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混交目的性,设计了泡桐与毛竹、泡桐与杉木、泡桐与茶叶、四种混交模式,并进行了15a的跟踪调查研究。试验表明,不同混交模式中的泡桐、混交伴生树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及质量均有较明显的差异,泡桐与板栗混交、泡桐与毛竹混交这两种混交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泡桐 混交模式 效果分析
  • 简介:一、松、柳混交现状1980年北京林业大学绿化操场,将2米高截干柳树30株和21年生3米高的白皮轮29株单行隔株等距(4.5米)栽在操场周边,估计将来松在上、虎皮显眼,柳在下,柔枝多情,景象会很美。

  • 标签: 混交 北京林业大学 操场 单行 白皮
  • 简介:文章试验研究了金佛山方竹纯林、方竹针叶混交林、方竹阔叶混交林在竹林生长及竹笋产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方竹混交林能够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其中,方竹阔叶混交林的效果更加明显。

  • 标签: 金佛山方竹 笋用混交林 混交树种 选择试验
  • 简介:从3个方面阐述了营造混交林的发展优势

  • 标签: 混交林 优势
  • 简介:<正>混交林有什么好处呢?一是能充分利用光能。目前全球绿叶光能利用率,还不足1%,如果提高到3%,增产潜力是很大的。而混交林由于高矮树种混栽,能多层吸收利用光能,提高光能转化率,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二是能充分利用土地。因不同的树种的根系有大小、深浅、疏密之别,将不同根系的树种,

  • 标签: 混交林 树种 光能转化率 速生丰产 刺槐 充分利用
  • 简介:随着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森林分类经营机制的确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混交林的建设日益成为当前林业建设主战场的生力军。混交林以其特有的结构组成对利用和改善外界生态环境、对森林的生产力、防护效能和丰十会效益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将从七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 标签: 混交林 效益 天然林保护工程 森林分类 林业政策 经营机制
  • 简介:通过对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秃杉混交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以及福建柏纯林的地上部分持水量和土壤持水量测定,结果表明,福建柏与木荷、秃杉混交可以增强林分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

  • 标签: 福建柏 混交林 涵养水源 持水量
  • 简介:海南省林科所、海口市林科所经多年试验研究,在海口地区营造混交海防林取得成功。试验面积1020亩,推广面积3383亩,共4400亩,从中总结出“木麻黄、马占相思琼崖海棠”混交树种组合模式效果较佳。研究表明,混交林增加了森林景观,增加了生物量,增加了土壤肥力,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 标签: 海防林 混交 试验研究 海口市
  • 简介: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高于纯林,且具有显著的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林分抗风能力、减轻森林病虫害、抑制森林火灾、隅离和阻止火灾的蔓延等生态作用。在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方面,应注重做好混交树种的选择及确定最佳的混交方式及比例。

  • 标签: 混交林 生长效益 生态效益 营造技术
  • 简介:通过对19年生杉木毛竹混交林不同混交模式下林分的生长状况及林地内土壤的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内毛竹和杉木的生长情况都优于纯林,土壤肥力状况总体上较纯林高,土壤水分指标均优于纯林好。研究初步表明毛竹杉木混交对林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对林内地力衰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标签: 毛竹 杉木 混交林 林分生态系统
  • 简介:通过选取平均木和树干解析法,研究20年生杉木福建柏混交林林分中杉木与福建柏的树干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长过程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大于福建柏,杉木胸径、树高8年生前生长较快,8年后生长趋于平缓,福建柏胸径与树高呈平缓上升趋势;杉木与福建柏材积生长前期缓慢,后期呈均速上升趋势,其变化拐点出现在5年生与10年生;杉木与福建柏胸径与树高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出现多次相交,表明应注重抚育管理.

  • 标签: 杉木 福建柏 树干解析 生长规律
  • 简介:乌桕纯林、8桕2柏、8桕2栾、5桕5柏、5桕5栾等5种乌桕造林模式4a林分单株种子产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单位面积产油量等性状表现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林分乌桕、竹柏单株种子产量有极显著差异,黄山栾树无显著差异;林分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和单位面积产油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相似的郁闭下,5桕5柏林分种子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产油量最大,8桕2柏林分次之,均高于乌桕纯林;乌桕与黄山栾树种间竞争激烈,混交林单位面积种子产量、产油量降低。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5桕5柏为5种乌桕造林模式中最佳,为乌柏伴生树种、混交比例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乌桕 竹柏 能源林 混交比例 种子产量
  • 简介:以不同混交比例和混交方式开展杉木与翅荚木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混交造林可有效促进林分生长;混交比例和混交方式对林木生长有极显著影响,以杉木和翅荚木按4:6的株数比例星状混交造林效果最佳。对比不同结构的林分凋落物量发现,杉木和翅荚木按4:6的比例星状混交的林分,其年凋落物总量为3043kg/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达23.85t/hm2,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的地表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林内气候效益得到显著提高,进而有效地控制了林分病虫害的发生。该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推广翅荚木混交造林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 标签: 翅荚木 杉木 混交造林 生长效果
  • 简介:通过对40年生的马尾松木荷混交林进行标准地每木调查和选取平均木的进行树干解析,分别计算两树种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连年生长量,分析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生长过程,探讨优化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在营林措施、密度控制、生长时期的管理,提高经营成效,对林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尾松 木荷 混交林 生长过程
  • 简介: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经过六十余年的开发,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已演变成阔叶混交林。通过调查分析,针对现实天然阔叶混交林现状,提出林分调整与经营技术新模式,以期对该地区今后的天然阔叶混交林经营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天然阔叶混交林 调整 经营 技术模式
  • 简介:采用根钻取样方法对年生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中细根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落叶松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配差异显著。在林分水平上,水曲柳的根生物量密度高于落叶松(分别为4442.3和2234.9g/m3)。两树种在相邻区域中分配的细根生物量较高,表明种间根系竞争较弱。落叶松行间的水曲柳细根生物量密度和根长密度均高于水曲柳行间的落叶松细根,表明水曲柳地下部分具有较强能力。根系的空间分布有利于混交林中水曲柳的生长。图1表4参19。

  • 标签: 落叶松 LARIX olgensis Henry 水曲柳 FRAXINUS
  • 简介:利用闽北地区两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77块天然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资料,运用Weibull分布参数预测模型(PPM)对天然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进行预测。为林业部门制定科学的生产规划,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稳定的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天然针阔混交林 WEIBULL分布 参数预测 林分结构
  • 简介:研究了多竹种混交、竹桉混交和竹橡胶混交对林木生长及林分土壤条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竹种混交以及竹树混交其林木生长状况及土壤条件均优于纯林;竹子纯林、多竹种混交林、竹树混交林3种不同类型的林分其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排序为:多竹种混交林〉竹子纯林〉竹树混交林〉乔木纯林。研究结果表明,在桉树林和橡胶林中适当套种竹子可以改善桉树林和橡胶林的生长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林地生产力、维持土壤肥力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桉树和橡胶树纯林的改造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混交林 竹子 桉树林 橡胶林 林木生长 林分土壤
  • 简介:为了筛选综合效益最佳的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模式,应用层次分析法,以蓄积量、生物量、风降率、风害率、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为指标,对沙质海岸8年生的5种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模式(木麻黄与湿地松2:4带状混交、3:3带状混交、1:3行带混交、1:2行带混交及1:1行间混交)的生长效益、防护效益和地力维护效益状况分别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以上5种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模式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种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模式综合效益大小顺序为木麻黄与湿地松3:3带状混交模式〉2:4带状混交模式〉1:2行带混交模式〉1:1行间混交模式〉1:3行带混交模式。

  • 标签: 沙岸 木麻黄 湿地松 防护林 混交林 层次分析法
  • 简介:金佛山方竹笋用林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能够提高光能和营养空间的利用率,有效改善林地的生境,相互之间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增加方竹出笋力,提高林分质量,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是方竹笋用林比较理想的经营模式。建议在营造方竹笋用林中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以短养长、管竹育木,增加经济收益,提高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

  • 标签: 金佛山方竹 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