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作者: 李健 王颜 刘飞 张宗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乳腺疾病诊疗部,泰安 271000 聊城市人民医院博士后工作站,聊城 252000,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数学系,泰安 271000,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乳腺疾病诊疗部,泰安 271000,聊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聊城 252000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乳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然后从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网站提取所有代谢通路相关基因进行差异分析,获得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再利用单因素Cox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预后相关的差异代谢基因用于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根据风险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预后模型进行效能评价,并将此模型联合其他临床因素构建列线图,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生存率预测。最后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单因素Cox和LASSO回归分析最后共筛选出了6个代谢相关基因(NT5E、PAICS、PFKL、PLA2G2D、QPRT和SHMT2)用于模型构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后风险评分均是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高危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该列线图模型较其他临床病理特征预测准确性更高,曲线下面积均为0.794。校准图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基于GSEA确定了该模型可以揭示代谢特征,同时监测肿瘤微环境的状态。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代谢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可作为乳腺癌患者有前景的独立预后标志物,并可提示肿瘤微环境的状态。

  • 标签: 乳腺肿瘤 代谢 列线图 预测模型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AD5)抗体阳性DM患者早期肺间质改变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D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13例抗MAD5抗体阳性DM患者(7例幸存,6例死亡)和18例抗合成酶(ARS)抗体阳性DM患者,对2组患者的首次肺CT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比较,采用校正年龄和性别的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素。结果与抗ARS抗体阳性患者比较,抗MAD5抗体阳性组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SI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增高[发生率(69%和0%,χ2=17.7,P<0.01),病死率(46%和0%,χ2=10.3,P=0.002]。与ARS抗体阳性患者比较,抗MAD5抗体组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铁蛋白值显著增高[70.0(37.0,122.5)和21.0(16.5,33.5),Z=-3.37,P=0.001;977.0(502.5,1 366.0)和307.1(72.3,546.9),Z=-3.44,P=0.001]。抗MAD5抗体阳性组中A/SIP组较缓慢渐进间质性肺炎(CIP)组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100%和70%,P=0.001)。Cox回归分析提示肺CT评分与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的疾病预后不相关,GGO总分与纤维化总分的[HR=1.08,95%CI(0.95,1.23),P=0.229;HR=0.97,95%CI(0.72,1.30),P=0.814]。结论抗MDA5抗体是早期诊断DM合并A/SIP的有力指标。早期肺CT评分并不能预测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

  • 标签: 皮肌炎 间质性肺疾病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铁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细胞命运决定因子(DAC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4例食管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标本,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DAC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食管癌患者DACH1甲基化状态与预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食管癌肿瘤组织中DACH1基因的甲基化率为30.77%(32/104),高于癌旁组织的1.92%(2/104)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0%(0/104)(P<0.05)。食管癌组织中DACH1甲基化状态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DACH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独立风险因素且均与DACH1基因甲基化状态相关。截止至2020年3月,104例食管癌患者中共死亡89例。其中DACH1基因甲基化的食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低于DACH1基因未甲基化者的34个月(P<0.05)。结论食管癌中存在的DACH1甲基化过程可能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DACH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独立风险因素。DACH1基因未甲基化的患者具有更长的预后生存期。

  • 标签: 食管癌 细胞命运决定因子 甲基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相应的思想认识水平也有了提升,近几年,消防安全意识就比较深入人心,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消防作业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消防设备的维护保养问题愈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消防抢灾的效率,极不利于消防作业的正常开展。因此,针对消防装备维护保养相关问题以及对策就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 标签: 消防装备 维护保养 问题
  • 简介:摘要固井是油气井建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封隔井内的油、气、水层,防止层间互窜,为后期储层改造创造条件,保护油气井套管,增加油气井的寿命。因此,如何有效封固地层和提高固井质量,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基于此,文章以克拉玛依地区致密油气水平井固井为例,分析了水平固井对水泥浆性能的要求,通过实验分析对韧性膨胀防窜水泥浆的性能进行研究,以此为水平井固井的施工提供保障。

  • 标签: 水平固井 水泥浆 固井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晚期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165例孕晚期妇女(孕周>35周)、122例孕早期妇女(孕周<13周)和36例健康非孕妇女血浆中的PT、APTT、TT、FIB,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非孕组相比,孕晚期组PT、APTT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早期组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进入孕晚期阶段后血液趋于高凝状态,及时掌握孕妇凝血功能变化,对于预防产后出血、血栓形成,避免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孕晚期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KRAS、NRAS和BRAF基因罕见突变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8年1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 51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21例,女59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15~97岁。提取肿瘤组织基因组DNA,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KRAS(第2、3外显子),NRAS(第2、3外显子)和BRAF(第15外显子)基因突变检测。观察指标:(1)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类型情况。(2)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3)单一基因罕见突变及其临床病理特征。(4)同时2种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病理特征。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类型情况:1 51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NRAS和BRAF的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7.806%(572/1 513)、3.173%(48/1 513)和5.486%(83/1 513)。KRAS外显子2突变率为35.889%(543/1 513),外显子3突变率为1.917%(29/1 513)。NRAS外显子2突变率为1.322%(20/1 513),外显子3突变率为1.851%(28/1 513)。BRAF外显子15突变率为5.486%(83/1 513)。KRAS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外显子2第12、13密码子和外显子3第61密码子突变,突变率分别为27.759%(420/1 513)、7.733%(117/1 513)和1.586%(24/1 513)。7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KRAS基因第14、59及60密码子区域的罕见突变,突变率为0.463%(7/1 513),其中2例[0.132%(2/1 513)]V14I突变、2例[0.132%(2/1 513)]A59T突变、2例[0.132%(2/1 513)]A59E及1例[0.066%(1/1 513)]G60D突变。NRAS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外显子2第12、13密码子及外显子3第61密码子突变,突变类型主要为Q61K,突变率为0.925%(14/1 513),其次为G12D突变,突变率为0.727%(11/1 513)。Q61R、Q61H、Q61L、G13R、G12C、G12V、G12S、G13D及G13C的突变率均较低。BRAF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外显子15第600密码子突变,突变类型主要为V600E突变,突变率为4.957%(75/1 513)。8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BRAF基因罕见突变,突变率为0.529%(8/1 513),其中5例[0.330%(5/1 513)]D594G突变、1例[0.066%(1/1 513)]D594H突变、1例[0.066%(1/1 513)]S607T突变及1例[0.066%(1/1 513)]599~600密码子插入突变AGA(T599 V600insAGA)。1 513例患者中,4例[(0.264%,4/1 513)]发生KRAS基因第12及13密码子同时突变,其中2例[(0.132%,2/1 513)]发生G12V与G13D同时突变;1例[(0.066%,1/1 513)]发生G12D与G13A同时突变;1例[(0.066%,1/1 513)]发生G12V与G13F同时突变。此外,1例[(0.066%,1/1 513)]发生KRAS G13D与NRAS G12S同时突变,1例[(0.066%,1/1 513)]发生KRAS G12C与NRAS Q61H同时突变。(2)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RAS基因突变中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317,4.166,P<0.05)。BRAF基因突变中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0,22.317,38.035,12.611,P<0.05)。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NRAS基因突变类型中Q61K突变和Q61R突变发生在年龄<65岁、≥65岁比例分别为12/18、2/10和1/18、5/1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7.542,P<0.05)。(3)单一基因罕见突变及其临床病理特征:1 513例患者中,15例发生单一基因罕见突变。7例发生KRAS基因第14、59及60密码子罕见突变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65岁6例,年龄≥65岁1例;肿瘤位于左半结肠3例,右半结肠3例,直肠1例;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1例;TNM分期Ⅳ期6例,Ⅱ期1例;有远处转移6例,无远处转移1例;有淋巴结转移3例,无淋巴结转移4例;术后均无复发。8例发生BRAF基因罕见突变患者中,男4例,女4例;年龄<65岁4例,年龄≥65岁4例;肿瘤位于左半结肠5例,右半结肠1例,直肠2例;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为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1例;TNM分期Ⅳ期5例,Ⅲ期2例,Ⅱ期1例;有远处转移6例,无远处转移2例;有淋巴结转移3例,无淋巴结转移5例;术后复发1例。(4)同时2种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病理特征:1 513例患者中,6例发生同时2种基因突变,男5例,女1例;年龄<65岁2例,年龄≥65岁4例;肿瘤位于左半结肠1例,右半结肠4例,直肠1例;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1例;TNM分期Ⅳ期5例,Ⅱ期1例;有远处转移4例,无远处转移2例;有淋巴结转移3例,无淋巴结转移3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和BRAF基因罕见突变常发生在罕见的密码子区域,并以点突变为主,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可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KRAS NRAS BRAF 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社会基础建设对于城市化用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也就意味着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不断扩展自身的面积,以此来适应国计民生的基本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压力和负担自然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土地规划的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城市与乡村布局的科学化发展,对于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城乡规划 土地规划管理 相关性
  • 简介:摘要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成功实施的关键。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TCC)是内瘘成熟障碍情况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TCC使用中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使用TCC的患者发生CRBSI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透析 隧道式cuff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状态检测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交流二次回路的在线状态检测,二次操作回路状态在线检测技术,断路器二次回路在线检测技术。

  • 标签: 继电保护 二次回路 状态检测
  • 简介:摘要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属特发性炎性肌病范畴,肺间质疾病是本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李国勤教授治疗肌炎相关肺间质疾病经验丰富,临床多从脾肾辨治,认为病机以肺脾肾不足为本,以痰瘀阻络、热毒互结为标,病久则多以脾肾两虚为主,因痰瘀互结,耗乏正气,故外邪更易乘虚而入,终致病情反复。治疗应把握核心病机,以培补肺脾肾为主,兼顾活血化瘀、清热养阴,需衷中参西,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疗效。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肺疾病,间质性 中医药疗法 李国勤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绿色建筑是建筑业一个新的概念,强调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新时期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所以,正确处理建筑设计与各项建筑技术间的关系,并在建筑功能、内部条件及建筑设计三者间需找平衡,进而在实现建筑美观基础上,确保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和谐性,这就满足了绿色建筑的需要,也使建筑的使用效率得以充分体现。

  • 标签: 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技术 优化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TCF3-PBX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 287例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TCF3-PBX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TCF3-PBX1阳性组与TCF3-PBX1阴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诱导中及诱导结束时的微小残留病(MRD)]及远期疗效[总生存(OS)及无事件生存(EFS)],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TCF3-PBX1阳性B-ALL的预后影响因素。83例TCF3-PBX1阳性ALL患儿中,62例治疗方案、危险分层、疗效评价采用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08方案,21例采用中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ALL 2015方案,比较两组疗效及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结果1 287例B-ALL患儿中,83例(6.4%)TCF3-PBX1阳性。与TCF3-PBX1阴性组相比,TCF3-PBX1阳性组初诊白细胞计数(WBC)≥50×109/L的患儿比例更高,但诱导第15天或第19天MRD≥1%、诱导第33天或第46天MRD≥0.01%的患儿比例均更低(均P<0.05)。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导治疗第15天或第19天MRD≥1%、诱导第33天或第46天TCF3-PBX1定量≥0.01%为OS及EFS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治疗第15或第19 MRD≥1%为OS(HR=10.589,95% CI 1.903~58.933,P=0.007)及EFS(HR=10.218,95% CI 2.429~42.980,P=0.002)的独立危险因素;诱导治疗第33天或第46天TCF3-PBX1定量≥0.01%为E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6.058,95% CI 1.463~25.087,P=0.013),但不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3.550,95% CI 0.736~17.121,P=0.115)。TCF3-PBX1阳性组10年EFS率及OS率分别为84.6%(95% CI 76.9%~93.1%)、89.1%(95% CI 82.1%~96.6%),与TCF3-PBX1阴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0例接受规范治疗的患儿中,与接受CCLG-ALL 2008方案治疗的患儿相比,接受CCCG-ALL 2015方案治疗的患儿感染相关SAE发生率更低[0(0/21)比20.3%(12/59),χ2=5.22,P=0.022],但两组的治疗相关死亡率、复发率、E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CF3-PBX1阳性儿童B-ALL总体预后良好,诱导中期MRD≥1%及诱导结束TCF3-PBX1定量≥0.01%可能为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CCCG-ALL 2015方案在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可减少感染相关SAE。

  • 标签: 癌基因融合 TCF3-PBX1融合基因 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927例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ETV6-RUNX1检测结果,分为ETV6-RUNX1+组及ETV6-RUNX1-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182例ETV6-RUNX1+患儿规范治疗,其中144例接受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08方案治疗(CCLG-ALL 2008方案组),38例接受中国儿童癌症协作组(CCCG)-ALL 2015方案治疗(CCCG-ALL 2015方案组),对比两种方案的疗效、严重不良反应(SAE)发生率及治疗相关死亡(TRM)率。结果927例B-ALL患儿中,189例(20.4%)ETV6-RUNX1阳性。ETV6-RUNX1+组初诊时有危险因素(年龄≥10岁或<1岁,WBC≥50×109/L)的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ETV6-RUNX1-组(P值分别为0.000和0.001),而泼尼松诱导试验反应良好、诱导化疗第15天或第19天微小残留病(MRD)<1%,以及诱导化疗第33天或第46天MRD<0.0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ETV6-RUNX1-组(P值分别为0.001、0.028和0.004)。ETV6-RUNX1+组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及总生存(OS)率均显著高于ETV6-RUNX1-组(EFS:89.8%对83.2%,P=0.003;OS:90.2%对86.3%,P=0.030)。CCLG-ALL 2008组感染相关SAE发生率显著高于CCCG-ALL 2015组(27.1%对5.3%,P=0.004),TRM发生率也高于CCCG-ALL 2015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对0,P=0.348)。结论ETV6-RUNX1+儿童B-ALL初诊危险因素较少,早期治疗反应较好,复发率低,总体预后良好;适当减低化疗强度,可降低感染相关SAE及TRM发生率,并进一步提高该亚型ALL患儿的OS率。

  • 标签: ETV6-RUNX1融合基因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927例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ETV6-RUNX1检测结果,分为ETV6-RUNX1+组及ETV6-RUNX1-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182例ETV6-RUNX1+患儿规范治疗,其中144例接受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08方案治疗(CCLG-ALL 2008方案组),38例接受中国儿童癌症协作组(CCCG)-ALL 2015方案治疗(CCCG-ALL 2015方案组),对比两种方案的疗效、严重不良反应(SAE)发生率及治疗相关死亡(TRM)率。结果927例B-ALL患儿中,189例(20.4%)ETV6-RUNX1阳性。ETV6-RUNX1+组初诊时有危险因素(年龄≥10岁或<1岁,WBC≥50×109/L)的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ETV6-RUNX1-组(P值分别为0.000和0.001),而泼尼松诱导试验反应良好、诱导化疗第15天或第19天微小残留病(MRD)<1%,以及诱导化疗第33天或第46天MRD<0.0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ETV6-RUNX1-组(P值分别为0.001、0.028和0.004)。ETV6-RUNX1+组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及总生存(OS)率均显著高于ETV6-RUNX1-组(EFS:89.8%对83.2%,P=0.003;OS:90.2%对86.3%,P=0.030)。CCLG-ALL 2008组感染相关SAE发生率显著高于CCCG-ALL 2015组(27.1%对5.3%,P=0.004),TRM发生率也高于CCCG-ALL 2015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对0,P=0.348)。结论ETV6-RUNX1+儿童B-ALL初诊危险因素较少,早期治疗反应较好,复发率低,总体预后良好;适当减低化疗强度,可降低感染相关SAE及TRM发生率,并进一步提高该亚型ALL患儿的OS率。

  • 标签: ETV6-RUNX1融合基因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BUN水平脓毒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特征。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8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252例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按BUN水平分为较低水平组(BUN<9.25 mmol/L)与较高水平组(BUN≥9.25 mmol/L),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发症、感染部位等数据,按中医四诊信息并结合BUN水平进行中医证候要素判定,对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变量作为候选变量引入并进行中医证候要素与BUN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较低水平组比较,较高水平组中医实性证候要素中瘀血证[74.60%(94/126)比53.17%(67/126)]患者比例更高(P<0.01),毒热证[52.38%(66/126)比65.87%(83/126)]患者比例更低(P=0.029);中医虚性证候要素中气虚证[67.46%(85/126)比45.24%(57/126),P<0.01]、阳虚证[11.90%(15/126)比3.97%(5/126),P=0.032]患者比例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水平组脓毒症发生率与气虚证(OR=3.425,95% CI:1.934~6.068,P<0.01)、阳虚证(OR=3.460,95% CI:1.160~10.325,P=0.026)、肾虚证(OR=2.212,95% CI:1.173~4.173,P=0.014)有相关性。结论较高水平组脓毒症患者瘀血证、气虚证、阳虚证比例更高,可能与气虚证、阳虚证、肾虚证发生率增加有关。

  • 标签: 血尿素氮 脓毒症 中医证候要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嗜酸粒细胞增多起病的IL3-IGH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以嗜酸粒细胞增多起病的IL3-IGH基因阳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为11岁男性。骨髓常规检查示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免疫分型:骨髓中异常幼稚B淋巴细胞49.4%;43种白血病融合基因均阴性,IL3-IGH融合基因阳性。综合诊断为伴IL3-IGH融合基因B-ALL。根据中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ALL 2020方案化疗,诱导治疗后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诱导19 d后骨髓常规检查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0.005,嗜酸粒细胞比例0.05;微小残留病(MRD)23.02%;采用CAT(环磷酰胺1 g/m2× 1次,阿糖胞苷50 mg/m2每12 h 1次×7 d,巯嘌呤40 mg/m2每晚1次×7 d)方案巩固化疗。诱导第46天骨髓常规提示缓解,MRD 0.18%。加用卢索替尼(75 mg每12 h 1次)口服,继续大剂量甲氨蝶呤方案化疗2个疗程,MRD 0.20%。再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MRD转阴。结论伴IL3-IGH融合基因ALL多见于年龄较大儿童及年龄较低成年人,男性多见,患者易出现器官浸润损害,诱导失败及复发率高,总体预后差。

  • 标签: 前体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儿童 嗜酸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介素3 免疫球蛋白重链 基因重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颈动脉斑块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和血Lp-PLA2、Hcy检查,其中斑块组46例,无斑块组22例。结果斑块组、无斑块组的血Lp-PLA2水平分别为(286.24±106.21)ng/mL和(225.01±102.56)ng/mL,Hcy水平分别为(18.23±4.86)μmol/L和(14.68±2.6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Lp-PLA2、Hcy水平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联合检测Lp-PLA2、Hcy浓度可以有效预防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栓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