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对于腮腺手术中面神经进行解剖认识,探讨面神经解剖腮腺手术切除中意义。方法本文通过本院2007年到2016年实施腮腺肿瘤切除手术86例患者情况分析,其中面神经解剖75例,面神经总干解剖11例,面部神经下颌解剖患者67例。结果全部手术后进行9到33个月随访工作,没有发现肿瘤复发病例出现,其中4例患者手术后出现了腮腺瘘问题,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面瘫问题。结论面神经解剖手术能够帮助患者完成对于腮腺肿瘤有效治疗,从而减少面神经医疗损伤问题。

  • 标签: 腮腺 面神经 解剖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叶间导管转移治疗干眼病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尸体标本头面部腮腺进行局部解剖,观察腮腺第1叶间导管与面神经颧支关系,测量两者相关数据。结果腮腺浅部第1叶间导管腮腺乳头(25.49±2.76)mm处注入腮腺导管,第1叶间导管长度为(37.63±1.24)mm,注入腮腺导管处外径(0.54±0.16)mm。腮腺浅部第1叶间导管与面神经颧支解剖关系是面神经颧支位于叶间导管浅层,两者逆向而行。眼眶外侧缘垂直线上叶间导管和面神经颧支距离腮腺导管分别为(9.82±1.35)mm(6.51±1.30)mm。结论第1叶间导管转位治疗干眼病是临床较理想术式。

  • 标签: 腮腺 叶间导管 面神经颧支 干眼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肿瘤直径小于3.0cm腮腺混合瘤可行性。方法我科收治腮腺多形性腺瘤2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10例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5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5例行腮腺全切除术。结果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手术病例术后瘢痕和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发生及腮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及全叶切除术,而肿瘤复发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功能,是一种可行性术式并具有较好临床价值,可作为腮腺混合瘤临床治疗首选术式。

  • 标签: 腮腺混合瘤 手术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兰大一院口腔颌面外科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53例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53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出血7例,暂时性面神经功能障碍27例,涎瘘6例,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经过积极治疗护理干预,除2例味觉出汗综合征外,其他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合理、有效手术期护理是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成功重要保证。

  • 标签: 腮腺良性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腮腺肿块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腮腺肿块患者28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对其进行B超检查,分析B超检查在腮腺肿块中诊断价值。结果本组28例腮腺肿块,最大为50mm×40mm×45mm,最小为8mm×5mm×5mm。其中良性肿瘤及腮腺混合瘤17例,恶性肿瘤6例,腮腺囊性瘤5例,其中17例单发,11例多发,良胜肿块34例,恶性肿块18例,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所见符合率约85.71%,误诊率为14.29%。结论B超检查对腮腺肿块诊断价值很高,可对肿块性质判断准确,是一种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B超检查 腮腺肿块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腮腺混合瘤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6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将其临床观察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跟踪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1例患者临床观察无恶变倾向,49例手术治疗患者,2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面神经麻痹15例,涎瘘2例,复发1例,Freys综合征2例。结论手术治疗是腮腺混合瘤首选方法,术中精细操作及术后正确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腮腺混合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流行性腮腺小学生群体爆发与腮腺炎预防成本性价比,以期制订合理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方案。方法选择我市市区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进行抽样调查以获取家庭经济损失平均数,而后进行单次及双次注射麻风腮三联疫苗性价比核算、并比对不注射疫苗所带来经济损失。结果仅就预防流行性腮腺炎而言,单次防疫性价比为1351,双次防疫性价比为1160。结论进行MMR疫苗注射,其性价比极高,可带来极其卓越社会效益。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疫苗 性价比
  • 简介:(摘要)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及青少年多发呼吸传染病,探讨该病防治,能积极地保护儿童及青少年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增强CT诊断腮腺多原发性肿瘤价值性。方法2014年2月18日至2017年2月18日期间选取110例疑似腮腺多原发性肿瘤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实施增强CT检查,随后分析此项检查诊断价值性。结果增强CT多形性腺瘤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97.56%,腺淋巴瘤中诊断正确率为97.37%,腮腺囊肿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87.50%,血管瘤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87.50%;从病变位置角度分析,CT对病变左侧诊断正确率为96.30%,右侧诊断正确率为95.12%。同时其对腮腺多原发性肿瘤特异性、敏感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3.33%、95.79%、4.21%、6.67%。结论对腮腺多原发性肿瘤患者实施增强CT诊断价值性较高。

  • 标签: 增强CT 诊断 腮腺多原发性肿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腮腺炎临床护理效果,寻找最适合护理方式。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36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其中18例作为对照组,另外18例作为实验组,对于实验组采取系统护理,对于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恢复速度,退烧速度,腮腺消肿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预后良好,均已痊愈。结论系统护理对小儿腮腺康复有着较好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康复,可以进行系统推广。

  • 标签: 流行性 小儿腮腺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12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症状观察,总结流行性腮腺护理方法,主要护理措施有消毒隔离、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等及时观察病情,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避免此病传播重要途径。

  • 标签: 儿童 腮腺炎 护理体会 隔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科护理措施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接受全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科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流行性腮腺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科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6月接诊过130例腮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甲组(65例)乙组(65例),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甲组患者乙组基础上进行积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明显低于乙组(23.1%),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腮腺肿瘤 术后护理观察 并发症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腮腺肿块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25例腮腺肿块性病变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5例腮腺肿块病变患者中,腮腺混合瘤9例,腮腺腺淋巴瘤6例,慢性腮腺炎5例,腮腺癌8例,腮腺血管瘤1例,腮腺结合、腮裂囊肿块1例。结论CT增强能为临床提供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手术中注意事项。为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打下良好基础,让分级诊疗真正服务于老百姓。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CT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腮腺美容切口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除术腮腺肿瘤切除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腮腺肿瘤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除术,观察组行美容切口耳后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面部神经损伤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52%,显著优于对照组5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美容切口可以显著提高腮腺肿瘤切除术患者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腮腺美容切口 腮腺肿瘤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腮腺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手术及病理证实40例患者均进行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二维超声检查,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超声两种检查方式进行比较。结果二维超声对病灶检出率为100%,对腮腺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0%,恶性肿瘤为70%,囊肿为100%。而彩超检查对良恶性肿瘤血流信号检出率分别为22.2%91.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用脉冲多普勒测定肿块动脉血流参数,良恶性肿瘤收缩期峰值(S)分别为(16.9±4.8)cm/s(39.63±8.6)cm/s,舒张期末流速(D)分别为(7.5±2.8)cm/s(11.5±3.2)cm/s,阻力指数(RI)分别为(0.56±0.13)(0.72±0.06),两者S及R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二维超声对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肿块性质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腮腺肿块 高频彩超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