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导言美国正处在本世纪第四次企业兼并的大潮之中。前三次兼并大潮发生于1887—1904,1916—1929和1946—1968年间。这场兼并开始于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加快了速度。这次兼并规模之大令人瞩目;其所兼并、接管的移交资产价值在1985年为1800亿美元,到1987年为1640亿美元。以1983年定值美元为标准,1985年的接管额要比美元价值最高峰的年份1968年还要高出49%,比商业周期低潮期的1975年则要高出800%。

  • 标签: 企业兼并 投资问题 商业周期 资产价值 低潮期 美元价值
  • 简介:伴随着第五次全球性兼并浪潮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有企业兼并浪潮方兴未艾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间,一部分企业通过兼并逐步成长壮大,成为本行业中的排头兵或中坚企业;也有一些原本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此浪潮中却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而不断衰退。同样想通过兼并走低成本扩张之路,为什么结局却迥异呢?笔者将从规模经济角度并结合企业兼并实践,对此问题略陈管见。

  • 标签: 规模经济 企业兼并 兼并浪潮 企业职工 多角化经营战略 企业规模
  • 简介:兼并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不当,会导致企业陷入困境,本文从资产专用性视角分析资产专用性与典型组织模式的市场适应性。探讨在兼并企业依据资产的特点选择有效的组织模式,增进兼并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 标签: 组织模式 兼并企业 企业兼并 资产专用性 市场竞争力 选择
  • 简介:收购兼并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戴园晨一、收购兼并是形成大型企业集团的捷径一个企业要靠自身资本金的滚动积累,实现由小到大的发展,其过程是很缓慢的。然而股份制经济的兴起拓宽了企业筹集资本金的渠道;收购兼并则缩短了从项目设计、投资兴建、投产试运行的漫长发展过...

  • 标签: 企业兼并 收购兼并 兼并收购 资本经营 经济发展战略 大型企业集团
  • 简介:企业兼并破产造成税收流失,是企业改革中的普遍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税收工作的一大难点。现结合实际工作,谈几点认识:一、企业兼并破产过程中税收入库难的几个主要因素(一)政府行为不规范企业改革改制的目的是政企分开,还经营管理权于企业,减少...

  • 标签: 企业兼并 税务机关 国有企业破产 欠税 被兼并企业 安置费用
  • 简介: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发展的集团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为了绕开进入壁垒,迅速扩大市场规模、开拓新的市场,公司兼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公司兼并的发生,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也将发生变化,其中子公司(被兼并企业)审计师的选择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文对影响母公司(兼并企业)是否留用被兼并企业审计师的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母公司 企业兼并 审计师事务所 审计业务 子公司 审计质量
  • 简介: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指出,今年下半年企业兼并破产工作将着重于:贯彻落实既定政策,实施好已下达的兼并破产项目,做好新项目的审批与下达,确保社会稳定。

  • 标签: 破产 项目 企业兼并 国家经贸委 政策 审批
  • 简介:<正>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发出《关于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中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强调,对有挽救希望的濒临破产企业,应充分尊重主要债权人意见,尽可能采取兼并、合并、代管、分立等方式予以挽救。要积极探索利用金融中介机构,以企业重组和债务托管经营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濒临破产企业

  • 标签: 兼并破产 人民银行 金融中介机构 企业兼并 国家经贸委 国有企业
  • 简介:一、规范破产、鼓励兼并、实施再就工程的原则1、多兼并、少破产的原则。即在国有企业进行改组过程中,要多兼并破产,具备破产条件可以依法破产,更多的企业应该走兼并的路子。这是因为尽管兼并破产都是调整资产存量结构的有效手段,但相对而言,企业兼并成本低,对社会的震荡及负效应较小,且易于被企业和职工接受,同时在目前我国银行经营体制下,还是解决银行不良债务的一种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从现实的

  • 标签: 企业破产 企业兼并 国有企业 资产存量 劣势企业 被兼并企业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破产兼并现象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到底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1、企业破产兼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们说,市场经济是以企业为基本主体,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市场经济的这种规定性,一方面说明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社会形式,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则说明,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

  • 标签: 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国有企业改革 企业破产 内在要求 企业兼并 社会资源配置
  • 简介: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鼓励兼并破产和资产重组,鼓励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这无疑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三年多的宏观经济调控,我国经济虽然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但目前众多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和亏损,这是制约我国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障碍。而搞好

  • 标签: 资产重组 搞好国有企业 几点看法 兼并破产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效率低下
  • 简介: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同志近日在谈到企业破产问题时指出,兼并的办法比破产好一点.这位领导说,实在有困难的企业还是多兼并,少破产,好的企业兼并企业,最后让大家都得到发展.破产这条路不能取消,但社会主义国家要对工人负责任.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破产破产,资不抵债的时候一关门就完了,发3个月的遣散费回家.但我们不行,就是发3个月的遣散费回家,3个月之后他把钱花光了,找政府来,我们就不管了吗?我们是人民政府啊.所以在处理这个问题上,采取兼并的办法要比破产的办法更好

  • 标签: 企业破产 部门领导 企业兼并 破产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 简介:企业兼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兼并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了一种经常性的普遍发生的经济行为。我国的企业兼并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与国外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比较而言,只能说刚刚起步。目前,对企业兼并我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观点,下面让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兼并析评在国外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里,企业兼并作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规范而有序的进行着,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企业兼并。从19世纪末开始,以美国为主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兼并大致经历了四次高潮,每次高潮均具有各自明显的特征。第一次兼并高潮(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横向兼并为主,由处于同一领域或部门

  • 标签: 企业兼并 国有企业 被兼并企业 劳务市场 优势企业 劣势企业
  • 简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发展成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一个突出的现象”。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针对“猎头”们的敌意收购,企业纷纷采取了强有力的维权行动——反并购。

  • 标签: 目标企业 收购要约 类板 公平价格 企业并购
  • 简介:今天,“兼并”已不再是个陌生的字眼。我国的企业兼并产生于80年代初期,在短短十几年内,兼并就由开始的少数城市的少数企业试点,到现在的向全方位扩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兼并之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召开后,以兼并收购为主要操作方式的资产重组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作用将多方面影响中国经济的变革与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企业兼并审计,以规范企业兼并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下面以整体买下被兼并企业全部产权为例,探讨对企业兼并的审计。一、企业兼并前审计预测在我国,企业兼并大多是在企业严重亏损、失去竟争力、面临被市场淘汰困境时被迫采取的一种策

  • 标签: 企业兼并 被兼并企业 公允价值 税后现金流量 资本成本率 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