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形态上易混淆的乳腺浸润导管浸润小叶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营口开发区中心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外科诊治的77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和标本,观察浸润导管浸润小叶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77例患者发病年龄33-72岁,平均50.1岁。大体观察肿物68例单灶,9例多灶,直径0.7-10cm,平均2.3cm,患者中浸润导管39例,浸润小叶7例,粘液2例,腺样囊性癌2例,特殊类型1例,腺癌1例,叶状肿瘤1例,假性髓样1例,混合23例。结论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可以鉴别易混淆的浸润导管浸润小叶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导管 癌小叶状 免疫表型分型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浸润小叶(ILC)与浸润导管(IDC)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9月152例乳腺癌患者为例,其中ILC患者20例,IDC患者132例。以两组患者个人信息,病情状况,激素水平以及病理分情况对比其病理特征,同时对比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患者年龄大小情况,ER,PR,Her-2,Ki-67阳性表达情况与阴性表达情况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数量ILC与IDC(P>0.05)。结论:对比ILC患者ER、Her-2、Ki-67阳性率均高于IDC,其中PR阳性率ILC低于IDC。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导管癌 病理特征
  • 简介:乳腺浸润筛状(invasivecribriformcarcinoma,ICC)是一种少见的浸润乳腺癌类型,其发病率约占乳腺癌的0.3%-3.5%,1983年由Page等[1]首次提出。随后ICC因其独特的病理学特点和良好的预后,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对ICC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等方面已有较多共识,但也存在分歧。

  • 标签: 乳腺肿瘤 腺癌 综合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在非特浸润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非特浸润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非特浸润乳腺癌组织和旁正常组织中GATA-3的表达情况,分析GATA-3不同表达与非特浸润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对GATA-3表达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的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Long-rank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非特浸润乳腺癌患者组织中GATA-3阳性表达率为61.2%(60/98),旁组织为86.7%(85/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7,P<0.001)。非特浸润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对GATA-3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对GATA-3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情况(OR=2.628,95%CI为1.180~5.812,P=0.018)、TNM分期(OR=3.419,95%CI为1.067~7.565,P=0.041)、组织学分级(OR=1.540,95%CI为1.026~2.361,P=0.044)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OR=1.801,95%CI为1.067~3.221,P=0.048)为GATA-3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GATA-3阳性表达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为80.0%,阴性表达者为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P=0.045)。GATA-3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86.7%)高于阴性表达患者(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46)。结论在非特浸润乳腺癌患者中组织与旁正常组织相比较,GATA-3的表达缺失,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与GATA-3的表达有关,GATA-3阳性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好,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为GATA-3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GATA结合蛋白3 上皮间质转化 免疫组织化学法 预后
  • 简介:男性乳腺癌是原发于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男性乳腺癌较少见,占乳腺癌总数的1%[1]。其生物特性与女性乳腺癌相同,但发病年龄较女性高,容易贻误而影响预后。临床上对于本病认识较少,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现就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病理类型为浸润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无不良嗜好。

  • 标签: 男性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宫颈仍然是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而且其发病年龄逐渐趋向年轻化。宫颈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近年来又有新的治疗方法如热疗、免疫疗法等兴起,以下将对现有浸润宫颈的治疗方法进行全面的总结。

  • 标签: 浸润性宫颈癌 手术 放疗 化疗 热疗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主因右乳房红色斑块2个月,于2013年11月就诊。2个月前患者右侧乳头部位出现一硬币大小红色斑块,皮损逐渐扩大,上附痂皮,无痛痒不适。既往患者于2012年诊断为乳腺浸润导管并发肺转移及多发骨转移,行曲妥珠+紫杉醇方案化疗6个周期,曲妥珠单药维持治疗,近1年来病情时有反复。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尚可,神清语利。

  • 标签: 乳腺癌 导管癌 浸润性 皮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浸润小叶不同影像学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26个病灶)浸润小叶的临床,X线,超声及MRI表现。结果浸润小叶X线表现不规则肿块7例,分叶形4例,圆形、卵圆形分别为5例和4例,肿块伴钙化6个,阴性一例。结论浸润小叶常以浸润不规则肿块,不对称致密影及结构扭曲等常见,在X线上导致诊断困难,临床、X线、B超和MRI结合能提高肿瘤的检出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浸润性小叶癌 临床 影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肌肉浸润膀胱( MIBC)是一种分子多样性疾病,临床结果不一。目前已经提出了几种分子分类,但是它们的亚型集的多样阻碍了它们的临床应用。现在 MIBC分子亚型上已达成国际共识,以调和发布分类方案。我们使用了来自 16个已公开数据集和另外两个队列的 1750个 MIBC 转录组谱,并且对六个独立的 MIBC分类系统进行了基于网络的分析,以识别出一系列共有的分子类别与生存关联评估使用的多变量 Cox模型。我们报告了在 MIBC分子亚型上达成共识的国际努力的结果。我们确定了一组共有的六个分子类别:管腔乳头( 24%),管腔未指定( 8%),管腔不稳定( 15%),基质丰富( 15%),鳞状( 35%)和神经内分泌像( 3%)。这些共识类别在潜在的致癌机制,免疫和基质细胞的浸润以及组织学和临床特征方面有所不同。我们提供了一个单样本分类器,该分类器为肿瘤样本的转录组分配了共识类别标签。这项工作的局限性是回顾临床数据收集以及缺乏有关患者治疗的完整信息。

  • 标签: 共识 分子分类学 肌肉浸润性膀胱癌 转录组分类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层浸润膀胱(MIBC)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8月MIBC病例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保留膀胱组42例,根治膀胱切除组30例。保留膀胱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结合放化疗。通过门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随访患者56例,随访率78%。患者随访12~92个月,平均随访4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随访期间,死于膀胱者34例,保留膀胱组21例(50%),根治膀胱切除组13例(43%)。术后1、2、3、4、5年生存率保留膀胱组分别为88.1%、83.3%、61.9%、57.1%、47.6%,根治膀胱切除组分别为86.7%、80.0%、66.7%、63.6%、5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BC采取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可达到与根治膀胱切除相似的生存率。

  • 标签: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以及生命的一种恶性肿瘤之一,所以我院将会探讨乳腺浸润导管的病理浸润特征与保乳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8月我院接受治疗104例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研究乳腺癌疾病的病症,对其大小、腋淋巴结肿瘤侵润的距离等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无乳头溢液的肿瘤患者的肿瘤<2cm,距离肿瘤1.5cm侵润患者的阳性率达到了100%,无乳头溢液的肿瘤患者的肿瘤2-3cm,距离肿瘤2.0cm侵润患者的阴性率达到了100%,肿瘤大于3cm的患者,距离肿瘤为2.5cm侵润患者的阴性概率100%。结论我们在进行乳腺侵润导管癌症手术时,要结合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情况来确定进行手术能否保乳和保乳的安全范围,这样才能使得手术更安全,效果才有可能达到最好。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侵润病理学 乳房切除术 区段
  • 简介:摘要壶腹部发生的浸润微乳头状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80岁老年女性的病例,肿瘤表面呈壶腹内乳头状管状肿瘤,下方浸润成分以微乳头状为主。肿瘤同时显示肠、胰胆管/胃的特征,为混合。微乳头状区可见特征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目前需要积累该部位的病例以形成WHO壶腹部肿瘤分类的独立组织学亚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浸润导管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1例浸润导管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1例浸润导管,超声检查提示浸润导管65例,乳腺纤维腺瘤3例,乳腺脂肪坏死2例,乳腺增生病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5%(65/71)。肿块内部呈低回声伴微钙化、边缘毛刺或蟹足征、周围高回声晕、以及肿瘤后方回声衰减为浸润导管的典型声像图特征。结论超声检查在浸润导管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32例乳腺浸润微乳头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复习其病理形态。结果①病理分32例患者中,单纯14例,构成比为43.8%;伴有浸润导管11例,构成比为34.4%;伴有导管原位5例,构成比为15.6%;伴有黏液2例,构成比为6.3%。②病灶成分分组及其淋巴结转移情况32例患者的病灶成分分组中,<50%组15例,构成比为46.9%;≥50%组17例,构成比为53.1%。淋巴结转移情况中,<50%组的阳性率为80.0%,≥50%组的阳性率为94.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中,雌激素抗体阳性例数27例,阳性率为84.4%;孕激素受体阳性例数25例,阳性率为78.1%;P53抑癌基因阳性例数26例,阳性率为81.3%;癌基因cerbB2阳性例数18例,阳性率为56.3%。结论对乳腺浸润微乳头状患者进行病理分析,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率,对病理活检、治疗以及随访观察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临床特征 病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