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表2 DICOM影像在MV(Magic ,DICOM影像操作研究,即以MV和AW的所有影像显示、测量和后处理功能对所接收到的DICOM影像进行操作和处理

  • 标签: 互操作性初步 互联互操作性 传输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操作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儿科住院的新生儿8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对新生儿静脉穿刺后进行护理干预措施镇痛,对照组新生儿静脉穿刺后无镇痛处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受到静脉穿刺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静脉穿刺后1min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穿刺10min后的疼痛评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新生儿操作疼痛的缓解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操作性疼痛 护理干预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新生儿操作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某院新生儿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新生儿在实施操作时,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方法干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操作疼痛的程度、操作时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啼哭人数与哭闹时间。结果操作时与操作后2min,实验组新生儿啼哭人数与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儿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可缓解其操作疼痛,减轻新生儿神经发育障碍。

  • 标签: 新生儿 操作性疼痛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URP术后非操作出血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行TURP术后320例出血1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0例患者中,17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非操作出血,1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5例再次手术止血。结论TURP术后非操作出血原因很多,术前、术中、术后、对病情的观察分析极为重要。对出血病例,多数病人保守治疗有效,对膀胱内有大量血凝块者,需积极早期电切镜下止血去除病因。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并发症 出血
  • 简介:介绍了新生儿操作疼痛的概述,包括概念、来源与分类;总结了现状研究,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现状和引起疼痛的常见操作;并分析致痛操作的影响因素有:胎龄、出生体质量、医疗诊断、住院天数、操作类型等;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包括:胎龄、性别、健康状态、致痛操作、是否镇痛、环境等。指出未来应进行我国新生儿操作疼痛管理,尤其是重视疼痛现状描述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新生儿 操作性疼痛 影响因素 现状
  • 简介:摘要: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如何安全有效的落实疫苗管理,创新疫苗管理模式,未来将会成为推动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旨在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整体健康水平。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当前疫苗冷链管理各环节的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参考当前国际国内相关的疫苗冷链管理方法,提出有效的疫苗冷链管理应对措施。

  • 标签: 疫苗 冷链管理 科学性 可操作性
  • 简介:摘要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操作疼痛的影响。住院儿童需要进行创伤操作,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操作不可避免带来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疼痛。近年来研究多侧重于非药物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儿操作疼痛。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 操作性疼痛
  • 简介:摘要护理本科生的沟通能力是护士临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已得到重视,但可操作的手段、方法与措施值得研究。所谓可操作是将沟通技巧与方法与实际护理工作相结合,在护理工作的同时将沟通融入其中的强化策略。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可操作性沟通 带教模式 角色互换 流程再造 情景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减轻新生儿操作疼痛的作用。方法将160例接受致疼操作的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操作前后给安慰奶嘴吸吮,对照组操作前后不做任何护理干预,采用新生儿疼痛量表法进行疼痛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疼痛程度的不同。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儿进行致疼操作前后给予安慰奶嘴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

  • 标签: 新生儿 疼痛 非营养性吸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非药物性护理对新生儿操作疼痛的干预效果,为常规开展疼痛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应用多功能监护仪测试呼吸、心率、血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在进行操作时,干预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心率、血压有不同程度上升,程度远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药物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新生儿疼痛的程度。

  • 标签: 非药物性护理干预 新生儿 疼痛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物体可操作在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考察1例脑外伤患者在真假物体判断、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属性判断、词语关联匹配等任务上生物范畴与非生物范畴分离的模式,并利用逻辑回归考察可操作指标在范畴分离中的作用。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生物范畴特异性损伤,即在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和属性判断等任务上非生物范畴项目成绩显著好于生物范畴项目。逻辑回归发现范畴这一变量可预测命名成绩,但加入可操作指标后,可操作指标取代范畴成为预测该例患者命名成绩的显著因素。结论该例患者表现出的非生物范畴成绩好于生物范畴,可能是由于其操作知识的保留在语义水平上支持着非生物范畴概念的表征所导致的。

  • 标签: 脑损伤 神经心理学 语义学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减少新生儿操作疼痛的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操作疼痛对新生儿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水平。方法将100例新生儿患儿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例,通过选用抚摸治疗、体位治疗、改善环境、药物干预、母乳喂养等有效措施降低新生儿操作疼痛,并通过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PASS)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疼痛刺激后1min和5min的疼痛评分。结果刺激后1.5min后,护理干预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新生儿操作疼痛,降低患儿因操作疼痛带来的不良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操作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低频脉冲电刺激及针刺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操作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洼田氏饮水试验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操作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肌电生物反馈
  • 简介:目的对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可操作及术语定义开展追踪评价,为启动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全国12个省(直辖市)的卫生计生监督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水单位在标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修订建议。结果被调查的机构中73.5%认为标准可操作非常好,22.2%认为个别地方缺乏可操作,4.3%认为可操作一般,需增加内容。主要问题包括:常规与非常规项目的设置不合理;臭、味和肉眼可见物等指标缺乏客观结果、针对新型供水方式的内容较少;有些检验方法老旧;部分内容与其他规范相冲突;部分指标的限值和检测方法的限值不匹配等。对于分散式供水和常规指标的定义,80%以上的受访机构认为表述是清晰的。对于集中式供水、小型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而言,受访机构认为术语定义模糊的比例较高。结论总体而言,标准具有较好的可操作,但部分指标和内容需要修订。

  • 标签: 饮用水 卫生标准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接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操作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皮肤接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两组新生儿操作过程中的疼痛评分比较采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进行评价和比较。   结果:实施皮肤接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后,观察组新生儿操作过程中的NI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皮肤接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操作前及操作过程中对新生儿进行皮肤抚触,并在其口中放入安慰奶嘴使其吸吮,有效缓解了新生儿的操作疼痛,对促进新生儿成长、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皮肤接触 非营养性吸吮 新生儿 操作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术后中重度操作疼痛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ICU收治的380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患者术后操作疼痛调查问卷、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术后发生中重度操作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380例外科ICU患者术后中重度操作疼痛的发生率为72.63%(276/380),其中52.17%(144/276)的患者积极报告中重度操作疼痛,47.83%(132/276)的患者选择隐瞒或忍耐中重度操作疼痛。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3.763,P<0.01)、慢性疼痛史(OR=2.363,P<0.05)、引流管数量(OR=1.297,P<0.01)、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OR=4.137,P<0.01)是外科ICU患者术后发生中重度操作疼痛的影响因素。结论外科ICU患者术后中重度操作疼痛的发生率高,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发生操作疼痛的影响因素,制订针对的干预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外科 术后 操作性疼痛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操作疼痛体验及对疼痛管理的需求,为临床制定操作疼痛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在2019年5月1日—12月31日期间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 24 h内的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Nvivo 10. 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得出以下6个主题:(1)患者经历了强烈的操作疼痛;(2)患者对操作疼痛的认识和应对不足;(3)患者的外源性支持不足;(4)外源性支持对患者很重要;(5)患者期待操作疼痛有更好的管理方法;(6)医护人员对操作疼痛的评估和认识不足。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在ICU住院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操作疼痛,目前急需构建完善的操作疼痛管理方案,为患者提供针对的疼痛管理方案,改善ICU中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操作疼痛体验。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急性胰腺炎 操作性疼痛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人烧伤患者创面操作疼痛护理证据应用的临床现状,分析障碍因素并拟定对策,为临床证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临床应用模式",纳入成人烧伤患者创面操作疼痛最佳证据12条,制订14条审查指标,于2019年3—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病房进行现状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结果14条审查结果中,有9条依从率<60%;其中换药前/中/后进行疼痛评估、危重患者使用危重症疼痛观察工具(CPOT)、使用虚拟现实(VR)技术、使用音乐疗法或渐进放松训、对烧伤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依从率均为0;医护人员对创面操作疼痛知识考核合格率仅为30.77%(8/26)。主要的障碍因素为护士疼痛评估意识不足、缺少部分疼痛评估工具、医护人员缺乏创面操作疼痛知识、缺乏疼痛健康教育制度、缺少设备支持及管理监督等。结论成人烧伤患者创面操作疼痛护理最佳证据与现行的临床护理实践存在差距,护理人员应针对障碍因素拟定对策并确保对策的实施,保证证据顺利转化。

  • 标签: 烧伤 操作性疼痛 审查 障碍分析 循证护理 证据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操作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早产儿,时间为2020年01月-2021年12月,采用双盲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提供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操作疼痛,从而得出有效结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操作疼痛评分明显更低,在致痛时、致痛1min、致痛2min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操作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