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琬(?-246),字公琰,三国时零陵郡湘乡县(今属湖南)人。他随刘备入蜀,其才能受到诸葛亮的重视,任命他为丞相长史兼抚军将军。诸葛亮几次北伐出征,都是琬在后方供应兵源和粮饷。

  • 标签: 蒋琬 宽容 诸葛亮
  • 简介:锡昌(1897-1974),江苏无锡人。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文学系,与同乡钱穆等人为友。锡昌毕生研究老庄学说,相关著作有《老子校诂》、《庄子哲学》、《庄子解题》(未出版)三种。《老子校诂》和《庄子哲学》二书是锡昌在二、三十年代历经十多年锤炼的精心之作,抗战前夕相继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成为后人研究老、庄之学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 标签: 庄子研究 无锡 《庄子哲学》 1921年 商务印书馆 高等师范
  • 简介:乙酉太岁元时降生于东阳,名尚,亦名崇。崇纯谨无伪,自守甚笃,遇人恒抑抑然,若畏之者。或有纷纠,出片言谕之,则又翕然。服箪食豆羹不继.室庐不足蔽风雨。崇安之。唯拯患扶难。则竭志虑不遗余力。人求之以田。崇亦予之不吝。乡民无不崇敬。劳疾时,问者无虚日。及死。莫不哀伤。

  • 标签: 传略 大将 将军 风雨
  • 简介:兆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创作的悲情人物画虽然都为写生之作,然而每件作品都有着巧妙的构思。解读画中的秘密会给大家带来惊喜。看似平淡的画面,却另有深意,无疑会给今天的艺术创作者带来更多启发。

  • 标签: 人物画 蒋兆和 解析 三四十年代 创作者 写生
  • 简介:清初秀才蒲松龄(1640~1715年,佛教居士)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叫《太史》(太史是明清翰林的别称)的纪实文言小说,写的是清世祖福临顺治四年(1647)探花超的轶闻趣事,文中洋溢着佛教因缘学说的意味。这些并非出自蒲柳泉先生的杜撰,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蒲松龄与超是同时代人,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而不是“妄言妄听,记而存之”(见袁枚《新齐谐序》)。其所以要大量采用鬼狐故事,主要是为了避免清初严酷的文字狱,便于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向。

  • 标签: 清代 蒋超 翰林 佛教
  • 简介:通夫(1886-1963),“籍隶海盐,居沪邑庙区数十余年,擅诗书画,兼通碑版、金石、篆刻,尤究心于地方掌故。与之谈论,则上下古今,原原本本,口若悬河,倾筐倒箧而出,娓娓无倦容。(尤志逵《序》)据自述:“我在福佑路住四十年”。他是豫园书画善会的老会员之一。据他记述:“豫园书画善会,会址由高邕之商借环龙桥布业公所绮藻堂前埭楼面五间,楼下中间一间出入走路,又名海天鸿雪社”。

  • 标签: 书画 金石 古今 记述 会址 掌故
  • 简介:目前学界对流行病控的伦理探讨尚十分欠缺,而现有的生命医学伦理学理论不能较好地解决流行病控中的伦理问题,应用伦理学亟需对流行病控做出伦理回应。流行病控中主要涉及隐私、自由和正义三个方面的伦理问题,亦即个人权利或自由与公共健康的冲突问题。流行病控对个人行为的家长主义干预,特别是对个人自愿自涉行为的强家长主义干预必须得到伦理证明。流行病控与社会正义和人权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促进正义与保护人权是流行病控的应有之意。

  • 标签: 流行病防控 强家长主义 自愿自涉行为 社会正义 人权
  • 简介:<正>人到中年,工作、事业、家庭等基本上大局已定。对人生的期望值越来越小,尤其是当前的“下岗分流”、“提前退休”等政策的出台,更影响了一部分人的情绪。许多中年男子终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有时又心情焦躁、心烦意乱。这种情形,不仅在中国常见,在国外也不少见。美国加州大学的郝伯格教授发现,中年男性常常出现与更年期综合征不同的症状,其主要表现是:在性格上和心理上产生突变,整日精神萎靡不振、郁郁寡欢,遇事焦躁易怒,自己又否认有任何疾病,郝伯格教授把这种症状称为“灰色心理病”。产生这种病无非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社会压力的原因。

  • 标签: 人到中年 下岗分流 提前退休 更年期综合征 中年男性 不如意
  • 简介:10月31日,敬爱的佩芬老师离开我们,蒙召归天了。老师是主的好使女,她事主爱人的一生,将会继续激励许许多多的后来人。为了纪念老师,本刊特发表彭萃安副院长的纪念文章,以志缅怀和哀思

  • 标签: 老师 生活 工作 事主 学习 圣经
  • 简介:许全兴在《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在毛泽东时代,我们党虽犯有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党内也有某些特殊化问题和腐败现象,但就党风政风而言,总体来看,从上到下是清正廉洁的,由此赢得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亦受到国际與论的广泛赞誉。那时,没有人因贪腐问题而非议、反对中国共产党。从毛泽东反腐变一贯的根本思想看,

  • 标签: 湘潭大学学报 毛泽东教育思想 阶级斗争扩大化 中国传统文化 哲学视角 论点摘编
  • 简介:意味着华夏之为华夏的文明贞固性或礼秩基础。但自近代以来,中国绝大多数知识人对礼的态度却与往不同,他们将之理解为压抑人性、阻碍自由的消极力量。另一方面,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在家庭及社会伦理方面屡现的种种弊病,恰恰也跟近代礼崩溃后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诗经》中《汉广》及《汝坟》两篇所蕴含的礼思想,探讨礼与人之性情的关系,并分析周文礼乐如何经由先秦儒家思想发生的转换,进而揭示礼崩解与"古今之变"的特殊关联。

  • 标签: 《汉广》 《汝坟》 礼防 王化 儒家
  • 简介:本文通过对云南高校禁毒艾志愿者的调查与分析,认为责任感、服务意识、沟通能力以及知识技能等6个胜任特征为禁毒艾志愿者胜任特征的结构。因此在今后的志愿者选拔与培训中可从这几个方面切入,从而为更好地建设禁毒艾志愿者队伍提供支持。

  • 标签: 禁毒防艾志愿者 胜任特征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