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1993年9月17日,杂文家何满子先生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索尔仁尼琴的跌落》一文,断言索尔仁尼琴在俄罗斯已经跌落。文史专家蓝英年先生读到了这篇文章后,认为何满子先生的观点过于武断,就写了一篇批评文章《也谈索尔仁尼琴》。在这篇文章里,他对何满子先生的论点逐一进行了驳斥,还在文章中说了一句不客气的话:“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最好不要发表高论。”

  • 标签: 索尔仁尼琴 名家 《南方周末》 何满子 文史专家 文章
  • 简介:一砖瓦房的门口有一棵榕树,树的四周已被铺成水泥,在夕阳下闪着银灰色。九月底的阳光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强烈,显得有些冰凉。地上的颜色也许正是天上阳光的颜色。一条石椅横在一边,底下叠砖块,是固定住了。正是这一块空地吸引了老郑。晚上收工时,他好把木板车放在这里用铁链跟树桩连起来锁住,轮胎扛到屋子里去。屋不大,二十平方,却足够他一个人居住了。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租住地。老郑之所以能够租下,多亏了一个人,洪老师,教美术的,就在对面的围墙里。这一条小道就是在学校的背后。洪老师跟这砖木房的房东是朋友。跟他之所以成为朋友,那是因为老郑买过他几张画。由此,结下了朋友二字。按理,废品收购的他是不入洪老师眼的,可就入了,多亏了他能收得了几张字或画,正对上洪老师的眼了。洪老师有一双能够像兔子一样发红的眼睛,他能对字或画说出许多内行话。而这些话,有时候老郑听得并不懂,就觉得是学问高深。手一松,嘴一张,有时候并不明白过来什么,只觉得洪老师和蔼可亲,声音很像自己远在天边的父亲,不由得点点头,挥挥手,抓过洪老师递过来的钱,数一数。反正,觉得很厚的一叠子,收购的字或画也不经常,但都能让他记起洪老师。所以,每次也最先一个打电话去告诉。

  • 标签: 得失 废品收购 老师 砖瓦 朋友 打电话
  • 简介:本文分析《诗序》以儒家政治伦理思想解《诗》的得失。指出《诗序》解《诗》有确然不可易者,有近是者,有可备一说才,有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全不可信工指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标签: < >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 < > 文学研究
  • 简介:今年是中国新诗诞生90周年,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西省作家协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有关方面共同举办"中国诗歌太原论坛",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此,本刊编辑部采访了论坛主要策划者、诗人寓真先生。

  • 标签: 中国诗歌 诗歌发展 中国新诗 论坛 旧体诗词 中华诗词
  • 简介:从世界政党政治的实践看,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虽然各国政党的执政模式不同,它们的性质,信仰、纲领、执政理念和社会基础千差万别,但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共同规律。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过,对世界上其他政党的一些做法和措施,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对于他们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要研究和借鉴。新的一年,我们约清中央编译局等单位有关专家,在《世界》栏目陆续刊登讨论国外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文章,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更好地从世界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

  • 标签: 执政党 执政能力 执政模式 执政理念 社会基础 自身建设
  • 简介:该文选取郭沫若《孔墨的批判》一文作具体分析,指出此文体现了郭沫若历史研究的两方面特点:一方面,郭沫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学术思想,确立了新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郭沫若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存在着以理论套史实、用双重标准评价同时代的人物等缺陷,并且有史料不足、考证失误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郭沫若史学研究成就与不足的原因。

  • 标签: 郭沫若 孔墨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史学
  • 简介:杜诗兼备众体,唯绝句遭人讥议。其中四句四景全为偶句构成“四面屏风体”,则用律诗的手段施之以于小诗,出力却并不见讨好。然从另一面看,正是对盛唐风神摇曳的正格的反拨,以体物取代言情,而且成为一种模式,充其量只属于变调。在绝句组诗、题材的拓展,以及口语汲取上的创新,却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幽默的拟人化与以议论为绝句,不仅具有个性特色,而且对后世影响更为深远。

  • 标签: 杜甫绝句 四面屏风 组诗与口语 幽默拟人化与议论
  • 简介: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话剧演出创作的中国导演,我成长并服务于这片具有悠久戏曲演出和欣赏传统的土地。我探寻着近百种地方戏曲的丰富性,无数次赞叹中国本土的多样戏曲文化和久远的戏曲历史,以及深厚的戏曲美学。我对戏曲的丰富表达手段心向往之,却常常不得其门而入。

  • 标签: 中国戏曲 话剧演出 导演 得失 排演 戏曲演出
  • 简介:商业性尝试是文学市场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商业性尝试,从文本中看,有:(1)新闻包装,努力标榜小说内容的实有性;(2)色情诱惑,在一些严肃小说中不同程度加入色情内容。从文本外看,商业性尝试有:(1)促销方式多元化;(2)促销队伍的扩大化。本文认为,小说文本中的商业性尝试是不可取的,但采用一些商业性手段来促销,是值得提倡的。

  • 标签: 商业性 文学市场 色情 促销
  • 简介:"我希望自己通过这样散乱的记录方式表达一种尊严:世界如一副扑克牌,所有的背面的图案都是一样的,而个人作为单独的一张牌,它正面的图案是唯一的——再相似的群体也有作为个案的独特性。"这是辽宁诗人刘川写作散文诗《个人史》的自白。正如他之所言,"个人史"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可以突破既定的、千篇一律的规范,呈现自我的独特的体验与思考,以个性取代共性又折射共性,让人在平凡中发现新鲜,在阅读时得到启迪,其社会性、审美性也就在其中了。

  • 标签: 个人史 个人作为 记录方式 审美性 形而下 迁想妙得
  • 简介:盘点2008年的电视荧屏,苦情戏占据大半壁江山。何谓苦情戏?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研究者把那些表现人生悲苦的戏曲称为“苦戏”,也称“苦情戏”,像为大家所熟知的《窦娥冤》、《赵氏孤儿》、《琵琶记》等一直被视为中国古典苦情戏的巅峰之作,这些作品无一例外的以戏中人物凄苦多舛的命运激起观赏者的悲悯情怀。

  • 标签: 苦情戏 “热” “情”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得失 《赵氏孤儿》
  • 简介:辽宁省文联和大连市文联日前在旅顺联合召开了题为“文艺:世纪末的回眸与前瞻”的理论研讨会。与会者认为,在新时期文艺创作的轨道上,文学艺术各个门类多元并存、兼收并蓄、各寻出路、摸索行进的创作景

  • 标签: 文艺批评 创作得失 大连市 辽宁省 多元并存 新时期
  • 简介:《杜诗详注》与古典诗歌注释学之得失蒋寅杜诗自宋代王洙编集传世,注释评选之家蜂起。宋人尚学矜博,广引书证用例.为杜诗注解初奠基础。明代上承宋风,治杜诗者良多,著作亦颇夥。虽研讨未深,然涉及面甚广,并趋于专体研究。降及有清,学术空气严肃,经清初大儒朱鹤龄...

  • 标签: 《杜诗详注》 古典诗歌 注释学 《文选》 《论语》 《玉台新咏》
  • 简介:葛立方论学杜——重提学杜得失的话题杨胜宽葛立方(?—1164),字常之,号懒真子。所著诗话《韵语阳秋》二十卷,堪称宋人诗歌批评的“巨著”。尽管从宋人赵与时《宾退录》直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指出了不少葛氏谈诗的舛误,但在葛氏本人,撰述此书的态度却...

  • 标签: 江西诗派 葛立方 学杜 《韵语阳秋》 杜诗 苏轼
  • 简介:梁启超写过《李鸿章传》,对李氏作了一番总结:“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则吾所能断言也。”(《李鸿章传》,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年10月版,3页)梁启超还说,“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并称李“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

  • 标签: 李鸿章 梁启超 排华法 华人 康有为 将军
  • 简介:程维这个人我认识。20年前,我们县剧团有个文学发烧友徐小秋,喜欢和我一起探讨文学作品,并总在我面前夸一个名叫程维的人,说他怎么怎么刻苦,诗写得怎么怎么棒,以至于我到南昌妇女儿童商店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朝柜台里探头,看看是不是有一个躲在里面写诗的年轻的营业员。后来,我也成了文学中年,比较关注自己耳熟的作者的作品,看到报刊上登了他们的诗文时,自然会多看几遍,这一来,程维这个名字便许多次地跃入我的眼睛并沉入心底,感觉他老早就是我的一个朋友。

  • 标签:
  • 简介:<正>与闻晓的相识充满了戏剧性,还是在1986年夏天。那次妈妈背我去《荒原》编辑部,那里的老师说我们农场医院有一位叫闻晓的文学青年也爱往那里投稿。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回来就给他写了封信,感觉中他应该是位男士。没想到那封信石沉大海,我很失望,我想人家一定是

  • 标签: 《荒原》 文学青年 敲门声 就是你 告诉我 世事变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老郝当年是个达人老郝本名郝小明,在山西省、在全国煤炭系统,都曾经是特殊的、影响很大的劳动模范。老郝一起步就是到山西全省各大工交企业做巡回报告,退休之后又到全国各大煤炭企业做巡回演讲。有点像是时下的当红歌星开个人演唱会,虽然也有友情出演、热情捧场的,但主角只有一个。

  • 标签: 资本主义道路 煤矿 基本情况 农业合作社 劳模 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