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直到19世纪末,英国作为世界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和占有大量殖民地国家,在科学发展上起着带头作用。英国是力学、电磁场理论和进化论创始地。英国首先发现电子和原子结构,所以直到本世纪初,英国仍是当时世界科学中心。这与英国当时政治和经济地位是相称。这也说明,有了经济

  • 标签: 《科学中心的转移》 周光召 中学 语文 科普文阅读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现象是社会经济、政治、哲学、教育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科学共同体内部组织形式变革也会成为促进或阻碍科学发展重要因素,本文以德国为例分析科研组织变革对科学中心转移影响。

  • 标签: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分析
  • 简介:<正>在中国,僵化思想阻碍改革与开放,而崇尚独断教条又是思想僵化根源。长期以来,社会主义东方是依据斯大林1938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框架来观察和改造世界。20多年前中国则凭“两论”去批判“相对论”和“量子论”,企图创造出一个统治世界哲学新格局。1956年以后共产主义世界在克服斯大林教条主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78年以来,中国思想界僵化框架受到了很大冲击。

  • 标签: 哲学 科学认识 观控 爱因斯坦 时间对称 系统中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6-05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5-06
  • 简介:客家文化在各地发展虽不尽平衡,在各个历史时期其文化中心也不断推移,但作为一个整体,则彼此存在互相吸引、影响和不可分割密切联系。

  • 标签: 客家文化 中心转移 变迁 文化中心 不可分割
  • 简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曾经成为世界文明中心。苏联成功得益于先进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基本特征在于集中统一经济体制、高度集权政治体制和强大思想文化管理体制。苏联模式形成有深厚理论渊源和特殊历史条件,它在保证苏联文明中心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苏联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经济上过于求纯、急于求成,指导思想上集权统一,超越阶段,政治体制严重脱离群众。因其不能与时俱进地作出调整,苏联模式走向了反面。衰落苏联模式诱发了苏联文明中心向外转移。模式先进而走进文明中心经验,模式衰落而淡出文明中心教训,对于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社会模式 苏联模式 文明中心转移
  • 简介:本文以语义学为基础,以现代汉语和韩语一系列空间纬度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空间维度词向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感知域映射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归纳两国语言空间维度词不同之处,对韩语学习者准确使用空间维度词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空间维度词 隐喻义 通感隐喻
  • 简介:从烟草行业面临国际竞争形势、行业创新体系需要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建立烟草行业技术转移中心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建立烟草行业技术转移中心应开展工作、构架设想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应建立烟草行业技术转移中心,进一步完善我国烟草行业创新体系建议.

  • 标签: 烟草行业 技术转移 必要性 可行性 构架
  • 简介:本调节器用于功率到12.5MW同步电机励磁调节,研制开发了一系列电机励磁调节装置,用于同步涡轮电机和其它类型电机。该装置实现了从类数字控制方法到纯数字控制方法转变。该装置可应用于:一有刷励磁系统一无刷励磁系统图:无刷励磁系统数字式励磁调节器,由于对自动化控制需求各异以及买方经济承受能力不同,用户可以选择专用工业控制器或已获得广泛应用微控制器。该控制器有如下使用方法:一在1个机位上放置1台或者2台励磁调节器。

  • 标签: 服务中心 技术转移 哈尔滨市 数字式励磁调节器 励磁调节装置 无刷励磁系统
  • 简介:不同时代有不同哲学研究偏好,我们把这种哲学研究偏好迁徙变化,称为“哲学研究中心转移”。在哲学史上,哲学研究中心经历了两次转移,第三次转移——以创造为蜇学研究中心时代已将来临。探讨哲学研究研究中心转移对于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 标签: 哲学研究 哲学发展 哲学史 批判 现代理性 现代中国
  • 简介:"以探究为中心"已成为当今科学教育改革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基本理念之一.探讨"以探究为中心"含义、内容,分析"以探究为中心"对于科学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针对实施中已经或可能发生一些情况提出了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 标签: 科学教育 科学探究 中小学 教学形式 教学设计 中国
  • 简介: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离开瑞金中央苏区后,选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构想,是坚持"北上抗日"路线,依据革命战争发展和变化进程逐步形成和确立.在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候,重温这段历史,对我们坚持历史唯物论,总结经验,着眼现实,解决问题,展望未来,都会有所启迪.

  • 标签: 中国 主力 坚持 领导 发展 成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中心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治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资料,以总生存期(OS)作为预后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OS≥6个月)及预后不良组(OS<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独立因素。将患者按照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后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其总体生存率。结果研究共纳入173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75例,预后不良组87例。2组患者在KPS评分、肺腺癌原发病灶控制与否、是否应用第3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是否采取全身化疗和全脑放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和肺腺癌原发病灶控制与否是影响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独立因素(OR=4.186,95%CI:1.583~11.070,P=0.004;OR=4.198,95%CI:1.499~11.760,P=0.006)。生存曲线显示所有患者中位OS为8.2个月(95%CI:6.5~9.8)。低风险组(KPS≥60分)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高风险组(KPS<60分),应用第3代TKI治疗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应用第3代TKI治疗组,TKI联合全身化疗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独TKI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PS高评分及肺腺癌原发病灶控制好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应用第3代TKI治疗及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整体生存率。

  • 标签: 肺腺癌 脑膜转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国内多中心脊柱转移瘤病历资料,观察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国内多个临床中心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脊柱转移瘤患者,共纳入1 97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男1 129例(57.14%),女847例(42.86%),总体平均发病年龄为(58.6±11.6)岁(范围:13~92岁)。对其人口特征、原发肿瘤类型、脊柱受累节段和数目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查阅病历资料获得其临床指标,包括:Frankel分级、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转移性脊髓压迫症状(metastatic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Tokuhashi修正评分、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the 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及恶性肿瘤病史,最后对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干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97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男女比为1.33∶1,中位发病年龄为59.0岁,其中50~69岁为发病高峰(63.71%)。女性平均发病年龄小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53.23%)大于女性(4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癌(730例, 36.94%)为最常见原发肿瘤,其次为未知来源肿瘤(326例,16.50%),乳腺癌(159例,8.05%),肾癌(120例,6.07%),消化道来源肿瘤(109例,5.52%)等。无论男女,肺癌均为最常见原发肿瘤,男性其次为未知来源肿瘤,女性其次为乳腺癌。近10年来,未知来源肿瘤占比有减少趋势,乳腺癌占比有增多趋势。根据Tomita评分,快进展型肿瘤1284例(64.98%),中速进展型肿瘤211例(10.68%),慢进展型肿瘤481例(24.34%)。当患者受累椎体数<3个时,以腰椎转移(32.60%)最为常见,受累椎体数≥3个时,以跨节段转移(42.86%)最为常见。50.76%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脊髓损伤,77.18%出现中、重度疼痛,14.02%出现转移性脊髓压迫症状,仅有28.95%患者有明确原发肿瘤既往史。治疗干预方面,34.92%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5.97%进行了脊柱转移灶放疗,6.02%进行了化疗,以及1.77%进行了靶向治疗。术前Frankel分级、SINS评分及Tokuhashi修正评分是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方式重要因素。结论详细描述多中心脊柱转移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骨科医生了解脊柱转移临床特点,对指导临床诊断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流行病学研究 肿瘤转移 人群监测
  • 简介:中国“三农”难题解决和在工业化进程中要抑制和缩小城乡差别,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发展自身规律来解决和弥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目标.必须科学构建城乡产业互动和人口同步转移六大机制:即统筹城乡产业资源配置,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产业结构互动发展新机制;以就业为根本,构建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同步发展转移机制;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切入点,构建二、三产业对农业带动机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启动城乡居民收入调节机制;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构建城乡居民融合机制;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构建城乡居民平等社会保障机制。

  • 标签: 城乡产业互动 人口同步转移 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