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s,DDH)闭合复位术中可接受的复位标准。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接受闭合复位治疗的DDH患儿,纳入年龄≥6个月、完全脱位、治疗信息及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共124例138髋。闭合复位术中复位稳定性以Ramsey安全区评估,包括复位后最大外展及再脱位外展角度,安全区范围为两者之差。术中关节造影测量复位后内侧造影池间隙(medial dye pool,MDP)及股骨头覆盖率(femoral head coverage,FHC)。MDP以占股骨头直径的百分比表示。闭合复位后以人类位石膏裤固定,2~3个月更换石膏裤,共固定2期。一期或二期石膏裤末MRI中确认股骨头获得同心圆复位即为复位成功。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复位是否成功的相关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相关因素的临界值。结果本组病例138髋中108髋(78. 3%)复位成功。单因素分析中复位是否成功与初始治疗年龄、再脱位外展角度、安全区范围、MDP及FHC显著相关(P<0. 05)。多因素分析中再脱位外展角度(OR=0. 792,95%CI:0. 634-0. 688,P=0. 039)及MDP(OR=0. 654,95%CI:0. 439-0. 973,P=0. 036)为独立影响因素。根据ROC曲线结果判断两因素的临界值,再脱位外展角度≤30°的88髋中86髋(97. 7%)复位成功,>50°的10髋均复位失败,31°~50°的40髋中仅22髋(55. 0%)成功,但其中MDP≤20%股骨头直径的20髋均成功,而MDP>20%股骨头直径的20髋中仅2髋(10. 0%)成功。结论DDH闭合复位术中可接受的复位标准取决于复位稳定性和质量。再脱位外展角度≤30°时任何MDP、31~50°时MDP≤20%股骨头直径是可接受的复位标准,可期望通过人类位石膏裤固定获得同心圆复位

  • 标签: 髋关节 闭合复位 关节造影 可接受的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拇指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同时脱位的损伤机制和误治原因,以防再次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一例拇指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同时脱位误治导致掌指关节脱位加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面包车侧翻致左手掌、手背出血、活动障碍4+小时就诊,入院后急诊行清创缝合,第4、5掌骨骨折复位固定,拇指腕掌关节脱位复位固定,左第一指掌侧总动脉吻合。术后复查左手正侧斜位X片示拇指腕掌关节仍脱位,掌指关节脱位较术前加重,术后二周再次仅行腕掌关节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后复查左手正斜位X片示腕掌关节、掌指关节脱位已恢复。结论加强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术前详细查体和仔细读片,术中反复多角度透视,可减少此类疾病的误治。

  • 标签: 拇指 腕掌关节 掌指关节 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腓骨复位不良矫正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3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30例患者均接受腓骨复位不良矫正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随访37-52个月,均值(46.12±0.25)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程度明显缓解,治疗前(5.45±1.26),治疗1年(3.26±1.26)、2年(2.36±0.26)、3年(1.12±0.11),疼痛程度与术前对比明显得到缓解(P<0.05);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52.36±11.24),术后1年(72.36±9.15)、2年(80.15±6.24)、3年(86.26±5.49),可见术后3年时间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逐渐提高(P<0.05)。结论 腓骨复位不良矫正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程度,提高踝部功能评分,值得应用。

  • 标签: 腓骨复位不良矫正术 踝关节骨折术 创伤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经闭合复位石膏裤治疗后发生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裤固定治疗的DDH患者,纳入年龄≥6个月、闭合复位成功、资料齐全且随访超过2年的病例48例54髋,其中男2例,女46例;单侧41例41髋,双侧7例13髋(1例双侧脱位单侧复位成功);治疗时年龄(16.4±3.8)个月(范围6~24个月);随访(2.9±1.8)年(范围2.3~4.1年),末次随访时年龄(4.2±1.8)岁(范围3.4~5.8岁)。吸入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后给予石膏裤固定,记录石膏裤外展角度。术中复位稳定性以Ramsey安全区评估,包括复位最大外展及再脱位外展角度;复位质量评估包括术中造影及术后MRI测量的关节内侧间隙及股骨头进入深度;每年复查摄骨盆正位X线片,根据Salter标准评估是否发生AVN。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V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4髋中12髋发生AVN,发生率22.2%。单因素分析中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分度及Ramsey安全区复位后最大外展减石膏裤外展的差值(最大-石膏外展差)与AVN发生有关:AVN组与无AVN组的IHDI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7,P=0.014),其中IHDI 4度AVN发生率(42.9%,9/21)高于IHDI 3度(9.7%,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7,P=0.018),而IHDI 3度AVN发生率与IHDI 2度(0%,0/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AVN组最大-石膏外展差为-0.7°±5.9°,无AVN组为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38)。多因素分析中,IHDI分度(OR=8.256,P=0.015)和最大-石膏外展差(OR=0.832,P=0.047)是AV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DH闭合复位石膏裤治疗后AVN主要发生在IHDI 4度脱位患者。治疗过程中人类位石膏裤固定的外展角度与AVN发生无关,但石膏裤外展接近或超过复位最大外展将增加AVN发生的风险。安全的石膏裤固定必须避免极度外展体位,石膏裤外展应小于最大外展5°~10°以上。

  • 标签: 髋脱位,先天性 骨牵引复位法 石膏,外科 手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内翻盂唇的转归及其对髋臼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闭合复位治疗的26例(29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3例;复位时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3个月,年龄范围为4~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0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39~61个月。本研究患儿的纳入标准为在闭合复位后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图像显示存在盂唇内翻。将所有患儿按照在最后随访时是否存在内翻盂唇分为残余内翻组(19例,22髋)及内翻消失组(7例,7髋)。比较两组在复位前的IHDI分型、骨性及软骨性髋臼指数和复位后盂唇内翻程度方面的差异,及在最后随访时的骨性及软骨性髋臼指数、盂唇内翻程度、中心边缘角及股骨头骨骺核高宽指数方面的差异,并比较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的情况。结果复位前残余内翻组IHDI分型为Ⅲ型、Ⅳ型各11髋;内翻消失组Ⅱ型3髋,Ⅲ型4髋(P<0.001)。残余内翻组与内翻消失组术前的骨性髋臼指数之间的差异(P=0.261)及软骨性髋臼指数之间的差异(P=0.843)均无统计学意义;复位后当时残余内翻组与内翻消失组的盂唇内翻程度分别为(55.10±9.60)%与(43.92±1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最后随访时的骨性髋臼指数,残余内翻组为(24.73±5.72)°,内翻消失组为(19.57±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最后随访时的软骨性髋臼指数,残余内翻组为(16.68±4.05)°,内翻消失组为(14.71±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最后随访时的中心边缘角,残余内翻组为(20.77±8.82)°,内翻消失组为(18.8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最后随访时的股骨头骨骺核高宽指数,残余内翻组为(44.13±4.24),内翻消失组为(48.11±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残余内翻组在复位后与最后随访时的盂唇内翻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残余内翻组有5髋[22.73%(5/22)]发生AVN,均为Kalamchi-MacEwen Ⅰ型,内翻消失组无AVN发生。结论DDH闭合复位后,大部分内翻盂唇短期内不能吸收,而是演变为一薄层纤维组织嵌插于头臼之间,这可导致髋臼软骨的骨化延迟,但对髋臼发育的远期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髋脱位,先天性 盂唇 磁共振成像 髋臼发育
  • 简介:在对越坊前,有一座金人台,台上四角,各立一尊铁铸武士形象,因为铁为五金之属,所以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铠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这尊宋铸铁人曾经擅自离开,跑到外面去寻找自由。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四尊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在阳光的暴晒下常常怨天尤人,就在这时,西南隅的铁人开了口,它说:“这么热的天气,咱们在太阳底下暴晒,铁甲都把身体烫坏了。我看,咱们只留一个人站岗,其他人找个地方歇歇凉吧!”它的话,立即受到了左右两尊铁人的赞赏,但对面那个铁人却坚决反对,并且一再阻拦说:“圣母规定的戒言,我们是不能擅离职守的。”西南隅的铁人听后大为恼火,暴跳如雷,不满地说:“为什么几百年来,刮风下雨太阳晒都要我们站岗。什么清规戒律,我不管,我要到汾河对面的树丛去歇凉了。”说罢,扬长而去。这个铁人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水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

  • 标签: 复位神话 铁人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来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就诊的68患者,随机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34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大,实验组患者钉道渗液、钉道感染以及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切开复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临床效果
  • 简介:什么是身体失去平衡?网球运动中的稳定状态,指的是身体重心位于站位的正中间时的状态。重心偏离站位的正中间,比如被对手大范围调动、身体前倾等救球时的状态,即为身体失去平衡。

  • 标签: 身体重心 技术 稳定状态 网球运动 平衡 站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和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对比(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2)两组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1)两组治疗前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8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相比,切开复位具有腕关节功能恢复佳,活动范围大、桡骨长度恢复好的优点。

  • 标签: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对目前MRI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中各种研究进行综述,重点探讨MRI用于评估DDH闭合复位后髋关节发育走势研究进展,以期为DDH闭合复位后预测髋关节发育走向寻找可靠的指标。由于MRI在识别软骨及软组织上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在DDH治疗前后进行MRI,评估其在术前、术后的具体作用。进行相应汇总,如利用MRI识别影响脱位髋关节复位的因素,如纤维脂肪组织增生/增厚、关节积液、盂唇内翻、髂腰肌萎缩等;利用MRI观察DDH闭合复位治疗前后股骨头软骨塑形情况;利用MRI验证术中关节造影在评估头臼位置上的有效性以及直接利用MRI观察DDH头臼关系;利用髋关节MR造影评价DDH患者髋臼盂唇损伤情况;此外,亦总结了对MRI评估髋关节相应观测指标进行偏倚校正的研究结果。总的来说,MRI在DDH诊治中的应用日趋成熟与完善,已被很多学者提倡作为DDH常规辅助检查,然而关于DDH闭合复位后如何评估与预测髋关节的发育转归这一热点问题仍无统一定论,从三方面总结了目前的进展:汇总诸多在MRI上测量的结果,代表软骨性髋臼覆盖并用以预测髋臼生长发育的指标;总结关于利用MRI探索盂唇对于髋关节发育影响的研究成果;总结MRI评价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研究结果。以上内容对于目前的临床工作及研究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Epley手法复位和 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在 耳石症治疗中 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 耳石症患者 96 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 Epley手法复位,观察组采用 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 48 名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有 29 人,有效的有 17 人,总的治疗有效率为 95.74% ;对照组患者中,有 25 人经治疗后痊愈,有 19 人治疗效果显著,总的治疗有效率为 80.85 %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手法复位是耳石症 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Epley手法复位和 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作为两种常用的复位方式,它们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Epley手法复位 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 耳石症 治疗 效果
  • 简介: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能够引发小儿呕吐、血便、电解质紊乱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肠坏死,出现中毒性休克,影响患儿健康。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其中非手术治疗是应用最为广泛且优先选用的方法。非手术治疗主要是指在超声或透视引导下进行的灌肠复位。目前针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主要集中于空气灌肠复位和水压灌肠复位(钡剂、盐水)。

  • 标签: 空气灌肠复位 水压灌肠复位 小儿肠套叠 复位治疗 小儿急性肠套叠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向,研究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镜下球囊复位术的临床差异,分析关节镜下球囊复位术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本次对照研究实验自2019年1月开始执行,持续至2020年8月截止,共抽取病例数9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我院完成手术治疗,以手术类型的差异加以分组,即接受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均为对照组,接受镜下球囊复位术的患者均为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n=45),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其常规手术指标(手术平均时长、切口平均长度、术后引流量等)、平均住院时长、疼痛控制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生活质量评分、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从而判定不同手术疗法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结果: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对比,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具优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成功愈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总计6.67%,大大低于对照组的37.78%,P<0.05;术后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HSS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可见降低,相比之下,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球囊复位术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相较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降低术中损伤,缓解患者疼痛反应,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进度,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传统开放复位术后 关节镜 球囊复位 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 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和手术治疗,使用改良McBride评分标准,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法复位治疗组优良率43.84%,手术治疗组优良率89.04%,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手法复位治疗效果。

  • 标签: 手法复位 手术 桡骨远端 粉碎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足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患有踝关节骨折的142例病患中,根据治疗的方法平均分成,手法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每组各71名病患,观察和对比两组的康复程度及其效果。结果手法复位术后优良率为84.5%,切开复位组优良率为64.7%。且在术后感染和治疗时间等指标中手法复位治疗皆优于切开复位治疗。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中,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更利于患者在早期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 足踝关节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