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阳离子高分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带负电荷的DNA分子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并介导DNA在体外、体内转染细胞是重要的非病毒基因治疗方法。阳离子高分子基因治疗在体内应用主要是通过注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和植入(植入表面负载聚阳离子/DNA复合物的材料)等方法实现的。阳离子高分子基因载体安全、易于制备,在过去十多年发展迅速,已成为生物医用高分子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报道了对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基因载体进行的系统研究,包括以季戊四醇、肌醇、间苯三甲酸、1,4,7,10-四氮杂十二烷为核的聚酰胺-胺树形高分子和聚磷酰胺介导的体外、体内基因传递,研究了聚阳离子基因载体的分子结构与基因传递效率之间的关系,最好的转染效率与聚乙烯亚胺相当,但比聚乙烯亚胺的毒性低得多。半乳糖-聚酰胺胺树形高分子结合体与荧光素酶基因的复合物通过受体介导胞吞作用靶向基因传递到HepG2细胞系,提高肝细胞的转染效率。半乳糖-聚磷酰胺结合体与荧光素酶基因的复合物通过门静脉和胆管注射能大大提高荧光素酶基因在小鼠和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利用主链重复单元含硫硫键的新型聚阳离子与质粒DNA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聚电解质多层膜,利用硫硫键在还原条件下还原裂解的特点,成功实现...

  • 标签: DNA复合物 基因传递 基因载体 聚阳离子/传递效率
  • 简介:在需要最小化燃料重量时,高能燃料非常重要。有一种从树木中提炼的化合物蒎烯,经二聚化后生成蒎烯二聚体,已证明其能量密度和航空燃料JP-10相当。佐治亚理工学院与联合生物能源研究院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改造细菌,让它们能合成蒎烯,有望替代JP-10用在导弹发射及其他航空领域。从石油中提炼JP-10供给有限,将来生物燃料有望补其不足,甚至促进新一代发动机的开发。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美国化学协会(ACS)《合成生物学》杂志上。在前期生物工程的研究阶段,论文资深作者、佐治亚理工学院副教授PamelaPeraltaYahya和同事们已将蒎烯产量提高了6倍。

  • 标签: 生物燃料 佐治亚理工 高能燃料 细菌合成 蒎烯 航空燃料
  • 简介: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完全由自组装DNA纳米结构制成的基因检测平台。该成果发表在了1月11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它可能对基因芯片技术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可能革新在单个细胞内分析基因表达的方式。

  • 标签: 检测平台 结构基因 纳米结构 DNA 自组装 基因芯片技术
  • 简介: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化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对蓝藻进行了改造,使其能生产出丁二醇,这是一种用于制造燃料和塑料的前化学品,也是生产生物化工原料以替代化石燃料的第一步。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论文领导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化学副教授渥美翔太说:“大部分化学原材料都是来自石油和天然气,我们需要其他资源。”

  • 标签: 转基因蓝藻 化石燃料 化学家 制造 美国加州大学 论文发表
  • 简介: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达纳一法伯癌症研究所、布罗德研究所合作,利用RNA介入(RNAi)方法开发出一种RNA递送纳米粒子系统,能大大加快筛选抗癌药物标靶进程。

  • 标签: 粒子系统 RNA 纳米 递送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 基因
  • 简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稀土大国,无论产量、出口量或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的稀土产品已从以中低档为主逐渐过度到以中高档产品为主的阶段,但在稀土功能材料的应用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占领了国际绝大部分市场却仍在微利线上徘徊的状况还未改变。

  • 标签: 稀土产品 相关对策 工业现状 稀土功能材料 高档产品 研究开发
  • 简介:用SOL-Gel法制备了纳米级的CuO-SnO_2气敏粉体;运用DSC-TG、XRD、TEM、比表面积、EDS等分析手段对不同热处理温度和不同配比浓度的粉体进行了表征,为制作高性能的气敏元件建立基础。

  • 标签: 气敏材料 CuO-SnO_2 纳米粉体 表征
  • 简介:报导了CdS/ZnS纳米晶体(NCs)的制备过程和其光学}生质。通过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和反应技术(SILAR),我们用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合成了不同壳层的四个样品,包括CdS核纳米晶以及具有1~3层ZnS壳的CdS/ZnS核/壳结构纳米晶体样品。发现具有一层ZnS壳的CdS/ZnS样品的荧光量子产率大约比未包覆壳层的CdS纳米晶体样品的强11倍。另外,随着壳层的增加(增至两到三层),荧光量子产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对样品进行了温度相关的光谱测量,发现CdS/ZnS和CdS一样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

  • 标签: 纳米晶体 CDS/ZNS 荧光 寿命
  • 简介:对比研究了3组X80抗大变形管线钢的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讨论微观组织尤其是第二相组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组X80抗大变形管线钢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圆屋顶型的连续屈服态,且纵向屈强比均小于0.85;硬相M/A组元对X80钢产生明显的第二相强化作用,随着M/A相含量的增加,材料屈服强度增大。屈强比主要受控于软硬结合的AF+M/A组元双相组织,硬相M/A组元的体积含量与屈强比表现出非线性关系。

  • 标签: 管线钢 抗大变形 屈强比 双相组织 M/A组元
  • 简介:用聚邻苯二甲酸乙酯(PEP)和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改善甲基六氢化邻苯二甲酸酐固化的3,4-环氧基环己甲酸3’,4'-环氧基环己甲酯脂环族环氧树脂(Celoxide2021TM)的脆性。芳族聚酯在没有溶剂的情况下可溶于环氧树脂中,也是固化环氧树脂有效的增韧改性剂。例如,固化树脂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PEP(MW,7400)就使断裂韧性增加130%,并且没有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损失。根据改性的环氧树脂体系的形态及动态的粘弹性行为讨论了这一增韧机理。

  • 标签: 脂环族环氧树脂 环氧基 增韧改性剂 邻苯二甲酸 共聚聚酯 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