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并探讨内斜牙龈切除治疗牙龈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4年 12月— 2016年 2月医院诊治的牙龈增生患者 8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42例。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治疗,实验组采用内斜牙龈切除进行治疗。把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每组经过各自方法治疗后,采用传统牙龈切除的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81%,在有效率方面远远低于采用内斜牙龈切除的实验组的有效率( 95%)。同时,在患者满意度的方面,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为 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2%( P<0.05)。结论 在临床上,牙龈增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口腔疾病,通常情况都是采用内斜牙龈切除对牙龈增生患者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的有很高的治疗效率,并且效果明显,安全还可靠,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  

  • 标签:    [ ] 内斜切口 牙龈切除术 牙龈增生 疗效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牙龈增生治疗中内斜牙龈切除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主要围绕牙龈增生治疗,具体分为两个阶段,选择2018年12月到2019年3月来开展对照组研究,为患者提供常规牙龈切除,同时选择2019年4月到2019年8月来开展研究组研究,为患者提供那些切口牙龈切除,两组所选患者均为38人,在治疗后从有效率、复发率、咀嚼功能、生活质量几方面来对两种手术模式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4.74%,复发率为2.63%,咀嚼功能评分为(92.35±5.41)、生活质量评分为(91.15±4.3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58%,复发率为7.89%,咀嚼功能评分(78.59±4.91)、生活质量评分(82.53±4.72),上述数据中,前一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内斜牙龈切除更具适用性,能够在有效治疗牙龈增生的基础上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牙龈增生 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 咀嚼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分析内斜牙龈切除治疗牙龈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我院口腔科 2017 年 5 月 - 2019 年 7 月 收治的 牙龈增生患者 11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55 例。 对照 组 患者 采取常规牙龈切除手术治疗, 研究 组 患者 采取内斜牙龈切除治疗。比较两组 患者的 治疗总有效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前后患者咀嚼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6.3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内斜牙龈切除治疗牙龈增生的临床疗效确切,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 进行大力的临床 推广。

  • 标签: 牙龈增生 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斜牙龈切除治疗牙龈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牙龈增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采用内斜牙龈切除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和牙龈出血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斜牙龈切除治疗牙龈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具有广泛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牙龈增生 内斜切口切除术 临床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内斜牙龈切除治疗牙龈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牙龈增生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研究组采用内斜牙龈切除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菌斑指数和牙龈出血指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斜牙龈切除治疗牙龈增生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牙龈增生 内斜切口切除术 临床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龈增生治疗中内斜牙龈切除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主要围绕牙龈增生治疗,两组所选患者均为38人,在治疗后从有效率、复发率、咀嚼功能、生活质量几方面来对两种手术模式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4.74%,复发率为2.63%,咀嚼功能评分为(92.35±5.41)、生活质量评分为(91.15±4.3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58%,复发率为7.89%,咀嚼功能评分(78.59±4.91)、生活质量评分(82.53±4.72),上述数据中,前一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内斜牙龈切除更具适用性,能够在有效治疗牙龈增生的基础上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牙龈增生 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 咀嚼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27例上腹斜切经腹膜后腔途径肾癌根治。平均年龄56岁,全部病例术前经IVU、B超、CT检查明确部位及肾功能情况,持硬麻醉15例,持硬+全身麻醉12例,平卧位,患侧垫高45°,切口自十肋软骨处斜向下内至脐平面,分离腹外侧肌群,必要时切断,向对侧推移侧腹膜显露后腹腔,首先处理肾动静脉并清扫淋巴及脂肪组织连同肾周脂肪囊整块切除,全部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状发生。全部病例术后使用镇痛泵,未作任何辅助治疗。随访27例,12例于术后24-37个月,死于癌肿复发和转移,15例无瘤存活至今。3年生存率55.55%,5年生存率18.51%,效果良好。我们体会上腹斜切经腹膜后腔途径肾癌根治,麻醉要求不高,仅持硬即可,必要时加用全身麻醉,便于术后镇痛;首先处理肾血管并清扫淋巴及脂肪组织,连同肾周脂肪整块切除,充分体现了手术无瘤原则,具有出血少、创伤小、胸腹腔干扰小、恢复快的优点,颇具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腹膜后腔途径 整块切除 无瘤原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切口甲状腺切除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对15例甲状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45min、52min,中出血量均为10ml左右,术后3天出院,第7天返院拆线,无术后出血、声嘶、手足踌躇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安全可行,美容效果较传统手术好。

  • 标签: 小切口 甲状腺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甲状腺切除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分别行传统甲状腺切除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除手术时间外,微创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常规组(4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更为确切,微创优势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切除术 小切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和常规切口胆囊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心理应激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均以及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术后心理应激,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 心理应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78-01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对胆囊结石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行胆囊切除患者 7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方式)和观察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每组 3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手术。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胃功能恢复时间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胆囊结石 小切口胆囊切除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肋下三角小切口行小切口胆囊切除(简称MC)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具有胆囊切除外科指征的患者60例行MC,观察术后疼痛及止痛针应用次数、下床、进食及住院时间,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简称CC)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无l例手术死亡,无MC中转OC,MC组与OC组比较,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基层开展此项手术深为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胆囊炎 小切口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胆囊疾病患者选择性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0例均顺利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5min,2例因胆囊三角区冰冻样粘连、腹壁肥胖因素延长切口完成手术。无胆管损伤等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痊愈出院。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既有切口小而美观,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又减少了基层患者的医疗费用,特别对不具备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基层医院是一较为实用的胆囊切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切口胆囊切除(MT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LC)2种式的特点。方法对比研究60例MTC与同期开展的60例LC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医疗费用上LC明显高于MTC。结论MTC与LC微创程度相近,但MTC对Calot三角操作直接,安全,且费用低,更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切口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传统阑尾切除治疗,评估小切口方式治疗阑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阑尾切除)和观察组(小切口切除),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大小分别为(7.37±1.23)和(3.24±0.76)c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切除,小切口切除治疗阑尾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更优。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小切口切除术 传统阑尾炎切除术 出血量 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中转小切口胆囊切除(MC)在临床中的应用,得出结论LC中转MC后操作容易、安全,创伤相对较小,不失微创的理念,对患者有利。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对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与传统甲状腺切除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5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改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共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0例患者术后存在并发症,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小切口甲状腺切除较比传统甲状腺切除来说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治疗效果,其能够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手术时间、降低中出血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小切口改良术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传统切除与小切口切除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63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切除,观察组30例采用小切口切除,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切除相比小切口切除治疗阑尾炎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可以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传统切除术 小切口切除术 阑尾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