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疫病最主要手段,但免疫失败是常见现象。免疫失败原因有畜禽自身个体差异和机体自身原因,更重要的是其他影响和干扰抗体产生的因素。本文就免疫和失败原因作了如下的论述。

  • 标签: 免疫 抗体 疫苗 失败
  • 简介:免疫程序是指根据传染病、疫苗和动物的特点所制订的免疫接种具体实施程序,其在不同的养殖场、不同用途的猪群、不同饲养方式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相同的。合理的免疫程序是猪场构建免疫体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猪场应当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本文简单介绍在制定免疫程序时猪场可以考虑的几方面的因素。

  • 标签: 猪场 免疫程序 因素
  • 简介:为评价不同种类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选择了101个口蹄疫疫苗二免后的养殖场进行样品采集,并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O型口蹄疫疫苗整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较高;O型、A型、亚洲Ⅰ型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和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不同毒株之间免疫抗体差异较大,其中O型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A型和亚洲Ⅰ型。

  • 标签: 口蹄疫疫苗 免疫效果中图分类号:S852.5+2
  • 简介:近些年,随着我国鸡传染病发生不断增多,养殖人员通常是通过疫苗进行预防.随着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快速发展,在鸡病防治中将疫苗与中草药免疫增强剂有效结合,能提升鸡的免疫功能,获取更好的防治效果.

  • 标签: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鸡病 防治
  • 简介:随着养兔业的发展和实验动物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兔病毒性出血症已成为养兔业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本文选择30日龄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强化免疫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幼兔40日龄首免、5月龄进行强化免疫,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

  • 标签: 病毒性出血症 强化免疫 分析
  • 简介:一、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动物免疫系统是动物自我保护的基础,其作用是抵抗外界有害物质的入侵,保证动物机体的各项功能正常,这也是动物为适应环境而做出的必然选择。随着环境变化,动物免疫系统也在发生变化,所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免疫系统,只有相对比较适应环境而更容易让动物活下去的"免疫系统"。

  • 标签: 过敏反应 疫苗免疫 原因 动物机体 免疫系统 兽用
  • 简介:文章从竹荪多糖的提取,竹荪活性物质的免疫活性、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活性等方面阐述竹荪活性物质功能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

  • 标签: 竹荪 活性 研究进展
  • 简介:动物免疫抗体监测能够有效地检测动物疫病是否发生,监测近一段时间内的疫苗接种质量情况,诊断动物是否患病,通过免疫抗体监测也能够及时发现疫情,及时进行疫情预警,预报、控制疾病。进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主要可以从加强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方面入手。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检测病原特异抗体时将其作为确诊动物疫病的重要依据。所以检测动物免疫抗体是很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动物免疫抗体监测能够及早地发现动物患病。实际进行检测时采用能够区分自然感染的试剂,一般较多采用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试剂。

  • 标签: 重大动物疫病 抗体监测 动物免疫 疫病防控 实验室诊断 检测试剂
  • 简介:长期以来中国林业是以木材生产的传统林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林业功能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林业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的发展需求,需要遵循“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将木材生产为主转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该文通过研究多功能林业的发展的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有效地获取森林资源产品和服务,最终可以达到森林资源的最优化,同时达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标签: 多功能林业 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 简介:组态软件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先进性特点,人机界面表现优异,系统容易维护,还有着使用方便的组态工具和模块,项目开发速度快,开发成本低廉。工业控制组态软件的大范围普及与使用,真正地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成功率。简而言之,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在自动监控系统软件中已经成为了应用重点。

  • 标签: 工控 组态软件 功能分析 应用
  • 简介:2017年2月启动了全区生猪口蹄疫疫苗“先打后补”政策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一定成效。本文详细介绍了试点工作的过程、步骤,取得的经验及体会,对今后此项工作在更大范围的推进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借鉴

  • 标签: 重大 动物疫病 疫苗 先打后补 试点
  • 简介:吕梁山区自然地理环境多变复杂。介绍了吕梁山西侧黄河流域和东侧汾河流域以及桑干河上游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概况,提出了吕梁山地生态功能区植被修复与重建的建议。

  • 标签: 吕梁山 汾河流域 植被恢复
  • 简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火棘果天然色素、多酚、多糖等功能成分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为火棘果资源的深度开发及其作为功能食品和药品的重要原料提供研究基础和参考.

  • 标签: 火棘果 功能成分 提取 研究进展
  • 简介:文章运用谱系学的研究方法梳理了上海中山公园百年的演进历程,分析中山公园总体格局及各要素空间变迁过程,归纳公园空间变迁以及功能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中山公园的科普展示功能延续多年,已成为公园的特色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公园各个阶段空间和功能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公园成熟阶段的空间与功能已经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 标签: 谱系学 科普展示功能 空间与功能互动 上海中山公园
  • 简介:为研究刈割对大针茅草原各功能群产量的影响,设计刈割时间和刈割强度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测定各功能群性状和产量,通过各功能群产量的变化,反映功能群变化对草地稳态的贡献.结果表明:重度刈割显著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产量,刈割显著降低了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和多年生根茎型禾草产量;多年生丛生型禾草产量随刈割时间延后显著上升,一二年生杂类草产量对刈割时间和刈割强度均不响应.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对刈割干扰的响应较为明显,其竞争能力的下降导致多年生杂类草生态位上升;且多年生丛生型禾草生态位的降低会导致群落整体稳态的下降.

  • 标签: 刈割 产量 大针茅 功能群
  • 简介:文章以信息图形的概述以及功能优势的介绍为展开,说明信息图形在移动媒体界面设计中的意义,最后对信息图形的设计原则、表现方式以及信息图形化的高效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信息图形 移动媒体 界面设计
  • 简介:大针茅(Stipagrandis)草原是内蒙古典型草原重要组成部分,对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取样,结合室内分析,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大针茅草原群落功能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群落植株高度(CWMH)、叶片长度(CWMLL)、叶面积(CWMLA)、叶片碳含量(CWMLCC)、叶片氮含量(CWMLCC)及叶片碳氮比(CWMC/N)6个功能性状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旨在探讨大针茅草原群落功能性状对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放牧(G)与刈割(M)显著增加了群落叶片长度(CWMLL)及叶片氮含量(CWMLNC)(p〈0.05),显著降低了群落叶片碳含量(CWMLCC)及叶片碳氮比(CWMC/N)(p〈0.05);放牧(G)显著降低了群落植株高度(CWMH)、叶片面积(CWMLA)(p〈0.05);刈割(M)显著增加了群落叶片面积(CWMLA)(p〈0.05).并且,放牧(G)与围封(CK)均表现出植株高度(CWMH)与叶片长度(CWMLL)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刈割使二者关系不显著,使植株高度(CWMH)与叶片面积(CWMLA)二者关系显著;刈割(M)使得叶片碳含量(CWMLCC)与叶片氮含量(CWMLC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标签: 大针茅草原 叶面积 功能性状
  • 简介:稻瘟病菌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有助于全新效应蛋白的挖掘和功能鉴定,而未知功能的蛋白生物信息学预测为这些蛋白的生物学功能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蛋白理化性质分析及其二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并构建这四个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的过表达载体。从稻瘟病数据库中下载MoS4、MoS74、MoS997、MoS1460基因序列,通过分析得到MoS4、MoS74、MoS997和MoS1460基因的ORF分别为281bp、251bp、267bp和240bp;预测MoS997蛋白属于稳定性较好的亲水蛋白,MoS4、MoS74属于不稳定的疏水蛋白,且MoS74还是一个跨膜蛋白,而MoS1460蛋白则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并且获得了四个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的过表达载体,并经过测序验证。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稻瘟病菌效应蛋白基因的功能及亚细胞定位等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稻瘟病 效应蛋白 过表达载体
  • 简介:文章基于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结合2015年上海市森林资源监测成果数据,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环境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5年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提供负离子4.14×10-(24)个;吸收SO2931.25万kg,吸收氟化物85.69万kg,吸收氮氧化物64.78万kg;滞纳TSP6600.39t,PM(10)1016.7t,PM(2.5)252.13t。全市净化大气环境功能价值为26.2亿元,贡献最多的3种优势树种(组)为樟木林、硬阔类和灌木林,分别占25.95%,14.7%,13.34%,相对应的森林面积占全市森林资源总面积的24.94%,16.04%,11.76%。

  • 标签: 城市森林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净化大气环境 上海
  • 简介:大针茅(Stipagrandis)草原是内蒙古典型草原重要组成部分,对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实地测定,结合室内分析,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大针茅草原建群植物大针茅的功能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植株高度(H)、叶片长度(LL)、叶面积(LA)、叶片碳含量(LCC)、叶片氮含量(LNC)等5个功能性状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旨在探讨大针茅功能性状对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放牧(G)与刈割(M)显著降低了大针茅的植株高度(H)(P〈0.05)和叶片碳含量(LCC)(P〈0.05);放牧(G)降低了大针茅的叶片面积(LA)(P〈0.05),增加了大针茅的叶片氮含量(LNC)(P〈0.05),导致大针茅叶片小型化及叶片氮素富集。并且,放牧(G)与刈割(M)使得大针茅叶片长度(LL)与叶片面积(LA)间的显著强正相关性(P〈0.05)变得不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P〉0.05)。

  • 标签: 大针茅草原 建群植物 功能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