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分三个专题讨论了功能语法方法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问题:1)语法成分作用的层次.以疑问和否定、"了"和"的"为例,观察它们在不同层面的语法单位上所表现出的不同作用;2)不同的语体有不同的语法.以关系从句和"把"字句为例,讨论不同语体中倾向性规律的差异;3)动态的论元结构观.以施事和受事为例,讨论高频动词和低频动词在论元结构选择方面的差异.

  • 标签: 功能语法 语体 动态浮现语法
  • 简介:本文对国内汉语认知语法的发展概况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汉语认知语法研究有着很好的前景.

  • 标签: 汉语 认知语法 动态
  • 简介:<正>一种语言的语法学,一般都是从分析具体的语言事实出发,然后逐步认清该语言的性质和特点,不断揭示其结构规律,并经过归纳整理和全面总结,才构成为科学的系统的。也就是说,要研究好某种语言的语法,必须对它的性质特点有所认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语言特点认识得愈清楚,语法学就研究得愈好。世界上许多语言(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的语法研究,就都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可是汉语语法研究,却走的是与众不同的曲折道路。我国关于语法现象的分析是比较早的。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春秋》的注解中就有类似语法的分析,涉及到自动与他动、单数与多数、修饰成分等;汉魏时期,开始了对虚词以及句、读、顿的研究;唐宋以后,研究的领域更是扩及到了句式、省略、倒装、词语搭配等许多方面。应该说,这些分析研究都是符合汉语实际的,能够反映汉语特点的。但是,一则它们是分散的、零星的、不成系统的,二则它们只是训释经籍时顺便提及,属于训诂学的附庸,所以科学的语法体系始终没有建立起来。1898年《马氏文通》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语法学的正式创立,是《马氏文通》使汉语语法研究脱离了训诂国学的范围和影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马氏文通》对中国语法学作出了

  • 标签: 中国语法学 汉语特点 《马氏文通》 语法学史 汉语语法研究 语言事实
  • 简介:对《汉语语法化的历程》进行分析解读,归纳提炼出这部著作的语言学理论和具体的方法论,并结合汉语研究的实际,探讨如何将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运用于汉语研究的实践。

  • 标签: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 语言学理论 方法论 运用
  • 简介:汉语语法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其研究成果和词汇、语音相比更为丰硕,本文从汉语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等角度进行了梳理,概述地论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轨迹及其趋势.

  • 标签: 语法范畴 语法单位 语法关系
  • 简介:本文主要是提出创建群众语法的倡议,认为交际语法就是群众语法;要创建交际语法必须树立正确观点,深入调查,进行宏观和微观研究。宏观构拟方面,文章着重从交际过程中表达和理解上作了描述,并为此提出应扩大研究视野;微观研究方面,本文着重对一些疑难问题提出异议。

  • 标签: 交际语法 群众语法 专家语法 教学语法 交际过程 词类
  • 简介:<正>汉语语法研究应该是动态的,而不应只是静态的。静态研究是必要的;对汉语某一时期的组词成句的规则进行横的而不是纵的、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描写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这种描写,没有这种描写的积累,就没有历史语言学。可是,本文说的动态、静态不完全是这种意思。动态研究是指言语的研究,静

  • 标签: 动态研究 汉语语法研究 句子 粘着形式 言语 语法关系
  • 简介:方经民从80年代初就对汉语语法的变换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多年来他潜心研究,发表了近十篇专门评介、论述变换理论的文章。在扩充、修改、整理已发表的一系列有关论文的基础上,完成了《汉语语法变换研究》(日本白帝社1998,以下简称为《变换研究》)这部著作...

  • 标签: 汉语语法 阶段性总结 变换分析 变换理论 理论和方法 汉语语法研究
  • 简介:本文讨论汉语的"语法"概念及术语的起源和流变。从中国的语言研究看,中国传统的"语法"概念是广义的。它不等于单纯的"词法"加"句法",还包括"章法"和"篇法"。汉语语法"概念的狭义化是受西方影响的结果。

  • 标签: 语法 文典 文法 章法
  • 简介:乔姆斯基的转换语法理论问世后,在语言学界引起了极大震动.有人誉为“语言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也有人力持异议,对它毁誉不一.约翰·莱昂斯认为,“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不管是对是错,无疑是最有活力、最有影响的;凡是希望跟上语言学当前发展的语言学家,都不能无视乔姆斯基的理论主张.”乔姆斯基的转换语法理论是在英语这块语言的土壤之上建立起来的.这

  • 标签: 转换语法 语法理论 词性转换 被字句 同位词组 把字句
  • 简介:本文运用词汇语法的操作原则把动词放在"把"字完整句(即N0W0把N1VWn)的框架里加以观察,指出对足句成分(Wi)的描写是汉语动词研究的核心.

  • 标签: 动词 现代汉语 词汇语法
  • 简介:汉语语法的欧化,可说是汉语语法史上一桩大事.文章从欧化的成因、现象和规范三方面作一综合评述:一、汉语语法自20世纪以来的急遽欧化,显示了语法发展的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也寄托了不少语文工作者的期望;二、汉语语法的欧化,通过词、语、句的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新形式、新用法的产生,以及旧形式、旧用法在应用范围和使用频率方面的增加;三、欧化有恶有善,如何消除恶性、加强善性,联系着人们对欧化的辨识、态度、取向、原则等;进行规范,可以把要求和标准分开.

  • 标签: 欧化 语言因素 社会因素 现象 善性 恶性
  • 简介:摘要由于受各自语言、文化、思维习惯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主语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本文着重从英汉主语对词类的选择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希望对英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英语有所帮助。

  • 标签: 语法主语 差异 对比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彝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语法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其在汉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类型,根据彝族学生的特点分析偏误产生的因素并提供相关教学对策,从而为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提供帮助。

  • 标签: 彝族学生 语法 偏误 负迁移
  • 简介:方言间的语法差异远不如方言语音、词汇的差异那样容易觉察,因此,方言语法调查研究较之方言语音、词汇调查研究要困难的多,主要困难集中在方言语法材料的识别、方言语法的用字、方言语法材料的收集等方面.针对这些困难作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对解决困难的办法进行探索,对研究汉语语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方言语法 识别 用字 收集
  • 简介:基于对国外语法研究新进展的初步了解以及汉语语法研究现状的粗浅观察,本文认为,在当前和未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中下述四个课题需要着力研究:结构式语法化的研究语法化模式的研究、话语标记语法化的研究以及与语法化相关的语义演变研究.

  • 标签: 语法化 汉语 课题研究 话语标记
  • 简介:文章介绍作者十余年来理论研究汉语实践结合的切身体会,认为没有形式语言学理论的帮助,不仅很难或无法解决汉语的韵律问题,甚至根本就无法发现汉语的韵律问题。文章在综述以前韵律构词、韵律句法、历史句法以及现代汉语书面韵律语法研究的同时,提出韵律不仅具有功能性成分(functionalcategory)的“促变”及“融变”等句法作用,而且兼具结构性的表意功能(prosodicconnotation)。

  • 标签: 理论与实践 韵律语法 韵律的表意功能
  • 简介:本文主要对以语法解释为目的的语体研究进行简单评述。语体语法研究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分析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与语法差异的关系:二是关注语体特征差异与语法差异的关系;三是从话语交际的视角把语体区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典雅和通俗,探究语体的这种差异与语法差异的关系。根据语法特征差异进行的语体研究较多,正式语体语法相关的研究广度还有待深入。这两种语体语法研究的思路是互补的,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视角,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视角,它们必将共同推动语体语法研究的深入。

  • 标签: 语体语法 语体特征 正式语体 口语和书面语
  • 简介: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变异是语言的本质性特征之一,研究异质语言的有序系统是语言学的核心所在。研究语言变异可以发现语言的历史变化,事实上,语言的历史变化就产生并体现在语言的共时变异之中。变异无所不在,但变异不等于变化。一般来说,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语言系统中的大部分结构还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是进行中的变化。

  • 标签: 语法变异 现代汉语 社会语言学 语言变异 历史变化 本质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