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传统 X线和 DR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 效果 。方法:在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6 月选取我院接受诊疗的肋骨骨折患者 80 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 DR 与传统 X 线检查。总结两组患者的诊断、确诊情况。 结果:DR 检查准确度相对于传统 X 线具备明显数据优势,病理诊断、 DR 检查结果与传统 X 线检查结果相比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学对比有意义, P < 0.05 。 结论:DR 诊断技术对于肋骨骨折具备较高的诊断效益,确诊率较高,值得普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脊柱全长摄影过程中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透视系统自动拼接技术,观察该种摄影技术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20年2月--2020年10月的脊柱畸形检查7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透视系统自动拼接技术和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对比两种摄影技术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中,一组为4.58±0.74(分),二组为3.42±0.62(分),(t=10.45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脊柱全长摄影过程中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透视系统拼接技术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脊柱全长摄影 数字化X线摄影透视系统 数字化X线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骨质增生患者中利用数字化种植技术采用倾斜种植的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岁伴骨质增生的男患者。用术前CBCT并结合口内模型设计数字化导板。种植前行牙槽骨修整术,三个月后行倾斜种植术,先打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 HUTT)结果的关系。方法 累计在 2017年 6月到 2019年 6月间抽取 8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对患儿进行 HUTT实验及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测定。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HUTT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基础状态下血糖之间无显著差异,空腹血糖在 5.5mmol/L以上及 5.5mmol/L以下的患儿直立倾斜实验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以上数据差异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结果之间无明确关系,无法根据患儿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来预测 HUTT结果。

  • 标签: 基础状态下 空腹血糖 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结果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进数字化X摄影婴幼儿颈椎正位片的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本院100例婴幼儿患者行颈椎正位,其中常规颈椎正位投照50例,改良后颈椎正位投照50例;比较婴幼儿颈椎正位不同投照1次性摄影成功率。结果50例患者中,常规颈椎正位摄影1次成功率为50.0%,改良后颈椎正位摄影1次成功率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颈椎正位改进位优于常规颈椎正位,摄影成功率高,能相对满意的充分显示颈椎各椎体,能满足影像诊断。

  • 标签: 婴幼儿颈椎正位 DR摄影 摄影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检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47例,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和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倾斜过程中记录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每5 min测量1次血压。并分析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阶段(服用硝酸甘油前)与硝酸甘油激发阶段(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LFnorm、HFnorm、LF/HF)和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QTe/RR斜率、QTP/RR斜率)。结果47例反复发作晕厥患者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阶段均未出现阳性反应,进一步行硝酸甘油激发试验,表现出阳性21例,阴性26例。阴性组QTc间期明显长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结束时心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倾斜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均下降,舒张压在阴性组中上升,阳性组中下降,但服用硝酸甘油前与基础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立倾斜试验结束时阳性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立倾斜试验过程中,阳性组患者在服用硝酸甘油后LFnorm、LF/HF出现下降,HFnorm出现升高,其中LFnorm明显低于服用硝酸甘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前后LFnorm、HFnorm、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硝酸甘油后阳性组QTe/RR斜率、QTP/RR斜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后QTe/RR斜率、QTP/RR斜率明显高于服用硝酸甘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中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突然向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转变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中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及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自主神经活动 直立倾斜试验
  •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低剂量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乳腺检测的1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30kV、35kV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比分析2种剂量下的影响质量。结果:30kV摄像比35kV摄像的影像质高,其乳腺其中一侧的内外头尾位和斜位具有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35kV是临床进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最佳值,能有效降低摄影曝光量且提高摄像质量。

  • 标签: 乳腺 低剂量 曝光量 摄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台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机质量控制验收检测的结果,评价其应用质量现状,并为后续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医疗机构新安装的17种型号(共19台)DR,根据《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7)和《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521-2017)对其通用检测项目(如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输出量重复性等)和专用检测项目(如暗噪声、极限空间分辨力和低对比度细节等)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受检DR机的专用检测指标除暗噪声、探测器剂量指示、极限空间分辨力、低对比度细节、自动曝光控制(AEC)灵敏度和AEC管电压变化一致性建立基线值外,其余的验收检测结果均满足WS 76-2017和WS 521-2017的要求。通用检测项目结果:60 kV和80 kV的管电压指示的偏离为-3.61%~2.71%,100、117、120和121 kV的管电压指示的偏离为-2.9~4.9 kV;输出量重复性范围为0.0290%~1.4700%;80 kV和81 kV对应的有用线束半值层为2.5~5.9 mm Al,在设置时间≥100 ms和<100 m时,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分别为-5.19%~2.40%和-7.15%~2.80%。专用检测项目结果:成像中均不存在残影和伪影;暗噪声检测建立的基线值为14.2~5262.0;探测器剂量指示建立的基线值为188~ 60 280;AEC灵敏度的基线值为0.67~6.90 mAs;AEC管电压变化一致性的基线值为2.20~ 6.69 μGy;响应均匀性为0.11 %~4.70%;测距误差为-0.40%~1.45%;AEC电离室之间的一致性为-8.70%~5.15%;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极限空间分辨力分别为2.2~3.7 lp/mm和2.2~3.4 lp/mm ;信号传递特性的拟合公式的决定系数均>0.98。结论DR机质量控制验收检测的结果符合WS 76-2017和WS 521-2017的要求;清楚、完整的检测条件和验收检测结果可为后续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机 验收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自2019年末,始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的COVID-19疫情已蔓延至全国及境外多个国家,引起国际高度关注。COVID-19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儿童及青少年是受到重点关注的人群之一。为了尽快控制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儿科陆续推出相关领域在防控COVID-19疫情方面的专家共识或诊疗建议。晕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儿童及青少年晕厥诊疗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检查是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根据COVID-19疫情防控要求,通过国内专家讨论论证,本文提出HUTT检查的预检筛查、防护措施及环境消毒等流程,以确保疫情期间HUTT顺利进行,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数字 X 线 DR 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运用。方法:随机选择在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进行常规放射检查的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 50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放射检查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数字 x 线检查方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摄影成效以及患者对放射检查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摄影成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

  • 标签: 数字 X 线 放射科 运用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正性暗示语言和细节对正畸摄影技术的意义。 方法 选取我院正畸治疗初次摄影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在正畸摄影过程中仅给予常规处理,实验组患者在正畸摄影过程中实施正性暗示语言和细节护理。 结果 实验 组患者的舒适度为 ( 97.21±2.39 )分, 配合度为 ( 94.32±3.26 )分 ,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 ( 10.62±4.12 )分 , 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正畸摄影技术中使用正性暗示语言和细节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配合度,缓解患者焦虑的不良情绪,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让患者得到更高标准的治疗和服务。

  • 标签: 正性暗示语言 细节护理 正畸 摄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digital X-ray mammography ,DMG)判读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一些病灶的判读缺乏病理实证措施。该研究以MRI为参照,通过前瞻性和回顾性的DMG阅片对比分析,比较DMG与MRI对乳腺病变检出及分类定性的一致性。材料与方法收集316例接受乳腺MRI和DMG检查的病例,以DMG独立的BI-RADS分类作为DMG的前瞻性诊断(the prospective BI-RADS categorization of DMG,pDMG),以受MRI辅助的BI-RADS分类作为回顾性诊断(the retrospective BI-RADS categorization of DMG,rDMG),比较前瞻性和回顾性DMG判读的一致性和与MRI的差别。结果pDMG和rDMG对病灶的BI-RADS分类(Ⅱ~Ⅳ)的一致性为69.66% (163/234),Spearman相关系数r=0.813 ,P <0.05 ;pDMG和MRI对病灶Ⅱ~Ⅴ分类评价的一致性为36.41% (79/217),Spearman相关系数r=0.435 ,P<0.05。rDMG和MRI对病灶Ⅱ~Ⅴ分类评价的一致性为44.22% (134/303),Spearman相关系数r=0.546,P<0.05;以MRI报告的病灶数量为参照,pDMG的检出率66.42% (269/405),rDMG检出率74.81% (303/405)。DMG表现为钙化、肿块、不对称密度的病灶与MRI的肿块、非肿块强化和BPE等不构成对应关系。结论DMG判读具有较大的个体间差异,MRI和DMG在病灶的检出数量和分类诊断都缺乏很好的一致性,其影像表现也缺乏一一对应的关系。

  • 标签: 乳腺疾病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不同乳腺压迫厚度时管电流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全数字乳腺摄影机中采用钼-铑靶滤过组合,对2~7 cm厚度的CDMAM模体选择适宜的管电压,不同管电流量下,进行手动曝光,参数(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量)设定分别为2 cm、27 kVp、10~90 mAs,3 cm、29 kVp、20~120 mAs,4 cm、29 kVp、20~200 mAs,5 cm、30 kVp、40~220 mAs,6 cm、31 kVp、40~260 mAs和7 cm、32 kVp、80~280 mAs,计算图像影像质量因子(IQF)、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平均腺体剂量(AGD)。通过计算品质因子(FOM),找出各种厚度下最优管电流量及对应的AGD。根据2~7 cm压迫厚度下优化参数表和机器在各种厚度下自动曝光特性,列出2~7 cm厚度下自动曝光参数调整表。同时对不同厚度下IQF、CNR和AGD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CNR和管电流量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在钼-铑靶滤过组合下,不同压迫厚度时,随着管电流量增加,AGD线性增加,FOM先增加后下降或平缓变化。AGD和CNR在2~7 cm厚度下均呈高度正相关,r值均>0.97,P均<0.01。AGD和IQF在2~6 cm时呈高度正相关,r值均>0.87,P均<0.01。参考IQF和FOM因子,不同压迫厚度下,管电压和管电流量适宜匹配参数分别为2 cm、27 kVp、20~30 mAs,3 cm、29 kVp、30~50 mAs,4 cm、29 kVp、80~100 mAs,5 cm、30 kVp、80~120 mAs,6 cm、31 kVp、100~140 mAs,7 cm、32 kVp、80~120 mAs。压迫厚度-自动曝光档的设置对应关系为2 cm-1档、3 cm-2档、4 cm-3档、5 cm-2档、6 cm-0档、7 cm--1档。结论不同乳腺压迫厚度下,具有适宜的管电流量范围,临床实践中应选择相应的自动曝光条件。

  • 标签: 乳腺X线摄影 影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职业病 (尘肺 )体检胸部 X线摄影要点及注意事项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内进行 职业病(尘肺 )胸部 X线摄影的 体检 者600例,通过对检查数据进行整合并分析,总结出 胸部X线摄影要点及注意事项 。结果: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胸部X线摄影需要注意摄影前设备准备、摄影过程中对检查者相关标准体位的引导等方面的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相关的摄影质量,则需要严格控制整个摄影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 结论 :胸部 X线摄影要点较多,为了保证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足够的准备工作,行之有效的对可能影响摄像质量的因素加以控制。

  • 标签: 职业病 (尘肺 )体检 胸部 X线摄影 摄影要点及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及MRI征象结合临床特征预测乳腺高危病变恶性升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经病理证实为乳腺高危病变,且活检前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的230例患者。分析乳腺病变X线摄影及MRI征象,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高危病变升级率与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χ2检验比较升级组与未升级组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乳腺X线和MRI对乳腺高危病变升级率的诊断效能,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高危病变升级率与临床、影像学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23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47例在后续再手术中升级为恶性病变,升级率为20.4%(47/230)。未升级组与升级组乳腺高危病变患者的年龄、病灶最大径以及绝经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升级组和升级组患者间的乳腺X线摄影征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MRI征象和MRI背景实质强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X线摄影和MRI评估高危病变升级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6、0.913,MRI诊断优于乳腺X线摄影(Z=6.919,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灶最大径、中重度背景强化为预测高危病变升级的正相关因素,已绝经、MRI诊断阴性为预测高危病变升级的负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以及MRI背景实质强化是预测乳腺高危病变升级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MRI对高危病变升级的诊断效能优于乳腺X线,年龄越大,MRI背景实质强化中重度可提示高危病变的恶性升级。

  • 标签: 乳腺肿瘤 高危病变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估算江苏省乳腺X射线摄影的频度,进而估算乳腺摄影对江苏省女性人口的剂量负担,并评估乳腺摄影对江苏省各年龄组女性人口诱发乳腺癌的风险。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调查30台乳腺摄影设备年检查人数和受检者年龄分布,估算全省乳腺摄影的频度,并计算乳腺摄影对女性人口的剂量负担。使用美国科学院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报告BEIR-Ⅶ中的超额归因风险(EAR)模型估算乳腺摄影检查对3个年龄组诱发乳腺癌的风险。结果江苏省乳腺摄影检查的频度为3.77次/千人口;乳腺摄影对江苏省女性人口剂量负担为0.02 mGy/人。每次乳腺摄影检查对0~15岁组、16~40岁和>40岁3个年龄组的乳腺癌终生归因风险(LAR)分别为138/10万人、14.7/10万人和1.0/10万人。结论乳腺摄影对人群乳腺癌诱发风险较小,但低年龄组的风险较大,提示针对低年龄乳腺摄影检查仍应慎重。

  • 标签: 乳腺X射线摄影 乳腺癌 终生归因风险 医疗照射 频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XMG)、超声(US)和MRI在导管原位癌(DCIS)检出与定性诊断的效能和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术前行US和(或)XMG和(或)MRI检查的241例女性乳腺DCIS连续患者。189例接受US检查,61例接受XMG检查,159例接受MRI检查,其中32例同时进行了US、XMG和MRI 3种检查。所有病灶均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计算灵敏度和假阴性率,并评价诊断效能,采用χ²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影响3种检查方法灵敏度的相关因素。结果XMG、US和MRI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5.9%(29/44)、71.6%(101/141)和91.2%(145/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4.034,P<0.001)。XMG受腺体组织类型及病变特点影响易低估或漏诊,而对非肿块型病变的不敏感是US低估或漏诊的主要原因;MRI低估患者14例中,5例由XMG和(或)US诊断为BI-RADS 4类及以上,低估主要原因是DCIS伴发腺瘤等良性病变。结论MRI诊断DCIS灵敏度高于XMG和US,假阴性漏诊少,XMG和US的假阴性率不可忽视。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