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7 个结果
  • 简介:多模态融合的分子影像技术整合了多种分子影像技术的优势,已成为当前分子影像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新近报道的七甲川菁(heptamethinecyanine)染料是一类具有肿瘤靶向性的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fluorescence,NIRF)制剂。该染料独特的光学特征使其在肿瘤分子影像、靶向治疗和药物传递系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包裹该类染料可用于NIRF/MRI双模成像,标记核素后可实现NIRF/PET双模成像,共轭结合化疗药物后,可实现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多个七甲川菁染料的复合物已被用作多模态成像,成为光热、光动力学和组合治疗肿瘤的新策略。

  • 标签: 近红外荧光 多模态成像 肿瘤模型 分子影像
  • 简介:苹果蠹蛾是世界性重要的果树害虫,也是我国一类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严重威胁着我国黄土高原和环渤海湾优势苹果产区的果业生产。化学防治是当前苹果蠹蛾防治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频繁使用化学杀虫剂引发的抗药性问题也在世界范围内相继报道。代谢抗性是苹果蠹蛾抗性中重要的机制,苹果蠹蛾解毒酶代谢杀虫剂的分子机制是当前代谢抗性研究的重点方向。基于分子模拟的方法在相关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分子模拟涉及的主要方法及其在苹果蠹蛾代谢杀虫剂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苹果蠹蛾 分子模拟 解毒酶 杀虫剂 代谢抗性
  • 简介:RNA干涉(RNAinterference,RNAi)现象广泛存在于从真菌到植物、从无脊椎动物到哺乳动物的各种生物中,属于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TGS)。它利用双链RNA(dsRNA)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成为siRNA,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本文重点介绍了RNA干涉的分子机制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进展,RNA干涉在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RNA干涉 基因功能研究 无脊椎动物 基因沉默 后基因组时代 双链RNA
  • 简介:葡萄砧木具有抗葡萄根瘤蚜和线虫等土传虫害、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可调控葡萄生长和品质,利用葡萄抗逆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已成为葡萄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开展葡萄砧木改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葡萄砧木改良研究,本文对近10年分子标记技术在葡萄砧木品种鉴定、系谱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指明未来葡萄砧木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葡萄砧木 DNA分子标记 品种鉴定 系谱分析 遗传图谱
  • 简介:皮肤黏膜微生态是指寄居在人体体表和与外界相通腔道的微生物群落与人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在皮肤黏膜结构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生态环境。微生态可对人体的疾病、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围绕该领域的研究不容忽视。以往的微生态研究通常基于传统的培养方法,存在诸多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足。随着PCR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PCR相关的各种分子技术以其各自的特点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皮肤黏膜 微生态 PCR相关技术
  • 简介:利用抗、感青枯病的花生品种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中花5号×远杂9102,构建重组近交系,以其F6为研究材料,分析青枯病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花生青枯病抗性是由两对主效基因控制的遗传,并且主效基因的遗传力较高,为84%;同时采用AFLP技术和BSA分析方法,获得两个与花生青枯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标记与抗性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8.12cM和11.46cM。利用获得的分子标记对抗、感青枯病的花生种质进行了分子鉴定,证实了标记P3M59与青枯病抗性的符合率为70%,标记P1M58的符合率为50%,从而为花生青枯病抗性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花生 青枯病 AFLP 重组近交系
  • 简介:随着对真菌及真菌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在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也有不少进展,如在真菌超微结构、细胞壁的特殊构型与致病的关系、真菌的染色体倍性与数目,以及其遗传信息等方面。

  • 标签: 真菌 分子生物学
  • 简介:分子标记是继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遗传标记。简要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观赏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种质鉴定、亲缘关系的演化及分类、系谱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分子标记在观赏植物遗传育种上存在的问题。

  • 标签: 观赏植物 分子标记 种质资源
  • 简介:作为植物体内的一种光受体,光敏色素在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过程中意义重大.植物光敏色素及由它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是目前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光敏色素的分子特性、生理功能和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光敏色素 信号转导 光形态建成
  • 简介:荧光漂白后恢复(FRAP)是一项利用荧光探针研究活体细胞中各类分子迁移特性的技术。简要介绍了FRAP技术的原理和具体实施要求,列出了动态比和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并例举了近几年FRAP技术在细胞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荧光漂白后恢复 荧光漂白损失 动态比 扩散系数
  • 简介: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日趋频繁及其复杂化,实蝇类害虫的传播扩散机率越来越大,直接威胁农业生产安全,成为影响果蔬等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检疫问题之一.因此,实蝇的准确识别与快速鉴定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目前已经被用于实蝇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同时,根据BOLDSystems现有的数据,汇总了截至2014年10月22日实蝇DNA条形码的种类、已公布研究的记录数及涉及的实蝇种类.结果表明:目前应用于实蝇鉴定的DNA条形码有COⅠ-5P、COⅠ-3P、COⅡ、COⅢ、CYTB、atp6、28S等7种;其中以COⅠ标记为主,已公布的记录数为4540,是其他5种DNA标记的113.5倍,COⅠ-5P标记研究的实蝇科种类有315种,COⅠ-3P标记的有116种;目前研究较多的为果实蝇属、寡鬃实蝇属、腊实蝇属.本文对今后选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实蝇种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实蝇 DNA条形码技术 PCR技术
  • 简介:您想知道在研发实验室中如何进行基因测试吗?您是否想过在器官移值之前,确保捐赠者和接受者的DNA相容性测试的复杂性?

  • 标签: 实验室 生物领域 光技术 紫外 标准 分子
  • 简介: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9份玉米自交系和1份大刍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1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475条不同位置的带,平均22.6条;多态性带469条,平均22.3条,百分率高达98.7%;不同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在0.84~0.94之间.6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3~0.48之间.经聚类分析,可将这些材料分成两大组,共9个亚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血缘和系谱是一致的,也存在一些例外.结果表明,ISSR标记尽管可以用于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但并不是最好的分子标记类型.综合考虑不同的分子标记类型的优缺点,认为ISSR标记在遗传研究较少的作物上应用潜力较大.

  • 标签: 遗传多样性 玉米 自交系 种质资源 ISSR ISSR分子标记技术
  • 简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丹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确认了一种双单元分子开关,它可成功操控小鼠和人类细胞生成棕色脂肪。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 标签: 《自然》杂志 脂肪细胞 分子开关 棕色脂肪 单元 可控
  • 简介:C3d是补体C3不可再被酶解的最小片段,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建立之前,C3d可识别非己抗原并与之共价结合,增强了抗原递呈细胞的递呈能力、降低了B细胞的活化阈、提高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促进抗体亲和力成熟等.近年来研究显示,C3d还可以促进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改变机体免疫应答模式.所以,C3d是连接固有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本文对C3d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生物学功能以及作为分子佐剂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简要总结.

  • 标签: C3D 免疫应答 分子机制
  • 简介:SCoT是一种新型的目的基因分子标记,该标记不仅能获得与性状联系紧密的目的基因,而且能对性状进行跟踪,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植物的研究。本文概述了SCoT标记的原理、引物设计方法及特点,并从PCR反应体系建立与优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种质鉴定与指纹图谱构建、基因差异表达与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总结了SCoT标记的应用进展。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该标记的发展应用前景。

  • 标签: SCoT 种质鉴定 遗传多样性 图谱构建 基因差异表达
  • 简介:【背景】相似穿孔线虫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寄主范围广,危害具有毁灭性,已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潜在威胁。由于目前大多化学杀线剂毒性较高,筛选获得对相似穿孔线虫具有拮抗活性的微生物菌株对线虫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广泛从染病香蕉植株根际采集土壤样本,运用等比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株;采用摇瓶发酵法制备拮抗菌株上清液和发酵液。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盆栽试验,筛选出对相似穿孔线虫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并通过16SrDNA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获得5株对相似穿孔线虫具有较理想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其中,菌株HD-86的作用效果最好,其发酵上清液处理24h后的相似穿孔线虫死亡率达100%。盆栽试验表明,菌株HD-86发酵液处理42和70d后对相似穿孔线虫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7.34%和90.51%,均优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结论与意义】菌株HD-86对相似穿孔线虫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将其鉴定为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cepacia。本研究可为相似穿孔线虫生防制剂的研发和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

  • 标签: 相似穿孔线虫 拮抗细菌 洋葱伯克氏菌
  • 简介:目的筛选中缅树鼩微卫星分子标记,逐步填补中缅树鼩特异性遗传标记的空白。方法建立中缅树鼩基因小片段插入文库,利用5’端地高辛标记的(CA)15探针从约1500个菌落中选出36个阳性克隆。对这些克隆进行测序,发现其中15个含有重复序列,其中1个为重复克隆,1个因两端序列太短而不能设计引物。结果用Primer3软件设计13对引物。PCR结果,13对均有条带。退火温度分布在44~52℃之间。阳性克隆率为2.4%,微卫星克隆率为1%。结论利用地高辛标记探针筛选树鼩微卫星分子标记所得的微卫星克隆率,可达到传统放射性核素标记探针同等的效果,并可避免放射性危害。树鼩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将为下一步进行基因组结构的分析、树鼩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分子进化和标记辅助选择等提供大量的微卫星标记。

  • 标签: 树鼩 微卫星 分子标记
  • 简介: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降解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约90%的真菌种类仍然未知,且大部分难于分离和培养.因此核酸杂交;核酸序列分析;DNA指纹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于真菌分类、鉴定、种群结构、群落多样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这几种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真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真菌生态 分子生物学技术 DNA指纹分析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