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的抗结核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痰涂片转阴所需时间、胸片空洞变化情况、双阴影消失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基础上的抗结核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老年慢阻肺 肺结核 常规治疗 抗结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下叶结核的临床和X线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6例下叶结核患者,将其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X线表现特征。结果下叶结核的临床和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形态多样。以斑片状的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阴影占多数,部分病灶内有空洞形成。结论下叶结核误诊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下叶肺结核的认识,单从病灶X线征象及好发部位考虑,对本病临床特点不熟悉。掌握下叶结核X线表现和临床特点,重视随访复查,是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关键。

  • 标签: 肺结核 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的治疗结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患者,将62例分成两组基础疗法31例对照组,综合疗法31例观察组,统计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控制率为93.5%,痰涂片转阴时间(2.12±0.36)个月;对照组控制率为74.2%,痰涂片转阴时间(4.19±0.78)个月,有差别,P<0.05。结论给予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患者综合疗法能改善功能,提高治疗结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慢阻肺合并肺结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方案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药物抗结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斑片状阴影双消失占比55.6%,空洞闭合占比40.0%,无变化者占比4.4%,对照组患者的肺部斑片状阴影双消失占比37.8%,空洞闭合占比42.2%,无变化者占比20.0%,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的患者采取强化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慢阻肺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于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3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基础治疗,给予观察组基础治疗加抗结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双阴影消失的患者为32(91.42)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26(74.28)例,观察组中痰菌转阴的患者为31(88.57)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25(71.42)例,观察组中胸片空洞闭合的患者为21(60.00)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12(34.28)例,观察组中胸片空洞缩小的患者为10(28.57)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15(42.85)例,观察组中胸片空洞无变化患者为4(11.42)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8(22.85)例,组间对比P<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基础治疗加抗结核治疗的方法对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方面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预后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老年 慢阻肺 肺结核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内科中慢阻合并肺结核的诊治体会。方法60例我院收治的慢阻合并肺结核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比组、研究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联合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呼吸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皆要显著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检验皆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治疗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患者,应在抗炎、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性的予以抗结合治疗,改善患者呼吸症状,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内科 慢阻肺合并肺结核 诊治
  • 简介:摘要老年人呼吸器官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免疫功能的减退,可直接影响的防御功能,加上患心血管病、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易发生肺部感染,而在此基础上易患肺结核,加之免疫功能低下,则加剧结核病的发展。在仔细了解老缅人下叶结核病的临床资料之后,针对资料作出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考虑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掩盖症状,老年人肺结核病人短时症状接近好转,由此,导致误诊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 标签: 老年人 护理 保健 误诊 肺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60例慢阻合并肺结核的老年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过程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共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行联合抗结核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的治疗,在进行基础抗感染上,应当针对性的采取抗结核治疗措施,这对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来说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慢阻肺 肺结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并发肺结核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未并发肺结核的60例青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检查结果、治疗反应等。结果研究组咳嗽痰血、胸闷气促、发热盗汗、乏力消瘦、呼吸衰竭、结核等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率、结核抗体(TB-Ab)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痰涂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痰涂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痰阴转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慢性阻塞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与检查结果,可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为患者提供对症方案治疗,确保较高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治疗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疾病的方法。方法本文中以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0例。6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症状明显、早期诊断为慢阻合并肺结核疾病,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并及时给予该组患者合理的治疗方法加以治疗。另外33例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发现患者患有慢阻的同时并发肺结核疾病,将其命名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在确诊疾病后立即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易发生误诊或漏诊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医生在给患者下诊断时要提前为老年慢阻患者做好并发肺结核疾病的治疗打算,一旦发现疾病,立即给予相应的治疗。

  • 标签: 老年慢阻肺 肺结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阻合并肺结核临床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为早期诊治提供更好的建议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慢阻合并肺结核病患30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三组,比较每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异同以及其他指标差异,如营养学指标、感染指标。结果第一组发热、盗汗的百分比高于第二组,并且咳嗽、咳痰、胸闷的百分比大于第三组;第二组病患的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数据均高于第一组,第一组淋巴细胞数值最高,第三组血红蛋白数值最高;第二组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数据较第一组低,并且第三组淋巴细胞数据高于第一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核临床主要症状是慢阻症状,但常伴随发热、盗汗等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时应该对多种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补充一定的营养物质,促进病情更好的康复。

  • 标签: 慢阻肺 肺结核 早期诊治 临床特点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表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月一 2016 年 10月在医院进行诊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患者 92 例, 46 例患者具备典型的肺结核症状的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视为治疗组,对于初治患者采用 2RHZE/4HR方案方案,对于复治患者采用 3DI,VE/6DI,E治疗方案 ;46 例不具备典型肺结核症状的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按一般的慢性阻塞性疾病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采用 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经过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器官损害临床问题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8月到2016年3月的85例小儿支原体感染患者,合并器官损害者为观察组,未合并合并器官损害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43例,对照组患儿42例,分类统计分析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器官损害情况,同时观察患儿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器官损害中,肝功能损害占比最高(67.445),显著高于血液系统损害(13.95%),心肌损害(4.65%),皮肤损害(2.33%),泌尿系统损害(11.63%)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血液系统损害,观察组患儿病症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肝功能损害和血液系统损害等器官损害发生率较高,因而临床治疗中需要及时预防和治疗这类患儿的器官损害情况,避免患儿病情加重。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肺外器官损害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特点。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氨茶碱解痉、平喘基础上行抗结核治疗。观察2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双斑片状阴影消失19例,空洞闭合或缩小10例,无变化者1例;对照组中双斑片状阴影消失10例,空洞闭合或缩小15例,无变化者5例。结论已经确诊为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先要积极地进行抗感染、恢复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在提高其免疫功能后再结合适当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并发肺结核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相同年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未并发肺结核的3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盗汗、胸闷气促、咳嗽痰血、结核、呼吸衰竭、乏力消瘦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痰涂阳性高于对照组,结核抗体(TB-Ab)阳性率、结核菌素试验(PPD)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21%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100%,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并发肺结核临床特征以慢阻为主,全身症状不明显且纤维空洞型发生率高,增加了诊断难度,应引起临床重视,同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结核 临床特征 诊治
  • 简介: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单肺叶切除术17例、复合肺叶切除术15例、全切除术5例、余切除术3例、段切除术2例等共计42例耐多药肺结核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42例患者随访1~84月(26±24.8月),单肺叶切除术、段切除术各1例患者随访1月后丢失。4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病情缓解率、失败率分别为80.0%(32/40)、7.5%(3/40)、12.5%(5/40,其中3例死亡),其中:单肺叶切除术分别为16/16、0、0,复合肺叶切除术分别为11/15、2/15、2/15,全切除术分别为3/5、1/5、1/5,余切除术分别为2/3、0、1/3,段切除术分别为1/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5.0%(14/40),包括顽固性空腔(12.5%,5/40)、支气管胸膜瘘(12.5%,5/40),胸腔感染(5.0%,2/40),胸腔内出血(2.5%,1/40)和伤口感染(2.5%,1/40),5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2/16、8/15、2/5、2/3、0。结论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对于单肺叶内局限性病灶患者,建议首选单肺叶切除术;对于多肺叶切除的手术,则应积极防范手术并发症。

  • 标签: 结核 结核杆菌 药物耐受性 外科手术 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结核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慢阻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结核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慢阻肺 肺结核 抗结核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