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骨折患者关节空心固定治疗中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的112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技能术前指导术后服务以及服务态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辅助下空心固定手术中应用优质化护理,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关节镜 空心钉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后踝骨折患者关节空心固定治疗后采取护理配合的价值。方法 2020年2月~2021年5月,选择我院就诊的76例后踝骨折患者,以掷筛法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n=38例),对照组依照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普遍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后踝骨折 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 护理
  • 作者: 张文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锦州市第二医院 辽宁锦州 121001)  【摘 要】目的:探究髋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接收的股骨颈骨折患者46例,对其实施髋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统计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Harris评分(81.94±10.28)分高于治疗前(38.69±8.45)分,VAS评分(3.46±0.92)分则低于治疗前(8.11±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经治疗症状均完全缓解。结论:髋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术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轻其局部疼痛,提高髋关节功能,且其安全性良好,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下使用空心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膝关节空心固定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18例。手术方法在关节监视下,清理骨折块及骨折床的软组织及积血块后,用探钩复位骨折块,用导针固定骨折块后在导针引导下旋入空心1到2枚固定。结果术后均经X线摄片随访复查,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3个月愈合。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及关节感染等情况;均无空心松脱拔出。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6例,良2例;17例行走时无疼痛,1例轻度膝前疼痛。结论膝关节空心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具有简单、微创、安全、固定牢靠等优点。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 髁间棘撕脱骨折 空心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空心固定和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仁和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31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21~51岁,平均34.3岁。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将31例患者分为2组:13例患者采用关节空心固定治疗(空心组),骨折根据McKeever分型:Ⅱ型5例、Ⅲ型8例。18例患者采用关节下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高强度缝线组),骨折根据McKeever分型:Ⅱ型6例,Ⅲ型12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Lysholm评分、二次手术率等评定各自的临床效果。结果空心组和高强度缝线组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44个月(平均24.8个月)随访。空心组和高强度缝线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1.6±7.6)、(91.9±7.4)min,住院时间分别为(11.5±2.9)、(11.4±2.3)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3±0.5)、(3.3±0.6)个月,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疗效:空心组为65~100分,优良率为92.3%(12/13);高强度缝线组为60~100分,优良率为94.4%(17/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固定组中10例患者(76.9%)行二次关节手术取出固定物,高强度缝线组无患者行二次关节手术。结论空心固定或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均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高强度缝线固定在二次手术率方面低于空心固定

  • 标签: 关节镜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高强度缝线 胫骨髁间棘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监视下经皮结合空心及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髌骨骨折患者24例,在关节监视下经皮结合空心及张力带经皮小切口骨折复位及固定,在下同时处理关节合并的损伤,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均无感染、骨髓炎及髌股关节炎发生;优良率达91.7%。结论关节监视下结合空心及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复位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有较高的优良率。同时在关节监视下进行复位和固定,能更充分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 标签: 髌骨骨折 关节镜 空心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空心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以关节空心螺钉术,对照组予以关节下缝线固定术。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HSS评分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功能训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效果均理想,但关节空心螺钉术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下 空心螺钉 缝线内固定 胫骨髁间棘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辅助复位固定术治疗膝关节骨折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三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折患者。共纳入120例,其中行关节辅助复位固定术者纳入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固定术者纳入对照组,每组60例。随访至骨折完全愈合。采用t检验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即刻血清炎症指标、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通过ROM计算优良率,行卡方检验。结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8.3%,对照组为85.0%(χ2=6.98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都短于对照组(t=12.619、23.351,均为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1.249,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ROM、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F-36评分t=25.10,ROM t=25.25, HSS评分t=12.25,均为P<0.05)。两组的术前CRP、IL-6、TNF-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6、1.100、0.702,均为P>0.05);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4.389、3.828、7.902,均为P <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11.345,P <0.05)。结论关节辅助复位固定术治疗膝关节骨折效果肯定,且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中可以选择性使用,但需严格把握适应症。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对关节空心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患者手术结局、术后康复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局、术后康复及短期预后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结局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第3天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无明显差异外,观察组患者7 d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各项恢复功能有效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关节空心固定治疗的后踝骨折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有效改善术中出血、术口长度等手术结局指标,缓解疼痛现象,对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踝骨折 手术室护理配合 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在关节空心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VAS评分影响。方法:在本院就诊并行关节空心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患者中抽取研究样本,共84例,样本纳入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10月,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剩余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8%)显著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3d,5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关节空心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 踝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技术在股骨固定钢板取出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术后患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35岁(16~57岁)。在原切口上对应钢板一端行2~3cm切口,在第2和第3个螺钉间、第4和第5个螺钉间等沿原切口切开约0.5cm切口,关节监视下取出螺钉及钢板。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术后第4天出院。结论关节辅助下股骨固定钢板取出术是组织创伤小、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术后患者康复较快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关节镜 微创 股骨 钢板取出
  • 简介:摘要关节辅助下骨折复位,创伤小、康复快,能直视关节面复位情况及探查踝关节韧带损伤情况,能解剖复位,为踝骨折提供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本文对关节辅助下空心螺钉治疗踝骨折20例治疗体会进行总结。

  • 标签: 关节镜 内踝骨折 下空心螺钉治疗 体会
  • 作者: 张炯豪 尹华伟 邱彦群 王海鹏 沈云东 徐文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肢体功能重建中心,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上海 20004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与手外科,福州 350005,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肢体功能重建中心,上海 20004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上海 20004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辅助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44例桡骨远端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1例;年龄35~85岁[(62.5±12.9)岁]。骨折AO/OTA分型:B型7例,C型37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固定,22例采用关节辅助治疗(关节组),22例采用传统术中透视治疗(透视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关节组术中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及骨折移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分、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以及腕关节活动范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5个月[(13.3±1.1)个月]。关节组手术时间为(104.0±40.5)min,长于透视组的(71.3±32.1)min(P<0.05)。关节组术中诊断TFCC损伤14例(64%),关节直视下见骨折移位间隙为0.8(0.3,0.8)mm,台阶为1.0(0.3,1.5)mm,关节辅助复位后分别为0.3(0.0,0.5)mm、0.5(0.0,0.5)mm(P均<0.05)。术后12个月关节组PRWE评分为(9.8±4.9)分,低于透视组的(13.4±5.8)分(P<0.05)。关节组DASH评分为(9.0±5.0)分,低于透视组的(13.0±6.1)分(P<0.05)。关节组腕关节背伸和旋后分别为(73.8±8.9)°和(82.5±8.0)°,高于透视组的(65.8±14.2)°和(76.3±10.4)°(P均<0.05)。两组术后未出现螺钉松动或断裂、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腕关节辅助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骨折可增加关节面复位的准确性,改善术后腕关节功能,同时术中能明确诊断TFCC是否存在损伤。

  • 标签: 关节镜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术中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下微创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96例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下微创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4%;治疗后,观察组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关节下微创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折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 膝关节内骨折 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关节监视条件下微创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58例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详细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长,并对其术后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有显著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长明显缩短,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的ROM和Lysholm评定优良率有显著差异,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条件下微创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折,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微创 内固定 膝关节内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下与切开复位Herbert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收治的38例单侧桡骨小头骨折(Mason 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5岁[(37.4±12.6)岁]。20例采用关节下复位Herbert固定治疗(A组),18例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前、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及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同时评估并发症情况,包括螺钉松动、断裂或骨折移位等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4个月[(12.3±2.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为(8.9±0.6)周,B组为(8.7±0.6)周(P>0.05)。术前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VAS为(4.8±0.5)分,低于B组的(6.0±0.7)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与B组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关节屈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A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分别为(110.4±3.8)°、(137.1±4.04)°,显著大于B组的(90.6±4.7)°、(125.1±3.5)°(P<0.05);术后6,12个月时A组和B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肘前臂旋转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A组前臂旋转范围分别为(107.1±2.8)°、(138.1±2.9)°,显著大于B组的(95.5±3.9)°、(121.5±3.0)°(P<0.05);术后6,12个月时A组和B组前臂旋转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E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MEPS为(50.4±3.8)分,高于B组的(40.6±4.7)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和B组ME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DASH评分为(57.1±2.8)分,高于B组的(42.5±3.9)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和B组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或断裂,两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骨折再移位(P>0.05)。结论对于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关节下Herbert固定较切开复位Herbert固定治疗具有疼痛轻、患肢早期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关节镜
  • 简介:目的评估闭合撬拨复位空心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拓宽儿童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思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经验。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骨折18例,为微创组;同期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骨折12例,为切开复位组。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2个月,记录两组病例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Bhler角、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照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以及创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创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hler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Bhler角及足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创口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切开复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撬拨复位空心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骨折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相比,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创口问题少等优点。

  • 标签: 闭合撬拨复位 空心钉 儿童 跟骨 关节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下治疗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改良全跟距关节技术治疗的46例46足跟骨关节移位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8例28足,女18例18足;年龄19~60岁,平均(39±13)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10 d,平均(4.5±2.2)d。术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平均(6.3±1.8)分。所有患者患足无其他合并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跟距关节下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入路进行跟骨骨折的复位,并采用全螺纹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检测患者足部疼痛的缓解情况及足部外观的满意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系统(AOFAS)及Maryland评分系统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各指标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所有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本组46例46足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9)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4±2.3)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跟距关节运动理想,未出现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表现,跟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为0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58±13)分提高到(96±9)分,Maryland评分(72±11)分提高到术后的(98±8)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t=15.958、12.496,均P<0.05)。结论跟骨关节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下治疗技术,骨折复位精确,足部术后并发症小,疗效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跟骨关节内骨折 关节镜技术 跟距关节 螺钉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