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28例行胰腺节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中24例行开腹手术,4例行腔镜手术;26例行胰肠Roux-en-Y吻合,2例行胰胃吻合。术后生化漏9例,B级胰瘘4例,无C级胰瘘;无活动性出血病例,1例出现慢性渗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新发糖尿病1例。围手术期均无二次手术、无死亡病例。笔者认为胰腺节性切除术对患者的内、外分泌功能影响小,但胰瘘发生率较其他胰腺手术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尿道板扩大尿道腔的尿道成形术治疗短阴茎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短阴茎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患者10例,年龄22~78岁,平均48岁,狭窄或闭锁段长度0.2~0.5 cm,平均0.3 cm。10例患者均采用尿道板重建,游离包皮皮片或狭窄部位邻近带蒂皮瓣扩大尿道腔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探子引导下于阴茎腹侧将狭窄尿道纵行切开,至两端正常尿道黏膜0.5 cm处,充分切除狭窄或闭锁尿道瘢痕组织,适当游离远近端尿道海绵体,将背侧远心端与近心端尿道黏膜直接间断吻合重建尿道板。4例采用游离包皮皮片,6例采用狭窄部位邻近带蒂皮瓣加盖扩大尿道腔一期尿道成形。术后观察随访勃起和性生活情况、排尿通畅情况、尿流率,以及尿道狭窄复发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100 min,平均85.6 min。术中出血量20~65 ml,平均45.5 ml。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术后均无痛性勃起及勃起时阴茎下曲,性生活与术前无差异。9例患者术后尿流率较术前明显改善,最大尿流率均>15 ml/s;1例患者术后狭窄复发,行尿道扩张后治愈。结论尿道板重建,游离皮片或带蒂皮瓣扩大尿道腔一期尿道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修复短阴茎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的有效术式。

  • 标签: 尿道狭窄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移植物 重建尿道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短节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脊柱爆裂性骨折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胸腰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短节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耗时、住院天数、治疗前后患者Cobb角度、视觉模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腰椎功能JOA评分、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Cobb角度、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节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优于传统手术方法,可减轻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

  • 标签: 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 临床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短节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脊柱爆裂性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及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参与本文研究的30例胸腰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均来自2020年8月-2021年8月,且均由我院治疗,治疗期间按照选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接受短节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5例),另一组接受短节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同时针对两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VAS评分、 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优于参照组,而且具有明显化差异,以P<0.05表示,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将短节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治疗方式应用于胸腰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患者疼痛感明显较轻,同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较低,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脊柱胸腰骨折的类型及手术方案和相应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9年3年至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脊柱骨折的患者68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分析所选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选取的手术方案,手术入路的选择等方面,根据术后的恢复情况判断手术疗效。结果 临床上常用的胸腰脊柱骨折治疗手术方案多种多样,包括前路、后路、前路联合后路以及微创术式等多种手术方案,各种术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保证手术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结论 根据不同类型的胸腰脊柱骨折选取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能够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预后较好,恢复良好。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手术方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Wiltse入路选择性减压及短节融合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全节减压及长节融合治疗多节腰椎管狭窄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协和江南医院脊柱骨科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共收治多节腰椎管狭窄并腰椎失稳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范围54~79岁,平均年龄61.8岁,病程8个月~4.5年,平均病程2.5年,随访时间12~39个月,经Wiltse入路31例,行选择性减压及短节融合术(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35例,行全狭窄节减压及长节融合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6例病例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7.8个月,A组与B组手术时间[(158.5±57.2) min比(261.3±47.6) min]、术中出血量[(250.8±50.7) ml比(468.5±60.2) ml]、术后引流量[(105.4±48.2) ml比(205.2±50.7) ml]、下床活动时间[(2.5±0.5) d比(5.5±1.5) d]、住院时间[(7.5±1.8) d比(10.5±1.3) d]方面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7、15.777、8.167、10.617、7.825,P<0.05),融合节占比分别为45.3%(34/75)、100.0%(87/87),两组患者的VAS、JOA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A组t=27.529、28.112、17.608,B组t=30.815、23.342、16.7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t=6.696、10.491、4.2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截止末次随访,两组间病例椎间植骨均融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Wiltse入路行选择性减压及短节融合术治疗多节腰椎管狭窄并腰椎失稳,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早下床,恢复快等特点。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胸食管癌患者选取胸腹腔镜与胸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治疗效果。方法:66例胸食管癌患者为样本,就诊于2019年3月-2021年3月,随机分组,A组开展胸腹腔镜与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B组开展小切口胸食管癌根治术。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等均少于B组,卧床时间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风险3.03%低于B组18.18%,P<0.05。结论:胸食管癌患者选取胸腹腔镜与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高效可行。

  • 标签: 胸段食管癌 胸段食管癌根治术 胸腹腔镜
  • 简介:摘要随着腹腔镜、输尿管镜技术的发展,由此导致的长输尿管损伤时有发生,因此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受到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生的重视。寻找治疗输尿管损伤,特别是输尿管长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手段,是泌尿外科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的外科治疗包括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输尿管替代治疗、自体肾移植。本文就以上手术修复方法及近年来新的手术方式作一综述。

  • 标签: 泌尿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输尿管镜检查 输尿管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收治的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病例应用手术方案治疗预后改善情况。方法:选取50例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收诊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人数均分,对照组实施前路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后路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度无差异(P>0.05),手术后,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无论是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还是功能障碍情况,都比对照组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后入路手术方案应用在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中,不但可以提高治疗有效性,还可以对患者功能障碍现象予以明显改善,大幅度增强了治疗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收治的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病例应用手术方案治疗预后改善情况。方法:选取50例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收诊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人数均分,对照组实施前路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后路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度无差异(P>0.05),手术后,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无论是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还是功能障碍情况,都比对照组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后入路手术方案应用在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中,不但可以提高治疗有效性,还可以对患者功能障碍现象予以明显改善,大幅度增强了治疗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前,D2胃癌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手术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大网膜和网膜囊的完整切除和网膜囊外D2范围内的淋巴结清扫。可是,在一系列的临床试验中,人们发现,无论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还是大网膜和网膜囊的完整切除,都没能为胃癌患者带来肿瘤学获益,反而徒增外科学风险。这些事实,与胃癌外科的预期乃至胃肠外科的预期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胃背侧系膜近侧(PSDM)的重新论证表明,大网膜和网膜囊不是胃背侧系膜,局部生理学结构(如血管、淋巴)和病理学事件(如局部淋巴转移、第五转移)只会在PSDM内,既往手术由于不认识PSDM,而将其打破,不仅仅引发过多的术中出血,更导致癌细胞从PSDM中泄漏到手术野,为复发埋下祸根。对局部进展期胃癌,建议进行D2范畴内的PSDM完整切除(即D2+CME),可以同步改善患者的外科学效果和肿瘤学获益。这些PSDM相关研究的结果,解决了胃癌外科、胃肠外科乃至肿瘤外科长期以来悖论和悬而未决的难题,开启了肠外系膜发现和利用的时代,由此形成的膜解剖理论,有可能使得经典解剖学、病理学、外科学和肿瘤学中的相关知识点,得以更新和迭代升级。

  • 标签: 膜解剖 胃肠外科手术 胃背侧系膜近侧段
  • 简介:摘要局灶节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FSGS患者预后异质性较大,需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为此,上海市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牵头,邀请在FSGS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肾脏病临床和病理学专家,聚焦近年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指南,系统性总结FSGS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就FSGS诊断与治疗提出具体建议,制定了本共识,为临床诊疗工作者提供可掌握的、实用的治疗方案,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诊治能力与水平。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诊断 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放疗剂量对接受放(化)疗的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疗的331例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复发部位、不同放疗剂量对患者预后影响及其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等。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3%、23.2%、16.6%,中位生存时间13.4个月(95%CI为11.7~15.0个月)。放疗剂量<60 Gy和≥60 Gy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8个月和13.9个月(P=0.01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家族史、胸上段、左侧开胸、N0分期、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0.030、复发时间≥13.1个月和复发部位≥2个组患者在接受≥60 Gy的放疗剂量时预后较好(P值分别为0.038、0.033、0.001、0.003、0.018、0.010、0.041、0.039、0.043、0.007)。且≥60 Gy剂量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60 Gy剂量组患者(P<0.001),且不增加其≥2级放射性胃炎(P=0.977)和放射性肺炎(P=0.444)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变LODDS大小、处方剂量及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6、0.008、<0.001)。结论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放疗处方剂量≥60 Gy可使患者明显受益,但还需要进行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 标签: 肿瘤复发,食管/放(化)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胸腰脊柱骨折的效果。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胸腰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生理功能、身体健康、社会关系、心理健康和总体健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输尿管镜技术的普及,近年来输尿管撕脱已成为泌尿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报道2例患者在输尿管镜碎石术中发生长撕脱,分别行急诊输尿管造瘘、择期回肠代输尿管成形术,以及急诊输尿管修补、择期Boari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二次手术后分别随访22、17个月,影像学复查均提示替代输尿管通畅,患侧肾积水较术前缓解。

  • 标签: 输尿管镜检查 并发症 输尿管撕脱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施行胸腔镜辅助微波消融治疗的6例Ⅶ、Ⅷ膈顶部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胸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无中转开腹手术。5例肿瘤初次达到完全消融,1例肿瘤消融不完全者经补救消融后达到完全消融;1例因合并严重脾功能亢进术后腹腔内渗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时间8~43个月,所有患者局部消融部位病变无进展,3例肝内复发,1例发生胸腰椎转移。我们认为本方法安全可行,是一种治疗Ⅶ、Ⅷ膈顶部小肝癌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