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国内由姚尔固首次报道于1987年。HIT患者约10%-88%病人可发生动静脉形成,而有血栓形成者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20%,病死率为30%左右。由于肝素抗凝为血液净化基本抗凝手段,HIT为血液净化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O’Shea报道血液透析患者HIT发生率为0%~12%,综合28篇临床报道HIT在新近开始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2%,应引起肾内科医生的重视。现报道1例。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血小板减少症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 动静脉血栓形成 THROMBO 血液净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66例非手术患者,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2.5%,好转率为59.7%。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非手术治疗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 : 下肢静脉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后多数患者活动受限,治疗护理工作较为复杂,是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及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下肢静脉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入手,阐述静脉形成在临床中的护理和预防应用现状,为临床诊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112例下肢静脉患者的护理经验,做好患者全身状况的评估,指导舒适卧位、合理饮食及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抗凝溶栓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介绍医用循序减压袜的应用。112例中,20例患者出院后仍有肿胀症状,1例发生脑出血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报告4例下肢静脉形成的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下肢血管彩色B超检查的异常结果,符合下肢静脉形成的诊断标准。

  • 标签: 下肢静脉 血栓形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26-02摘要下肢静脉形成(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DVT的三大主要病因。DVT形成后轻者可导致下肢静脉形成后遗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重者可引起肺栓塞导致死亡,除积极治疗外,护理也相当重要。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套干预效果确切、技术操作方便、费用较低、适合基层医院应用,预防高危孕产妇下肢静脉形成的适宜技术。方法通过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90例高危住院孕产妇作为实验组,选定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相同时间段内标准一致高危住院孕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孕产妇LEDVT形成,对照组通过调取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措施与应用传统预防措施预防孕产妇LEDVT形成的效果。结果实验组90例,无临床症状,经彩超确认下肢静脉形成1例;对照组90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经彩超检查确认下肢静脉形成9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栓形成患者均经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应用科学评估方法,筛选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联合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TDP干预LEDVT形成,前者运用物理机械按摩与推动原理,后者利用物理热与辐射原理,力学与热学结合,两者均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顺应性作用,交替规律运用降低了高危孕产妇LEDVT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TDP 预防 产科 LEDVT
  • 简介:摘要对于骨折病人患肢活动常常是极受限制的,活动量少,加之骨折导致血液循环差,极易发生下肢静脉,出现血栓后常常会发生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皮温增高,若出现栓子脱落,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护理问题。

  • 标签: 下肢血栓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