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O腰椎损伤分类系统(TL AOSIS)和腰椎骨折损伤分类和严重程度评分系统(TLICS)在指导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5例具有完整术前影像学资料的腰椎损伤患者资料。男34例,女21例:年龄21~55岁,平均37.5岁;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分为无神经功能损伤者(31例)和神经功能损伤者(24例)。用TL AOSIS和TLICS分别对所有患者和有、无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评分并给出是否手术的建议。结果55例患者分别使用TL AOSIS、TLICS指导治疗:保守治疗分别为19、25例,可保守可手术治疗分别为12、13例,手术治疗分别为24、17例;两种评分对于腰椎骨折的手术建议具有一致性(P=0.358)。31例无神经损伤患者分别使用TL AOSIS、TLICS指导治疗:保守治疗分别为19、25例,可保守可手术治疗分别为6、0例,手术治疗分别为6、6例;TLICS建议更多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24例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分别使用TL AOSIS、TLICS指导治疗:可保守可手术治疗分别为6、13例,手术治疗分别为18、11例;TL AOSIS建议更多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TL AOSIS、TLICS对于腰椎骨折的手术建议具有一致性;但对于完全爆裂性骨折或合并神经功能损伤的腰椎骨折患者,TL AOSIS比TLICS建议更多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分型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腰椎AO脊柱损伤评分(TLAOSIS)和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LICS)在指导腰椎骨折手术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探讨影响分型评分系统一致性的原因。方法选取6名医师,根据术前正侧位X线片、CT、MRI影像,分别用TLAOSIS和TLICS对2018年1月— 2018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5例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独立分型。对同一例患者,6名医师在一次分型中只要有1名医师分型不同即认定为不一致。4周后,打乱资料顺序再次分型。全部资料均不含与分型有关的任何标记。用加权Cohen's Kappa系数从骨折形态、神经功能状态、后纵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等方面评价观察者间可信度和观察者内可重复性,用Kappa系数观察各研究者内前后测量的一致性。结果两种分型评分系统均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TLAOSIS: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对于骨折形态分型Kappa值分别为0.806和0.667;神经功能状态分型Kappa值分别为0.937和0.891;PLC损伤分型Kappa值分别为0.873和0.779;最终建议手术与否的Kappa值分别为0.816和0.764。TLICS: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对于骨折形态分型的Kappa值分别为0.878和0.788;神经功能状态分型Kappa值分别为0.936和0.888;PLC损伤分型Kappa值分别为0.809和0.691;最终建议手术与否Kappa值分别为0.811和0.705。两种分型评分系统在骨折形态和PLC损伤分型方面,无论是可信度分析还是可重复性分析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AOSIS和TLICS在指导手术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其中骨折形态和PLC损伤情况是影响两种分型评分系统对手术指导一致性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一致性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MRI(核磁共振成像)与 CT 影像对腰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损伤的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4.2±21.7岁) 。 患者于受伤后一天至一个月内行 CT、MRI检查。根据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分为PLC完整或部分损伤组23例,PLC完全断裂组36例。结果CT对上述慢性期病变不敏感,而MRI则提供了丰富、直观、准确的影像学资料。结论 CT可清楚地显示椎体的骨折情况,而MRI能直接显示脊髓外软组织,椎体内和脊髓内成分。

  • 标签: 胸腰椎损伤 CT影像 MRI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分析治疗胸脊椎骨折的临床效率和安全性。方法:我们医院治疗了122名患有腰椎脊柱骨折的病人,这些病人被诊断并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作为这次试验的主要对象。同时,接受治疗的病人被分成两个相等的组。在常规治疗组中,有61名患者采取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来进行医治,而针对于实验医治分组之中的61例腰椎出现骨折的病患者则采取后肌间隙路入切开复位钉棒复位内固定病椎通过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其展开医治,两种医治方式实行结束之后将对两组病患者其医治效果进行比较和探究。结果:据实验数据表明,本文当中两种医治组的病患者在经过干预之后医治有效概率不存在差异性,同时,实验医治组的患者其椎体前缘的具体高度以及后凸的角度皆明显的比常规治疗组较为良好,且实验医治组的病患者对医治结果也比较满意。讨论:采取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和后肌间隙路入切开复位钉棒复位内固定病椎通过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方法来医治患有腰椎脊柱骨折疾病的病患者,能够高效的缓解病患者其椎体所产生的压力,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固定住患者的脊椎,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后路手术 临床效果 胸腰椎脊柱骨折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72例 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SAS与 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互比,有差异性,( P< 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 97.22%低于对照组的 75%,互比,有差异性,( P< 0.05)。 结论:针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调整患者内心情绪,降低机体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护理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CT 技术诊断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9 月在我院被诊断为腰椎骨折 患者 76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38 例患者接受 X 线进行检查,观察组 38 例患者接受 CT 进行检查,通过检测患者 椎弓根间距增宽、附件骨折、椎管狭窄、椎体骨折线, 分析其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 椎弓根间距增宽、附件骨折、椎管狭窄、椎体骨折线检出率 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05 )。 结论: CT 技术在诊断腰椎骨折方面准确性较高,可有效检测出患者骨折具体情况,临床诊断价值较大。

  • 标签: CT技术 诊断 胸腰椎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中最常见的骨骼疾病,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为常见的部位,而腰段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约占整个脊柱骨折的90%以上。为了规范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笔者在回顾近几年文献的基础上,就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及相关热点争议问题进行阐述,为规范化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椎 腰椎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远端交界性问题(distal junctioanal problem,DJP)是脊柱矫形融合内固定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脊柱固定融合手术量逐年增加,术后发生远端交界性问题也随之上升。与近端交界性问题相比,远端交界性问题发生率低,但临床症状重,手术翻修率高。远端交界性问题包括远端交界性后凸和远端交界性失败。远端交界性后凸目前使用的定义较混乱,但最常用的是末次随访远端交界角>10°,并较术前增加10°。远端交界性失败有6种类型:腰椎前凸丢失、远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下方椎间盘急性楔形变、LIV骨折、LIV远端椎体骨折、LIV内固定失败、固定远端发生椎管狭窄或不稳。发生DJP的可能危险因素大致分为个体因素、手术因素及影像学因素,包括:体重、年龄、脊柱畸形类型、骨质疏松、远端固定椎的选择不当、髋关节疾病、畸形位置、手术入路、手术切除范围过大、融合节段过短、不同内固定器械、LIV位于L5、下端固定至S1、不恰当的手术操作、术后脊柱序列恢复不佳等。DJ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是否需要翻修以及翻修策略等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对目前DJP的诊断标准、发生率、危险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的文献综述,旨在提高对远端交界性问题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到本院进行腰椎骨折治疗的患者,选择44例,并将参与实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组要求为随机且平均。其中对照组实施手术后康复护理,研究组进行中医保守治疗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损伤程度、并发症发生时间、疼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损伤程度、并发症及疼痛均有好转,但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保守治疗康复护理在腰椎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功能损伤 疼痛情况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风险管理在腰椎手术俯卧位安置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100 例腰椎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成对照组( 50 例)和观察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风险管理在腰椎手术俯卧位安置中应用效果显著,对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各大医院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胸腰椎手术 俯卧位安置
  • 简介:摘要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治疗理念、治疗方式选择等方面存在较多模糊认识甚至误区。对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治疗,首先要把握其核心病理基础,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方式选择要根据损伤严重程度、患者年龄、骨质条件、损伤部位、骨折类型及伴发伤等因素制订个体化方案,确保手术安全,降低并发症。同时,要关注患者术后功能的改善情况。笔者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诊疗中的常见误区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椎 腰椎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在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目标选择为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1:1信封随机分组法来将所有入选本次研究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为不同小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并选择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在选择后路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模式后,两组患者在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达到椎体解剖高度以及治疗整体有效率方面,均为观察组患者更具有优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后路手术治疗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同时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腰椎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与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内收治腰胸椎骨折患者 121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 6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剩余 61 例作为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 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舒适护理 效果与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护理干预对预防腰椎骨折后患者腹胀便秘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腰椎骨折病例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评价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腹胀、便秘、排便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腹胀、便秘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胸腰椎骨折 康复 腹胀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武警山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56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体横截面积,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6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高于术前,椎体横截面积大于术前,矢状面Cobb角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神经Frankel分级中E级占比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位不良6例,螺钉断裂1例,下肢无感觉1例,脑脊液漏2例,脊神经根损伤1例,提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存在一定损伤。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具有重建脊椎稳定性,促进脊椎自然弯曲的作用,且术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神经功能,促进感觉及运动神经改善,但手术存在一定损伤,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影响。

  • 标签: 后路椎弓根 内固定治疗 胸腰椎骨折 胸腰神经 椎体横截面积 复位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