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调研博物馆观众的参观目的与感受,对改善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和服务工作有重要意义。以为期半年的实地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对西安市家一级博物馆的主流观众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这家博物馆主流观众的自然信息、参观目的及参观感受有较大差异。博物馆应根据观众尤其是主流观众的参观目的和参观感受,结合馆内实际,不断调整展陈、教育、服务等工作。

  • 标签: 历史类博物馆 主流观众 参观目的 参观感受
  • 简介:啮齿遗存是一常见于考古遗址的较微小的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动物考古学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张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目标应该在“形态描述、种属鉴定”的基础上。转向认识啮齿与人类之间隐性的文化生态联系为主。结合国内考古学工作前沿,提出了个具体的目标任务:(1)探索史前农业起源背景下“农田啮齿”的形成与演变,及对生业经济的影响;(2)探索啮齿在史前居址中“与人共栖”的起源、“家栖啮齿”的形成与演变,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利用啮齿探讨古环境、分析人地关系。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案例,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群落演替”、“与人共栖”等两项生态学理论;并就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一般流程、采集与鉴定(几何形态测量法)、埋藏学解释等方法与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还专门引介了一个典型的研究案例,即小家鼠的与人共栖起源及在近东和欧洲地区的扩散。本文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动物考古学同行的关注,从基础工作开始,开展更多的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

  • 标签: 遗址形成过程 考古遗址学 理论框架 考古信息
  • 简介:自然藏品所承载的信息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该藏品作为自然属性所含有的"物性信息",另一个是物品成为藏品过程中被不断加载的"人为信息"。在新博物馆学研究中,涉及藏品的研究,更本质的被认为是对藏品信息的研究。把自然藏品的物性信息从纯粹的生物学研究中剥离出来,用以跨学科的信息研究使用,是此类藏品值得尝试的一个新领域。一个理想的博物馆藏品库,其藏品信息应该是以要素的形式详尽完备存放的,并且具有智能化的提取系统,以便于从不同角度对藏品进行信息研究和重新诠释。博物馆的使命维系在"藏品及其承载的信息"得到更科学理性的延续使用。因此,拓展藏品数据信息的可持续化使用,等同扩充了博物馆对社会可持续化发展需求的响应。

  • 标签: 博物馆藏品 藏品信息 自然类藏品使用
  • 简介:殷墟甲骨文中的兆序是对一个事件占卜次数的标示,这种标示在于展示并且记录了相关占卜的开始、执行与结束。在从早期到晚期不同组的甲骨文中,兆序数目的大小与排列的方式各有不同。

  • 标签: 整理研究 排列 殷墟甲骨文 标示 占卜
  • 简介:做好陶瓷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要了解文物现状,遵守修复原则,制定实施方案,准备好设备,运用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

  • 标签: 陶瓷文物 保护 思考
  • 简介:梁带村墓地是近年来周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发掘者认为,该墓地为芮国墓地,年代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到了春秋早期。笔者综合目前已经发表的材料,认为该墓地并未见到西周晚期的遗存,已经发掘和公布的材料,年代均集中在春秋早期偏早阶段;而且仅有南区的带墓道的大墓与芮国相关,从出土遗物来看,北区大墓与芮国没有直接的联系。南区大墓中,M27组是芮桓公和两位夫人的墓葬,是芮伯万返回芮国之后,其父母芮桓公和芮姜被驱逐到梁带村一带的结果,M28墓主是芮桓公到达梁带村之后,新立的下一代国君;而北区发现的大墓性质复杂,与南区大型墓葬关系不明。

  • 标签: 梁带村墓地 年代 性质
  • 简介:周原遗址新见凤雏号西周夯土建筑基址的宏大体量,及立石、铺石等特殊设置,明显具有宗教祀典场所的特征。发掘者推断为社祀遗迹应较可信,但比较发现与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的夯土之社,形制特征等有明显不同。后者为西周时期齐国卿大夫采邑之社,与文献记载周人封土为社吻合,前者显然属立石为社的典型,以文献推求可知与殷商文化的关系密切,参照以往周原等地考古发现情况,可知西周早期有以微氏家族为代表的贵族和手工业作坊工匠等大量的殷商移民迁居周原,故其应该是周王朝为了安抚人心、发展经济的需要,允许商遗民所建之社及社宫。但围于建筑之内似有贬抑的含义,当属于文献记载的亡国之社,名称应为学者已论证的"亳社"。

  • 标签: 西周建筑及立石 商遗民 社祀遗迹
  • 简介:2014年秋冬季,周原考古队在陕西周原遗址发掘了一座西周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形制独特,内涵丰富。本文从基址的形制和有关设施出发,结合文献记载,论证此建筑是西周时期居住在周原地区殷遗民所建的亳社。对该建筑性质的上述判断,可以将它与著名的凤雏一号基址、凤雏甲骨、微氏家族铜器窖藏等重要遗存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证明今凤雏村一带在西周时期是殷遗民的居邑,为深入研究周原遗址的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契机,而且可以证明周原遗址就是西周的都邑"周"地所在。

  • 标签: 周原 西周 亳社
  • 简介:200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南阳淅川下王岗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四件倒钩阔叶铜矛[1],由于此类铜矛形制特殊,发现较少,且与中国西北乃至欧亚草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形制相似,遂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2]。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曾在1979年入藏了件这种类型的倒钩阔叶铜矛,具体形制与淅川下王岗遗址新近出土者类似。本文现将这件倒钩阔叶铜矛的材料整理发表,

  • 标签: 倒钩 淅川 南水北调中线 河南省南阳市 材料整理 中国西北
  • 简介:上一篇“关于汉怯二体钱与历史人物的探讨系列之二”中,着重阐述了西汉末、东汉初,莎车国国王延、康父子亲汉、拒匈奴,“慕乐中国,思慕汉家”的浓浓中国情结,以及铸马钱,代行管辖西域的的历史片段。那么,莎车国与大汉又有哪些渊源呢?

  • 标签: 渊源 和田 中国情结 历史人物 历史片 汉初
  • 简介:荆州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段式画像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征集,入藏时破为十块,后经修复完整后,虽裂纹依稀可见,但整个镜背纹饰繁缛、清晰、自然,镜面光亮,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鉴赏性,现将这面铜镜介绍如下。铜镜为圆形,高圆钮,圆形钮座,平缘,直径18.5、钮径3.6、沿厚0.6厘米,重1032克(图一)。镜背纹饰以铭文带为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两条夹钮的平行线,将主体纹饰分为上、中、下段。上段纹饰中部有一圆形立柱,

  • 标签: 博物馆馆藏 荆州博物馆 八十年代 内区 入藏 上段
  • 简介:西汉长陵位于咸阳市窑店镇义村附近,在这里出土了西汉早期的着衣式陶俑,历史研究价值非常高。本文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对长陵陪葬墓出土的白彩着衣式陶俑的表面颜料和胎体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解长陵陪葬墓出土的彩绘陶俑制作工艺,研究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信息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长陵 着衣式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 简介:对观众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对观众的描述性研究、心理及行为特点研究、观众参观体验的长期影响大板块,其中观众心理及行为特点研究具体包括了观众参观行为的动机需求和认知规律两方面内容。以上内容依次回答了“谁参观博物馆”、“为什么参观博物馆”、“如何参观博物馆”、“长期影响怎样”的问题。该方法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是一个从探求观众的表征特性到其参观内在能力的研究过程。

  • 标签: 博物馆 观众 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