续切削和切削厚度随时间而变化的铣削加工中.根据刀具转角,将切屑划分为微元.刀具转角是由工件主轴速度和离散时间所决定.每一个微元的温度场可看成是一阶动态系统,它的时间常数由刀具和工件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前一个切屑段的初始温度所决定.瞬态温度变化的估算是依次求解连续切屑单元的一阶热传递问题.模型对连续切削稳态温度和切屑、加工过程不连续变化的断续切削的瞬态进行预报.数值模型和仿真结果与文献报告的实验温度相符.

  • 标签: 切削 温度 有限差分
  • 简介:0引言铝合金板材的轧制中特别要求表面质量.冷工序中,关于箭羽花纹(冷轧板缺陷)的发生,及轧辊表面质量对板材表面性状的影响,磨耗粉、润滑油的特性等已有较多研究.另一方面,热轧工序中,发生辊面粘铝(轧辊表面粘附铝粉),该磨耗粉末再粘附在铝材表面,容易在轧辊表面与轧制板材表面发生热胶着等表面损伤.由于这样的表面缺陷,对以后的冷轧后的表面质量也产生影响,所以,在热轧阶段防止表面缺陷是重要的课题.

  • 标签: 中轧辊 热胶着 热轧中
  • 简介:美国和欧盟6月23日加大了在与中国日益升级的贸易争端中的赌注,就中国原材料出口配额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联合上诉,这是双方贸易摩擦的最新迹象。

  • 标签: 原材料 中国 出口 WTO 控制 诉讼
  • 简介:为了研究退火温度对镁合金和铝合金结合层的影响,提高扩散层的性能,采用真空扩散结合的方法焊接镁合金(AZ31B)和铝合金(6061),然后依据热处理理论在电炉中进行退火处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焊接层的组织进行观察,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量残余应力,借助EPMA检测元素分布。此外,还分别测量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结果显示,扩散层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变宽。相比之下,在250℃退火处理后的试样残余应力值最低,抗拉强度最大。结合实验结果,250℃是镁合金和铝合金扩散结合件的最适退火温度

  • 标签: 退火温度 扩散接合 扩散层 残余应力 拉伸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