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人工晶体测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将1024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对干预组实施干预措施,研究两组病人配合情况。结果干预组中配合不良的病人例数比非干预组中配合不良的病人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使病人检查眼固视良好,减轻病人眼部不适及心情紧张,从而提高人工晶体测量值的准确性。

  • 标签: 人工晶体测量仪 固视良好 人工晶体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配戴RGP前后、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改变及对延缓控制近视眼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2009年来我院配戴RGP近视人群和随机挑选近视配戴框架镜者,在配戴前和配戴后一年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戴框架眼镜组,角膜曲率半径无明显变化,配戴RGP组角膜曲率半径增大(0.120±.08))(P<0.05)。结论良好配适状态长期配戴RGP,角膜曲率半径增加,眼压无明显变化,屈光度变化小,因此RGP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延缓近视发展的眼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的保温时间对血栓通含量的影响,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以充分表明该检验方法的适用性。方法用不同的保温时间所测得的分光光度法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相比对。结论分光光度法的保温时间对于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有比较大的影响,并且在15至30分钟的时间内较为精确。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保温时间 血栓通注射液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准确测定替比夫定片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纯化水水为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92nm波长处,以替比夫定为对照品测定替比夫定片的含量。结果替比夫定对照品在2μg~1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0%,RSD为0.44%。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并且可在不使用替比夫定对照品的状态下,准确、有效地测定替比夫定片的含量。

  • 标签: 替比夫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盐酸曲马多栓剂并对其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方法盐酸曲马多在波长271nm处有最大吸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曲马多栓剂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0.03%,RSD为1.48%(n=6)。结论本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盐酸曲马多栓剂的定量方法。

  • 标签: 盐酸曲马多 盐酸曲马多栓剂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鞣酸软膏中鞣酸含量的试验,为提高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检测波长为275nm测定鞣酸的含量。结果鞣酸在0.006-0.021mg·ml^-1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n=6);低、中、高3种剂量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100.3%,99.9%;RSD分别为0.77%,1.32%,059%。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快速,可为建立鞣酸软膏的质量控制的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鞣酸软膏 鞣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中草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手术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护理过程。结果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未发生并发症,恢复良好,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8%。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术前熟悉手术护理要点及特殊手术器械的应用,做好患者、手术器械、手术环境的准备;术中准确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术后正确搬运、安全转运等护理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手术安全、顺利地进行。

  • 标签: 膝关节 置换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皖西地区婚育青年的HBsAg携带率,分析受调查群体13年前后HBsAg携带率的变化。方法对婚育青年以健康体检的形式进行HBsAg普查;HBsAg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1)2000—2013年的HBsAg阳性率随着年龄逐年下降;(2)男性、女性HBsAg阳性率分另为8.30%、5.0%,男女总体HBsAg阳性率6.65%。男、女两者有显著差异(X2=11.75,P<0.01)。结论分析可得出各年龄段HBsAg阳性率有差异,年龄越大阳性越高的趋势,男女之间也存在差异。

  • 标签: HbsAg阳性率 婚检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我院物体表面污染的情况,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按常规方法,对我院各临床科室的治疗桌面、治疗车、床头柜、床沿、床头和门把手做了随机污染的抽查并进行了细菌学监测,标本培养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微生物部分进行培养鉴定,部分细菌用VITEK-32和ATB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取标本189份,共培养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19株,污染率为10.05﹪,其中以床头柜9株占47.37﹪,其次床沿6株占31.57﹪,床头2株占10.53﹪,门把手2株占10.53﹪。结论应重视对医院环境表面的清洁消毒,特别是那些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清洁消毒仍然是消除细菌、减少交叉污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 标签: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 物体表面 污染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口腔印模和模型的消毒方法。方法本研究于2008年7月至2011年i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福建省某戒毒所现有1000余名戒毒人员中有口腔修复诊疗需求的HIV感染者28例,分别用2%戊二醛消毒液和含氯消毒液对其口腔印模及模型进行消毒。根据印模与模型是否同时消毒分为4组,用无菌棉拭子在灌注后的模型表面采样,并用核酸定量法检测不同消毒方法对HIv灭活的影响。结果印模与模型均进行消毒后,模型表面HIV的灭活对数值为5.12,印模与模型均不消毒时,模型表面HIV的灭活对数值〈1.00。仅对印模进行消毒和仅对模型进行消毒时,模型表面HIV的灭活对数值分别为3.28及2,34。结论口腔诊疗中完善的印模及模型消毒可以有效地阻止艾滋病的传播与交叉感染;单独对印模或模型消毒无法完全灭活HIV。

  • 标签: 牙科消毒 牙科印模 石膏模型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36例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主要的护理方法。结果36例患者经过精心全面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 表面置换术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报告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126例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即用人工假体置换病变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软骨面,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膝关节破坏,是膝关节病变晚期的挽救手术1。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的功能状态,缓解关节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亦给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舞2。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危险性高,术后并发症多,手术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与假体的选择和精湛的外科技术有关外,正确的术前、术后康复指导亦是获得理想疗效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膝关节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63例(69膝)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优47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8.89%;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行走及活动范围增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63例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度增加,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临床手术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双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中手术配合技巧。方法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结果本组共施行同期人工双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42例,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技术与医生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

  • 标签: 同期 双膝关节 表面置换 手术配合
  • 简介:影响种植体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重要的还是种植体表面性质,主要是因为种植体表面不同可以影响到种植体的受力分布.本文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螺纹组合、在不同的加载方式等实验条件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发现颈部采用细螺纹,下部采用宽螺纹的复合式螺纹设计,要优于单一的均匀螺纹设计;种植体最大应力集中在种植体颈部皮质区,而在加载方式为30.的情况下,颈部应力可增大5~15倍.

  • 标签: 种植体 表面螺纹形态 骨界面应力
  • 简介:设计意图: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数学活动。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探索操作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难度是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 标签: 测量工具 科学活动 教学内容 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 操作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陈旧性树脂表面形态学改变以及对新旧树脂间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Z350纳米树脂样本10例,浸泡于37℃蒸馏水中1个月后,使用同种树脂完成样本制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样本的表面及切面进行形态学观察。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材料的微拉伸强度。结果:陈旧性树脂表面纳米填料颗粒从树脂基质中消失,且新旧树脂间存在间隙,陈旧性树脂修复后微拉伸强度明显降低。结论:新旧树脂界面是导致树脂粘结强度下降的薄弱区。

  • 标签: 树脂 陈旧性 粘结强度 形态学 超微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统计近几年乙肝感染者的具体结果,初步了解乙肝感染患者的进程,进一步指导临床化验结果准确有效发出。方法调查分析近期1616名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乙肝五项定量的HBsAg阳性结果。结果1616名HBsAg阳性结果中,结果为HBsAg、HBeAb、HBcAb阳性(“小三阳”)的共计1121名,概率为69.37%;结果为HBsAg、HBeAg、HBcAb阳性(“大三阳”)的共计312名,概率为19.31%;结果为HBsAg、HBcAb阳性的共计106名,概率为6.56%;结果为HBsAg、HBeAg阳性的共计74名,概率为4.58%;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和HBsAg﹑HBsAb、HBeAg、HBcAb阳性的共3名,概率为0.18%;没有出现单独HBsAg阳性的情况。结论乙肝患者中大部分为“小三阳”或“大三阳”占88.68%;小部分为HBsAg、HBcAb阳性和HBsAg、HBeAg阳性,占11.14%;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和HBsAg﹑HBsAb、HBeAg、HBcAb阳性极少,占0.18%;单独HBsAg阳性不存在。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统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12例(223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手术效果。结果全部患眼均能达到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d及1周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6367%及9103%。主要并发症后囊膜破裂4眼(179%),角膜水肿9眼(4%),高眼压7眼(314%)。结论表面麻醉是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表面麻醉 小切口非超乳 白内障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operation analysis of 212 cases of small incision non - surface anesthe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