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HDI)对口腔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及RAS/RAF通路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3月在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实验中心进行。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测定不同浓度HDI对舌鳞癌TCA8113作用后的存活率情况,并用使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RAS/RA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RAS、RAF的表达和变化。结果HDI干预舌鳞癌TCA8113细胞后,MTT显示HDl可明显抑制其细胞增殖,具有浓度依赖(P〈0.05)。当HDI浓度为30%时,抑制率为94.7%。RAS/RA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RAS、RAF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调。结论HDI可抑制舌鳞癌细胞TCA8113细胞增殖及抑制RAS/RAF通路信号传导,发挥抗肿瘤作用。

  • 标签: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 舌鳞癌细胞 RASRAF信号通路
  • 简介:选用50只新西兰白兔,2只处死后取上唇组织作为病理对照,48只采用Millard's法修复上唇裂隙,拆线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溶媒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16只.实验组每天涂擦复方丹参膏2次,溶媒组每日涂擦溶媒膏二次,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在术后0d、7d、15d、21d、30d、60d、90d测量上唇瘢痕的体积变化,并在7d、30d、60d时每组分别处死2只,90d后全部处死,取上唇瘢痕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组织学观察显示丹参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胶原蛋白合成,使胶原纤维重排和降解,从而减轻瘢痕增生.

  • 标签: 瘢痕 丹参 成纤维细胞 胶原
  • 作者: 吴春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口腔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8期
  • 机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目的:研究西帕依固龈联合西地碘含片治疗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临床影响。方法:2021年05月~2022年05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干预及西地碘含片含服,其中,实验组患者加用西帕依固龈含漱,两组的治疗时长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齿健康情况、生活质量以及疼痛评分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PD、PLI以及SBI等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联合西地碘含片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生活质量;临床;西帕依固龈液;西地碘含片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丹参和骨碎补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其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选取72只SPF级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丹参组、骨碎补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实验模型,丹参组每日灌服6g/kg丹参水煎剂,骨碎补组每日灌服6g/kg骨碎补水煎剂,对照组每日灌服3ml生理盐水,每隔7d加力1次。三组动物于正畸加力7、14、21、28d分批次处死,每次6只;剥离头颅骨,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及牙槽骨的密度,同时制作上颌第一磨牙区牙周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牙周组织改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参组、骨碎补组牙齿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三组的破骨细胞数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变平缓趋势,丹参组和骨碎补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牙槽骨密度都呈现降低趋势,丹参组和骨碎补组较对照组降低缓慢(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服丹参和骨碎补水煎可促进大鼠牙周膜内破骨细胞生成并维持牙槽骨密度,有利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

  • 标签: 丹参 骨碎补 正畸 牙齿移动 牙周组织 改建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程序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位龈沟(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蛋白(OPG)系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继发性咬合创伤患者21例纳入研究,分层区组随机分为A、B两组。研究结束时1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A组9例,咬合创伤牙位共计18颗,包括9颗前牙及9颗前磨牙;B组9例,咬合创伤牙位共计18颗,包括7颗前牙及11颗前磨牙。基线时,A组先实施全口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SRP)治疗,B组实施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第28天,A组接受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B组接受全口SRP治疗。其中,咬合调整治疗在T-ScanⅢ型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完成。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基线、第28天和第56天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RANKL、OPG水平。两组组内SRP治疗前后、咬合调整前后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RANKL、OPG水平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在第28、56天时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SRP治疗后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降低,RANKL/OPG比值升高,与SRP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合调整治疗后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RANKL/OPG比值降低,与咬合调整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咬合调整治疗可降低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及RANKL/OPG比值,提示咬合调整治疗可能有助于抑制牙周骨组织破坏。

  • 标签: 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咬合创伤 白细胞介素-1β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翼腭管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上颌神经痛的价值.方法:回顾近5年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观察5年,术后3个月有74.4%患者疼痛全部和部分消失,6个月有70.5%,1年有67.9%,2年有57.7%,5年时只有51.3%.结论:患者在治疗后疼痛完全或部分消失的比例随时间推移而降低.此治疗方法虽不能彻底根治,但方法简单,创伤小,患者容易接受,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翼腭管 无水乙醇 注射治疗 上颌神经痛 病例报告 三叉神经痛
  • 简介:慢性牙周炎是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常见病.是引起成人牙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慢性牙周炎的危害并不仅仅局限于口腔,它还会引起全身微炎症状态。目前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肺部疾病、消化道疾病、妊娠不良结局、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微炎症状态 慢性肾脏病 相关性 全身系统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评价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9年1月,应用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混合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785例。采用DXM5mg/1mL配PYM8mg加2%利多卡因3mL.按每1cm×1cm的囊肿内注入1mL混合药液(含PYM2mg,DXM1.25mg)酌情用药。7~10d注射1次,1~4次为1个疗程。囊肿完全消失者为治愈;囊肿基本消失,但患侧可触及变硬舌下腺者为基本治愈;囊肿缩小一半以上,不能完全消失需手术治疗者为好转。结果:785例患者中.男270例,女515例,年龄7个月~74岁,平均年龄为33.5岁。经6个月~48个月随访.治愈756例(96.31%),基本治愈26例(3.31%),好转3例(0.38%)。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99.62%,有效率为100%。31例(3.95%)注射区肿痛,舌缘麻木21例(2.68%),下颌下区肿痛11例(1.4%);未见高热、皮疹、休克等过敏反应。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安全有效,可作为某些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舌下腺囊肿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 简介:临床上,牙周病与冠修复均会使牙周状态发生一定的改变,进而引起龈沟某些成分的量或性质的变化,多年以来,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些重要成分在牙周病和冠修复中的变化规律,因此,检测这些成分的量或性质的变化可以作为牙周病及冠修复的评价指标。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龈沟液 细胞因子 牙周病 冠修复
  • 简介:目的探究慢性牙周炎与脑卒中之间的病因学联系。方法电子检索CBM数据库(1978—2016年)、维普、CNKI、Medline(OVID,1950—2016年)和荷兰医学文摘(EMBASE,1984—2016年)、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CENTRAL,2016年第9期)等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并手检中文口腔期刊,收集有关慢性牙周炎与脑卒中相关性的文献。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牙周炎患病率、临床附着丧失量、菌斑指数和血清C反应蛋白)并用Revman5.3.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2篇中文、10篇英文),纳入研究对象2835例,其中脑卒中患者13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牙周炎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89,95%CI=(2.00,4.17),P〈0.001],脑卒中患者的牙周炎较对照组更为严重[OR=1.25,95%CI=(0.50,2.00),P=0.001]且其口腔卫生更差[OR=0.32,95%CI=(0.11,0.54),P=0.004],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OR=5.38,95%CI=(4.78,5.97),P〈0.001]。结论慢性牙周炎与脑卒中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脑卒中 循证医学 META分析 病因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对老年人进行口腔治疗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使用无痛局麻注射仪,对照组使用手动注射方式。分别对注射时疼痛情况、麻醉效果及麻醉注射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注射时的疼痛情况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效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注射后的血压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口腔局麻治疗仪能有效的减轻注射疼痛,预防术中血压升高,麻醉效能高,是老年人口腔治疗的理想麻醉方法。

  • 标签: 局部麻醉 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 老年人
  • 简介: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ROU)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疼痛剧烈为特征的慢性口腔黏膜病,大多老年患者表现出较重的精神负担,甚至有口腔癌病的恐惧.自2001年2月起,采用倍青溃疡直接涂溃疡面的方法,治疗老年ROU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倍青溃疡液 老年人 口腔溃疡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利用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loss,AL)评估危险因素对慢性牙周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并被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459例患者,应用危险因素评估软件对其危险因素情况进行评估分级,共分为5组(Riskl。Risk5组),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从Risk1组到Risk5组依次递增。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检查和牙周基础治疗,检查的指标为所有天然牙的近中颊、颊正中、远中颊和舌正中4个位点的PD和AL。在治疗后3个月、第1年、第2年、第3年时复诊,检查牙周指标,与基线比较并评价牙周炎症进展情况。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牙周指标与基线相比得知,3个月时炎症明显改善(P〈0.05)。牙周炎症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恶化,并在治疗后第3年时这种影响比较明显(P〈0.05)。在治疗后第3年比较各组的PD和AL发现,Riskl和Risk2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sk5组与其他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因此将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分为低、中、高3个风险等级。结论(1)本研究中危险因素评估软件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患者的各个危险因素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患者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预后判断,并帮助患者更好的认清危险因素的影响。(2)危险因素在牙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预测牙周炎症的预后,其对牙周炎症的影响在治疗后第3年就表现出来,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 标签: 危险因素 慢性牙周炎 Florida探针 预后
  • 简介:近年来,人们的兴趣越来越多地转向于牙周感染和全身性疾病之间的可能关联。事实上,慢性牙周炎致病菌和它们的产物,以及在牙周组织产生的炎症介质,可能会进入血液,影响全身或者造成全身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不良妊娠等,慢性牙周炎是影响全身健康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心血管疾病 呼吸道疾病 糖尿病 不良妊娠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冠修复前后龈沟内毒素含量的变化,评价3种冠边缘设计对牙龈状况与龈沟中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要求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的就诊患者,随机分为A:肩台组、B:浅凹型肩台组、C:刃状边缘组,每组各10例。分别将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6个月的龈沟样本内毒素量,龈沟量及牙龈指数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患牙冠修复后1个月各项指标明显上升。冠修复后6个月A,B两组各项指标下降至接近牙体预备前水平;C组内毒素水平无下降,牙龈指数、龈沟量与修复后1月相比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按要求制作,A、B组龈边缘形式的修复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修复效果明显优于C组。

  • 标签: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冠边缘 龈沟液 内毒素
  • 简介:目的:比较常温下脱脂牛奶与汉克斯平衡盐溶液(Hank′sbalancedsaltsolution,HBSS)保存脱位牙对再植牙牙根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48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抽取3只为空白对照,直接处死取材拍摄根尖X线片,标本切片组织学观察;余45只随机分为3组,将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分别采用HBSS、脱脂牛奶浸泡或干燥室温保存,30min后植回牙槽窝,术后1、3、7、14、21d处死大鼠,拍摄根尖X线片进行图像分析,标本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后各时间点牛奶组与HBSS组近中根阴影面积无统计学差异,皆小于干燥组(P<0.01);牛奶组根尖组织炎症反应较轻,根吸收少,根周修复类型与HBSS基本相同。结论:脱脂牛奶与HBSS在常温下均为良好的脱位牙体外保存,可在普通人群中作为再植牙保存推广使用。

  • 标签: 牙再植 保存液 根吸收
  • 简介:目的:探讨与分析三氧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四组(A、B、C、D组),进行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后,A组、B组、C组分别用20.0μg·ml~(-1)三氧水、42.2μg·ml~(-1)三氧水、0.12%醋酸氯己定(洗必泰)行牙周袋内冲洗,D组为空白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冲洗,术后连续4周每周冲洗一次,通过治疗前后牙周各临床指标(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不同龈下冲洗液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A组牙龈指数、探诊深度分别为0.65±0.67、1.70±0.73,均显著优于醋酸氯己定组及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指数为1.40±1.05,疗效优于生理盐水组但无醋酸氯己定组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及临床附着丧失分别为0.70±0.73、0.95±0.69,疗效优于醋酸氯己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浓度三氧水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治疗后牙周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氧水作为龈下冲洗液有利于改善牙周组织的炎症状态,增强牙周基础治疗在慢性牙周炎中的疗效。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三氧治疗 龈下冲洗
  • 简介:目的:观察玉女煎治疗老年人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玉女煎治疗与对照组病人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用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玉女煎对治疗老年人慢性牙周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比西药更安全,无副作用。

  • 标签: 玉女煎 慢性牙周炎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栓形成患者76例为脑血栓组,口腔科门诊以非牙周疾病就诊患者9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相同的病史及牙周检查。比较两组牙周炎患病率及牙周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脑血栓组患者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栓组牙周炎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慢性牙周炎程度的加重,脑血栓形成的危险性递增。结论慢性牙周炎与脑血栓形成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慢性牙周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牙科麻醉针在组织穿透时的偏移与麻醉失败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决定使用双向旋转插入技术是否可以在组织类似物中将针的偏移减少到最小。材料和方法建立了3个体外偏移试验模型,每个模型分别模拟不同密度的组织。每种组织分别试验3种不同型号的针头(30、27125号)。用特制的牙科测量器使进针深度保持在20mm。对两种进针方式,直线进针和双向旋转进针进行了研究。进针后进行了X线分析。结果双向旋转进针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减少针体的偏移,在3种不同的模拟组织和3种不同型号的针头试验中差异都有显著性。结论针通过模拟组织路径的最大影响因素是作用在针斜面上的向量。本研究中,双向旋转进针技术用3种型号针头在3种模拟组织上都能保持直线的进针路径。

  • 标签: 注射针偏移 双向旋转进针 直线进针 牙科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