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代《左传是《春秋》史的重要环节,也是理学和朴学两种学风衔接的载体。这一领域前人研究稍显不足,近20年来相关论著逐渐增多,主要分为对明代《左传是否空疏的研究、对明代《左传考证和义理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左传》经学以外价值的发掘的研究。对明代《左传研究相较《四库总目》的忽视评价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待拓展之处在于,认识论和方法论有待丰富,文献解读有待细化,研究领域有待扩展。未来明代《左传应从经传关系、著作内容、以及更多视角来研究

  • 标签: 明代 《左传》学研究 综述
  • 简介: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是编年体的春秋史,相传为鲁人左丘明所著,记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悼公四年(前464)的二百六十年间的史事。《春秋》与《左传》原来是二书;到晋朝杜预才以《左传》分年月附在《春秋》后。孔子修订的《春秋》好比新闻标题,《左传》的记事,好比新闻报导。孔子的《春秋》笔法,好比在新闻标题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左传》的记事,好比新闻报导的文章。《左传》的文章有它的写作法,这种写作法就成为

  • 标签: 写作法 文章学 新闻标题 鲁隐公 《管锥编》 公子围
  • 简介:刘师培继承承家学,治《春秋左氏传》,颇有“家法”。但刘师培没有续成家族《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的编纂工作,而董理汉儒旧注而成的《春秋古经旧注疏证》,偏离了家学传统;刘师培在家学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左传“礼、事、义”三大课题,分别是对家学的传承、拓新与偏离;刘师培对《左传》义例的研究,尤其偏离了家学中不杂今文学说的根本宗旨。刘师培对家学传统的承继与偏离,反映了晚清古文经学对乾嘉传统古文经学的深化与变革。

  • 标签: 刘师培 春秋左传 家学
  • 简介:刘师培是刘氏家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左传多承自家传。文章从清代《左传面临的挑战这一大背景下探讨刘师培《左传的动力与成就,指出他不仅理清了《左传史上许多疑案,进而论证《左传》传经的合法地位;而且吸取今文经学的义例方法,为《左传建立了完整的理论构架。刘师培在《左传史上的建树具有不可替代性。

  • 标签: 《左传》 伪经 义例 属词比事
  • 简介:在《汉书·艺文志》中,数术、方技略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诸略并列,是汉以前的学术大宗,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几十年来,考古发掘中方术类简帛佚籍和实物的不断出现,为古代思想研究带来了挑战和刺激。学者以出土材料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对战国秦汉以来方术之学的发展与影响进行探讨,重新

  • 标签: 《左传》 方术思想 战国时期 民族文化
  • 简介:“也”字是古汉语中“应用范围极广”的一个助词,而且“白话里没有一个语气词恰恰和他相当”①,深入研究“也”字的语法功能,有助于对古汉语助词的语法功能以及古汉语语法特点的进一步认识。但是,对“也”字在句子中的位置、其所表语气附加的对象以及其语法功能等,语...

  • 标签: “也” 《左传》 《马氏文通》 介宾结构 语法功能 名词性成分
  • 简介:摘要《左传》中有大量预言,如灾异预言、梦境预言、占筮预言,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预言材料中,人事预言占有一定的数量,但它又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预言,带有浓重的理性色彩。本文以《左传》中“人事预言”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对人事预言的预测依据进行了分析,并反映了人事预言的价值。

  • 标签: 《左传》 人事预言 真实性,依据
  • 简介:摘要《左传》的成书目的并不是为了解《春秋》,而是以《春秋》所记录的史实为纲,对鲁国隐公至哀公的历史有一个顺序上的把握,利用收集的材料对《春秋》进行补充阐释。其目的是从历史中总结经验,表明自己重视礼制、仁义、忠勇、勤政爱民等价值观与思想倾向,借此作为君主与臣子的行事标准和行为规范,并阐释礼乐道德的重要性。

  • 标签: 经传关系 思想倾向 礼乐制度
  • 简介: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

  • 标签: 《左传》 《春秋左氏传》 《春秋》 春秋末年 左丘明 汉代
  • 简介:本文选择章太炎经学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春秋》《左传研究进行论述。章氏对《春秋》《左传》的研究基本上以论述《春秋》《左传》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以批驳公羊学派的《左传》作伪说为皈依。他从史学角度论证《春秋》为经史一体,《左传》信而可考,论证《春秋》三传的关系,论证《春秋》《左传》笔法、体例、行文的不同之处等,从论据到论点均有精彩、可取之处,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 标签: 《春秋》 《左传》 章太炎 史学 公羊学派 经史
  • 简介:近年来多篇专门的吕祖谦研究及与之相关的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出现,值得关注。同时,另有单篇论文百余篇。这些研究认为,吕氏是宗经的,但他研治《左传》主要是从史的角度切入,为了阐释其中的历史要素,把握历史规律,而不是要从中去发现什么传经的义例。目前,吕祖谦《左传研究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空间,诸如吕祖谦《左传的特点、吕祖谦的研《左》轨迹、吕祖谦《左传的辞章价值、吕祖谦《左传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 标签: 吕祖谦 《左传》学研究 述评
  • 简介:《春秋左传是两汉经学的重要部分和命题,这不仅因为春秋在两汉,尤其是西汉政治文化演变中的重要作用,也由于《左传》文本本身所包含的经学、史学、文学、政治学等多个层次的学术意义。在重视经典,尤其是经学经典学以致用的汉代学术、政治语境中,文本层级的多元性,必然导致两汉《左传展现形态的多层次性。这些形态及层次中,最为重要的是政治学实践、经学体系建构和史学认同三个方面,它们分别表现于诏令奏议征引、章句义理阐发和主流学术话语之外对于《左传》一书史学特质的认同与运用。准确认识两汉《左传的理论形态及接受层次,对于深入地认识《左传》乃至整个汉代经学的理论形态,以及经学对汉代学术的整体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认识价值。

  • 标签: 《左传》学 政治实践 章句 理论形态
  • 简介:在《左传》中,作者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往往以“君子”的身份频频露面,并借“君子”之口发表评论,采取了叙事与评论分离的策略。本文从内容、形成原因这两个方面对《左传》中的“君子”评论进行考察,展示了其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

  • 标签: 《左传》 “君子”评论
  • 简介:摘要:《左传》是先秦重要典籍之一。历来被认为是解释《春秋经》的传文。将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一书中的经文和传文进行对读,我们发现经文并不完全对应。存在“有经无传”和“有传无经”两种情况。

  • 标签:
  • 简介:左传》中出现837次的"是",主要用作指示代词和连词词素。作为指示代词的"是",在句中可作定语、宾语、主语和谓语,这种用法范围广,情况复杂,出现次数较多,需要根据上下文意做出相应的译释。作为连词词素的"是",主要是从指示代词的用法虚化而来,多与"以""是""故"等连用。

  • 标签: 《左传》 古代汉语 敖镜浩
  • 简介:左传》生动地展示了春秋时期的历史画卷,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外历代汉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史学研究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的《左传研究涉及文学、史学和翻译等各个角度,本文主要系统介绍西方汉学家,如高本汉、理雅各等对《左传》所进行的研究及翻译情况,以促进《左传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 标签: 《左传》 汉学 翻译
  • 简介:左传》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同时在文学语言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它的辞令,言近而旨远,辞简而义深,委婉含蓄,雍容典雅,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是应对语言的典范,诚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言:“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曲而美,其语博而奥”。本文拟就以下三个方面对《左传》的辞令进行探讨,所谓野人献芹,尚乞博雅君子辱教。

  • 标签: 《左传》 辞令 王孙满 雍容典雅 委婉含蓄 刘知几
  • 简介:“君子曰”是《左传》中的一种史实评论模式,它有4种不同形式:“君子曰”“君子谓”“君子是以”和“君子以为”。此外,《左传》还出现了“仲尼曰”这种特殊的评论模式,其在风格和立意上均与“君子曰”相一致,实则为特殊形式的“君子曰”。左丘明借“君子曰”从解经、预言、品人及论政4方面阐述了圣人“惩恶而劝善”的修经之旨,亦传达出自己维护传统儒家价值观的立场。

  • 标签: 《左传》 “君子曰” “仲尼曰”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