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脂多糖对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瓦变性早期髓鞘碎片清除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20只)和脂多糖LPS组(20只),LPS组及模型组横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后,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假手术组仅游离出坐骨神经,然后关闭切口。LPS组大鼠在神经断端显微注射LPS(2g/L)1μL,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后1.5、24h和7d取术侧坐骨神经。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坐骨神经中白介素1β(IL-1β)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坐骨神经中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的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坐骨神经脱髓鞘程度;LFB染色观察坐骨神经髓鞘变化;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1.5h模型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1.5hLPS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1,P〈0.001)。术后24h模型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24hLPS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1)。免疫荧光可见,与模型组相比,术后7dLPS组中CD68+细胞表达显著上调(P〈0.05)。术后7d坐骨神经HE染色可见,LPS组坐骨神经断端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许旺细胞增殖活跃,模型组神经断端炎性细胞和许旺细胞较少。术后7d坐骨神经ORO染色可见,与模型组相比,LPS组断端远侧脱髓鞘程度较高。术后7d坐骨神经LFB染色可见,模型组和LPS组坐骨神经断端均出现脱髓鞘反应,但与模型组相比,LPS组神经断端残余髓鞘碎片明显减少(P〈0.05)。SFI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PS组大鼠在术后10、20、30、40和50d分别不同程度升高,术后20d明显增高,差异�

  • 标签: 周围神经 瓦勒变性 脂多糖 髓鞘碎片
  • 简介:患者女,26岁,确诊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并维持性腹膜透析7年,腹痛2d入院,腹透液浑浊,全腹压痛、反跳痛。诊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腹透管隧道分泌物培养结果:阿萨毛孢子菌。予抗感染治疗,手术拔除腹透管,术后20d好转出院。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真菌 腹膜透析 隧道炎
  • 简介:目的在医院内常用生物材料聚氯乙烯(PVC)表面构建阿萨毛孢子菌的生物膜,评估该生物膜对几种临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观察水杨酸是否对阿萨毛孢子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干预作用。方法菌株鉴定采用API20CAUX并经PCR鉴定复核;使用PVC于RPM11640-MOPS中培养进行阿萨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MIC测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真菌药敏试剂条以及微量液体稀释法,并观察水杨酸对生物膜构建的影响。结果阿萨毛孢子菌可以通过几个不连续阶段在聚氯乙烯表面形成生物膜,且已使用PVC块上附着的生物膜细胞比未使用PVC块上黏附的生物膜细胞明显密集;固着相即生物膜细胞的MIC比浮游相成倍提高;24h两性霉素B的MIC〉512μ/ml,且经两性霉素B的药物刺激后,阿萨毛孢子明显可见芽管延长,菌丝交织;水杨酸作用后阿萨毛孢子菌的菌丝明显变短,孢子短小。结论介入性器械可以作为阿萨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的黏附基质,使微生物群体黏附于细胞外多聚材料表面而造成持续播散感染,因此生物膜干预对阿萨毛孢子菌深部感染的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生物膜 抗真菌药物耐药性
  • 简介: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LPS)对阿萨毛孢子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100~0.1μg/mL)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与阿萨毛孢子菌共培养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形态学变化,并利用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生物膜生成量的变化。结果与生长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毛孢子菌生物膜的生成具有菌株差异性和LPS浓度依赖性。其中,黏附阶段(2h),各浓度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生物膜形成阶段(24h),与生长对照比,100μg/mL、10μg/mL、1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毛孢子菌的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作用。而在生物膜成熟阶段(48h),只有100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毛孢子菌的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倒置显微镜下,实验组菌丝形成明显受到抑制,以孢子相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可以通过抑制阿萨毛孢子菌菌丝的形成来减少生物膜的形成,并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以24h时,100μg/mL作用最为显著。

  • 标签: 生物膜 脂多糖 阿萨希毛孢子菌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研究热灭活阿萨毛孢子菌(Trichosporonasahii,T.asahii)孢子对健康人外周血单核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探讨DCs在T.asahii感染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诱导培养正常人外周血DCs,与不同浓度的热灭活T.asahii孢子进行孵育,DCs与T.asahii浓度比分别为1∶1、1∶5和1∶10,RPMI-1640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组分别作为空白对照及阳性对照,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DCs形态的变化;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实验组DCs对T.asahii的吞噬情况并计算吞噬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s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孵育过程中DCs形态发生明显改变;24h时实验组部分DCs内可观察到不止一个被吞噬的T.asahii孢子,吞噬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DCs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且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8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升高水平低于LPS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外周血DCs吞噬热灭活的T.asahii孢子后,形态发生改变,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升高,DCs进一步成熟。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树突状细胞 表面分子
  • 简介:经过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努力,我刊自2007年10月始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同时,也被ProQuest,Ulrich'sPeriodicalsDirectory收录;取得这些成绩,是广大作者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编辑部将再接再厉,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传媒,为提高我国科研水平和科技实力而奋斗!

  • 标签: 美国 国际期刊 文摘 科学 剑桥 DIRECTORY
  • 简介:目的:分析复方金银花煎液湿热敷与西地酸乳膏联合治疗靶向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靶向药物所致皮疹患者80例,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地酸乳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金银花煎液湿热敷与西地酸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候积分(6.87±1.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29±2.74)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3.15±0.57)亦明显低于对照组(6.42±1.20)分(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金银花湿热敷与西地酸乳膏联合治疗靶向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靶向治疗 皮疹 复方金银花煎液湿热敷 夫西地酸乳膏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