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他达拉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尿路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CKNI、Sino Med、OVID 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1999年1月至2015年9月,按纳入标准筛选随机对照研究,提取数据,评价其研究质量,最后进行Meta分析。评价的指标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国际勃起功能质量评分、前列腺增生影响指数、最大尿流率。结果共9个随机对照研究报告符合纳入标准,共有2540例BPH合并尿路症状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他达拉非组1342例,安慰剂组1198例。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与基线比较,IPSS下降-4.5(95%CI:-5.33~-3.68),生活质量评分-3.25(95%CI:-3.59~-2.92),国际勃起功能质量评分6.87(95%CI:4.26~9.84),前列腺增生影响指数-2.74(95%CI:-4.03~-1.44),最大尿流率-1(95%CI:-2.14~0.14)。他达拉非组在改善最大尿流率方面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他达拉非5 mg每日一次可以改善BPH患者IPSS、生活质量评分、国际勃起功能质量评分和前列腺增生影响指数,在亚裔人群和非亚裔人群表现相似,但对最大尿流率改善不明显。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他达拉非 下尿路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尿路症状(LUTS)的帕金森病(PD)和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并行尿动力学检查的PD和MSA的患者,共纳入178例患者,平均(59.2±9.7)岁,其中PD 64例,MSA 74例,正常对照组40例。记录并分析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膀胱顺应性(BC)、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最大膀胱容量(MCC)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收缩压(PdetQmax)等,评估患者的膀胱功能。结果尿频(68.8%)是PD患者中最常见的LUTS,MSA最常见的LUTS为尿潴留(91.9%)。PD患者的Qmax、PdetQmax和OAB的发生率均大于MSA[自由流率(FF)Qmax:(13.5±7.1)ml/s和(10.1±5.2)ml/s,U=26.98,P<0.01;压力流率(PFS)Qmax(13.6±5.7)ml/s和(10.5±3.3)ml/s,U=34.90,P<0.01;PFS-PdetQmax(23.9±11.3)cmH2O和(16.31±8.57)cmH2O,U=35.04,P<0.01;OAB:46.9%和27.0%,χ2=5.85,P<0.018],PVR小于MSA[FF:(30.4±20.0)ml和(161.7±79.8)ml,U=-71.81;PFS(65.9±30.7)ml和(212.6±83.0)ml,U=-65.29,P<0.01];P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患者OAB的发生率和PFS-PVR高于正常[OAB:46.9%和7.5%,χ2=6.15,P<0.01;PFS-PVR(65.9±30.7)ml和(22.2±10.4)ml,U=47.25,P<0.01],但是其MCC和PdetQmax小于正常组[(305.1±79.7)ml和(389.60±65.16)ml,U=-52.13;(23.89±11.26)cmH2O和(37.3±10.3)cmH2O,U=-49.88,P<0.01];MSA与正常组相比,MSA患者有更低的Qmax、PdetQmax和MCC[FF-Qmax:(10.1±5.2)ml/s和(16.3±4.7)ml/s,U=-50.11,P<0.01;PFSQmax(10.5±3.3)ml/s和(13.1±5.0)ml/s,U=-27.54,P<0.05;PdetQmax(16.3±8.6)cmH2O和(37.3±10.3)cmH2O,U=-84.92,P<0.01;MCC(284.3±71.8)ml和(389.6±65.2)ml,U=-39.31,P<0.01],有更大的PVR、更差的膀胱顺应性和更高的OAB发生率[FF-PVR:(161.7±79.8)ml和(22.0±13.0)ml,U=84.82;PFS-PVR(212.6±83.0)ml和(22.2±10.4)ml,U=112.54;顺应性:28.4%和7.5%,χ2=6.81;OAB:27.0%和7.5%,χ2=17.62,P<0.01]。结论伴LUTS的MSA与PD患者都有膀胱功能的损害,MSA患者膀胱损害更明显。

  • 标签: PD MSA 下尿路症状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卒中患者无症状菌尿症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月12月30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7例尿微生物培养阳性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无症状菌尿症组(192例)和有症状尿路感染组(95例),分析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血清降钙素原、尿白细胞计数和抗菌药物使用。结果287例患者共检出细菌323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48.92%、158/323)、肺炎克雷伯杆菌(7.12%、23/323)、屎肠球菌(12.07%、39/323)和粪肠球菌(4.64%、15/323)为主。无症状菌尿组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组患者尿微生物培养显示,大肠埃希菌(40.68% vs. 53.66%)、阴沟肠杆菌(9.32% vs. 3.41%)和屎肠球菌(18.64% vs. 8.29%)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50、P = 0.025,χ2 = 4.915、P = 0.027,χ2 = 7.559、P = 0.006)。287例患者尿微生物培养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和头孢呋辛耐药率分别为46.20%(73/158)、51.27%(81/158)、55.70%(88/158)和57.59%(91/158)。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4.55%(18/33)、71.79%(28/39)、94.87%(37/39)、97.37%(37/38)、97.44%(38/39)和97.44%(38/39)。无症状菌尿组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组患者尿白细胞异常比例(57.81% vs. 87.37%)、尿白细胞计数中位数(35.70个/μl vs. 547.6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346、P < 0.001,Z = -9.246、P < 0.001)。ROC曲线显示两组患者尿白细胞的Cut-off值为261.34,95%CI为0.78~0.89。无症状组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组患者导管留置率(50.52% vs. 80.00%)、抗菌药物使用率(61.46% vs. 91.58%)以及使用天数中位数(4 d vs. 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067、P < 0.001,χ2 = 28.253、P < 0.001,Z = 7.110、P < 0.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尿白细胞数对无症状菌尿和有症状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应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无症状菌尿患者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 标签: 脑卒中 无症状菌尿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尿路症状的女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尿液菌群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且无尿路症状的女性患者30例,17例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者为DPN组,13例未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为nDPN组。两组患者均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和美国泌尿外科学会症状指数问卷(AUA-SI)。收集两组患者的清洁中段尿标本并进行DNA提取,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原始数据导入QI-IME软件分析样本微生物的α和β多样性,采用LEfSe软件分析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的菌群。结果DPN组糖尿病病程明显短于nDPN组[(4.12±3.28)年与(8.03±6.11)年,P=0.03]。DPN组视网膜病变例数明显多于nDPN组(6例与0例,P=0.03),两组间其余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nDPN组相比,DPN组的尿液菌群丰富度显著下降(sobs指数67.24±40.25与108.69±57.18,P=0.03;chao指数81.36±47.99与122.55±55.70,P=0.04;ace指数88.58±55.03与125.78±53.03,P=0.04),但两组间群落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annon系数1.53±1.11与1.91±0.87,P=0.26;simpson指数0.48±0.34与0.34±0.20,P=0.41)。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DPN组与nDPN组的菌群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在菌科水平,DPN组支原体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nDPN组(Metastats值0.52±0.01与0.01±0.00001,P=0.02);在菌属水平,DPN组芽孢杆菌属、杜氏菌属、纤毛菌属、变形杆菌属、丙酸菌属、假黄色单胞菌属、蛭弧菌属、不可培养土壤细菌属等8个菌属相对丰度均降低(P<0.05)。结论无尿路症状的女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尿液菌群明显不同于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菌群丰富度降低,支原体科细菌可能为DPN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无下尿路症状 尿液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网片置入前盆重建术治疗合并尿路症状的膀胱脱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阴道网片置入前盆重建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7.8±7.6)(57~86)岁。体质指数(22.6±3.0)kg/m2。病程平均(2.9±2.3)年。平均产次(3.0±1.5)(1~7)次。术前美国泌尿外科学会症状评分(AUASS)(14.2±3.5)分。残余尿量(71.3±53.0)ml,最大尿流率(16.9±3.8)ml/s。盆底脏器脱垂困扰量表(POPDI-6)、膀胱症状及严重度量表(UDI-6)、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分别为(48.0±7.3)分、(41.7±8.2)分和(62.5±16.4)分。所有患者均行经阴道网片置入前盆重建术,术中切开阴道前壁后钝、锐性分离盆底与膀胱间隙,精准体表定位后在穿刺针引导下放置网片。根据术前尿路症状的主要临床表现分为储尿期症状组22例,术前AUASS储尿期症状评分(11.6±1.9)分;排尿期症状组10例,术前AUASS排尿期症状评分(13.9±1.2)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随访患者AUASS、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及POPDI-6、UDI-6、PFIQ-7,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1.1±18.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1.5±12.3)ml。平均住院天数(9.1±1.8)d。术中无膀胱、输尿管、髂血管等重要脏器损伤。术后2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7±10.8)(3~36)个月。术后残余尿量(23.4±11.0)ml,POPDI-6(3.1±5.4)分,UDI-6(3.2±5.1)分,PFIQ-7(12.4±1.7)分,最大尿流率(22.4±4.1)ml/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储尿期症状组(19例)AUASS储尿期症状评分(3.4±1.9)分,排尿期症状组(8例)AUASS排尿期症状评分(3.9±1.7)分,均较各组术前AUASS对应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膀胱脱垂复发。术后3个月,1例出现阴道前壁网片暴露,于门诊剪除暴露网片,予雌激素软膏涂抹后痊愈;1例出现尿频、尿急症状,予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治愈。术后1年,1例新发轻度尿失禁,予盆底肌锻炼后症状改善。术后2年,1例新发Ⅰ度后壁脱垂,无排便症状,未予特殊治疗。结论经阴道网片置入前盆重建术治疗合并尿路症状的膀胱脱垂患者疗效较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有效改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但远期新发压力性尿失禁和网片暴露等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长期随访。

  • 标签: 膀胱膨出 外科网 下尿路症状 盆底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肥胖男性人群中下尿路症状(LUTS)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年龄为20~40岁的126例青年男性,其中就诊于代谢减重门诊的肥胖患者74例,纳入试验组;于体检中心进行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52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胰岛素抵抗水平(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血脂代谢(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性激素(雌二醇、血清睾酮),C反应蛋白(CRP),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体重指数和LUTS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LUTS与各临床变量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差异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收缩压[(144.30±15.78) mmHg比(125.96±6.11) mmHg,P<0.001)]、舒张压[(89.46±12.76) mmHg比(81.35±4.58) mmHg,P=0.001]、空腹血糖[(6.73±3.15) mmol/L比(5.26±1.47) mmol/L,P=0.016]、胰岛素[(26.60±19.09) mg/dL比(13.43±7.68) mg/dL,P<0.001]、C肽[(4.20±1.73) ng/mL比(1.59±0.52) ng/mL,P=0.001]、甘油三酯[(2.42±1.88) mg/dL比(1.45±0.79) mg/dL,P=0.007]、雌二醇[(52.32±21.77) ng/L比(42.11±12.19) ng/L,P=0.023]和CRP[(6.49±4.96) mg/L比(1.62±1.53) mg/L,P=0.037]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0±0.55) mg/dL比(1.06±0.26) mg/dL,P=0.669]和血清睾酮[(275.00±100.68) ng/dL比(280.28±85.52) ng/dL,P=0.823]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IPSS[(3.81±1.88)分比(0.69±0.30)分,P<0.001]和QOL评分[(2.76±0.68)分比(0.12±0.08)分,P<0.001],以及更高的LUTS风险[86.49%比42.31%,P<0.001],尤其是中度LUTS风险(21.62%比0,P=0.01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肥胖(体重指数≥30 kg/m2)与中度LUTS风险显著相关(r=0.407,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C肽是青年肥胖男性人群出现中度LUTS症状的重要危险因素(P=0.009、0.029、0.002);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空腹C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11、0.003)。结论青年肥胖男性人群中中度LUTS风险明显增加,收缩压和空腹C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肥胖症 前列腺增生 男性 下尿路症状
  • 简介:摘要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国内外研究相对较少,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临床诊疗、预后因素等方面具有中国特色,有较多有待明确的地方。近年来我们针对该疾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此简单介绍我们选择UTUC这一"小题目"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科学问题的寻找、研究过程的开展、临床与基础转化等方面的经验。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患者特点和预后、中国人群特征性、治疗方式的改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国内外多中心研究5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做科学"大文章"的目的。期待这一系列研究能够为全国同道提供思路和参考,共同提高我国泌尿外科学界对UTUC的诊疗水平。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马兜铃酸 机制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微创方法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本院自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分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A组)、输尿管镜碎石术组(B组)以及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组(C组),三组各20例,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是三种方法各有自身优势,因此,治疗方法的选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决定。结论:尿路结石的临床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实际病情、心理接受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期望值等)选用,针对性的临床治疗,虽然治疗手段不同,但是均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不同微创方法 下尿路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郑铎 刘隽垚 岳中瑾 尚攀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 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730030(工作单位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 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730030
  • 简介:摘要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是高级别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治疗金标准。由于尿路上皮癌具有多中心的特点,有22%~47%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可有效降低术后膀胱内复发率。目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方案及药物仍参考膀胱尿路上皮癌,还未形成标准的治疗方案。本文对近年来灌注治疗形式及药物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上尿路 尿路上皮癌 膀胱内复发 膀胱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排名第2位的恶性肿瘤,其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占比约5%,亚洲地区可能更多,且78%的UTUC在诊断时存在侵袭性,包括膀胱袖口状切除术在内的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UTUC的标准术式。近年来,得益于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术后辅助放疗也逐步用于UTUC的治疗,但其疗效目前是一个争议话题,本文就UTUC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问题作此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 标签: 放射疗法 辅助放疗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 简介:摘要局部进展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发病率低,诊断困难,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差,相关回顾性研究较少,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基本空白。本文对局部进展期UTUC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及病理诊断、手术治疗、系统化疗(包括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上尿路上皮癌 手术治疗 新辅助化疗 辅助化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尿路结石患者共 12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6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比较两组手术实施和住院时间、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实施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提高疗效。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 下尿路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尿路结石患者共 12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6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比较两组手术实施和住院时间、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实施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提高疗效。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 下尿路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逼尿肌厚度(DWT)在评估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78例因脊髓损伤引起的成年NB患者为病例组,以40例正常成年人群为对照组。超声测量DWT、尿动力学检测最大膀胱容量(MCC)、膀胱顺应性(BC)、残余尿量(PVR)及逼尿肌漏尿点压(ALPP)等指标。统计学分析比较DWT与MCC、BC、PVR及ALPP各指标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膀胱容量分别在50、100、150、200、250、300、400、500 mL时测得的DWT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人群(P<0.05)。与低DWT组相比,高DWT组BC明显较低,而DLPP明显较高(P<0.05),组间PVR、M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WT与BC呈明显负相关(r=0.635,P=0.001),与DLPP呈明显正相关(r=0.621,P=0.003),而与PVR、MCC无相关性(r=0.422、0.331,P=0.158、0.341)。结论NB患者DWT增加,DWT与膀胱顺应性呈负相关,而与DLPP呈正相关。应用超声评估NB患者DWT有助于反映NB尿路功能障碍。

  • 标签: 膀胱,神经原性 逼尿肌厚度 排尿障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