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正>有一段时间,我很爱翻阅芭蕾读物,所以,戴爱莲那清癯却极富朝气的面容,还有关于她的点点滴滴逸事,至今一直在我眼前浮现,有时还忍不住笑出声来。苏子瞻在《文与可画筼筜谷

  • 标签: 筜谷 戴爱莲 声来 子瞻 我的祖国 自我解嘲
  • 简介:与美国文化相比,欧洲文化更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而美国企业相对注重个人主义。这种国家文化的差异在企业文化中首先就体现在对高管人员的薪酬体制上。因此,在美国企业与欧洲企业或中国企业的并购案例中,薪酬往往都是整合的焦点及不和谐声音的根源。在联想刚刚宣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后,海外的舆论却有着不一样的声音。IBM的员工十分担心他们是否会被新的公司所认可并得到公正的(高薪酬)待遇。

  • 标签: 跨国并购 文化整合 薪酬体制 集体主义 欧洲文化 个人主义
  • 简介:“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会长伍善雄10月12日在伦敦举行的该会2011—2012年文教活动发布会上透露,英国中文学校目前已达13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2万5千人。这其中隶属于“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的中文学校达98所,学生近1万9千名,老师有2500名。伍善雄介绍,在中文学校学习汉语的学生,除华侨华人子弟外,越来越多的英国本土学生也加入进来。而除中文学校之外,当地社会的中小学开办中文课程的也越来越多。除进行常规的中文教育,“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还举办或筹备了各种绘画、书法、朗诵、成语典故等比赛,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举办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等多项活动,以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多、更深的理解。

  • 标签: 中文学校 英国 汉语热 在校学生 教育促进 中华文化
  • 简介:这本回忆苏珊·桑塔格的小书2008年开始动笔,这一年,我应邀为文集《导师、缪斯和恶魔:三十位作家谈改变他们生活的人》(自由出版公司,2009年)撰稿.我想写伊丽莎白·哈德威克这位受人敬重的文学评论家和小说家.她几个月前刚去世,是我20世纪70年代初在巴纳德学院读本科时候的老师.可结果是哈德威克已被两人选走.

  • 标签: 不同桑塔格 中文版序 桑塔格永远
  • 简介:<正>【推荐理由】《中文系》是第三代诗歌,尤其是"莽汉"诗群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诗作之一,出色地表现出了80年代中期思想仍然不够开放,教育机制和体制仍然比较僵硬,而民间要求思想自由的呼声却一浪高过一浪,因此,《中文系》成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发展史的"活化石"。它也就是一代人精神成长的苦涩的见证。同时,它在现代汉诗的语言变革上具有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它用川东式的现代汉语,那种与幽默天生地粘合在一起的诗性口语,呈现出了一代"诗侠"的行吟景象,语言与内容,诗与思,完美地契合起来了。

  • 标签: 李亚伟 第三代诗歌 现代汉诗 文化发展史 新诗现代化 思想自由
  • 简介:《巴拉圭消息》出自美国当代女性作家莉莉·塔克之手,在2004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大奖。全书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埃拉·林奇与巴拉圭独裁者恋人佛朗哥长达16年的爱情生活历程,用简洁的笔法和细腻的描述深刻地呈现出南美洲宏大的政治、历史、人文画卷。埃拉·林奇是19世纪中期美艳、风流的巴黎女性的代表,带着强烈的强势文化气息。同时,她又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女性,懂得在异常艰险的陌生文化环境里韬光养晦、以柔克刚。埃拉·林奇在异国他乡巴拉圭,在差异性极大的当地本族文化中,依靠坚强的毅力、过人的智慧,征服了当地独裁者佛朗哥,完成了文化殖民过程中,强势异族文化的最终胜利。拂去缤纷的历史事件表层,用文化殖民以及女性主义的视角去解读这部作品,会体验出一个全新的、具有女性意象的异族文化形象。

  • 标签: 文化殖民 异族文化 女性符号 女性意象
  • 简介: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研讨会于2004年4月6日——8日在南京大学举行。近二百位来自全国各高等学校学报、各社会科学研究期刊的负责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刊副主编邹建军教授也应邀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并在小组会上就中国学术期刊的规范化及其在本刊的实践作了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周宪教授主持,

  • 标签: 中文社会科学 南京大学举行 学术规范
  • 简介:港台比较文学研究源于同一传统中做"平行研究"的美国学派,又以跨文化的异质文学比较完成理论突破,凭藉阐发法为立身之本,形成准学派特色。本文以近期成果《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文化丛书》为例,对港台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再研究,明确特色内涵,分析动态趋向,重点对丛书的核心问题,即阅读方法和理论予以概括归纳,并对跨文化阐释中引发的相关话题作出解释。

  • 标签: 《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文化丛书》 阐发研究 跨文化
  • 简介:1946年,中国战地记者、文学研究者萧乾站在苏黎世詹姆斯·乔伊斯的墓前凭吊时说:“这里躺着世界文学界一大叛徒。他使用自己的天才和学识向极峰探险,也可以说浪费了一份禀赋去走死胡同。”49年后,萧依然认为乔伊斯滥用了其精湛的技巧。此时的萧已获得了发表保留意见的权利;他与夫人文洁若刚刚完成了一项或许连赫拉克勒斯都自叹弗如的工程——将《尤利西斯》译成了中文。“人到老年应该做些有

  • 标签: 《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 翻译家 中文版 斯蒂芬 作品
  • 简介:正确理解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前提是将其放在对宗白华美学思想整体观照的视野中来进行考察。艺术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外化是宗白华的基本美学观念。他的意境理论是他在对前人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对自己以"人格"为核心范畴的美学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其核心意旨是强调对人格境界的追求。

  • 标签: 宗白华 意境 人格 美学
  • 简介:先看两条材料: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曰:卧必酒瓮,行惟酒船。吟风咏月,席地幕天。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曰:敬尝游江表,过其墓下,爱其才,壮其气,味其嗜酒,知其取适,作碑于墓。范传正概括李白一生好酒,行卧不离;裴敬则更进一步,深味李白嗜酒的衷曲,理解李白的人生取适。

  • 标签: 李白诗 嗜酒 唐诗 翰林学士 墓碑
  • 简介:《死在午后》是海明威于1932年推出的一部非小说,与《老人与海》是两部相隔20年之久的作品。表面上,这两部作品似乎没有任何联系,其批评声誉也有天壤之别。本质上,"技巧"将《死在午后》与《老人与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两部关于技巧的作品中,海明威表面上给读者展示的是如何斗牛和如何捕鱼的技巧,其真实目的却是通过斗牛和捕鱼来讲述创作技巧。海明威在这两部作品中更关心的是他是怎样写出这两部作品,发表的是他对其他作家、评论家的看法。虽然"斗牛"与"捕鱼"各不相同,其目的却殊途同归。研究这两部作品中对作家、评论家的批判,不仅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海明威的文艺思想,也对重估这两部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海明威 《死在午后》 《老人与海》 作家 评论家 批判
  • 简介:斯特凡·格奥尔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诗坛的著名诗人,以他为中心的格奥尔格圈子因其神秘色彩的理想与种种传闻,至今仍引起误解。本文把格奥尔格圈子视为现代共同体的一个特例,探讨古希腊的教育模式——教育的爱——是格奥尔格建构其圈子的核心理念,及其在格奥尔格创作中的反映。

  • 标签: 斯特凡·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圈子 共同体 教育的爱
  • 简介:易卜生早期诗剧《觊觎王位的人》叙述了霍古恩国王与斯古利伯爵围绕王权而展开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作家以人物之间的种种伦理关系为着眼点,揭示了由以家族利益为核心的伦理到以国家政治为核心的伦理之历史转变:霍古恩与斯古利君臣之间的冲突表明新旧伦理观念的对立斯古利与彼得父子之间的失望与希望表现了对旧王权伦理的维护及最终失败的命运而霍古恩与玛格蕾蒂夫妻之间的爱情关系,则肯定了特定政治语境中个人爱情必须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霍古恩的最后胜利,说明公众与国家利益超越了家族与个人利益,新的政治王权伦理原则最终得以确立。剧本以复杂的伦理关系为切入口,从而让易卜生进步的政治伦理思想得到了充分表达与完整体现。

  • 标签: 王权伦理 家族利益 国家政治 《觊觎王位的人》
  • 简介:列维纳斯发现了'无限的他者',德里达说:'列维纳斯的思想能够使我们发抖.'虽然他对这让人发抖的理论做了某种程度的解构,但其整体震撼力仍不减当初.在全球化日甚一日的今天,对于其中所隐含的同一和霸权它仍是一枚重磅炸弹.至少,我认为,现代性对话理论终将被它从基础上颠覆:对话的基础将不是'心同理同',不是'交往理性',因而对话也就不应是为了'共识'、'沟通'、'一致性',而是'面对面',让他者仍然是他者,差异仍然保持其差异.

  • 标签: 列维纳斯 胡塞尔 无限的他者 外在性 面对面 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