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我国著名的菌物学家、植物病理学家刘琎研究员于2008年2月6日3时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 标签: 菌物学家 研究员 理学家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固定系统治疗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股骨髁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和关节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影像学检查患者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患者HSS评分与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IL-1、ACTH、E、NE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固定系统治疗可有效减小手术创伤以及软组织的损伤,有效缓解患者炎症应激反应,进一步促进手术后骨折的愈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内固定系统 股骨远端骨折 关节功能
  • 简介:继2003年我的博士论文“inducedheatshockprotein70mediatesdelayedcardioprotectionofU50488Hpretreatmentinratventricularmyocytes”被评为张钧基金会第八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论文三等奖后,2009年“心肌缺血处理后NCX活性变化及作用”论文有幸再次荣获张钧基金第十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最佳图表奖”。两次获奖,心情非常激动和高兴。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有以下三点感想:

  • 标签: 基金会 博士论文 学术论文 活性变化 心肌缺血
  • 简介:P100BloodCollectionSystem血液采集系统是提供临床蛋白组学和发现生物标记使用的采血系统。在采血的过程中体内的血蛋白很快降解,而P100的管中含有专利的蛋白稳定剂可以在静脉采血时溶解,保护血蛋白不被降解。

  • 标签: 蛋白组学 采集系统 血液 COLLECTION System 静脉采血
  • 简介:对北京东灵山地衣蜈蚣衣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经过6种不同的方法消毒后,生真菌的定殖率为55.4%~100%;从316个地衣组织块上共分离到28个真菌分类单元,其中包括1个子囊菌,22个丝孢菌,3个腔孢菌.1个毛霉和1个酵母菌。根据定殖率和分离到的生真菌的种类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消毒方法Ⅳ(75%乙醇1min,2%次氯酸钠3min,75%乙醇30s)为进行地衣生真菌研究的最佳消毒方法。

  • 标签: 蜈蚣衣 内生真菌 定殖率 消毒方法
  • 简介:报道了从凤尾蕨属井栏边草(Pterismultifida)根状茎中分离出一生真菌——菌株JJF006,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TLC对该菌株培养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该真菌液体培养基中含有芦丁成分。

  • 标签: 凤尾蕨属 内生真菌 芦丁
  • 简介:传感力学影响了许多生物学现象,从DNA复制到骨髂加固,然而弗吉尼亚大学的MartinSchwartz说:“还没有哪种标准化的方法来确定是哪个蛋白或者哪种结构在细胞中真正执行这种力量。”所以Schwartz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种能够检测活细胞中蛋白间皮牛顿的力量的生物传感

  • 标签: 生物传感器 Schwartz 生物学现象 DNA复制 弗吉尼亚 活细胞
  • 简介:2004-2005年春夏秋3季,在江西省九江地区4个地点分别采集健康的银杏(Ginkgobitoba)植株,分离得到生真菌198株,经形态学分类鉴定为6目、7科、22属。研究结果表明,银杏生真菌的分布存在季节差异、组织部位差异、年龄差异;优势菌群的组成与数量随采样地点、分离组织部位、不同生长时期内生真菌的不同而变化。与中国其他地区的银杏植株生真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植物生真菌的分布与地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体现了生真菌生态分布的多样性。

  • 标签: 银杏 内生真菌 生态分布 优势菌群
  • 简介:研究林木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国内外对多种林木生真菌作了大量的相关报道。作者就近年来有关林木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生态学作用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前景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利用林木生真菌为农业和医药业服务。

  • 标签: 林木 内生真菌 多样性 次生代谢产物
  • 简介:从一种墨西哥仙人掌[Opuntiamicrodasys(Lehm.)Pfeiff]的肉质茎中分离获得31株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3个目、3个科、14个属.同时选择22种病原微生物作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研究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株仙人掌生真菌分别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和皮肤致病真菌多种病原微生物有较为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

  • 标签: 仙人掌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
  • 简介:光合细菌是地球上出现最早,且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是处于厌氧环境中可以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总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光合细菌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总结了光合细菌固定化技术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对光合细菌固定化技术在废水处理、生物制氢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 标签: 光合细菌 固定化应用
  • 简介: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南京桃圃保存的507份桃种质资源进行了花期、花型、花径、雌蕊高度(与雄蕊比)、花粉育性的调查,结果表明,需冷量少的品种花期早于其他大部分种质资源,始花期以及花期持续的时间与当年的气候和花期天气尤其是温度有关.84.4%的种质资源具蔷薇形花,78.5%的铃形花种质资源为黄桃;66.1%的种质资源花径在3.7~4.7cm,花径最大的是观赏鲜食兼用的重瓣花种质资源花玉露;90.5%的种质资源雌蕊高于或近等于雄蕊,蟠桃88.2%的种质资源雌蕊低于雄蕊;花粉可育种质资源443份,占种质资源总数的87.4%.

  • 标签: 种质资源 花径 雌蕊 开花特性 雄蕊 花器
  • 简介:本文首先介绍了固定CO2的意义及方法,然后分析了微生物固定CO2技术流程,接下来阐述了微生物种群及生物反应类型,最后重点讨论了微生物固定CO2的应用(以微型藻类在CO2吸收与资源化中的应用为例),以期为同行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微生物固定CO2技术 应用 微型藻类
  • 简介:由杜仲植株的根、茎、叶分离到生真菌,分别对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筛选能产生与杜仲药材相同或相似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真菌。将培养物适当处理后,根据黄酮类化合物所特有的颜色反应进行初筛,然后根据TLC分析和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进行复筛,结果从杜仲植株共分离得到44株生真菌,其中1株(DZY5)能产出与其宿主相同或相似的黄酮类物质。

  • 标签: 杜仲 内生真菌 黄酮 药用植物
  • 简介:从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subsp.biloba)根、茎、叶中分离获得生真菌共计28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13个属。研究表明凹叶厚朴不同部位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 标签: 凹叶厚朴 内生真菌 多样性
  • 简介:针对植物生真菌体外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退化问题,对1株具有产西贝碱能力的平贝母生真菌采用在其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平贝母药材的方法进行了复壮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添加量为3%时,其发酵液中西贝碱产量可达到0.0563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1.9%,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 标签: 平贝母 内生真菌 复壮 西贝碱 HPLC-ELSD
  • 简介:以产小檗碱的生真菌S6为出发菌株,采用多种单一或复合诱变措施对其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最终筛选得到高产菌株S-Nu-302。其小檗碱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170%,达到12.28mg/L;生长速率提高81.7%,达到5.72g/L;经10次传代显示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 标签: 内生真菌 小檗碱 诱变
  • 简介:药用植物生真菌能够产生许多结构新颖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已成为发现新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源泉。结合作者的工作,文中通过对内生真菌天然产物的分类,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内生真菌 药用植物 天然活性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