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凹陷症(basilarinvagination)是一种较复杂的枕颈交界区发育畸形,经常合并其他发育畸形,以往都由X线片诊断。近年来随着磁共振(MRI)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首选MRI检查。传统X线有较多的诊断标准,但很多不适用于MRI诊断。MRI有较高的分辨率,没有了邻近结构的重叠,对显示解剖结构有较大的优势。本研究对2013年7月到2016。

  • 标签: 颅底凹陷症 分型方法 解剖学 不同类型 手术方法 齿状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切单额开颅手术在前肿瘤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8年6月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前肿瘤患者随机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使用冠切单额开颅手术切除前肿瘤,对照组行经额颞入路开颅手术,手术结束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两组肿瘤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复发率有明显差异,行冠切单额开颅手术组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术前(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数量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切单额开颅手术能够有效切除前肿瘤,且复发率较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开颅手术 颅底肿瘤 疗效对比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美国Barrow神经外科中心改良双瓣法眶颧入路治疗前中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眶颧入路显微切除的12例前中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操作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讨论。结果术后头颅MRI示蝶骨嵴脑膜瘤4例、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和三叉神经鞘瘤各1例、鞍旁高级别肉瘤1例及鞍区脑膜瘤1例,共8例完全切除;3例海绵窦区脑膜瘤和1例岩斜区脑膜瘤大部切除。结论改良眶颧入路,对前、中肿瘤提供了最佳暴露。该入路手术步骤相对简便,并且硬膜外即可处理肿瘤基底,减少肿瘤血供;该入路可以较好地显露前中区域,并有效保护病变毗邻重要结构。

  • 标签: 眶颧入路 颅底 显微外科手术 骨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折使用多层螺旋CT和常规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对62例颅脑外伤疑似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常规CT和螺旋CT诊断,诊断结果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参照组使用常规CT扫描,对比诊断结果。结果为患者提供扫描诊断后,观察组有55例骨折患者,对照组为25例,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有30例前窝骨折,20例中窝骨折,5例后窝骨折,参照组有15例前窝骨折,8例中窝骨折,5例后窝骨折。结论骨折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价值高于常规CT扫描,临床中推介使用。

  • 标签: 颅底骨折 多层螺旋CT 常规CT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前硬脑膜动静脉瘘引起前额叶血肿的诊断和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的4例前额叶血肿患者术前行CTA和DSA检查证实为前硬脑膜动静脉瘘,采用开颅手术电凝切断瘘口与引流静脉起始端,并清除额叶血肿。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术中均顺利切断瘘口及引流静脉起始端;术后无再出血、脑挫伤、癫痫、脑脊液漏,DSA复查无瘘口复发。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几乎适合所有的前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尤其是合并额叶血肿者,开颅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优势在于治愈率高、并发症较少。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前颅窝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模式在肿瘤术后患者恢复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肿瘤切除术后恢复期的13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比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在肿瘤术后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底肿瘤术后 恢复期 综合护理模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模式在肿瘤术后患者恢复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肿瘤切除术后恢复期的13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在肿瘤术后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底肿瘤术后 恢复期 综合护理模式 应用价值
  • 简介: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硬脑膜动静脉瘘中一种特殊的亚型,较为少见,约占内DAVF的5%。该文是一篇关于前硬脑膜动静脉瘘伴额叶血肿的手术治疗的病例报告总结。通过对4例伴有额叶血肿的前动静脉瘘进行病例分析,主要从前动静脉瘘伴额叶血肿的血管构筑形式、临床症状特点及手术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本组病例均采用额下入路DAVF电凝切断瘘口与引流静脉起始端,并同时清除额叶血肿,既顺利的解除了血肿的占位效应,也有效的封闭了瘘口。治疗方式准确到位,术后内恢复正常血流,获得长期良好预后。该文的不足之处,病例数较少,而且全部为开颅手术病例,没有介入栓塞病例,缺乏开颅手术和介入栓塞的对照分析,随访时间也不够长,结论总结稍显牵强。建议积累病例,进行更加严密、更长期的随访观察,以期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有更深入的总结。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额叶血肿 前颅窝底 手术治疗 病例报告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脊索瘤患者,采用CT和核磁共振(MRI)进行诊断检查,对所获得的成像影像进行分析,了解CT诊断和MRI诊断在脊索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5例脊索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侵犯到的垂体瘤(9例)和鼻咽癌(16例)作为对照,全部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检查。结果MRI反映肿瘤的部位与侵犯的范围要好于CT,MRI和CT显现出中线的骨质存在破坏有着相似的作用;在T2WI加权信号强度方面,MRI脊索瘤要比鼻咽癌和垂体瘤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WI显著高信号是脊索瘤的特征性MRI征象,在脊索瘤的诊断检查中,实施MRI诊断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颅底脊索瘤 CT诊断 核磁共振诊断 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窝脑膜瘤患者经眶上锁孔入路和经传统额下入路手术治疗疗效的比较分析。方法从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前窝脑膜瘤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经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手术,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额下入路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全切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死亡出现。结论经眶上锁孔入路用于治疗前窝脑膜瘤相较于传统额下入路操作更为安全,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颅前窝底脑膜瘤 眶上锁孔入路 额下入路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与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发生的关系以及对PSH患者的临床结局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长征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内以颅脑外伤作为主要诊断的患者资料共127例,分为创伤组和对照组。通过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住院期间感染情况,住院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出院ICU后12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创伤对PSH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作为基线水平,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创伤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住院ICU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创伤组发生感染的风险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随访创伤组12个月后GOS评分较对照组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创伤可能是导致外伤患者发生PSH的原因之一。不论是住院期间还是远期预后,创伤对合并有PSH的外伤患者产生了不良影响。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底创伤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临床结局 预后
  • 简介:目的采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分析其在外科术前计划和青年医师培养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3-6月北京天坛医院外科典型病例,选取12名神经外科医生,按年资分为高年资组和低年资组,分别进行术前计划讨论和解剖学习,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使用体验.结果共收集病例15个,包括垂体瘤、脑膜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等.通过调查问卷,表明虚拟现实系统有助于提高手术计划的准确性、有助于观察病变毗邻关系和降低手术风险,并有助于临床技能和思维的提高.结论虚拟现实系统有助于外科术前计划的制定和青年医师培养.

  • 标签: 颅底外科 虚拟现实系统 术前计划 教学与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复杂性骨折外科治疗中采取CT三维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20例复杂性骨折患者,均予以CT三维重建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对外科手术进行指导。结果CT三维重建能够显示额骨眶板眶壁并鼻骨骨折、筛板并蝶骨联合蝶窦骨折、颞骨岩部骨折、枕大孔区骨折以及面神经管骨折等情况。结论在复杂性骨折外科手术中实行CT三维重建具有显著作用,可有效预防手术风险,提升成功率。

  • 标签: CT三维重建 复杂性颅底骨折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前脑膜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前脑膜瘤患者30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手术操作均在外侧裂额侧开展,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前脑膜瘤的临床意义。结果30例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为SimpsonⅠ级切除者27例,Ⅱ级切除者3例;脑膜瘤WHOⅠ级切除者29例,Ⅱ级切除者1例。术后出现发热症状者1例,细胞数升高者2例。术后随访3个月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时,无需开展额窦处理,使得脑脊液鼻漏发生有效避免,且开颅时对皮缘出血立即给予处理,关过程速度明显加快,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 治疗分析 前颅窝底脑膜瘤 临床意义
  • 简介:元前399年,这原本是一个很平常的年份,但因为一个人,这一年被载入了史册。这一年,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被法庭处死了。苏格拉的生平和思想,都是靠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记载下来的。

  • 标签: 苏格拉底之死 哲学家 古希腊 色诺芬 柏拉图 原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妇产后盆肌力康复治疗过程中行盆肌训练+盆电刺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按照所采取的训练方式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单一组,每组分别为54例。单一组仅行盆肌训练,综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盆电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盆压力的改善情况。结果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51例(94.44%)显著高于单一组40例(74.07%),两组治疗前的收缩压和静息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组的收缩压和静息压均高于单一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行盆肌训练+盆电刺激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压力,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和确切。

  • 标签: 盆底肌训练 盆底电刺激 产妇 盆底肌力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盆肌电刺激联合盆肌肉锻炼治疗产后盆器官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时间内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产后盆器官功能障碍的100例患者,随后分为肌肉锻炼组(50例)与联合肌电刺激组(50例)。我院医师对肌肉锻炼组患者采取单纯肌肉锻炼进行治疗,而我院医师对联合肌电刺激组患者则在盆肌肉锻炼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盆肌电刺激进行治疗。结果联合肌电刺激组与肌肉锻炼组患者的产后盆综合肌力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等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肌电刺激联合盆肌肉锻炼治疗产后盆器官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盆底肌电刺激 盆底肌肉锻炼 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用盆重建术与盆康复治疗仪联合治疗效果与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盆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8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4例。其中,参照组采用骶韧带悬吊方式,实验组实施盆重建与盆康复治疗仪联合模式,对比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后盆肌力情况。结果盆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前两组肌力不足比例(100%、97.73%)差异性较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盆肌力不足比例(15.91%)明显低于参照组(40.91%),实验组手术时长、手术时长及尿管留置时长均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出血量较低,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该种联合治疗模式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盆肌力,治疗盆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盆底重建术 盆底康复治疗仪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简介:《苏格拉的审判》为美国知名左翼记者晚年心血之作,作者在直接进行一手资料的大量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摒弃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叙述,塑造了一个更全面也更符合逻辑的苏格拉形象。在雅典对苏格拉的审判一案中,他的就死被传颂,精神被神化,这赖于他忠实的弟子柏拉图及其后信仰者们对其事迹和学说的传扬。斯东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冷静的观察以及分析。

  • 标签: 苏格拉底 雅典 死刑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