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胆固醇含量过高会对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是否胆固醇含量就是越低越好,经研究发现,胆固醇含量过低会使人体发生脑出血等疾病的几率大大升高。

  • 标签: 胆固醇 含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原因。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4年 3月— 2016年 3月 110例在该院接受血液生化检验出现血清胆固醇异常的 110例患者,对患者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情况与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处理建议。结果 此次实验 110例胆固醇出现异常患者中,有 10例胆固醇是偏低的, 100例是胆固醇上升的。结论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胆固醇上升出现几率较大,主要包含用药引起、有糖尿病、肝脏病变、慢性肾功能发生障碍等,因而在临床治疗方面需要给患者更多关心,对患者饮食进行合理控制,防止胆固醇再度升高。  

  • 标签:    [ ]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异常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连地区居民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关性。方法依托中华医学会发起的REACTION研究,选取2011年8至12月期间参加调查的大连地区随访的社区居民,共计10 207人,在2014年7至12月期间进行随访。根据non-HDL-C、LDL-C值四分位将受试者分为Q1、Q2、Q3和Q4及q1、q2、q3和q4组,分析non-HDL-C、LDL-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之间的相关性。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Q1、Q2、Q3和Q4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为37.3%、42.1%、44.4%和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5.361,P<0.001),q1、q2、q3和q4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为40.9%、42.6%、42.9%和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9.888,P<0.001)。(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和吸烟情况进行的偏相关分析中,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与non-HDL-C、LDL-C仍呈正相关(r=0.092、r=0.046,P<0.05)。(3)以2014年新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为终点事件,对随访数据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on-HDL-C和LDL-C分别与年龄、吸烟情况进入方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n-HDL-C、年龄和吸烟情况的HR(95%CI)分别为:1.248(1.181~1.318)、0.988(0.980~0.996)、1.616(1.285~2.033);LDL-C、年龄和吸烟情况的HR(95%CI)分别为1.236(1.159~1.319)、0.990(0.982~0.997)、1.627(1.293~2.046), 均P<0.05]。结论(1)随着non-HDL-C和LDL-C的升高,大连地区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2)大连地区居民non-HDL-C和LDL-C均是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 大连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胆固醇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236例脓毒症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236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以及其他生化指标;将脓毒症患者按预后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脓毒症患者存活率为60.6%(143/236),病死率为39.4%(93/236),生存组为143例,死亡组为9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TC[(2.51±1.20) mmo/L与(3.42±1.33) mmo/L,t=6.385、P<0.05]、HDL-C[(1.62±0.91) mmo/L与(2.53±0.79) mmo/L,t=5.526、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LDL-C[(1.95±0.93) mmo/L与(2.11±0.84) mmo/L,t=0.958、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患者死亡组年龄较存活组增大[(75.4±10.3)岁与(64.3±16.0)岁,t=4.984、P<0.05]、血肌酐较存活组升高[(252.3±65.2) μmol/L与(168.3±47.8) μmol/L,t=5.604、P<0.05],而死亡组与存活组TC[(2.20±1.46) mmo/L与(2.91±1.12) mmo/L,t=6.157、P<0.05]、HDL-C[(1.41±0.51) mmo/L与(1.95±0.65) mmo/L,t=5.090、P<0.05]、LDL-C[(1.71±0.67) mmo/L与(2.02±0.84) mmo/L,t=4.525、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5,95%CI 1.012~1.049,P=0.008),而TC则是保护因素(OR=0.748,95%CI 0.693~0.822,P=0.015)。结论TC、HDL-C在脓毒症患者中呈显著下降特征,而死亡者较存活者TC、HDL-C、LDL-C均进一步下降;其中TC作为保护因素可以成为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生化指标。

  • 标签: 脓毒症 胆固醇 预后 年龄
  • 简介:摘要近年来,单纯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临床研究未获得改善冠心病预后的预期结果。这可能是因为血浆HDL-C的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HDL的功能。胆固醇流出力(CEC)被视为胆固醇逆转运过程中反映HDL亚类整体功能的指标。该文将对CEC与冠心病及其预后的相关性以及药物对CEC的影响等方面内容做一综述。后续研究如能明确CEC的改变在冠心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价值,CEC有望成为冠心病防治的新靶点。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胆固醇流出力 脂蛋白类,HDL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导致血清胆固醇异常现象在血生化检验中发生的具体因素。方法:择取2018年9月到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血生化检验的患者400例,均检验其血清胆固醇,探析异常情况的发生原因。结果:胆固醇异常的总发生率为31.50%(126/400),其中胆固醇水平出现升高现象的有8.73%(11/126),出现降低的有91.27%(115/126),升高现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降低现象,经过比较卡方值为171.68,P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异常 原因
  • 简介:摘要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疾病中最为多见的一种疾病,胆囊胆固醇结石是胆囊结石最常见的类型。胆汁胆固醇过饱和致使胆固醇晶体析出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病因之一。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是一种多功能膜受体蛋白,可以介导肝细胞对胆固醇的选择性摄取,进而影响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其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已初步显现。本文分析归纳了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生与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的关系,以期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想法。

  • 标签: 清道夫受体,B类 胆囊结石病 脂蛋白类,HDL 胆囊胆固醇结石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因素后,再实施处理对策。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收治时间在 2018年度 1月 -2019年度 1月的血生化检验患者,总例数 (选取对象 )300例,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实施血生化检测,观察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情况,分析引起异常的因素,再实施一项处理对策。 结果:在300例患者中,检出胆固醇水平异常患者 100例、检出率为 33.33%,根据血清胆固醇异常情况分为继发性胆固醇偏低、原发性胆固醇偏低,其中 40例患者为原发性因素、所占比为 40.00%、而 α脂蛋白血症因素 25例、所占比为 25.00%、无 b脂蛋白血症 16例、所占比为 16.00%;肝硬化 6例( 6.00%),甲亢 10例( 10.00%),贫血 3例( 3.00%),各个不同血清胆固醇异常因素所占比具有显著差异( P< 0.05)。在胆固醇水平高低情况中,胆固醇偏高检出率明显高于胆固醇偏低检出率( P< 0.05)。结论:通过分析血清胆固醇异常因素后,实施一项有效处理对策,能预防异常情况发生。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异常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目前导致全球人口死亡最常见病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进展,进而减少心血管事件最有效手段之一。"LDL-C低一些更好"已经成为共识,然而LDL-C可以降到多低、是否存在获益下限却尚无结论。本文回顾调脂治疗发展历程,结合当前血脂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成果,从LDL-C的生理水平和功能代谢的角度分析了LDL-C目标值的可能下限。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LDL 目标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男性总胆固醇(TC)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于2006年5月以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男性职工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时收集人群社会人口学、个人疾病史和总胆固醇等信息,建立动态前瞻性队列,每两年进行一次随访,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有109 878名男性进入队列;收集研究对象原发性肝癌发病结局信息。将研究人群按照TC四分位数进行分组:Q1组(<4.27 mmol/L),Q2组(4.27~4.90 mmol/L),Q3组(4.90~5.56 mmol/L)和Q4组(≥5.56 mmol/L),并以Q1组作为参比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C与男性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累计随访861 711.45人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83年;收集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355例。调整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情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BMI)和空腹血糖(FBG)水平后,随着TC水平的升高,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逐渐降低[Q2、Q3和Q4组HR(95%CI)值分别为0.76(0.58~1.01)、0.59(0.43~0.79)和0.36(0.25~0.52);P趋势<0.001]。按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感染状态、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和BMI进行分层后分析发现,上述关联在各亚组人群中均未发生改变(P趋势值均<0.05);分别剔除参加基线调查后2年内新发肿瘤病例,基线诊断有肝硬化患者以及自报有调脂药物服用史的研究对象后,结论均无显著变化,与Q1组相比,Q4组HR(95%CI)值分别为0.41(0.28~0.61)、0.36(0.25~0.53)和0.38(0.26~0.54),且随着TC水平的升高,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逐渐降低(P趋势均<0.05)。结论基线TC水平与男性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呈负相关,低TC水平可能增加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总胆固醇 男性 队列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西安市儿童医院心内科2018年10月确诊的1个HoFH家系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共20人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并在家系内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家系成员杂合突变携带者和未携带者的基因型与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为7岁10月龄男性患儿,生后尾骨处皮肤可见圆形绿豆大小黄色皮肤突起,3~4岁起双侧肘关节、膝关节及跟腱处皮肤逐渐出现直径0.5~1.5 cm的黄色瘤样结节,患儿身高、体重、智力发育与同龄儿相同。家族其他成员无类似皮肤黄瘤。患儿总胆固醇(TC)18.16~21.2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4.08~15.51 mmol/L,颈部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弥漫性硬化斑块,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基因检测确定了先证者LDLR基因携带c.418G>A(p.E140K)纯合突变,分别遗传自患儿父母,二人为近亲结婚,均携带LDLR-E140K基因杂合突变。家系中携带LDLR-E140K基因杂合突变成员TC、LDL-C和载脂蛋白B分别为(8.40±0.13)、(6.79±0.01)、(1.95±0.05)mmol/L,明显高于未携带者[(4.59±0.28)、(3.35±0.39)、(0.86±0.10)mmol/L,t=7.269、4.595、6.311,P均<0.05]。结论LDLR-E140K基因纯合突变致儿童HoFH,携带纯合突变的先证者临床表型最严重,携带杂合突变的家系成员均有高胆固醇血症表型,LDLR-E140K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致病性变异。

  • 标签: 高胆固醇血症 基因 表型
  • 简介:摘要27-羟基胆固醇作为胆固醇氧化产物之一,在体循环中含量丰富,生物学活性复杂,除了雌激素受体(ER)调节剂活性外,还可以通过非肝X受体(LXR)途径及LXR途径参与胆固醇代谢调节,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过程。此外,27-羟基胆固醇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及细胞的促炎因子分泌,影响肿瘤微环境和肿瘤转移。但是目前关于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结合既往在其他类型肿瘤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研究27-羟基胆固醇与消化道肿瘤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参考。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27-羟基胆固醇 胆固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水平与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的关系。方法 2019年 5月至 12月纳入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 HDL水平与 RDW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 HDL是否作为 RDW的预测因素。结果 共纳入 232例患者,血清 HDL水平与 RDW呈负相关( r=-0.326,P< 0.001)。校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 BMI、糖尿病和高血压后的回归分析显示 HDL作为 RDW的预测因子 (OR=1.95,95%CI:1.05~ 4.01)。结论 血清 HDL水平与 RDW呈负相关,并且是 RDW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冠心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红细胞分布宽度 炎症
  • 简介:摘要我国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形成严峻挑战。近年来一系列新的研究结果陆续发表,为血脂异常管理策略提供了很多新信息,为使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进一步推动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工作委员会特组织专家对《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进行修订,针对心血管病危险分层提出新的划分标准并更新了调脂治疗目标值。

  • 标签: 血脂异常 心血管事件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所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期间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选取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 结果:经过治疗,在临床指标方面,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 HDL-C” )和甘油三酯(以下简称“ TG” )数据比对,以 P>0.05, 表明相关差异无统计价值。在总胆固醇(以下简称“ TC” )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 LDL-C” )方面,以 P<0.05, 表明相关差异具有统计价值。在不良反应问题上,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以 P<0.05, 表明相关差异具有统计价值。 结论:在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过程中,与辛伐他汀相比,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所取得的治疗效果相对更好,值得进行普及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高胆固醇血症 辛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