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王维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有着“着壁成绘”的图画美。唐人殷潘曾指出“王维山水的艺术特色是‘在泉为珠,着壁成绘’。”苏东坡则更明确地指出“味摩洁之,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

  • 标签: 诗歌 美学 特征
  • 简介:教的含义、内在逻辑层次、基础和诉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位置、价值意义及局限性等方面全面梳理孔子的教思想,以求为当下的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孔子 《诗》 诗教
  • 简介:玄言以其崇义重理的特征深刻地影响了理学,并为理学奠定了基本的意义生成模式,即以诗化的议论阐释深邃的哲理,通过意象呈现情感和理智的融合,用玄境的构造传达悠远的理趣。玄言所具有的形上性、隐喻性和主体性,为理学同样特性的形成起到了发轫作用。"玄"和"理"的至上性和至善本质规定了玄言和理学的道德性,使二者具有鲜明的道德立场。根据述事、抒情和说理三种元素在诗中所占的地位和比例,可以将玄言划分为"但陈要妙"的玄理、"冥然玄会"的玄感和"超入玄境"的玄境。玄理是阐说义理之性理的先导,玄感是吟咏性情之理兴的前茅,玄境是表现意境之理趣的始基。理学诗风类似于玄言诗风的历史重演。在题材、类型的规定性上,玄言能对理学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体用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以理事不二、体用相即为思想基础,暗含着月映万川、理一分殊意识的萌芽。

  • 标签: 玄言诗 理学诗 体用思维模式
  • 简介:弗罗斯特的许多诗中都有一幅画面,而这些画面主要是由意象构成的。弗罗斯特的画呈现的方式主要包括诗歌题目、静态画面、动态画面、静态画面与动态画面相结合、色彩意象等。弗罗斯特画所描写的内容主要有荒凉的自然、季节的变迁、自然现象、身处自然中的人等。弗罗斯特的画使其描写的物象更加生动、形象、逼真,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 标签: 弗罗斯特 诗歌
  • 简介:中国百年新诗发展一直秉承重视语言本体的创作精神,借助语言形成的结构"张力"与审美空间。陈仲义教授的专著《现代:语言张力》吸纳西方"新批评"理论成果而又自我创新,使的各种形式、技巧展示与研究均指向了"张力"之美。此书的出版对现代的话语研究与诗人创作实践均具理论指导价值。

  • 标签: 张力 现代诗 语言 文学空间
  • 简介:本文探讨乾嘉时期诗话中对韩愈诗风的归纳和研究。乾嘉诗人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韩的风格特色有着更为细腻也更为深刻的辨析。他们对韩的“奇险”风格褒贬不一,又在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探究韩“奇险”诗风的成因,并翻陈出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欲自振于一代”说。韩愈的诗风不能简单以“奇险”或“平淡”概括,韩的“奇险”多在其古体与联句中,而近体律诗中则多风格平淡之作。本文收集和归纳乾嘉诗话中对韩愈诗风的评论,通过对韩具体篇章的分析,辨析各家不同的论点,多层面论述乾嘉诗坛对韩诗风格研究的推进。

  • 标签: 乾嘉诗话 韩愈诗评 奇险诗风
  • 简介:与乐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先秦时期的"乐"是集、乐、舞三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从当时的诸多文献资料中皆可知晓。和乐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但在地位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乐是根本,起着主导作用,而依附于乐,是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朝礼乐制度盛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的推广与传播,体现了乐舞为一体的乐中的重要价值。本文拟从周朝的乐教育、乐与礼的结合和儒家乐论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先秦时期""与"乐"的美学关系。

  • 标签: 先秦 “诗” “乐” 美学关系
  • 简介: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流派纷呈,群星闪耀。其中就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而在群星璀璨唐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巨星李白,在山水创作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将王李二人的山水诗作一比较,应是不无意义的。

  • 标签: 山水诗 山水田园诗 诗人创作 唐代诗歌 孟浩 唐代诗坛
  • 简介: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从陶渊明那里撷取其淡远的情韵,从谢灵运那里吸取工致的笔意,结合自身对于禅意的独特把握,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他的禅虽然表现的是一种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休闲情调和幽冷孤独的寂寞情怀,但他对自然景物体味的细腻,对山水田园的色彩、声息、动态的细致深刻的感受,使作品意境更加深邃、画意更加浓郁、诗情更加丰厚,将意象与意境完美地统一。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使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 标签: 王维 山水诗 禅意 画意
  • 简介: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中年时期入蜀宦游长达八年,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蜀中诗歌最具代表性。陆游的蜀中在主题情感方面更加丰富多彩,或豪壮激昂的爱国之情,或真挚深切的思乡之情,亦或是不吝赞美的歌颂之情。陆游蜀中诗中表达的主题情感正是陆游在蜀中生活体验的真实体现。

  • 标签: 陆游 蜀中诗 主题情感
  • 简介:摘要白华山人厉志精通书画与诗文。他的题画数量多、写得也非常出色。纵观厉志的题画,具有以下特点补充介绍了画作的有关情况;生动形象;情深意远。

  • 标签: 厉志 题画诗 特色
  • 简介:以当代作家王慧骐的散文创作及理论批评为研究对象,采用"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展开论述,从即时性和历时性的角度分析其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指出其散文"背靠现实、直指内心"的艺术特点。并探讨如何看待王慧骐散文评论的意义和作用,进而考量其对于散文的本质特性,特别是对其表现技巧和美学性格的认识。

  • 标签: 美学性格 即时性 历时性 对话 知人论世
  • 简介:李商隐写有大量梦,晏几道写有大量梦词。他们将大量生活场景写入梦中,而人生遭遇的相似使他们写梦之作都呈现出凄迷、哀婉的感伤色彩。但由于二人秉性气质的差异和诗词两种文体的不同,他们的写梦之作表现出一些不同之处:李内涵丰富,晏词内涵单一;李多用典寄托,晏词多直书其事;李少叙述,晏词多叙述。

  • 标签: 李商隐 梦诗 晏几道 梦词
  • 简介:摘要二程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他们的教思想和汉儒相比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提供了更灵活的教观点和解方法。这也间接的体现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程颢的有很多独特之处。程颐与其兄在诗歌作品上的显著区别也是由他们教思想的差异所决定的。

  • 标签: 程颢 程颐 宋代理学 诗教 诗歌
  • 简介:咏物于齐梁时期大量出现,齐梁咏物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咏物之和。故王夫之曰:“咏物,齐梁始多有之。”那么,齐梁诗人认为咏物的本体是什么呢?齐梁诗人在论著中多次表达了诗歌创作的实质是抒发情性。而梳理从先秦到齐梁时期,文人对“情性”观念的演变和齐梁咏物创作实际的考察,则让我们更精确的理解齐梁诗人的情性观,并对齐梁咏物本体的认识更加接近事实。

  • 标签: 齐梁时期 “本体” 咏物诗 情性观 诗人 诗歌创作
  • 简介:孙毓棠先生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接近八百行的长诗力作《宝马》,在中国文学史上自有其不能磨灭的意义。《宝马》一度被文学史研究者冷落,但它在发表之初已引起过颇热烈的讨论,七八十年代以来,评述渐多,对于这部被誉为"给中国史诗塑了雏型"的作品,在时代意义、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方面的理解自也越趋全面、深入,然而,《宝马》匀整而灵动、雄浑而舒卷的诗体,及其在节奏形式上跨行、句法、收束、语调的特色,却鲜见针对性的总体分析。这些特点不仅与《宝马》这幅壮阔苍凉的画卷的艺术成就血肉相连,从中也折射出作者的探索经验,并最终指向中国新诗在格律化与散文化、自由化的矛盾中曲折发展的历史轨迹。

  • 标签: 孙毓棠 《宝马》 新诗 长诗 节奏形式
  • 简介:1.向阳:光的歌者如果要探究来自南投的诗人林淇瀁,为何要取名为向阳,这可能会引起许多人的骤然紧张。在一定的政治语境下,这是一个俗之又俗俗得十分安全的名字,在一定的民族语境下,它又是一个唤起人们若干联想的名字。显然,这里的安全感与诗人没有直接的关系,种种联想似乎也与诗人拉开了相当的距离。或许就是因为诗人喜欢阳光?至少,这是一个对于光特别敏感也特别倾心的诗人。

  • 标签: 诗思 灯光 政治语境 安全感 诗人 联想
  • 简介:李白一生漫游干谒,四入越中,其现存干余首诗歌中涉及越中之地的有近五十首。这些诗篇,一半是他在游越期间所作,另一半皆是抒发其对越中的赞美、向往和留恋之情。李白用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赋予越中山水新奇、卓绝的精神气韵,而越中秀丽的山水和厚重的人文气息也强烈吸引着李白,并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给李白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到足够他宣泄激情和诗意的驰骋平台,成为他一次次精神炼化时的寄情之处。

  • 标签: 李白 越中诗 越中行 越中情
  • 简介:魏晋六朝时期曾出现了大量的和诗,而《文选》并未设立"和诗"一类。其中收录的七首和诗,五首置于"杂"类,一首置于"赠答"类,一首置于"杂拟"类。萧统如此划分,正是敏锐地看到了和诗具有杂"不拘流例"、"兴致不一"等特征,由此分类也恰恰体现了"杂"在《文选》类中所具有的辨体性。

  • 标签: 《文选》 和诗 杂诗 分类 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