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试图从社会支持与金钱抵御痛苦的理论(Zhou&Gao,2008)出发来阐述二者对于我们心理和谐的重要性。此外。我还将试图从这个理论出发,阐述在实施援助时会遇到的困境。

  • 标签: 心理和谐 金钱 社会 痛苦
  • 简介: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企业下岗人员心理健康有着比较显著的相关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下岗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预防和控制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保持心理健康。此外,研究还发现,下岗人员社会支持状况还与个体生物学特征(如性别)、心理特征(如个性)等因素相关。

  • 标签: 社会支持 企业 下岗人员 心理健康 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特征
  • 简介:职业压力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课题.职业压力和职业压力感(自述的心理症状)之间很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关系,个体的心理承受水平不同,面对压力所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的不同等等,都会影响到二者的关系,这也给职业压力的量化研究带来困难.不过,目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结论性成果,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特别是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为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教师群体的职业压力提供基础.

  • 标签: 压力社会 心理症状 支持心理
  • 简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品德不良和违法犯罪与他们的社会支持有关。社会支持系统中,教师的肯定、支持、师生关系最令青少年不满;青少年主观体验的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方面存在问题较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应建立、完善并引导青少年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 标签: 青少年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违法犯罪
  • 简介:目的:了解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控制圈量表(SOC)对1287名地震波及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佳,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方面。(2)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控制感影响着社会支持水平,心理控制感强的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更高。结论: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这二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探讨心理障碍产生的心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理健康 问卷调查 非震区大学生 社会支持 心理控制感
  • 简介:父母元情绪理念是指主要照顾者对于自己或子女的各种情绪所持的一套特定的情绪反应、认识、理解、评估及运用。父母元情绪理念的研究是当前家庭教养方式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父母元情绪理念是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化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实证研究从心理适应、情绪能力与社会适应行为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父母元情绪理念的训练与干预方法。

  • 标签: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研究高中生考试焦虑与社会支持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TA)I对248名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论:(1)社会支持各维度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负相关;(2)高中生的考试焦虑在年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性别方面差异并不显著;(3)高中生的社会支持在年级和性别两方面差异都不显著。

  • 标签: 高中生 考试焦虑 社会支持
  • 简介:采用问卷法对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城镇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客观支持得分最高,其次是主观支持,最后是支持利用度。(2)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学生的社会支持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女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男生;本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积分入学生,其他无差异;是否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家庭因素方面,完整家庭学生的社会支持最高,其次是单亲或离异家庭的,最低是重组家庭的;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学生的客观支持越低,但其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以及支持总分却在经济状况最差时显著回升;父母关系越好,学生的社会支持度越高。学生的社会支持受多种家庭因素的影响。

  • 标签: 社会支持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初中生
  • 简介:本研究以572名1─6岁儿童的母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社会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及在低社会支持情境下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调节因素,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有显著的负相关,并主要与父母侧面因素显著相关;(2)祖父母、外祖父母和朋友的支持有助于减轻母亲因抚养儿童所产生的角色限制和身体健康方面的压力,而配偶的支持则影响母亲抚养行为中的情绪、自信心、积极性和与儿童的亲子关系,亲戚和邻居的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没有显著的联系;(3)在低社会支持情况下,母亲的婚姻关系、儿童的性别对母亲抚养困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母亲 抚养困难 社会支持
  • 简介:本文对374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问卷研究,结果表明:(1)离退休人员的社会支持情况受文化程度和性别影响,高文化程度和低文化程度的离退休人员相比,前者所获得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更多;男性离退休人员比女性获得的更多客观支持;(2)离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受文化程度影响,高文化程度的离退休人员与低、中文化程度的离退休人员相比,前者更多采用面对与探索应付方式,后者则更多采用幻想和退避应付方式;(3)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对离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有调节作用,社会支持总分及应付方式中的探索、淡化对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而幻想和退避对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

  • 标签: 社会支持 应付方式 离退休人员 心理健康 调节作用 文化程度
  • 简介:在“5.12”汶川地震后18个月时,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对都江堰地区1439名经历地震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感恩、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感恩、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均与PTSD症状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17和-0.24;(2)感恩不仅直接影响PTSD症状,而且还通过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PTSD症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2%。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感恩 社会支持 心理弹性 青少年
  • 简介:通过对选自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的159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公益组织的社会干预对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及情绪情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公益组织实施课外团体辅导后,干预组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流动儿童.(2)在消极情感得分上,干预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3)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负相关.这表明,通过公益组织实施课外辅导方式进行的社会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 标签: 流动儿童 领悟社会支持 积极 消极情感 社会干预
  • 简介: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由儿童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儿童和这些支持者之间的交往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国外从70年代末开始对儿童社会支持系统进行专门的研究,已从某些角度揭示了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结构、功能、年龄发展特征,以及部分影响因素。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研究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对丰富和发展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全面了解儿童并有效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有必要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儿童 社会支持系统
  • 简介:使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个人资源量表2000对京津地区的516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老年人生命态度的结构及特点,并选取几个因素探讨其对老年人生命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命态度的结构包含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五个维度。(2)在生命态度的五个维度中,自然接受和趋近接受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死亡恐惧、自然接受和逃离接受存在显著的教育程度差异;(3)抑郁与自然接受呈显著负相关,与生命态度其他四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死亡恐惧呈显著负相关.与自然接受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老年人 生命态度 抑郁 社会支持
  • 简介:以65位家庭居住和92位机构居住的老年人为样本,采用Sherbourne和Stewart的MOS社会支持问卷和自编社会支持问卷调查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现状。比较了家庭居住与机构居住老年人社会支持的不同特点。结果发现:(1)家庭居住和机构居住老年人在社会支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支持、行为支持、活动支持等维度上,机构居住的老年人显著高于家庭居住的老年人:而在感情支持维度上家庭居住的老年人显著高于机构居住的老年人。(2)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影响。(3)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状况,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健在兄弟姐妹数量等人口统计变量对不同居住背景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社会支持 老年人 家庭居住 机构居住
  • 简介:以3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考察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总平均分显著低于中等临界值,而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的总平均分显著高于中等临界值。(2)现实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4)网络社会支持对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又具有调节作用,现实利他行为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在高网络社会支持的个体中要比低网络社会支持的个体更明显。

  • 标签: 网络利他行为 现实利他行为 网络社会支持 中介作用 调节作用
  • 简介: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2名农村校外青少年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1)农村校外青少年中女生多于男生,年龄集中在15~22岁之间,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2)校外青少年在社会支持的总分、客观支持因子、主观支持因子、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因子、客观支持因子在文化程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初中文化程度的高于小学文化程度的,对支持的利用度在文化程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 标签: 校外青少年 社会支持 性别 文化程度
  • 简介:该研究采用家族主义认识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尊表对28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研究,以揭示家族主义、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族主义与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自尊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对家族主义与自尊起到中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家族主义 领悟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 自尊 中介效应
  • 简介:以52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情感体验维度时具有中介效应,而在其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时无中介效应;(2)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情感维度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相对高于在人格特质与情感维度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 标签: 人格特质 社会支持 自尊 主观幸福感 中介效应
  • 简介:基于青少年积极发展观,以650名流动儿童为被试,在日常压力背景下探讨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以及逆境信念对流动儿童诚信发展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流动儿童总体诚信水平较高,日常压力事件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诚信发展水平,教师支持、朋友支持与逆境信念均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诚信水平;(2)家人支持对日常压力与诚信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表现出压力背景下的保护效应;(3)逆境信念与朋友支持具有交互作用,共同调节日常压力对诚信发展的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表现出"增强模式"与"补偿模式"。

  • 标签: 流动儿童 诚信 社会支持 逆境信念 青少年积极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