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收集整理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口腔外科和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科2001年~2010年间下颌骨折住院患者256例,对其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合并伤、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患者主要为青年男性,病因以交通伤为主,坠跌伤居其次,多合并有其他创伤。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都比较满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下颌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下颌骨折患者共2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其临床治疗措施以及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平均时间为1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为1期愈合,没有出现感染或者涎瘘等并发症出现。2例患者出现面神经损伤、1例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强直以及1例患者出现张口受限等并发症。结论对下颌骨折患者应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或者切开复位等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收到突出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翼外肌附着应该保留,手术方法经过颌后区入路,能够降低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的概率;对囊内粉碎性骨折以及骨折伴有关节盘显著移位的患者,需要有妥善的处理和护理,避免出现颞下颌关节强直症状。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临床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折最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通过68例骨折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总结治疗体会。结果骨折的治疗,临床观察、总体疗效满意,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认为颌间固定保守治疗,仍为首选治疗,手术切开固定应严格选择适应症1。

  • 标签: 下颌髁状突 骨折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32例骨折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6~2010年5年间,对32例骨折的年龄、性别、病因、骨折部位、类型、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以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面型作为评价,进行分析,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骨折男性远高于女性,交通事故伤为主要致伤原因,主要治疗方法是坚固内固定术,采用可吸收螺钉或微型钛板内固定。结论骨折以颈部最多,髁突下骨折最少,坚强内固定技术效果确切,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 标签: 髁状突骨折 坚强内固定 微型钛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解剖复位对下颌骨折患者口腔结构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68例下颌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者进行解剖复位,对照组患者进行游离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结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x2=4.221,P<0.05);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咀嚼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660~5.314,P<0.05);最大开口度、前伸运动距离、侧向运动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394~7.534,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193~7.678,P<0.05)。结论解剖复位治疗下颌骨折的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有效重建口腔结构、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解剖复位 口腔结构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以来收治的骨折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法复位后,用牙弓夹板做单颌固定,并辅助头帽颏兜制动4~6周即可。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再植术在颈部高位骨折开放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颌后切口,下颔支部垂直斜形截,取出升支后缘块,:将游离取出,体外与升支后缘块复位固定后再植入,最后复位固定升支截部。结果:10例14侧采用本方法复位固定,经1周~3年临床观察,面部形态及张口咀嚼功能均满意。结论:颈部高位骨折并严重移位、脱位者,可用本方法手术治疗。

  • 标签: 髁状突 骨折 下颌升支部截骨 髁状突再植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区疾病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探讨手术指征和处理方法。方法非手术治疗45例对于骨折可先通过颌间结扎、牵引等方式。对于颈部骨折,移位,以及发生在的疾病57例可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选择耳屏前切口以及颌下切口。结果突发生在帽部骨折以及儿童,大部分通过牵引方法而治愈。对于移位,颈部骨折以及疾病,影响咀嚼及张口受限,通过手术方法,能改善症状以及治愈。结论通过对发生在区骨折以及关节疾病,影响到张口和咀嚼功能,可通过手术方法改善。该区手术操作较复杂,容易引起相应一些损伤并发生并发症。

  • 标签: 髁状突 疾病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骨折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交流讲解、示范,书面指导等方法对36例骨折患者在心理、饮食、口腔卫生、功能锻炼、专科特别指导等五方面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结果出院后回防,患者张口自如,上下颌咬颌关系良好,骨折恢复理想。结论骨折患者出院前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既有效的保证了疾病的早日康复,又为患者节约了大笔的医疗费用,融洽了医患关系,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髁状突 骨折 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间固定治疗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骨折患者施行颌间固定治疗,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总结。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施行颌间固定治疗骨折的患者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骨折患者施行颌间固定并配合详尽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护理 颌面部损伤 髁状突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性Ⅱ类成年女性患者形状与位置CBCT的关系。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性Ⅱ类成年女性患者中随机抽取5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BCT摄片。结果性Ⅱ类患者左右两侧髁突各项观察指标测量值经对比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性Ⅱ类患者双侧髁突位置以及形态基本对称。结论应用CBCT对性Ⅱ类成年女性患者形状与位置进行确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出现器质性改变或者退行性变化,能够为其制定正畸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对于改善其生理功能可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骨性Ⅱ类 髁状突形状 位置 CB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咬合重建是颞下颌关节病(TMD)永久性修复治疗的方法之一,关键在于(hé)重建时如何确定最适颌位。但是,由于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的最适颌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对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位的稳定性及位置的研究存在争议,对位重建后的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就有关最适颌位的概念、参考位与骱重建的关系、TMD患者的(hé)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提出尽管正中关系位(CR)是生理性的最适位,可以用于建(hé),但TMD病人的最大牙尖交错位(MI)也可能是生理性的。有些情况下,应采用生理性的MI建(hé)。若MI不是生理性的,应首先调整肌肉的状态,然后再选在CR位或适应性正中位建(hé)。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病 髁状突参考位 颌位 he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小鼠形态发育及此过程中RUNX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胚胎14.5d(E14.5)至出生后7.5d(P7.5)的小鼠下颌,制备髁突矢位切片,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UNX蛋白表达分布。结果:E14.5开始,髁突间充质细胞聚集,而后逐渐分化出完整的软骨细胞分层,髁突逐渐由半圆变扁平。免疫组化示RUNXl、2阳性信号主要位于增殖层、前软骨细胞层及部分肥大层细胞,RUNX3阳性信号主要位于前软骨细胞层及肥大层。髁突前后部,RUNXl、2在前软骨细胞层的信号强度较肥大层更高。RUNX整体的表达呈现双峰曲线。结论:髁突前后部成熟较晚,更易发生改建。RUNXl、2协同作用于软骨细胞分化早期,RUNX3调节作用于软骨细胞成熟期。

  • 标签: RUNX1 RUNX2 RUNX3 髁状突 小鼠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