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为更好地指导黄河防护林体系的建设,采用环刀法,对宁夏5种黄河护岸林的根系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护岸林约有85%的根量分布在0~60cm的范围内,是无林地即芦苇地根量的2—3倍;护岸林林地0~60cm范围内的土壤密度远远小于芦苇地的土壤密度,土壤饱和导水率较对照区有所提高;林地根量的增加,使土壤变的更加疏松、透气、透水,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养分的来源,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强了土壤抵抗水土流失的能力。

  • 标签: 根量 水土保持 土壤改良 混交林 纯林
  • 简介:进入土壤或水体中的非点源污染物一般可分为化肥、农药和重金属3大类。这3大类污染物在土壤或水体中通过植物吸收、土壤胶体吸附、微生物降解、径流淋失与挥发等途径进行迁移转化。系统阐述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3大措施对化肥、农药和重金属3大污染物的各种迁移转化途径所具有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可为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非点源污染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 非点源污染 化肥 农药 重金属
  • 简介:为了解植被与坡面径流侵蚀动力的关系,通过野外模拟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草类植被坡面径流的水动力学特性和侵蚀产沙规律。结果表明:植被完整程度的差异,对坡面径流的流速有显著影响。试验小区上坡面径流流速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裸地小区(0.27m/s)〉铲草小区(0.24m/s)〉剪草小区(0.16m/s)〉原状坡面小区(0.1m/s)〉除草剂小区(0.08m/s),径流雷诺数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植被越完整,径流运动所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相应的坡面径流深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径流含沙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小区的径流含沙量都随试验进行而逐渐降低,植被结构越完整,径流舍沙率降低的趋势也就越明显,相应地径流输沙率也从最大裸地小区的400g/min降低到3g/min。

  • 标签: 径流流速 雷诺数 径流阻力 径流深 径流含沙量 植被覆盖
  • 简介:运用经验公式法、双累积曲线法和不同系列对比法计算岔巴沟流域1971—1980年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作用分别为10.55%、6.18%和26.67%,减沙作用为58.74%、63.40%和72.77%;经过对计算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岔巴沟流域库坝等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式在措施生效期间能够有效减少流域输沙量,减沙作用为65%左右,能够有效拦截洪水,减少洪峰流量,汛期减水作用大于25%;2)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不大,减水作用在7%左右,地下径流占总径流比例提高了20.4%,对地下水的补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库坝等工程措施不能改善流域坡面和沟坡侵蚀条件,故而无法真正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其减沙效果随着淤积量的增加而减小,需要不断投入以维持其减沙作用,而限于自然条件,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的治理是不可持续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恢复流域自然植被,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并采取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地下径流 淤地坝工程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 简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盐池县1991年以来不同时期的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进行半干旱沙地草场的植被特征及其生物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沙化草地实施封育,群落组成发生了规律性变化,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群落的多样性逐渐增加;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在植物种盖度、高度和生物量上差异并不显著,老封育区植被则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从3种措施植被的饲用价值来看,新封育区植被的饲用价值高于老封育区,表明长期封育不利于提高草场的放牧利用价值。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沙地草场 封育 半干旱区
  • 简介:政和县星溪里小流域在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前,由于森林过度砍伐,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十年九灾,堪称当时政和的"小黄河".1995年被列入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小流域项目后,进行"山、田、水、林、路"综合治理,做到因害设防,合理配置各项措施达到群体防护的功能,从而有效地拦蓄了地表径流,削减了洪水流量,大大缓解了洪水的危害.2001年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

  • 标签: 水土保持 小流域 综合治理 防洪减灾
  • 简介:地球上受冻融作用的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70%,在我国,受冻融作用的面积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98%。冻融作用对土壤水分、密度、有机质和土壤的机械组成等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东北典型黑土区,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冻融作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使土壤水分由土水势高的下部向土水势低的上部迁移,增加了土壤冻结层的含水量;土壤水分迁移使得下部未冻结层的土壤含水量降低,其降低程度受下部土壤含水量和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冻结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导致土壤膨胀变形,而土壤的膨胀变形是发生土壤冻融侵蚀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冻融侵蚀防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土壤水分 冻融侵蚀 冻融作用 东北黑土区
  • 简介:在坡地上通过坡面水系工程设计与建设,可改变水系紊乱的局面,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利用坡面径流水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旱涝保收的目的;其技术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基层单位推产。

  • 标签: 低丘红壤 工程措施 坡面径流水 资源
  • 简介: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应用CIRAS-2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通过测定8个土壤水分梯度下山杏(Prunussibiri-caL.)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过程,探讨土壤水分变化对山杏光合作用日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杏光合作用日变化过程和光合午休的原因,随土壤水分的变化而明显不同,当土壤相对含水量(Wr)在56.1%~66.1%之间时,山杏没有发生光合作用午休现象,但超出此土壤水分范围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当Wr在93.2%~77.0%之间时,山杏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限制,当Wr在49.3%~37.3%之间时,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开始由气孔因素向非气孔因素转变,当Wr小于37.3%后,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为非气孔因素限制,即叶肉细胞光合能力下降;2)当Wr在49.3%~77.0%之间时,山杏同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 标签: 光合生理生态 山杏 光合午休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
  • 简介:通过利用短期施水代替降雨的方法,研究长期干旱条件下突然施水对本氏针茅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水后,本氏针茅的叶水势得到恢复,RuBP羧化酶活性提高,表观量子效率、羧化速率和最大光合能力明显增加,限制光合作用的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得到缓解.同时,本氏针茅的光化学活性在施水后部分恢复,光量子产量和热耗散能力明显提高.不同水分条件下,本氏针茅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光诱导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施水条件下,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实际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上升速率较快,而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片的光诱导速率较慢.

  • 标签: 本氏针茅 长期干旱 短期施水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 简介:以强干扰的马尾松林为对照,不同生态修复类型(封育、开挖竹节沟、开挖竹节沟+带状种草)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修复类型的土壤侵蚀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实施生态修复措施的马尾松林分土壤侵蚀强度明显降低,封育马尾松林、竹节沟马尾松林和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土壤侵蚀强度分别比对照低2332t/hm2·a,2414t/hm2·a和2456t/hm2·a。种草竹节沟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大,封育林土壤水分渗透速率最高,两者均能减小水流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对水分的涵养效果显著,而竹节沟马尾松林能够增加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总体来看,通过开挖竹节沟和种植灌草等措施对于防治红壤区严重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红壤侵蚀 生态修复 土壤侵蚀控制
  • 简介:采用光合作用光响应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栾树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探讨不同光响应模型对栾树的适用性及栾树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3个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栾树的光合光响应过程,其中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能拟合在光抑制条件下的光响应过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要优于直角双曲线模型;2)栾树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适宜范围较广,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1.5%~93.3%范围内,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均相对较高,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600~2000μmol/(m2.s)范围内,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能获得较高水平。

  • 标签: 栾树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光响应 光响应模型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堰塞湖是灾害链的重要环节,对灾害链的演化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本文结合汶川地震典型堰塞湖灾害链实例,分析了堰塞湖在灾害链演化过程中四个关键控制作用:堰塞湖使灾害链加长、提供水源、降低演化条件、扩展时空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堰塞湖灾害链的断链防灾思路:评估、监测预报基础上的应急处置,防治稳定后的有效利用,最终达到灾害链综合防控与变害为利相结合的目标。

  • 标签: 灾害链 堰塞湖 山地灾害 断链
  • 简介: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关系黄河治理战略全局,对其进行回顾和展望,可为目前开展的黄河综合规划修编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1960-1984年,平均每年拦蓄泥沙约5亿t,其中干流水库1.0亿t(19.6%)、支流水库1.2亿t(23.5%)、灌溉引沙0.6亿t(11.8%)、淤地坝拦沙2.0亿t(39.16%)、梯田拦沙0.3亿t(5.9%);到20世纪80和90年代,这种减沙构成略有变化,总体来看,水利措施减沙比例变化不大,而水土保持措施拦沙比例有所减小;70-90年代,黄河中游年均减沙3亿t左右,目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减沙约3.5亿~4.5亿t。展望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后认为: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暴雨强度较小,实测来沙量资料不能作为黄河综合规划修编中水土保持现状减沙效果计算的主要依据;由于未来黄河中游来沙量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组合,因此,对未来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应持慎重和偏于安全的态度,并作为今后长期认真研究的问题。

  • 标签: 水利工程 水土保持 减沙作用 回顾 黄河中游
  • 简介: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在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不断探索人工种草的技术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蓄水保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的初步成效。在介绍人工种草主要品种配置、主要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取得人工种草良好生态、经济效益的建议。

  • 标签: 水土保持 人工种草 方法 作用
  • 简介: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水土保持改善了生态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发展空间;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帮助和积累了资金;③水土保持综合科普教育培育了新型的农民;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⑤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规范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行为,强化水土保持服务,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 标签: 水土保持 新农村建设 生态环境
  • 简介:边坡生态防护中,连续纤维丝能够对人工植生基材起到加筋补强作用,提高基材抗剪强度、抗侵蚀能力。通过应力控制式直接剪切仪进行快剪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丝含量对植生基材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纤维丝可明显增强植生基材抗剪切强度,但并非纤维丝含量越大,基材抗剪强度就越大。当纤维丝量在2.0kg/m^3左右时植生基材获得最大抗剪强度,同时植生基材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获得最大值。

  • 标签: 纤维丝补强植生土 抗剪切强度 内摩擦角 粘聚力 边坡生态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