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在以往的研究中,马克思的辩证法要么因其"唯物的"性质而导向一种强调其唯物性质的研究,要么因其与阶级理论和资本理论的关联而导向各种社会批判理论。对唯物性质的过分强调,有时却使得这一辩证法沦为一种庸俗的经验方法;而对革命性批判性的单面执著,则忽略了辩证法之为方法论的各种前提性问题和复杂情形。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有意暂时悬置"唯物的"和"革命的"这两个维度,单单从纯粹方法论的角度考察马克思的辩证法,并试图以"抽象"为切入点重新阐释这一方

  • 标签: 马克思 辩证法 抽象法
  • 简介:本文认为当代南传禅的弘扬与传播对汉传禅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首先,论述禅在中国佛教的重要意义,其二,从汉传视野下研究、认识南传禅法体系;其三,参照与融合,从四个角度提出当代南传禅的弘扬对未来汉传佛教在线禅发展的参照意义。

  • 标签: 南传禅法 汉传禅法
  • 简介:以道信与弘忍为标志性人物的东山法门继承了菩提达摩的禅学精神,启发和成就了中国早期禅宗的总结者和集大成者——六祖惠能。东山法门将在达摩禅学中居于首要位置的佛性本体归结为自心本性,并且试图以“守一”和“守心”的方便形式为普通一般根器的学人提供一种可以普遍遵循、并且贯彻始终的修习模式。东山法门是以“守一”或“守心”的方便形式来贯通本来清净的心性本体与扫相离妄的般若空观的方法和精神的。后来惠能继承了东山法门“即心是佛”的心性本体思想,同时非常强调自性本有般若之智,以佛性本体与般若方法在当前一念心上的直接合一,扬弃了“看心看净”的方便模式,基本上完成和构筑了中国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论和实践特征。

  • 标签: 守一 守心 看心 看净 佛性本体 般若方法
  • 简介:藏,历唐代高、武、中、睿、玄五朝,每每受到推崇,堪称帝王师,但他不重虚荣,用圆融思想弘扬华严,倡导华严,和谐世人。藏一生参与了众多宗教及政治活动,颇具神奇色彩。作为华严宗的实际创立人,藏曾在长安、洛阳两地主持多个寺庙,尤与荐福寺、法门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担任荐福寺寺主期间,主持翻译佛经、设坛祈雨,并圆寂于此,是荐福寺历史上成就最为卓著的一位高僧。藏16岁时曾于岐州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指供,61岁时曾亲身参与法门寺迎奉舍利重大活动,与法门寺亦有着切身的渊源。

  • 标签: 法藏 祈雨 舍利迎奉
  • 简介:托马斯·阿奎那的个人际遇、融合神哲学的著述特色,以及探讨哲学的初衷,为其哲学论证奠定了基础。"的秩序"论以神圣与世俗两个维度、以分有和类比两个方法进行建构,既分立圣俗、以上帝为因果,而又平衡圣俗、调和信仰与理性、以上帝为基准为宇宙及人类社会确立以永恒为形上顶端、以自然为中枢、以人为形下末端,并以《圣经》神法为补充的"的秩序"。其建构的秩序,与其论证进路本身,皆具备永恒和普遍的价值。

  • 标签: 神圣 世俗 法的秩序
  • 简介: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性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这是对过去长期追求“非常态”的正常回归;有的认为发展阶段正在出现悄然变化,但还没有进入到新的阶段;有的认为当前之所以出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其内在原因是发展阶段已经转换。本文认为,现阶段经济运行中的种种表现,正是新的发展阶段才具有的特征。引领新常态,必须从发展阶段转换这一重大判断着手,在把握新阶段基本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确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底线、重点和平衡点。

  • 标签: 新常态 实质 基本特征 发展阶段转换
  • 简介:穆圣教导说:“祈祷是功修的精髓。”(铁尔米兹圣训集)祈祷是阿语“杜阿”的意译,亦称祈求、乞求、哀求等,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的方式。祈祷是穆斯林为在今世和后世得到慰藉而向真主真心的祈求;是穆斯林承认自己的罪过,并向真主的忏悔;是仆人的心灵与造物主直接对话的一种方式;是对真主的崇敬、依赖、感恩、祈求等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倾诉;是向真主敝开心扉,犹如同知己谈心一样;是穆斯林与真主的进一步沟通。

  • 标签: 祈祷词 穆斯林 宗教活动 真主 穆圣 圣训
  • 简介:任何经济形态都有自己的边界。古代市场经济的边界是等价交换。近代市场经济的边界是分工协作。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有一个物质需要边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扬弃“等价”界限、“分工”界限,而且要扬弃“需要”界限,更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准备主观条件。

  • 标签: 市场经济 法治经济 等价交换 分工协作 需要 人的发展
  • 简介:老予和庄予是道家的创始人,是先秦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是春秋末期人,与孔子处在同一时代,而年岁比孔子稍长。孔子还曾向老子问过礼。庄子大致和孟子同时,是老子阴柔哲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强调道的自然、自由本性。如果说老子强调“自然”,从事物运动规律上来立论;那么庄子的重点在事物的本性上,他强调任自然。

  • 标签: 法自然 思维方法 道家 自由本性 代表人物 先秦时期
  • 简介:为了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李达撰写了《中国现代经济史之序幕》、《中国现代经济史概观》及《中国产业革命概观》等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论著,分别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传统经济的崩溃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个维度解剖了中国近代经济史。这些论著不仅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界在中国近代经济史领域的拓荒性研究成果,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崭新范式,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理解中国社会的性质、探索革命的道路做了重要理论准备。

  • 标签: 李达 近代经济史 社会性质论战
  • 简介:依原始佛教以及中国佛教禅宗的思想,职业不仅作为一种谋生方式,具有“个人义务”和“社会义务”,而且更具有佛道上修行的宗教意义,所以佛教的职业伦理体现了职业的必要性、谋利和终极意义。必须建构与弘扬“佛教知足经济学”,以应对当今世界流行的贪欲经济学。“知足经济学”的节俭、知足、布施以及财富分配具体方法等,体现出佛教在财富问题上的智慧及其特有的宗教意义。

  • 标签: 知足经济学 佛教经济 经济伦理
  • 简介:《司马》和《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两部经典兵学著作。前者是我国最古老的兵书之一,是先秦时代司马之官治军用兵的法典;后者被尊为中国"兵学圣典"。以下考察了《司马》的来龙去脉,古《司马》与《司马穰苴兵法》的关系;分析了《司马》与《孙子兵法》以及司马穰苴和孙武之间的地域背景、家学渊源和学术传承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司马》与《孙子兵法》的共同特征和鲜明差异进行了比较。

  • 标签: 司马法 孙子 兵学思想 比较
  • 简介: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探索,是李达经济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李达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为主线,以帝国主义侵入为标志,围绕着帝国主义侵入前即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的性质、帝国主义侵入后中国近代经济的矛盾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等问题展开论述,清晰地勾画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态,正确地评估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李达在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探索过程中,有力地驳斥了托陈取消派、新生命派、动力派的错误观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性质,坚持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研究方法和广义经济学的立场,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

  • 标签: 李达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化
  • 简介:本书力图创造性地继承以《景德传灯录》为代表的汉传佛教灯录体史书体裁,“灯”取其光明义,以喻通过代代相传的明灯,给众生带来光明。灯录体史书是汉传佛教的独特创造,后又被儒家借鉴,创作了《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名垂千古的巨著,辨彰学术,考镜源流,发展为学案体。本书复以学案之名还用于新时代的传灯录,实乃返本归祖,旨在焕发中华史学优良传统之活力。人间佛教是当代佛教最富时代特征的思想,也创造性地继承了传统之精髓。

  • 标签: 人间佛教 当代 《明儒学案》 《景德传灯录》 前言 法门
  • 简介:成渝铁路经济带是以成渝铁路干线为发展轴线,以铁路沿线主要经济中心城市为依托,以第二、第三产业为支撑而形成的具有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的带状经济发展区域。成渝铁路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邓小平领导兴建成渝铁路奠定的坚实基础,得益于西南铁路建设发展提供的强大保障,得益于国家实施西部战略规划带来的重要机遇。探析邓小平成渝铁路经济带的战略思想,对打造西部重要经济增长极,发挥铁路干线对沿线经济的拉动作用,促进成渝铁路经济带跨越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成渝铁路经济带 增长极 铁路梦
  • 简介:6月21—22日在河北大学召开,由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和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的观念史”、“分配公正与经济平等”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哲学研究 学术研讨会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年会 河北大学
  • 简介:马王堆帛书《式》中夹杂着大量楚文字成分,考释难度较大,文字释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式》中的“晦”、“民”二字,研究者误释作“[黑臼]”和“耳”,遂致二字所在前后帛文无法读通。根据《式》抄本杂糅秦楚文字的书写特点,通过对比战国楚简和秦至汉初简帛文字中的相关字形发现,“[黑臼]”、“耳”二字实当改释作“晦”和“民”。二字所在帛文“晦不可以北徙”、“民痺病嚣死”可以分别在同批帛书《阴阳五行乙篇》和孔家坡汉简《日书》中找到相似的记载。

  • 标签: 古文字 马王堆帛书 《式法》
  • 简介:巴泽尔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功利的、实证的、动态的、演化的,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都是功利主义的,这在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中独具特色。其经济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功利的权利界定,权利是一种处置资产的能力,人本身也是一种资产,交易成本约束决定了权利的边界和权利界定的不完全性。二是功利计算的价值,价值是一种实证主义的客观价值,功利标准提供了脱离于人的主观评估的客观标准,人权与产权的价值可以通约。三是统治者、臣民、疆域构成了国家,统治者和臣民都依据功利计算的结果作出决策,国家成为掠夺者还是保护者的关键在于是否建立了有效的集体行动机制。

  • 标签: 经济权利 法律权利 集体行动机制 功利主义
  • 简介:本研究采用胡国定教授编制的高中生生存质量测定量表(HSS-QOLS),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年级、性别、学业成绩、文理科、是否学生干部、是否住校等六个变量,对X中学38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中生生命质量在性别、学业水平及是否为学生干部(含社团成员)三个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应因性施教,消除无视性别差异的教育现象,关注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差异,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管理和社团活动的机会等。

  • 标签: 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高中生 生命质量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方针,以此作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工作内容,以便处理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的关系,创新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围绕“混合所有制”命题,理论上还存在一定的认识差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坚持公有制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实践中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以一种什么样的图像展开?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的改革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创造条件,进一步推进改革深4157对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可以为稳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贡献思想的力量。

  • 标签: 混合所有制经济 公有制 资源配置方式 所有制实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