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种非对称修饰的柱[5]芳烃并探究其在阳离子基因载体方面的应用潜力。方法利用柱[5]芳烃多化学修饰位点易于功能化、稳定性好、生物安全性高等独特优势,设计一种基于单侧低分子量PEI非对称修饰的柱[5]芳烃用于DNA的负载,进一步引入靶向基团甘露糖构建新型的基因载体材料,并以此形成较为通用的模板。结果成功构建基于柱[5]芳烃的高效基因治疗载体系统。根据核磁氢谱结果分析,目标产物的合成符合预期。凝胶电泳实验中,从W/W比0.3开始,P5-PEI1.8K完全阻滞了DNA的迁移;从W/W比0.5开始,P5-PEI1.8K-M完全与DNA复合。在复合物的粒径和电势的表征中,不同重量比下粒径均在300 nm以内,复合物的最大电势在25 mV左右。体外细胞毒性的实验结果显示PEI,P5-PEI1.8K,P5-PEI1.8K-M的毒性依次降低。选取甘露糖受体高表达的MDA-MB-231细胞,通过荧光素酶的活性转染实验,P5-PEI1.8K-M的转染效率随重量比逐渐提高,在W/W为6~7时达到最高值,并接近PEI25K的水平;以W/W=7为最佳比例,通过荧光蛋白的表达来进一步定性考察载体的转染效率,证实甘露糖的引入确实加强了载体材料的转染效率。结论以柱芳烃类化合物作为模板,合理引入客体分子,通过主客体组装可得到形貌丰富、功能多样的载体材料。

  • 标签: 基因治疗 甘露糖 转染 柱[5]芳烃 阳离子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成骨术在青少年单侧唇腭裂患儿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单侧唇腭裂术后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的青少年患儿资料,均行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治疗,采用颅骨外固定支架联合镍钛记忆合金弹簧的尖牙支柱骨承力牵引方式,对两侧上颌骨施加不同大小的牵引力,并通过适度的牵引矫枉过正处理、及时的正畸治疗和适时的面弓牵引维持策略预防术后复发。通过对牵引前后的上牙槽座点(A)、梨状孔外侧缘点(LPA)、鼻颌缝最下点(INM)以及翼上颌缝点(PTM)到过蝶鞍点冠状面(CR平面)距离进行测量,分析对比面中部骨骼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变化,计算INM、LPA及PTM点的非对称率。结果研究共纳入38例患儿,其中男34例,女4例,年龄8~15岁。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牵引治疗,术后面形及咬合关系得到显著改善。术后随访1~3年,结果显示牵引结束时因矫枉过正所致面中部凸出及咬合超覆盖会在6~12个月后恢复协调,3例术后未接受面弓牵引维持的患儿于随访3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上颌复发。对其中25例患儿牵引前后头颅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点前移量为(12.67±4.62) mm(6.21~23.28 mm)。牵引前裂隙侧INM、LPA及PTM点到CR平面的距离均小于非裂隙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牵引结束后INM和PTM点的两侧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A点的两侧距离差值虽然有缩小,但裂隙侧仍显著小于非裂隙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牵引前相比,牵引结束后INM、LPA及PTM点的非对称率均有显著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成骨术为临床上青少年单侧唇腭裂患儿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的早期矫治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并能很好地恢复面中部对称性。

  • 标签: 唇裂 腭裂 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先天不对称双眼皮患者采取整形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先天不对称双眼皮的患者共计58例作为对象,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重睑成形术,实验组患者采取小切口去脂整形修复术联合连续埋线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的指标,对比其手术治疗效果,对比其术后并发症。结果:经过科学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疗效、手术时间,创口的愈合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概率,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先天性 不对称双眼皮 整形修复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诸多双眼皮不对称人士选择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希望通过此类整形手术获得较为满意的美容整形效果。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方法,归纳出该手术存在的术后并发症,总结出该术式的护理要点,希望能为临床提高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疗效提供有用的参考。

  • 标签: 不对称双眼皮 修复术 并发症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对称双眼皮采用整形修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诊治的796例不对称双眼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8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398例采用整形修复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伤口痊愈时间治疗组(7.08±2.67d)短于对照组的(10.79±2.99d),差异显著(P

  • 标签: 不对称双眼皮 整形修复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不对称乳房的分型和治疗策略。方法2005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发育性不对称乳房成年女性患者203例,年龄18~46(31±8)岁。按照临床表现不同分为3型,分别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203例发育性不对称乳房畸形患者中Ⅰ型86例,占42.36%;Ⅱ型63例,占31.03%;Ⅲ型54例,占26.60%。术后随访161例,占79.3%;平均随访9个月。发生背阔肌肌瓣腋下切口愈合不良1例,血清肿2例,BakerⅠ级包膜挛缩5例,BakerⅡ级包膜挛缩2例,自体脂肪注射隆乳后局部小结节形成1例。患者手术效果评价满意129例,占80.1%;良好24例,占14.9%;一般满意6例,占3.7%;不满意2例,占1.2%。结论发育性不对称乳房畸形的临床表现多样,3型分类法可较好地指导手术治疗。个性化的美学设计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 标签: 乳房 美学 发育性不对称乳房 分类 手术
  • 简介:摘要面部不对称在人群中较为常见,严重的面部不对称导致颜面部形态异常的同时危害其生理功能。其中以面中下部畸形变异为主,当前针对面中下部不对称畸形矫正的外科治疗手段繁多,但未成体系。该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分类、评估方法以及外科治疗手段,以期针对面中下部不对称畸形提供系统性的颅颌面外科治疗策略。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个性化治疗 正颌外科 外科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小切口不对称重睑修复整形术临床效果,分析并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重睑手术患者74例,使用电脑随机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切开重睑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切口切开重睑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拆线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拆线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使用小切口切开重睑术比常规重睑术在临床上更受医师和患者的认可,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小切口 治疗效果 重睑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形修复术治疗不对称双眼皮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中选取进行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患者共计78例,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时间进行分组,并分别命名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计39例患者。常规组患者行常规重睑成形术,实验组患者行小切口去脂联合埋线,术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实验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为5.1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51%,实验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对称双眼皮患者实施小切口去脂联合埋线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和价值。

  • 标签: 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 患者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对称双眼皮患者实施整形修复手术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于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不对称双眼皮患者为研究目标展开调查,从中抽选出110例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切开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整形修复手术治疗,每组各55例,对比两组相关手术指标、美容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

  • 标签: 不对称双眼皮 整形修复手术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研究面部不对称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位置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面部不对称患者42例,根据双侧升支高度的差异,分为升支相似组20例,升支不对称组22例;以20例面部基本对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拍摄大视野锥形束CT,采用三维测量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升支不对称组患者的对侧髁突直径明显大于偏斜侧[内外径:对侧(18.44±2.04) mm,偏斜侧(16.18±2.18) mm,P=0.015;前后径:对侧(7.70±1.08) mm,偏斜侧(6.73±1.81) mm,P=0.029]。对侧髁突前间隙[(2.68±0.68) mm]明显小于偏斜侧[(3.68±0.56) mm],P=0.002。升支不对称组的髁突内外径、高度以及前间隙的差异明显大于对照组和升支相似组[髁突内外径差:不对称组(2.26±1.32) mm,对照组(0.16±0.22) mm,相似组(0.10±0.85) mm,P=0.003;髁突高度差:不对称组(3.41±2.94) mm,对照组(0.04±0.57) mm,相似组(-0.41±1.47) mm,P=0.017;前间隙差:不对称组(-1.00±0.61) mm,对照组(0.00±0.33) mm,相似组(-0.04±1.07) mm,P=0.020],升支相似组髁突中心到正中面距离的差异[(-2.60±1.60) mm]明显大于对照组[(-0.10±0.40) mm]和升支不对称组[(0.41±1.35) mm],P=0.004。结论不同类型的不对称患者髁突形态位置具有不同的特征,双侧关节窝与髁突位置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锥形束CT 髁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科室医患信息不对称现象,分析造成其不对称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开展文献查阅及问卷调查,通过对12个门诊科室患者进行14个指标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涉及内科、外科等12个科室,发现各调查指标均值都靠近“比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12个科室得分平均值在3.47-3.79,14个指标得分平均值在3.09-3.91。针灸科、皮肤科等科室医患信息不对称现象程度严重,“我能通过院内指示完成就诊”、“我知道检查和治疗的作用和目的”等指标是其关键影响因子。结论:不同科室、不同指标导致医患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建议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医患信息不对成现象。

  • 标签: 医患信息不对称 门诊科室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不对称双眼皮患者通过运用重睑术修复治疗的实际价值。方法:观察组为重睑术修复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整形修复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7.14%,对照组85.71% ,P<0.05。结论:对于不对称双眼皮患者通过运用重睑术修复治疗能够取得确切的修复效果,且创伤性更小、术后恢复快。

  • 标签: 不对称双眼皮 重睑术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我国医师队伍的科室分布和工作负荷,推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医师队伍。方法利用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医师的科室分布及诊疗工作负荷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十三五"时期,全国临床、口腔、中医3个类别的医师数量年均增长6.11%,其中医疗美容、康复医学等科室医师数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0%,传染科医师数量不增反降。医师日均担负诊疗服务量总体上年均递减4.67%,住院负担年均减少4.14%,其中传染科、预防保健、肿瘤科等科室的医师诊疗人次数总体递增,医疗美容、口腔等科室的医师住院负担降幅最大。结论应遵循"一定服务效率下、与医疗服务需求相匹配"的原则,优化医师专业结构和科室分布,更好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 标签: 医师 医院科室 分布 工作负荷 供需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烧伤科创面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本次实验由烧伤科开展,实验人数共计206例,样本选取时间在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之间,通过细菌鉴定共计分离出病原株265株,并对创面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共计病原株合计265株,大肠埃希菌42例,分布率15.85%,金黄色葡萄球菌96例,分布率36.22%,铜绿假单胞菌102例,分布率38.49%,其他病原菌25例,分布率9.43%。结论:在本院烧伤科室中,创面病原菌占比最大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若想控制烧伤创面的病菌感染,需要结合上述病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干预,从而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 标签: 烧伤科 创面 病原菌 分布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进行定点测量,探讨两类患者之间下颌骨对称性的差异,分析下颌骨对称性与ANB角的相关关系。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纳入骨性Ⅰ类及骨性Ⅱ类患者各30例,采用三维测量软件对初诊拍摄的锥形束CT资料进行下颌骨标志点的标定和线距的测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髁突、下颌升支、下颌角、下颌体部的相关指标。结果组内对比:骨性Ⅰ类组中双侧髁突最后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52.76±2.47) mm,右侧:(53.95±2.21) mm,P=0.004]、髁突最侧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59.40±3.31) mm,右侧:(60.79±3.37) mm,P=0.013]、乙状切迹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47.88±2.18) mm,右侧:(48.84±2.54) mm,P=0.012]、喙突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46.59±2.49) mm,右侧:(47.28±2.54) mm,P=0.043]和下颌升支长度[左侧:(57.00±4.50) mm,右侧:(57.97±4.96) mm,P=0.020];骨性Ⅱ类组所有项目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测量项目髁突最侧点到矢状面的距离[骨性Ⅰ类组:(1.39±2.88) mm,骨性Ⅱ类组:(-0.16±2.74) mm,P=0.037]、乙状切迹点到矢状面的距离[骨性Ⅰ类组:(0.96±1.95) mm,骨性Ⅱ类组:(-0.15±1.97) mm,P=0.033]和下颌升支长度[骨性Ⅰ类组:(0.97±2.14) mm,骨性Ⅱ类组:(-0.38±2.61) mm,P=0.033],其余项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角点的不对称性与ANB角度呈负相关(r=-0.308,P=0.017)。结论骨性Ⅰ类患者治疗前下颌骨的不对称较骨性Ⅱ类患者更明显,下颌角的不对称性与ANB角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锥形束CT 骨性Ⅰ类 骨性Ⅱ类, 下颌骨不对称性 三维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在下颌角不对称肥大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数字化整形外科收治的汉族女性下颌角不对称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用ProPlan CMF 3.0软件对患者的头颅三维重建模型做镜像处理,得出诊断,评估不对称性下颌骨两侧的差异特征,据此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下颌角点宽度(Go-W)、髁突顶点高(Co-H)及下颌角度(Ag)等指标对手术效果进行客观评价。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下颌骨两侧各指标测量结果,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0例先天性下颌角不对称肥大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39岁。术前三维模型测量结果显示其下颌骨一侧下颌升支更长(长侧),另一侧下颌角更向外侧突出(突侧),采用改良的下颌角截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长侧的截骨线高度为突侧截骨线高度+两侧高度差,突侧的外板打磨厚度为长侧的外板打磨厚度+两侧宽度差。术前颏前点和颏下点均远离下颌骨长侧,而偏向突侧。下颌骨两侧标记点的高度、宽度及A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Go-W、Co-H、Ag不对称差值最大,可用于评价手术效果。30例患者下颌骨长侧Go-W、Co-H、Ag术前与术后的差值分别为(1.10±2.05) mm、(12.84±2.96) mm、(-17.75±5.16)°,突侧上述3个指标差值分别为(4.24±1.64) mm、(10.95±3.25) mm、(-14.87±5.14)°,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下颌骨双侧上述3个指标不对称差值分别为(-0.32±2.30) mm、(-0.02±0.37) mm、(-0.01±1.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下颌角不对称肥大可通过患者术前三维重建模型进行设计,精确测量下颌骨两侧的差异,并能有效指导手术方式,提高患者双侧下颌骨的对称性,面部达到较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截骨术 计算机,模拟 下颌角不对称肥大 数字化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临床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70例不对称双眼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其中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重睑成形术,试验组35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去脂联合埋线,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不对称双眼皮 整形修复术 治疗效果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称三孔法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使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院时间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共有肥胖症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称3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指标数据评价包括: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通过治疗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90天的手术切口恢复情况。结果:在一百五十位病人中,148个病人都已顺利进行了对称3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治疗,成功率为148(98.67)。术后治疗良好;8例病人曾在术后出现脐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后经数次换药后均已好转。而在此期间,这些病人均未发生消化道大出血、腹腔大出血或胃瘘的发生。术后90天的回访;患者对术后切口美容的满意度达到146(98.65%)。结论:对称3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便于操作,与此同时,患者手术后的切口美容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对称3孔法 腹腔镜检查 袖状胃切除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冠心病的分布特征,探索我国双生子人群中冠心病的分布规律,为遗传和环境对于冠心病的作用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8年在CNTR进行登记的双生子,纳入≥18岁34 583对双生子进行分析,描述冠心病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分别计算同卵双生子(MZ)和异卵双生子(DZ)的冠心病同病率,估算遗传度。结果研究对象年龄(34.2±12.4)岁,本研究双生子冠心病患病率为0.7%,女性、年龄较高、北方、肥胖者中冠心病患病率更高。同性别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MZ冠心病同病率为25.3%,DZ为7.4%,MZ高于DZ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的遗传度为19.3%(95%CI:11.8%~26.8%)。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分层中,均有MZ的冠心病同病率大于DZ的趋势,女性、北方、18~30岁人群和≥60岁人群中,冠心病的遗传度更高。结论本研究双生子人群冠心病的分布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冠心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在不同特征的人群中遗传效应大小可能不同。

  • 标签: 冠心病 双生子研究 遗传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