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在演唱会电影和摇滚乐纪录片的历史上,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庞贝古城演唱会纪录片》因其独特的再现策略成为最富争议的作品之。本文认为这部电影本身所独有的特征与20世纪70年代初期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在英国摇滚乐坛中的特殊地位有关,同时这部电影也展现了该乐队在这时期的艺术研究转向及其表现手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此假设基础上,本文认为此片的"真实"应当被视为是组合文本符号所导致的结果:这类符号触发了"身份认证"的诸种可能实例,并廓清了由体裁定义、技术媒介以及视听建构方式所动态交互而成之概念空间的边界,并展现了乐队或音乐人的独特身份。

  • 标签: 平克·弗洛伊德 《庞贝古城演唱会纪录片》 真实性建构
  • 简介:现代汉语中使用越来越频繁的"+量+形"结构虽采用"数+量+形"结构的形式而与般的"数+量+形"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即"+量"并不是对"形"进行计量,而重在对"形"进行形象的描写和意象的勾勒,使其实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它的性质已跨出数量构式的范畴,"+量+形"构式是在数量构式"数(任意)+量+形(可分析)"的基础上,随着"量"被主体认知衡量时其主观的增强,最终为了满足说话人特定的修辞意图——增强语言描绘的形象和生动而定型化、构式化的。其得以构式化的关键前提——"+量"从表客观分析计量到表主观整体限定最终虚化为"感知强化标记",从自由形式转变为黏着形式,从客观意义转变为主观意义,也是出于语言描绘形象和提高想象表象生动度的需要。可见,语言描绘形象的功能正是促成语言中某些语法结构、语法范畴得以形成的关键修辞动因。当然,这修辞动因的实现也有着坚实的语义基础。

  • 标签: “一+量+形”构式 分析量 整体量 感知强化标记 生动度
  • 简介:慈利方言里“得”的语法功能很丰富,可用作助词、助动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得”字句可分为能和非能两类,文章只对慈利方言中以“得”为标记的能结构格式进行描写和分析,该方言谓词前的“得”可构成14种格式,谓词后的“得”可构成27种格式。

  • 标签: 慈利方言 能性结构 “得”字句
  • 简介:存现宾语内部持续值存在差异:高持续的显著高于低持续的,这跟生命度、编码形式有关,跟语义指称、句法功能无关;存在宾语显著高于隐现宾语,这跟生命度有关,跟语义指称、句法功能和编码形式无关。存现宾语和无定主语持续值不存在显著差异,显示两者的,这跟生命度、语义指称、数、编码形式和句法功能均无关。以上三个比较对持续值差异均跟是否为题中实体有关。

  • 标签: 话语指称性 存现宾语 持续值 生命度 题中实体
  • 简介:本文着眼于探讨构成叙述复杂的各成分在电视剧《罪案终结》中如何发挥其功能。《罪案终结》是美国TNT电视台在2005—2012年期间播放的侦探系列剧,情节围绕女主人公展开,主要涉及其工作和个人生活。该剧的相关人物和情节阐明了周播剧中次要情节的建构如何塑造了女主角的领导形象,以及她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互动。《罪案终结》中的美学和意识形态通过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强烈对比,重构了侦探剧的体裁惯例和颠覆了传统侦探剧中刻板的性别形象。作为调查员和管理者,女主角在办事效率方面既有弱点也有长处,该系列剧重新设定了属符码,让女主角拥有女性化的外表却具有男性的工作风格。

  • 标签: 叙述复杂性 人物 情节 性属 侦探剧 体裁
  • 简介:从符号叙述学角度看,仪式作为历史的指示符号,具有记忆保存,当下展演,作用未来三种机制,兼具记录类叙述、演示类叙述、意动类叙述三种叙述类型的特点。同时,仪式作为种指示符号,既指涉着过去的对象,又向未来的解释项敞开,总之仪式牵连着过去、现在、未来,形成个线性的时间向度。

  • 标签: 仪式 指示符号 叙述 线性时向
  • 简介:身体与语言符号样是人与世界对话的中介,它把各种概念、观念和情感用可见、可阐释的形式具体化。身体被物化和符号化为种言说和身份建构方式,实施某种社会行为。本文在综述不同学科身体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身体、身份与权力的关系,并以中国转型期边缘群体为例阐释了他们如何用身体参与身份与社会现实的建构。身体像话语样是种可以消费的产品,社会行为者通过消费身体来获取社会关注和身份认同,表达自身诉求和捍卫自身利益的合法

  • 标签: 身体 身份建构 话语 意义
  • 简介:四邑方言部分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存在几种不同形式的变调,或为曲折调,或为升调,或为低降调。该粤语次方言的恩平沙湖话中,少数来源于古阳声韵的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的低降变调进步促化读同入声韵。低降调的起点本来就低,又有降势,整个音节在听感上显得相对轻短,这为其促化创造了条件。同部位发出的鼻音与塞音尽管有区别,但两者有共通性,是以促化时鼻音韵尾-m、-n、-?分别变成塞音韵尾-p、-t、-k。这种促化是种小称形式,有别于汉语史上的"阳入对转"。

  • 标签: 恩平沙湖话 变调 舒声促化 小称形式
  • 简介:由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及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香港中文大学雅礼中国语文研习所、天津大学语言科学研究中心及美国伊利诺大学中国诗歌文化论坛协办的第二届汉语韵律语法研究国际研讨会(ICCPG2),将于2015年11月7日至11月8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语法研究 汉语 韵律 香港中文大学 语言学研究
  • 简介:新闻语篇是由正文本与副文本组成的个系统。其动态的构成使新闻语篇呈现出相当的复杂和多样。新闻副文本对正文本不同角度的阐释,既是对正文本内容的丰富和深化,也是阐释学的"阐释之循环"的个环节。新闻副文本既有附属性,又有独立。不同的副文本与正文本价值层级不同,结合的亲疏不同,呈现的功能也不同。对副文的研究,既可以在定程度上丰富语篇语言学、互文性理论、新闻学的理论模式、描写方法,又可以为开放的新闻文本书写提供新的发展路径,使新闻文本解读有了从非中心(边缘)切入的可能,还可以提升新闻学在史料、阐释、人物经典化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并有力地推动阐释学的发展。

  • 标签: 新闻语篇 正文本 副文本 副文性 阐释学 书写与解读
  • 简介:在上古汉语中,当指示词"之"既充当主句中动词的宾语,同时又预示后面的从句所要表达的信息时,这种句子便是预指主从句,预指主从句是上古汉语主从句的种重要类型。虽然预指主从句中的"之"字具备了向引导宾语从句的标补词的方向发展的句法条件,但由于预指代词"之"字没有真正扩展到动态的命题句或事件句中,这极大地制约了它的虚化进程,导致它直保留着较为明显的指代,因而它向标补词演变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并未完成。

  • 标签: 上古汉语 指示词 “之” 预指性主从句
  • 简介:在性别/的概念上,存在着自然属性和社会建构两种考察思路。前者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男女生理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后者认为人类自身构建了性别这范畴,从而将男性与女性相区别。在20世纪后半期,作为社会属性的性别研究伴随着西方社会运动和思潮所引发的对既定概念的质疑得到进步发展,性别划分中的政治权力成为关注的焦点,

  • 标签: 性别研究 符号学 社会建构 自然属性 20世纪 社会运动
  • 简介:"释义+配例"是语文词典经典的词条结构。作为词典微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释义与配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厘定。文章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释义与配例的关联,对其认知效果进行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释义与配例的相互关系分为认知增强、认知隐含、认知抵触以及认知缺损四类。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词典》作为内向型语义中心型词典,对释义与配例的关系定位基本上能够满足词典用户对意义的查询需求。不过《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配例除了对语义进行说明区分外,可以考虑植入适当的语法信息和语用信息。

  • 标签: 语文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认知效果 释义 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