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杰先生走了。我们伦理学工作者都很沉痛,都在深情地缅怀他。罗先生是我1957年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本科时的高班同学。接触中感到他待人诚恳友善、和蔼可亲,有兄长之风,也知道他博学慎思,个人藏书很多。记忆最深的还是他作为伦理学教研室的老师,在我们读大五时为我们班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座。当时学校为扩充哲学本科班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我们班开设了伦理学、美学和自然辩证法讲座,这些讲座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 标签: 罗国杰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基础理论知识 大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 伦理学
  • 简介:上帝的乃福音中心在四福音书中,除了马太以外,都用上帝的称呼"天国"。为何有此差异?一般的认为是,马太福音的读者对象是犹太人。犹太人不轻易提上帝的名,可以说上帝是忌讳语,是太神圣。所以马太用天国来代替上帝的。中国的经典虽提上帝,但少提,称天比较多。中国经典每提到天的时候,多有上帝的意思,两种用法都是一样。上帝的不一定是一个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国家。上帝的国是一种国度,是超时间、空间的,是有力量、生命、道德及历史价值的。上帝的的意思是,上帝是上帝的的国王,正如诗篇九十七篇和九十九篇所说的:"耶和华作王,愿地快乐,愿众海岛欢喜。密云和幽暗,在他的四围;公义和公平,是他宝座的根基。""你们爱耶和华的,都当恨恶罪恶;他保护圣民的性命,搭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

  • 标签: 上帝 天国 耶稣 公义 犹太人 实践
  • 简介:新西兰的穆斯林新西兰人口约331万人(1986年8月统计),居民多数信仰基督教与天主教,穆斯林约有5,000人,大多是阿尔巴尼亚、埃及、塞浦路斯、黎巴嫩、叙利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和斐济群岛的移民,此外还各有数百

  • 标签: 《古兰经》 聚礼 斐济群岛 会礼 五番拜 天课
  • 简介:忌行香是全国性的礼拜活动,原来只在京城和个别州府进行,贞元五年(789)以后,德宗皇帝敕令在所有上州进行,从这一年起,忌行香成为法定的活动。由于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忌行香表现出浓厚的佛教气息,户部侍郎崔蠡的奏表得到了文宗皇帝的批准,忌行香在文宗朝有短暂的废止。但掀起毁佛浪潮的武宗皇帝却并没有废止忌行香,信仰佛法的宣宗皇帝登基伊始就明文恢复国忌行香。这表明源于佛教礼仪的行香已经成为唐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国传统的祭奠先祖的风俗,揉进佛教的形式和内容。从形式上讲,行香特别国忌行香是佛教中国化的最鲜明的社会表现,与中国化宗派“禅宗”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在时间上是同步的(——在南北朝兴起在中唐达到高峰),在影响上也同样重要,是佛教化民成俗的集中表现。

  • 标签: 唐朝 国忌行香 佛教仪式 中国化
  • 简介:有个读书人,科考屡次失利,50多岁了还是个秀才。别看他学问不怎么样,一部《三,演义》却读得滚瓜烂熟。人称“三迷”。

  • 标签: 《三国演义》 故事 古代小说 中国
  • 简介:汉代淄川国是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齐地(今山东地区)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汉代的历史与政治,特别是对研究汉代诸侯王国的历史地位及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博弈有重要作用。且汉代淄川也是当时齐地乃至整个汉帝国文化极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传《易》之田生、杨何,《韩诗》“长孙氏之学”创始人长孙顺、《公羊春秋》任氏学创始人任公,及因通《公羊春秋》而荣登相位的公孙弘都是淄川国人。因此,对汉代淄川的研究不仅对研究汉代的政治历史意义重大,对研究山东地方史及汉代齐地文化亦会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汉代 淄川国 历史 文化
  • 简介:在广东省西部西江流域的新兴县,有条西江的支流——卢溪流经县全境,在卢溪中游有一座小城——集成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新兴县集成镇更名为六祖镇,2004年2月27日,六祖镇正式挂牌),南十二公里处,有一条山脉,蜿蜒起伏,状若游龙,名日龙山,恩寺就坐落在龙山山麓,故也称为“龙山寺”。这里既是禅宗六祖惠能的故居,

  • 标签: 故居 山脉 支流 广东 更名 惠能
  • 简介:房山石经是公元七世纪初叶隋代高僧静琬吸取历史上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废佛灭法的惨痛教训;同时也是秉承其师南岳慧思大师的遗愿,发心镌造石经,并闷藏洞穴中以备一旦再遭法难经书焚毁时,可充经本。静琬刻经的动机和目的,在他本人的武德八年、贞观二年、贞观八年和涅槃经堂题记中都叙述得十分清楚。从房山石经全部镌造的历史沿革来看,最初静琬只是选刻一些重要大乘经典,并非予先编校目录刊刻一部全藏。贞观十三年静琬示寂后,他的弟子代代相传,不断续刻,历唐、辽、金、元、明、绵续千余年,几经兴衰隆替,可以说,房山石

  • 标签: 房山石 石经 北周武帝 魏太武帝 八年 碑阳
  • 简介:6月18日至27日,由中国佛教协会选派的赴日禅修体验团一行5人,先后在日本临济宗、曹洞宗的三个专门道场进行了为期10天的禅修生活体验和经验交流。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日本 禅修 文化交流
  • 简介:当代西方政治理论普遍认为自由的民主制度若要避免堕落,除必要的制度的设计(如三权分立和两院制立法机构等)外,还需要有公民美德和公共精神.然而,两百多年前的康德认为正义国家的产生不需要以公民美德为前提,甚至“一个恶魔的民族也能建立共和”.康德此语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内容作为支撑.只有将这些作为支撑的内容揭示出来,康德“一个恶魔的民族也能建立共和”的断言才会脱去其突兀的表象.

  • 标签: 康德 恶魔的民族 共和国 公民美德 历史目的论
  • 简介:圆瑛法师于近代中国佛教实具举重之位。一在其弘宗演教之能,二在其躬身实务之功。法师反对人们视佛教为“迷信”,主张如欲救世,须得佛法昌明,更践之以大乘菩萨道入世济世。法师行化一生,不仅广涉三藏,开演佛法大义,利乐众生,更积极躬身社会实务,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患难。当此可言.法师实堪为近世护爱国僧人典范。

  • 标签: 圆瑛 《仁王经》 佛法护国
  • 简介:最近,陈符先生的儿子天津工业大学陈启新教授在整理先生遗稿时,发现了1987年先生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曹本冶博士的一封长信,其中,谈到了许多他个人对于江南道教及其音乐的看法和意见。本刊发表此信,作为对陈符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信件发表时由陈耀庭研究员作了整理,加了标点。文中的圆括号,全部是信件草稿原有的。随文有方括号,为整理者所加。

  • 标签: 先生 括号 发表 整理 教授 博士
  • 简介:<正>宋代金文著作中曾著录过一件公壶,系公为其女叔姜所作媵器。清代山东境内出土过王妇孟姜匜,也是为其女嫁给周王时所作媵器,这个姜姓和文献中的姜姓纪国是否一,近代曾有争论。1969年烟台上夼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侯鼎和己华父鼎,器与己器共存于一墓的事实结束了已往的争论,证明、纪(己)确系一。1974等莱阳一座墓葬中再次出土纪铜器己侯壶。烟台市博物馆收藏一件纪侯钟,与清代寿光出土者铭文有别,传

  • 标签: 胶东地区 左传 王献唐 出土 金文 山东半岛
  • 简介:杰先生奠定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基础。他肯定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独特性,确立了这一研究方向的学科地位;他廓清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基本问题;他指出了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正确态度是批判继承;他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基本原则来进行中国伦理思想研究;而他牢记在心的是要让中国伦理思想的研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

  • 标签: 罗国杰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批判继承
  • 简介:杰是我的老同学、老同事、老领导。1956年人大哲学系在全国提前特招本科生,我们同时考入,成为命定的老同学。但我是高中毕业直接考入的,他是从上海市委“调干”到人大读哲学系的。早年,他在河南读完中学,在上海曾就读于同济大学法学院,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从事革命活动,1949年后又在上海虹口区委和市委做过多年党务工作。论年龄他比我大八岁,论经历和学识他是我的前辈和老师。他为人正派、清廉,可谓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 标签: 罗国杰 地下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 1949年 高中毕业 同济大学
  • 简介:近年来,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出现了区域史研究的趋势。王荣先生所著《福建佛教史》就在区域佛教史领域作了有益的探讨。全书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条理清晰,内涵丰富。

  • 标签: 王荣国 《福建佛教史》 史料 佛学思想 文化交流
  • 简介:2015年3月9日,罗杰教授与世长辞,伦理学界沉痛哀悼。罗杰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他不仅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者、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理论的重要创建者,而且是中国第一份伦理学专业期刊、中国伦理学学会会刊《道德与文明》(原名《伦理学与精神文明》)的主要发起者、创办者,并先后担任主编、编委会主任。

  • 标签: 道德建设 精神文明 罗国杰 教授 中国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党史、国史的现实借鉴意义和育人作用,他特别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他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①这就科学地指明了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

  • 标签: 人民共和国 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 尊严 维护 辩证统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