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Singh指数法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预测骨折风险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60例绝经后妇女的前后位骨盆X线片,根据有无椎体压缩变形分成两组:非椎体压缩组(209例,46~80岁)和椎体压缩组(51例)按Singh指数法的分度标准,将股骨近段骨质丢失的情况由低到高分成连续性的Ⅶ度.结果非椎体压缩组有96.6%的对象Singh指数异常,Ⅴ度至Ⅵ度84.1%,Ⅳ度及Ⅳ度以下12.5%;椎体压缩组,所有病例的Singh指数均显示异常,Ⅴ度3.9%,Ⅳ度9.8%,Ⅲ度及Ⅲ度以下86.3%.两组病例的Singh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非椎体压缩组r=-0.637,椎体压缩组r=-0.654,P<0.01);两组病例在SinghⅣ度显示最大的交汇,并以Ⅳ度为界,非椎体压缩组的Singh指数主要分布在Ⅳ度以上区域,而椎体压缩组则主要分布在Ⅳ度以下区域.结论Singh指数法是一种经济、方便和有效的骨密度测定方法,结合临床和有关生化检查,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骨折风险的预测,应作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 标签: 股骨颈 X线摄影术 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症 Singh指数法
  • 简介: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地区4613例25~79岁女性腰椎正位L1-L4TOTAL骨密度(BMD),分析长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女性腰椎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WA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正位L1-L4TOTAL骨密度。将4613例受试者腰椎BMD检测结果按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腰椎BMD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年龄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随绝经年限延长,BMD值降低,OP患病率升高,绝经年限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低体重指数组,腰椎BMD值最低,OP患病率最高;随体重指数增加,腰椎BMD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降低,体重指数与腰椎BMD呈正相关,与骨质疏松患病率呈负相关。结论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是骨密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增龄、绝经年限延长与低体重指数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患病率 年龄 绝经年限 体重指数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沈阳市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和体成分变化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影响骨强度指数的主要因素。方法2017年4月选取沈阳汉族医学生1949例(男生721例,女生1228例),年龄19-21岁,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和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分别测量学生右足跟骨骨强度及体成分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研究骨强度指数与体成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沈阳汉族医学生男、女生骨强度指数均在19岁时最高,之后20岁和21岁时骨强度指数均降低,且只有女生差异显著(P〈0.01);男生各年龄组骨强度指数值均大于女生(P〈0.01)。汉族男生各年龄组脂肪含量、体脂率及水肿系数均显著低于同年龄组女生结果(P〈0.01);除了19岁年龄组中腰臀围比,男生各年龄段体重、总水分、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骨质、蛋白质、肌肉量、瘦体重、骨骼肌含量及基础代谢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同年龄组女生结果(P〈0.01或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与BMI和骨骼肌含量正相关(P〈0.01),与脂肪含量负相关(P=0.000)。结论沈阳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在20岁和21岁时显著下降,女生骨强度指数下降情况较为严重,是骨质疏松的重点防护对象;BMI和骨骼肌含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而脂肪含量是引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骨强度指数 体成分 汉族 医学生
  • 简介:目的探讨体重、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腰围、腰臀比等指标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62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按年龄分两组(A组:〈60岁;B组:≥60岁),同一年龄段按体重指数各分为两组(L-BMI组:BMI〈25kg/m^2;H.BMI组:BMI〉125kg/m^2)进行分析。结果H.BMI组多部位骨密度明显高于L-BMI组(P〈0.05或P〈0.01)。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体重及体重指数均与骨密度相关,其中体重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绝经 骨密度 体重 体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