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本年度共举办2讲。(1)第1讲,12月20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丁为祥主讲“儒佛因缘:宋明理学中的批判精神与排拒意识”。(2)第2讲,12月23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根友主讲“当代儒学复兴的三个面向及其可能性”。

  • 标签: 复旦大学 讲座 国学 陕西师范大学 批判精神 宋明理学
  • 简介:12月12—20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与欧洲研究生院著名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CarlMitcham)教授,以“探索和思考技术:西方技术传统中的哲学、伦理和政治”为题作系列讲座,内容分别为:(1)西方哲学与技术研究的四代划分;(2)第二代:从自由的技术到威胁文化发展的技术;(3)第三代:在批判中寻求与进步技术的共处;(4)约翰·杜威:一个被忽视的第二代贡献者;(5)从伦理学到政策1:科技的应用伦理学;(6)从伦理学到政策2:科技的政治与政策;(7)理性或者启示:技术哲学的未来。

  • 标签: 技术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系 讲座 卡尔 应用伦理学
  • 简介:本年度举办20讲。(1)第1讲,1月9日,法国阿尔多瓦大学副校长、阿尔多瓦大学哲学法理学教授考特尔(CharlesCoutel)主讲“以我们的言辞进行宗教研究:为什么、如何”。(2)第2讲,3月4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曾春海主讲“评论方东美的《周易》研究”。(3)第3讲,3月25日,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考赫(Prof.Dr.AntonFriedrichKoch)主讲“黑格尔的形而上学”。

  • 标签: 南京大学 哲学系 学术讲座 名家 《周易》研究 大学教授
  • 简介:《周易》是卜筮之书,但又是哲学著作。卜筮产生于无知,同时又是对无知的反抗。巫在卜筮中输入有知因素。筮已不可考,可考见的只有卦。《连山》《归藏》二易久亡,仅存《周易》。《归藏》又名《坤乾》,孔子用以观殷道,而《史记》云“殷道亲亲,周道尊尊”,以《归藏》首坤次乾,《周易》首乾次坤,反映殷周二代历史的不同思想基础。孔子著《易大传》,对《周易》进行全面、深入的思想阐发,使卜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次质变;并明确指出《周易》是“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的哲学著作。组成《周易》的四个要素是蓍、卦、爻、辞。《易大传》对这四个要素逐一作了详实的阐释。蓍的变化莫测,卦是蓍的记录,蓍与卦是形与影的关系。爻是对卦的进一步发挥。辞有卦辞(象)和爻辞(变)。在《易》的六十四卦的结构中,乾坤二卦居于特殊地位,是一个最大的矛盾统一体,六十四卦的变化发展都蕴藏在乾坤二卦之中。《易大传》的说明,可以看出六十四卦结构中存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

  • 标签: 周易 六十四卦 变化发展 特殊地位 孔子 归藏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争霸斗争的加剧、社会的动荡、各社会阶级相互关系的调整,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相应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印度文化史的全局而言,当时之所以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 标签: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 土著文化 阿育王 释迦牟尼
  • 简介:本栏目延请国内佛教学专家方广钼先生主持。方先生治佛教史学与哲学多年,于佛教史籍版本目录尤有心得,是当今有名的敦煌学专家。近十余年来倾力于敦煌佛教遗书研究,奔走于世界各地收藏敦煌经籍的博物馆、研究院,其研究成果被称誉为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方广铝先生关于印度佛教的介绍,利用了较新的材料,显示了较新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国内学者对于印度佛教研究的新成果。

  • 标签: 印度 佛教 “婆罗多” 恒河 地理环境 农业社会
  • 简介:纳甲筮法讲座(八)乾元亨占官禄官禄,前人筮书有的亦归入“功名”,乃是多数人一生所孜孜追求的东西。亦古人以“纳甲”筮法进行占问的一大内容。前人多数问题集中于:有无官运,可得何官?候选如何?在何地做官?在任如何?赴任路上如何(过去交通不便,赴任路途遥远,...

  • 标签: 纳甲筮法 官文书 讲座 兄弟 文件材料 读者研究
  • 简介:<正>依据读者来信提出的问题,现于前面所讲“变”“化”部分稍作如下补充:六爻不动则不变,动则必变,老阴变为少阳,老阳变为少阴,是为爻变。爻变,有变回头之生,有变回头之克。凡“用神”、“元神”宜变回头之生,不宜变回头之克;“忌神”,“仇神”宜变回头之克,不宜变回头之生。六爻安静,旺相之爻可以克休囚之爻,亦可以生休囚之爻。卦有动爻,能克静爻。而静爻不能克制动爻。凡卦有动爻,动而必变,变出之爻能生克冲合本位之动爻,不能生克冲合它爻,而它爻与本位之动爻,亦不能生克变爻。如子月卯日测得《坤》之《晋》。

  • 标签: 具体应用 读者来信 变出 纳甲筮法 本位 元神
  • 简介:<正>旬空何谓“旬空”?“旬空”是怎样出现的?因为古人以十天干在上,十二地支在下相排列以记年、月、日,而十与十二的最大公约数是六十,所以六旬是这样排列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戌亥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子丑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因“天干”数为十,“地支”数为十二,故“天干”自甲至癸排完十日,地支却有二日落空,如前面甲子一旬十日中即有戌亥落空,甲戌一旬十日中,即有申酉落空,甲申十日中即有午未落空等,因为每一旬中便有二日落空,故前人便将此落空之日,称之谓“旬空”,为便于查找何日逢“旬空”,前人作一歌诀如下:

  • 标签: 地支 天干 最大公约数 婚姻 父母 纳甲筮法
  • 简介:我校承担了北京市教委“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大学生思维训练”。高教所承担了北京理工大学房山分校大学生的思维咨询训练。从1998年5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共进行了4讲,每讲2学时,每次约300多学生参加。我们的专题讲座着重介绍了大学生

  • 标签: 大学生 思维训练 课程设置 教学质量
  • 简介:自从人类脱离野蛮、蒙昧,走向文明以来,就开始对时间、空间的思考。什么叫时间?它的过去、现在、将来是怎样划分的?它是有始有终还是无穷无尽?奥古斯丁提出:既然上帝创造了一切,也包括时间。那么,在上帝没有创造出时间之前,有没有时间?如果有时间,这个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没有时间,上帝又是怎样在没有时间的状态下活动的?他问:“既然你是一切时间的创造者,在你未造时间之前,怎能有无数的年代过去呢?难道有不经你创造的时间存在吗?既然无数年代从未存在,又怎么能说过去了呢?”(《忏悔录》

  • 标签: 印度佛教 宇宙模式 时空观念 时间单位 日常时间 时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