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变应性鼻炎(NAR)与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时间、分型、诱因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09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976例鼻炎患者,通过病史采集、鼻分泌物涂片等检查对其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分型、诱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6例鼻炎患者经过试验,NAR患者379例,占38.83%;AR患者597例,占61.67%;NAR以女性居多,AR以男性为主;NAR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AR多发于秋季;NAR患者以鼻塞和流鼻涕为主要临床表现;AR患者以打喷嚏、鼻痒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且AR患者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细胞高于NAR患者。结论NAR与AR的发病时间、年龄、临床表现及比分泌物涂片检查有明显差异。

  • 标签: 非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一种世界范围性的疾病,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现探讨一下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变态反应性鼻炎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包括非特异性治疗和特异性治疗,前者主要指药物治疗,后者则主要指免疫治疗。

  • 标签: 变态反应性鼻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建立亚洲鼻炎丸(防风、甘草等)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防风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去对升麻素苷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AgelatechnologiesC18(4.6×150mm5μm),流动相以甲醇-水(2773);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升麻素苷进样量在0.0424~0.4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RSD为1.1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重复性好,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亚洲鼻炎丸 防风 甘草 升麻素苷 TLC HPLC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的方法从使用一、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缩血管剂到局部抗炎、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体对症治疗、再到原特异性免疫对因治疗,因小儿个体原因,不提倡使用副作用大的内服药治疗,也不应手术或激光治疗,所以应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地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

  • 标签: 小儿 应变性鼻炎 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积极治疗全身疾病;矫正鼻腔畸形,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培养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避免过劳。

  • 标签: 慢性鼻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药物治疗。对两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给予过敏性鼻炎患者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药物治疗有较好临床意义,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炎合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鼻炎合剂中桔梗、桑叶、辛夷进行定性鉴别;以绿原酸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薄层定性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未见干扰;绿原酸在0.1072~0.8936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5%。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鼻炎合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鼻炎合剂 绿原酸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激光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2年5与在院方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Nd3+YAG激光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激光治疗的60例患者,自觉症状及体征明显消失的有45例,自觉症状及体征得到改善的有15例,没有1例失败,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慢性鼻炎患者可以通过Nd3+YAG激光进行治疗,治疗方法简单方便,治疗后无并发症产生,治疗效果明显,具有重大的临床治疗意义。

  • 标签: Nd3+YAG激光 慢性鼻炎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外鼻炎症性疾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指导病人遵医嘱正确用药和采用治疗。指导病人正确用药和积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改善面部皮肤状况。

  • 标签: 鼻前庭炎 护理 鼻疖 酒渣鼻
  • 简介:摘要目的对57例变应性鼻炎进行临床护理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从临床上收集来的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的57例变应性鼻炎的护理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从资料得出临床上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护理依从性并不统一,完全依从24例,一般依从26例,不依从7例。完全依从的24例的恢复效果你明显高于其余两者。结论除遵从医嘱外,依从有效合理的护理对于变应性鼻炎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护理 分析
  • 简介:目的: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简单、快捷,疗效确切的优点。方法:将11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50毫升加葡萄糖酸钙20毫升加地塞米松10毫克静脉滴注液治疗。结果:经过针灸和中药联合治疗后,治疗组56例患者中,痊愈40例;显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56例患者中,痊愈28例,显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7%。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故有统计晕分析意义。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温肺止流丹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通窍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7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益气通窍汤治疗,作为观察组(A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口服氯雷他定及滴注呋麻滴鼻剂,作为对照组(B组),仔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6%,对照组为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中,观察组有4例,对照组有11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通窍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相比西医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同时经济实惠,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益气通窍汤 呋麻滴鼻剂 有效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相关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法,对某地区490例变应性鼻炎与哮喘患者进行相关性调查研究。结果490例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中,经临床统计学分析,在年龄、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病先后上,经临床统计学分析在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的呼吸道的炎症后,不管是鼻炎发生在先,还是哮喘发生在先,都极易诱发呼吸道的炎症病变。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哮喘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8例小儿鼻炎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中医辨证方法的研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6.4%,治疗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中医的辩证治疗,能够使患者得到对症治疗,减少病情的复发率,而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治疗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小儿过敏性鼻炎 中医辨证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组胺(histamine)是机体内组氨酸在L-组胺酸脱羧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通过4种受体亚型在复杂的免疫调节系统和变应性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H1受体,组胺可增强抗原提呈细胞的能力,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更多包括组胺在内的炎性介质,促进嗜酸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

  • 标签: 组胺H1拮抗剂 鼻炎 变应性 季节性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 简介:从1937年第1个抗组胺药开发至今,H1抗组胺药(H1antihistamines,以下简称抗组胺药)逐渐成为变应性鼻炎(AR)治疗一线用药,在AR药物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第2代抗组胺药具有起效迅速、维持时间长、1次,d用量、抗胆碱作用与抗组胺作用相分离的特点。AR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onAsthma,ARIA)指南2010修订版强烈推荐使用口服第2代或新型抗组胺药治疗AR,可有效缓解流涕、喷嚏、鼻痒和眼部症状,对鼻塞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组胺H1拮抗剂 糖皮质激素类 受体 白三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