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盐酸特比萘芬是强效抗真菌药物,具有强效杀真菌、减少复发,缩短疗程,抗炎、亲脂等特点。其原研产品兰美抒(Lamisil)由诺华公司于1979年研制成功,在国外兰美抒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浅部真菌病,是全球治疗皮肤真菌病第一品牌。

  • 标签: 临床应用 抗真菌药物 皮肤真菌病 征文 医生 中国
  • 简介:盐酸特比萘芬是强效抗真菌药物,具有强效杀真菌、减少复发,缩短疗程,抗炎、亲脂等特点。其原研产品兰美抒@(Lamisil)由诺华公司于1979年研制成功,在国外兰关抒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浅部真菌病,是全球治疗皮肤真菌病第一品牌。

  • 标签: 临床应用 抗真菌药物 皮肤真菌病 征文 医生 中国
  • 简介:酮康唑(ketoconazole)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除了抗真菌作用外,还具有抗细菌、抗炎、抗皮脂分泌和抗角质细胞增殖特性,使得2%酮康唑乳膏可应用于多种适应证,如皮肤癣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和马拉色菌相关疾病等。

  • 标签: 2%酮康唑乳膏 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 临床应用
  • 简介:山茶许多种类既是重要的食用油脂原料,也是重要的工业用油脂以及化妆品或医药原料。通过野外考察、文献查阅以及山茶种子含油量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江西省山茶植物有10属75种;其中含油率在50%以上的有9种,如油茶、浙江红山茶、短柱茶、细叶短柱茶、钝叶短柱茶、糙果茶、缘红山茶、粗毛石笔木和石笔木;含油率为30%~50%的有13种,含油率为10%~30%的约16种。本文对江西省山茶含油植物及其生态习性、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并对富油种进行了重点评价,认为油茶、浙江红山茶、粗毛石笔木、缘红山茶、短柱茶可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 标签: 江西省 山茶科 富油能源植物 评价
  • 简介:盐酸特比萘芬是强效抗真菌药物,具有强效杀真菌、减少复发,缩短疗程,抗炎、亲脂等特点。其原研产品兰美抒(Lamisil)由诺华公司于1979年研制成功,在国外兰美抒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浅部真菌病,是全球治疗皮肤真菌病第一品牌。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临床应用 非处方药 中国 征文 医生
  • 简介:盐酸特比萘芬是强效抗真菌药物,具有强效杀真菌、减少复发,缩短疗程,抗炎、亲脂等特点。其原研产品兰美抒(Lamisil)由诺华公司于1979年研制成功,在国外兰关抒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浅部真菌病,是全球治疗皮肤真菌病第一品牌。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临床应用 非处方药 中国 征文 医生
  • 简介:盐酸特比萘芬是强效抗真菌药物,具有强效杀真菌、减少复发,缩短疗程,抗炎、亲脂等特点。其原研产品兰美抒(Lamisil)由诺华公司于1979年研制成功,在国外兰美抒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浅部真菌病,是全球治疗皮肤真菌病第一品牌。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临床应用 非处方药 中国 征文 医生
  • 简介:LBD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萝卜基因组中鉴定出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的59个LBD基因。该家族成员结构比较简单,内含子数均不超过3个。萝卜LBD基因可分为两大类,分别包含50个和9个成员。它们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不均匀,1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最多,有18个,而7号和8号染色体分别仅有1个LBD基因。对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研究发现,该基因家族具有一定的时空表达特异性,预测其参与萝卜不同的发育过程。本研究为萝卜LBD基因家族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萝卜 LBD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基因表达
  • 简介:以我国14种重要十字花蔬菜为材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基因组含量。其中青苤蓝、乌塌菜、雪里蕻、芥蓝的基因组含量属首次报道。本试验数据与国外文献提供的相关数据对比,发现青萝卜、结球甘蓝、青花菜和根用芥菜的基因组含量与已报道数值基本吻合,而大白菜、花椰菜的基因组含量值与报道数据存在差异。造成同一物种基因组含量值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品种的不同,也可能与生长环境或测定时参考标准选用等因素不同有关。

  • 标签: 十字花科蔬菜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含量 遗传变异
  • 简介:十字花植物抽薹开花是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其相关性状涉及作物繁殖和产品器官形成,它们大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并受到环境信号和内源因素多路径的调控。本文从十字花蔬菜作物抽薹开花性状的分子标记和分子调控机理两方面进行综述,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全面阐明十字花蔬菜抽薹开花机制提供综合信息和新线索,为蔬菜作物抽薹开花遗传改良和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十字花科 抽薹 开花 分子标记 调控机制
  • 简介:以抗旱玉米自交系旱21为材料,克隆获得玉米分子伴侣基因ZmBiP1,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ZmBiP1基因的表达模式,并将ZmBiP1基因转入拟南芥中研究其功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ZmBiP1基因在玉米自交系旱21的不同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子房中表达量最高。ZmBiP1基因受甘露醇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受盐胁迫诱导下调表达。转基因拟南芥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过表达ZmBiP1基因导致拟南芥在种子萌发时期对盐和甘露醇胁迫的耐受能力减弱。这些结果表明ZmBiP1基因可能是逆境反应信号传递途径的负调节因子。

  • 标签: 玉米 分子伴侣 ZmBiP1 拟南芥 逆境胁迫
  • 简介:LEAFY(简称LFY)是植物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在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启动开花的枢纽。菲油果是一种新兴的果树资源,为研究菲油果LFY基因(FsLFY)的表达调控规律,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FsLFY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并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该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FsLFY基因在菲油果花蕾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其他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在花蕾中,小蕾期最高,中蕾期最低;组织器官中,营养枝茎段最高,花瓣最低。FsLFY基因启动子序列长度为2436bp(GenBank登录号:KF766536),运用PLACE、PlantCARE等在线软件对其序列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不仅含有CAAT-box、TATA-box等核心启动子元件,而且还具有响应水分、光、赤霉素(GA)以及其他功能未知的顺式调控元件,表明FsLFY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外界环境条件的调控。本研究为阐明菲油果的开花机理,以及通过分子育种手段使菲油果早花早果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菲油果 LFY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达模式 启动子
  • 简介:锚蛋白重复序列模体是生物体内最普遍的蛋白质序列模体之一,在多种细胞活动中主要介导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菜豆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菜豆ANK家族成员及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菜豆基因组中含有30个ANK家族基因,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其中第5条染色体上含有的ANK基因最多,包含13个基因。蛋白结构域分析发现,ANK25除了含有ANK结构域外还含有RING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NK25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表达模式分析发现,ANK25对干旱、盐和ABA胁迫有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菜豆ANK的分类及功能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 标签: ANK重复序列 生物信息学 亚细胞定位 表达模式 菜豆
  • 简介:白念珠菌感染机体后,机体首先通过固有免疫系统来发挥抗真菌作用,模式识别受体是固有免疫细胞用于识别PAMPs的分子,其中Toll样受体和C型凝集素家族是识别白念珠菌的主要PRR。这两类受体被激活后,会通过信号通路启动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诱导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募集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来杀灭白念珠菌,同时,还可传递相关信号诱导,11111、Th2、Thl7和Treg等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活化,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发挥抗真菌作用,对模式识别受体与白念珠菌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临床真菌病的免疫调节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念珠菌 模式识别受体 TOLL样受体 C型凝集素家族
  • 简介:对用固相扣除杂交方法从低温驯化沙冬青克隆得到的AmLEA5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种第5族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全长693bp,含有1个29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8个氨基酸,预测Am-LEA5的分子量为10.6kDa,是一种亲水性蛋白,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该基因略偏好于用A或T结尾的密码子。系统发生分析表明,AmLEA5蛋白与蒺藜苜蓿LEA(ACJ84182.1)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AmLEA5的表达量在低温、干旱、盐和热胁迫条件下均有上调,尤其在低温胁迫后期富集量最高。亚细胞定位表明,用YFP标记的AmLEA5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AmLEA5基因在沙冬青抵御非生物胁迫,尤其是在抵御低温胁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沙冬青 AmLEA5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 亚细胞定位
  • 简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2个异黄酮含量显著差异的大豆品种鲁黑豆2号(LHD2)和南汇早黑豆(NHZ)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异黄酮含量变化以及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试图分析异黄酮积累与各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大豆子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逐渐升高,而不同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趋势不同,CHS7、CHS8、CHR、CHI1A和IFS2的表达趋势与异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而IFS1和CHI1B1的表达趋势与异黄酮积累模式相反。IFR的表达模式在2个大豆品种中存在相反的趋势,在LHD2中与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反,而在NHZ中与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同。结果还表明,同一基因家族中不同基因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中CHS7和CHS8以及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家族的CHI1A的表达水平相对其他成员较高,异黄酮合酶基因家族中IFS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IFS1的表达量,预示这些基因家族在大豆子粒异黄酮积累过程中存在功能分化。此外,各基因表达模式与异黄酮积累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表达模式与异黄酮积累的相关性在2个品种中也不尽相同。LHD2中CHS7、CHS8和IFS2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与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CHI1B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在NHZ中,IFR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与多个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这预示了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差异的潜在遗传基础。各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关分析表明,在2个品种中,苯丙氨酸水解酶PAL1与4CL,4CL与CHS2以及CHS1与IFS2基因的表达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控异黄酮的合成与积累。这些结果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奠定了基�

  • 标签: 大豆 异黄酮 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