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从两位研究毛泽东的学者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1917-1935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和斯图尔特·R·施拉姆《对毛泽东的初步重估》一书中提出的理论假设和历史评价来看,长期以来,在毛泽东研究领域显示出极其不愿认真解决遇到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会出现在对毛泽东的分析和阐释中,也会出现在对毛泽东的思想、政治生涯和文字遗产的分析和阐释中,只有植入更多的理论自我意识进入到对毛泽东的研究当中,以对毛泽东做出或者将会做出最终的且不可撤销的评价

  • 标签: 毛泽东 理论假设 历史评价
  • 简介:毛泽东是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经历者、观察者,对《新青年》的性质、社会影响进行了评点,认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从思想启蒙、政治意蕴、文化转型、中共成立、国人解放等维度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从形式主义偏向、对底层社会影响有限等方面反思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毛泽东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为思想界、学术界研究新文化运动,建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记忆提供了基本思路。

  • 标签: 毛泽东 新文化运动 评价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对孔德的评价以批评为主,肯定的较少。他们的评价内容涉及孔德的政治倾向、实证主义观点及著作体系安排方法。在政治倾向方面,他们批评孔德支持帝国主义、等级制度和资本家的统治;在实证主义方面,他们批评其直观主义和著作体系安排方法。应从多个维度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孔德的评价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孔德 评价依据
  • 简介:传统医德描述语词在历史流变中获得评价功能,"表述"与"施为"的双重语用结构使其"叙事即评价"语用文化获得逻辑合理性。医德描述语词语用文化的日常经验视界展露为意蕴隐喻化、语态逆时化和语词标准化三个语用原则。

  • 标签: 医德描述语词 语用文化 逻辑合理性 经验视界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法探查自我觉知与负面容貌自我之间的关系。方法:让被试模拟屏幕上出现的面孔表情,并采用摄像头控制被试的公我觉知水平,探查对自我容貌满意与不满意个体自我评价的变化。结果:个体对自我容貌的评价均出现了下降,尤其是在公我觉知控制下,个体对自我容貌的评价下降的更为显著。结论:当大学生个体考虑自己在他人眼中状态,会对自我容貌的评价显著降低。

  • 标签: 负面容貌 自我 公我觉知
  • 简介: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也纷纷建立起来。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评价体系,在此评价体系基础上,以湖北中小学心理健康网站为例,从学习者的视角出发,较为深入地进行了分析,发现该网站存在内容少、更新慢、形式单一、浏览量低等重要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 标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站 评价标准 湖北省
  • 简介:从内隐和外显两种角度探讨负面评价恐惧的性别差异。采用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IAT)和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两种测量方法,实验共72名被试,每名被试先进行简式内隐联系测验,再完成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并借鉴不同方法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相关,结果产生实验性分离;(2)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但有趣的是,不同性别被试内隐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分离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性的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低于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而女性的结果刚好相反,其外显负面评价恐惧高于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这些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虽然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内部存在不同的组合状况。

  • 标签: 负面评价恐惧 性别差异 内隐测量 外显测量 FEAR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